《三国之大汉重生》群雄争霸第426章一顺百顺

三国之大汉重生最新章节目录
   怕!
    谁特么不怕呀!
    没看身后的二娃双腿都发抖了么?
    徐山河也怕!但更多的是兴奋!
    终于可以上阵杀敌了!
    每个参军的人都渴望战场,徐山河不愿意做一个平庸的粮草押运兵,他来参军是想成为百战雄狮中的一员。
    “铛!铛!铛!”
    身后响起了紧急示警声。
    身前却已迎来了敌人。
    紧握钢枪的双手已擎出了汗珠。
    紧张!
    想退已无处可退!
    “杀!”
    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徐三河提起长枪,冲向了敌阵。
    敌人也是是血肉之躯!
    当长枪插进敌人的胸堂,当敌血洒满了他的面颊,似乎战争便没那么可怕了!
    紧张?害怕?
    全忘了!
    刀戈相向,你死我亡,没有时间去思考了!
    死亡与恐惧?
    也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自己还活着。
    活着,就要义无反顾地去杀戮。
    因为只有杀了敌人,自己才能继续活着。
    千余人的运粮队伍,真正能手持兵器反抗的并不多。
    两千有备而来的敌人,对这支三百人护送的运粮队伍来说犹如天兵。失败,无可蔽免!
    反抗,只是作为军人的本能罢了。
    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徐三河心如刀割。恨自己怎不如关平将军和张殷将军那般勇猛,于大难之中力挽狂澜,拦住那刺向军侯的长枪,扫住砍向好友二娃的大刀……
    只可惜自己已多处受伤,全凭一口信念支撑着。
    鲜血,模糊了视线。
    绝望!
    在心中蔓延……
    “杀!”
    怎么?
    敌人还有增援?
    还是……
    有救兵!
    是的!是救兵!
    有希望了!
    活下去的希望!
    张殷是一个合格的将领,是一个拥有智谋的武将,是一个典型的刘汉大军二代将领。
    武有高底,文无止境。
    刘琦大兴文武教育,对将领的文化教育也犹为看重。
    如重点培养的关平黄叙等人,除了武艺,在统兵之道上也要明显地优于上一辈武将。
    张殷也属于这一类。
    就算不能成长为关羽赵云类的统帅,但也基本上可以成长成太史慈张辽类的智将。
    以送粮队为饵,是张殷的决定。
    他们比高定派出的袭粮队伍更早进入到这个运粮队固定的行营外围埋伏下来。本来他们可以通知运粮队撤离,或者更早一步袭击敌人的队伍。
    但他没有!
    诸葛亮给他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消灭这股敌人,并把袭粮成功的消息传给城内的高定。
    所以他的每一个决定都不敢马虎随意。
    逃脱一人,便会影响到后面的所有布局。
    而他却只带了两千人。
    同等兵力下,要让对手一个不留,那得需要多不对称的实力对比?
    没有快速的短兵相接,但敌人在以肉眼可见的迅度倒下。
    是连弩!
    没有兵力优势,再不让装备占优,同等兵力下怎么团灭人家?
    当然,张殷的底气可不只兵器上的优势。
    士兵素养也是他可以依仗的。
    两千人不多,却是关平跟随诸葛亮多年的五千精锐里的一部分。
    这是刘琦离川时特意交待关平去组建的。闲时便是诸葛亮的近卫,负责诸葛亮的安全和益州官邸的防卫工作;战时便是刀锋、箭头,打散便是大部队的核心。
    诸葛亮让他带出来两千,足以应对眼前的局面了。
    他们做不到象神刀卫、陷阵营般对敌人单方面屠戮,但也绝不是区区南中叛军所能相抗的。
    战斗,来得突然。
    结束得也很快!
    叛军的首领至死也没明白自己是如何被算计的。
    小小的营地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大地,也染红了每一座营帐;那浓浓的血腥味迷漫在夜空中,久久不能散去。
    没有过多的解释,张殷留下可以给自己提供信息的敌人,其余人等全部格杀。
    战争,从来没有怜悯!
    看得刚刚在战斗中英勇无畏,而幸运存活下来的徐山河,本已因为胜利而渐渐平静的心潮又开始澎湃了。
    不是紧张!
    不是激动!
    也不是害怕!
    是恶心!
    胃里本已不多的残余在不断地翻腾着。
    “呃……”
    杀一个两个人,可能人们还会当希奇观看。可几百人的俘虏同时被砍去头颅……
    这场面,让许多人难以接受,甚至是终身难忘。
    尤其是一些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和那些根本不会上战场的补给兵。
    ……
    确保没有漏网之鱼后,张殷留下两百精锐协助运粮部队。自己带着大部队往回赶去。
    这次胜利有一部分还得归功于运气。
    如果没有押运队伍的殊死抵抗,如果敌人早早地向粮仓放火……
    胜利是必然,但胜果却有许多偶然。
    有时候运气这东西,也常常锦上添花。
    所谓一顺百顺!
    至于如何将这里的消息传回邛都,而且要让高定相信,其实早已在诸葛亮的安排之中了。
    早在高定的袭粮队伍还没到达袭粮地点时,便有人脱离了大部队到张殷这边报道的。
    在夜色的丛林中行军,两千人的队伍少个一两人,没有人会去在意。
    影卫的人,从来不向战斗部队透露自己的姓名,他们只有代号,但他们有证明自己身份的方式。
    传递消息,当然是脸熟的比较好。
    “鸽子”虽然潜入邛都有些时日了,在数万人的部队中让几个人记住自己的脸其实没那么难。甚至让自己在高定面前露过几次脸也是很简单的事。
    最关键,“鸽子”会蛮语。
    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去完成整个任务中最关键的这一环了。
    袭粮队伍的首领是高定的亲信,他至死都没有吐露半点关于高定的消息。
    他不说,却不代表别人也不会说。
    生死面前,人人都会有懦弱的一面。
    “鸽子”是最早一批的影卫,他被派往益州诸葛亮身边听用,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他具有极强的语言天赋。因为益州的少数民族实在太多。
    “鸽子”的速度本来也是军中翘楚,但他不能过早地返回邛都。他现在扮演的是一名善通的袭粮士兵,他需要在合适的时机出现在高定眼前。
    而这个来回,最少应该在出发后的两天。
    等他回到邛都时,已是第二日的黄昏。
    邛都城外已经结束了又一天的争斗。
    而这一次,高定似乎心情大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