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天下》第十一章、乐极生悲

征战天下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十四集第十一章、乐极生悲
    将佛指舍利送入地宫的仪式十分隆重。
    在宝相庄严的唱诺中,圣龙帝国的一代大师玄宗长老手擎着有名的佛门至宝双轮十二环锡杖,率先走在前面。
    这柄双轮十二环锡杖,集实用与艺术于一体,在杖身刻有十多个精致的比丘图案,着袈裟、有光冕、立于莲台之上,或持法轮、或执如意,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四个大轮仅作方寸的银铁之间,刻有八十四字,工艺之精细,令人爱不释手,为庄严无上的法杖增添一份古奥清丽的美致。
    跟在玄宗长老身后的是三十六位道貌岸然、年近古稀的大师,以及七十二位中年僧侣和三百名小沙弥。
    他们一行献花献果、献灯、献香、献乐,举行佛宝赞上香等一系列的仪式之后,最终来到了风雨面前。
    此刻的风雨站立于大殿的中央,最靠近他四周的是宗喀白衣大喇嘛统率着的十八位红衣喇嘛,而这些高唐喇嘛的外围,则是围观的天子和群臣。
    代表中原佛门的玄宗长老,将双轮十二环锡杖举起搁在了弯起的臂弯上,双手合十行了一个大礼,以十分虔诚的态度恭恭敬敬的从风雨的手中接过了盛放着佛指舍利灵骨的宝盒,随后在摄人心魂的唱诺中,小心翼翼的捧着宝盒,走出了大殿走向地宫。
    天子、群臣和风雨,以及所有的信徒,都相继尾随在僧侣之后。
    这是风雨第一次见识到了观佛塔的地宫。
    玄宗长老和身边的三十六位高僧一起进入了地宫,尾随在他身后的是天子和群臣,那七十二位中年僧侣、三百名沙弥,连同所有的信徒都被阻挡在了外面,没有资格第一批进入,风雨的身后也只是尾随着宗喀和四名高级别的红衣喇嘛,以及李中慧和云济。
    由地宫口拾级而下至一平台,经第一道石门进入甬道,甬道尽头是第二道石门。石门被两块石碑堵住,分别为有关地宫修建与供奉情况的《志文碑》与《物帐碑》。
    打开第二道石门便进入地宫前室。
    此刻,已有三枚佛指舍利的影骨被供奉在这里。
    首先是前室有一枚,供奉在三重宝函之中。第一重宝函是汉白玉制阿育王塔,由塔座、塔身、塔顶、塔尖组成,塔身着彩。第二重宝函是塔式铜精舍,极精致、结构亦极复杂。第三重宝函是银棺,银棺上刻有佛弟子及迦陵频伽鸟,棺下为沉香木雕花棺床,这枚舍利便在其中。
    其次,中室也有一枚,供奉在一座汉白玉灵帐之中。灵帐如果可称宝函的话,则是地宫中最大的宝函。它的高度约与人等高。汉白玉灵帐中空,内置一顶铁函是第二重宝函;铁函之内鎏金双凤银棺是第三重宝函,这枚舍利即在其中。
    此外,后室也有一枚,被八重宝函所包裹。依次为(从外向内数):第一重宝函是银棱顶黑漆檀香木宝函。第二重宝函是鎏金四天王顶银宝函。第三重宝函是素面顶银函,函顶和四面雕刻有佛像。第四重宝函是鎏金如来说法顶银函。第五重宝函是如意轮观音顶金函。第六重宝函是金筐宝钿珍珠装金函。第七重宝函是金筐宝细珍珠装珷玞石函。第八重宝函是宝珠顶单檐四门金塔。在金塔塔基上立一银柱,佛指舍利便套在银柱之上。
    这三枚佛指舍利全部都是影骨,虽然相对于真正的灵骨,不能够同日而语,却也已经是佛门的至宝了。
    而如今,在佛门信徒的心情极度激动之下,则迎来了真正的佛指舍利灵骨。
    玄宗长老颤颤巍巍的打开了地宫的密室。
    密室之中早就准备好了特意为此打制好的极其精致的五重宝函。
    第一重宝函为铁质。第二重宝函是一个精美的银质鎏金函,函身雕凿有45尊造像,所以被命名为“四十五尊造像顶函”。函身东侧下方錾刻有“奉皇帝敕造释迦牟尼真身宝函”。第三重宝函是一檀香木函,其顶及函身都有银质雕花包角。第四重宝函是一副水晶椁。椁顶嵌有黄、蓝宝石各一颗。在椁盖上雕着观音菩萨坐像。第五重宝函是一个壶门座玉棺。玉棺放在雕花棺床之上。
    玄宗长老小心的打开宝盒,在僧侣们激动的唱诺声中,以极其恭敬虔诚的态度将佛指舍利放置到了雕花的棺床之上。
    顿时,可能是由于那五重宝函受到光线折射的关系,舍利释放出五彩的光芒,在人们的惊呼声中将玄宗长老以及他身后的几名大师全身上下笼罩起来。
    只见玄宗长老头顶有光,而靠近他左右的几名大师的身体皆成透明,身后地面的砖纹清晰可见,上空腾起黄、白、红、霞等光线。
    如此神迹,引发了在场所有人的惊呼。
    即便是身份尊贵如萧剑秋,对宗教不屑一顾如风雨这样的强权人物,此刻也都纷纷不由自主的跪倒在地,顶礼膜拜。
    “阿弥陀佛,天佑我圣龙,天佑我圣上啊!”
    傅中舒最先醒悟,当下大叫起来。
    风雨随即也反应过来,用眼神狠狠的瞪了一眼身后正匍匐于宗喀大师旁边顶礼膜拜的红衣喇嘛桑菊。
    后者立刻领悟了风雨的用意,也急忙大声喊道:
    “恭喜陛下,这正是佛祖显灵,昭示凉国公大人乃是中兴我圣龙的擎天支柱呐!”
    也算是风雨幸运,恰好桑菊在此,否则如果仅仅是一心向佛的宗喀未必能够领会风雨的心意,而无论是李中慧还是云济或者其他风雨军的重臣,纵然能够醒悟到这是一个天大的机会,但是此刻说起来不仅号召力不够,而且还有自我夸耀的嫌疑。
    然而桑菊这一喊效果却大大不同。
    桑菊乃是佛门高僧,对这个异象的诠释自然比傅中舒更为令人信服,而且高唐喇嘛无论从哪一方面讲,给人的印象似乎和风雨的关系终究不如傅中舒和萧剑秋之间的关系亲密,因此在其他的信徒包括那些得道高僧们还兀自沉醉于佛门神迹之中,而其他诸侯却远远不够份量进行这种自我宣传的时候,桑菊的这一喊立刻压过了傅中舒。
    一时之间,那些尚自昏昏沉沉、没有从这个突然事件中清醒过来的老和尚们在懵懵懂懂中稀里糊涂的唱着佛经,向天子和风雨祝贺。这个行为无疑是确认了桑菊的解释,以至于在场的诸侯和僧侣们纷纷效法。
    而地宫的事情又很快扩散到了等在地宫外面成千上万的信徒中间,被夸大了的陈述顿时引起了信徒们近乎于疯狂的激动。
    “阿弥陀佛!”
    “佛祖万岁!”
    “天子万岁!”
    “风雨万岁!”
    “凉国公万岁!”
    “圣龙万岁!”
    ……
    诸如此类的口号,宛如汹涌的潮水,淹没了少数人的质疑和冷静。
    伴随而来的,不仅是整个大佛寺,甚至扩展到了整座山,进而是整个圣京城,最后是整个神州,都因为这种被佛祖的显灵所带来的帝国强盛和栋梁相助的预示,而陷入了极度的自豪、兴奋和狂热中。
    在此,萧剑秋无疑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圣君。
    不过最为收益的,则是风雨。
    在这场和萧剑秋利用突发事件争夺人心的斗争中,这位根本就不相信佛法的凉国公,显然是鸿运当头。
    由于在场的第一反应出色,加上接下来几天意识到这是一个伟大契机的风雨立刻发动了所有的力量在民间加以宣传,所以“伟大的凉国公大人才是真正中兴和拯救圣龙帝国的英雄”这个说法,在风雨军以往的功绩和高僧们当时行为的佐证下被无限强化,从而比风雨本人在这次盛会之前的预计还要更加有效的获得人心的支持。
    只不过,春风得意的风雨,显然没有想到,所谓的乐极生悲的灾祸,此刻正悄然降临在他的头上。
    因为云明月。
    “什么,燕南天被杀了?云明月在案发现场?”
    尚未从这场意外胜利的喜悦中平静过来,风雨便接获了这个十分不好的消息。
    “圣龙历四月二十七日上午辰时三刻,云明月在黑巫师哈桑的陪同之下进入了燕南天在圣京的府第,然后双方进行了秘密会谈,在场的除了燕南天、云明月和哈桑之外,只有颜如玉。一柱香之后,燕家的侍卫便听见一阵撕心裂肺的惨叫,冲入房内,便看见燕南天倒在血泊之中,胸口被利刃洞穿,凶器则在云明月的手中,黑巫师哈桑和颜如玉则不止所踪。”
    在凉国公府内的议事厅,气氛空前的凝重,满座的文武官员纷纷都屏气凝神,只听见血衣卫统领魏廖一个人在述说:
    “事发之后,云明月不肯吐露半句话。燕南天的部下群情激昂,差点要当场杀死云小姐。幸好恰巧拜访燕南天的张兆阻止,但是此事在朝野已经传开,大部分诸侯大臣都主张严惩杀害朝廷重臣的凶手,甚至有人将矛头直指主公,形势对我方极其不利!”
    魏廖的话音刚落,便听见四周的将领和文臣们纷纷窃窃私语起来。
    这件突发的事件确实让形势急转直下。
    由于风雨军和燕家的恩怨,再加上不久之前风雨对陈良的暗杀,使得舆论明显不站在风雨军的一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从利益的角度出发,风雨军显然应该采取回避的态度置之不理才是。然而云明月是云济的妹妹,同时又和他风雨关系密切,而燕南天则是风雨军的仇敌,他风雨立下圣龙血誓要诛杀的对象,如果风雨真的不闻不问,则必然会威信大大下降,这是绝对无法容忍的事情。
    “主公,不管如何,看来我们应该准备好战争了,属下建议将这里的所有人都撤离到城外的军营,静观其变。”
    秋里面沉如水的说道。
    作为军方的代表,他首先看到了军事方面的问题。如今的圣京城依旧处于燕家的控制之下,而六万精锐的风雨军则驻扎在了城外,因此防备燕家军的突袭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不行,这个时候本帅绝对不能够离开圣京城,以免落人口实!”
    风雨无奈的摇了摇头。
    不能不说秋里的担忧是正确的,凉国公府已经成为全城的焦点,但是身为全军统帅,风雨更看到了自己如果离去则这件事情恐怕永远都没有机会妥善解决,而一旦因此爆发内战,则呼兰人乘虚南下,苦心经营的宪政也会彻底破产,诸侯将陷入彼此争夺战争的境地,圣龙帝国恐怕也将分崩离析。
    这个结果无疑是十分可怕的。
    想到这里,风雨的心中不由一动,突然发现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似乎不应该是出自萧剑秋或者天池剑宗这些正统派之手,因为这样首先导致的便是他们为之努力和奋斗的目标彻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