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天下》第八章潜在的危险

征战天下最新章节目录
   第十九集第八章潜在的危险 “韦朗达大人请坐!”
    在转移后重新部署的简陋帅帐之内,李逸如接见了被俘的阿育王特使。
    看见面前这个在自己印象中应该是很有洁癖很讲究的中年人如此狼狈不堪、落魄不安的模样,少年不禁也有些同情,更多的则是因为曾经坐在谈判桌上的对手如今竟然成了自己的阶下之囚而感觉微微得意。
    “多……多谢逸如将军!”
    面对着年纪上可以做自己儿子的李逸如,韦朗达多少感到尴尬,不过形势比人强的道理,让经历过一次囚徒生涯的他还是选择了生命重于颜面,很快抛弃了心中那残存的一丝骄傲,绞尽脑子用自己所擅长的唇舌搜肠刮肚的网罗讨好之词:“恭喜逸如将军大捷,今日一战令下官终于有缘一睹天朝上国的神奇用兵,不胜惶恐,果然不是我等边远之民所能够抗衡的,若有余生,定当回国陈述事实,劝说下官的族人恭顺天朝,不敢再言兵戈!”
    说这番话的时候,韦朗达还是作了一番考量的,即不着痕迹的赞扬了李逸如用兵的厉害,又隐约点出了自己愿意效劳实际上也就等于为了保命不惜叛变的意图,就外交辞令而言绝对很不错,在这样情急之下充分发挥了他擅长交际的本领。
    只可惜李逸如却并没有韦朗达所预料那般高兴,保持着军人本色的少年对于这样的谄媚奉承有着本能的反感,因此闻言之下不由微微皱眉,反而冷声喝道:“韦朗达大人说得可真好听!”
    “将军明鉴!”
    听出了李逸如言辞中隐含着的阵阵杀机,韦朗达不由大惊失色,急忙为自己滔滔不绝的辩驳道:“下官一向仰慕天朝文明,力主印月与圣龙帝国交好,为此来回奔波、绵尽全力,促成了阿育王朝和风侯的停战协议,此心天地可鉴,还望逸如将军念在当日居萨罗城相识一场的份上,网开一面!”
    “好一个一向仰慕天朝文明,力主印月与圣龙帝国交好!”
    李逸如毫不理睬韦朗达提到居萨罗城结下的交情,依旧面沉似水,丝毫看不出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唯有听他冷笑道:“不知道当初是谁偷偷潜入高唐欲对我圣龙图谋不轨的?又是谁被风侯拿下的时候,指天发誓效忠的?我这里可还有大人您当初在高唐临走前留下的字据呢!风侯宽宏大量,信了你一遭,可结果呢?看来大人在阿育王的身边倒真是越来越得意了!”
    “将军恕罪,将军恕罪!”
    韦朗达顿时脑门上渗出了冷汗,心中却痛骂起李逸如这一招的狠辣。原来当初在高唐被风雨拿下的时候,他为了活命被迫写下了愿意为风雨军效劳的契书,虽然无论风雨还是他都心知度明根本作不了数,但是一旦宣扬出去即便他韦朗达今天真的为阿育王朝慷慨赴义了,只怕那远在印月城的阿育王还得给他加一个里通外国的罪名,到时候可就真的是里外不是人了。
    这一边李逸如见自己将韦朗达吓得不轻,再加上话里话外已经点出了关键所在,却也不为己甚,反而起身踱步到韦朗达的身前,轻轻的拍了拍这位印月显贵的肩膀,放缓了口气柔和的说道:“逸如自然明白韦朗达大人的苦衷,也清楚大人为了两军停战所作的努力,希望大人一如既往,继续保持和我军的友好关系!”
    “一定,一定!”
    韦朗达点头哈腰的说道,眼看着面前又出现了一丝生机,阿育王的特使此刻对李逸如是满怀感激,甚至恨不得当场挖出心来表露自己。
    “那么大人以为目前阿育王朝将会如何处理这场意外的纠纷?”
    没等韦朗达怎么感受这片刻的温馨,李逸如却突然犹如秋季多变的天气一般,语气再次转而严厉,双目仿佛两把犀利的钢刃,咄咄逼人的直视着跟前的这个肥胖的中年人,简直就是要透视到韦朗达的五脏六腑。
    “阿育王朝,阿育王朝……”
    倒霉的俘虏意识到李逸如此刻正威逼着自己作出选择——为了阿育王朝而死,或者出卖王朝而生。
    韦朗达明白,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水岭。在这之前,虽然自己说了很多表露自己归顺风雨军的话,但都仅仅是逢场作戏没有涉及半点实质,从而无损于自己的良心,然而现在则不同了。阿育王的特使实在无法相信面前的弱冠少年竟然尚未弱冠,言词之间是如此的老练和滴水不漏,在不动声色之间便已经将自己一步步的逼到了绝境。
    年轻的圣龙都尉,早就在言谈中将选择的后果清晰无疑的展露给韦朗达。
    咬紧牙关坚贞不屈,的确很浪漫也很有英雄主义,如果是看戏的话肯定能够吸引一大批观众,然而涉及到自己的老命,相信很大一部分人都会敬谢不敏,更何况非常清楚的一件事实是即便为阿育王朝守节,如果风雨军将那份为了活命而签下的契书散布出去,这民族英雄国家忠臣的荣誉,恐怕和韦朗达的距离将是非常遥远,不要说指望愤怒中的阿育王抚恤自己的家小,甚至对王朝不牵连自己的族人都已经是一种难得的奢望了。
    与之对比,选择聪明的合作似乎有利的很多,首先是自己的性命暂且无忧。再说,眼看圣龙远征军在军事上的节节得胜,谁又知道在这个完全以实力决定命运的世界之上,主宰未来印月命运的就肯定不是圣龙人呢?反正在以往的历史上,从西面来的外族人也不是没有征服过印月的范例,而这一次如果那些东方的强者真的征服了印月建立新的王朝,那么自己今天的选择岂不是成了顺应时代潮流的英明之举?甚而,谁又能保证自己不会以一个王朝的开国功臣的身份名留史册?
    韦朗达痛苦的煎熬着,这是一种后天的认知与先天的本能之间的抗衡。
    李逸如没有说话,他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只是静静的观看着这个中年大叔的人天交战,默默的等候着韦朗达的最后选择。
    他并不着急,而且很自信结局的必然。
    熟读历史的他对于这种情况并不陌生。在圣龙的历史上,就曾经有过无数这样的事例。每当贪图享受的圣龙人抛弃了先民的尚武精神导致外寇入侵的危难关头,虽然不可否认确实有很多仗义慷慨的勇士视死忽如归,从从容容的笑面人生,甚至有了“我自横刀扬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但是也同样有很多人,在利益的面前发挥了怯懦避祸的天性,丧失了自己的国格人格成为了助纣为虐的走狗。
    李逸如相信以韦郎达的为人,一定会选择后者,这就如同在圣龙那些平日里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的文人贵族一样。他们在歌舞升平的年代,因为能言善辩,又手无兵权,所以往往是君王们的宠儿,自命清高、党同伐异,甚至还会用“残忍暴虐”的罪名来指责迫害真正为国为民征战沙场的英雄们,然而国难当头,也恰恰是这些自诩为忠臣贤达的儒生们,堂而皇之的摇身一变成为新权贵的走狗,并且还擅长面不改色信不跳的编造出一整套蛊惑人心的理由来替自己辩解。
    这样的人,生活的太美满了,荣华富贵、金玉满堂的享受让他们无法割弃,反而不如生活于最低层的贩夫走卒,舍得一身剐,为了义气、豪情、信念,纵然天地变色、风起云涌,也矢志无悔、慷慨从容。
    这就是人性。
    国贼,并非是圣龙的独产,任何一个抛弃了尚武精神、马放南山、贪图享乐的国家,在面临危亡的关头,总是会出现这样两种人。英雄因为危难而显示他的高洁,懦夫也因为危难而暴露他的猥琐。
    所以,坚信怎么看都应该是贪生怕死的韦郎达一定会作出自己所希望的选择的李逸如,显得很从容。
    事实上,韦郎达的确没有辜负李逸如,因为他很快就和盘托出了他所知道的关于阿育王朝的所有一切。
    ……
    “……圣龙人的远征军放过居萨罗城不打,目标非常简单,那就是乘目前我军部署空虚的实际,力图最大限度的破坏中央邦的生产力,令王朝后继无力,难以维系作战,从而被迫屈服。因此唯一的应对之策,不是匆匆忙忙的在居萨罗这样的前线招兵买马——这样做时间太仓促并且反而会因为居萨罗兵马过多以至于招惹来原本不准备在这里浪费时间精力的敌人,而是应该利用战争在我方进行的有利条件实行焦土政策,让这些异域的远征军食无粮、马无草,士气崩溃,最后再从广阔纵深的后方召集兵马进行决战。
    当然,这样的战略势必会造成相当巨大的损失,为了弥补损失、保全国力,则藏富于民乃是上上之策。分散财物于民众,并允许那些善战的奴隶因为战功而获得自由,既可以减少王朝的损失,施恩于民众,还可以扩展兵源,增强战斗力,杜绝奴隶投靠贼军的现象,同时也令贼军陷于绝地,如若贼军强行于民间收刮财物,更可以激起民众反抗,令其犹如坐于薪火之上,四面受敌举步维艰!
    ……”
    当李逸如看着韦郎达呈上来的巴巴拉托他转交给阿育王的信之后,不自禁的感到自己的背脊已经湿透了。
    虽然最终屈服的韦郎达向李逸如传递了很多有用的信息,但是最最让李逸如注意到的,却当属巴巴拉的这篇关于印月战局的分析。
    不象印月王公贵族那般的鼠目寸光,也不象韦朗达那般的不识货,李逸如看了这封信之后很肯定如果阿育王采用了巴巴拉的计划的话,那么远征军迄今为止所赢得的一切胜利,都将化为泡影,曾经所作过的一切努力和付出,都不过是为了一个注定失败的结局而做出的可笑的挣扎。
    因为,无论远征军的将士多么骁勇善战,无论远征军的战斗力多么强悍,无论远征军的将领多么优秀,远征军都不过是一支外来的军队,它可以战胜一个将军,一个元帅,乃至一个君王,一个王朝,一个帝国,但是它绝对不能够战胜一个全民动员的民族和国家。
    巴巴拉这一套计划的可怕之处,绝对不是单纯的识破了远征军主动渡河出击的战略意图,也不是他“藏富于民”的建议令远征军陷入在粮草和人心的得失之间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更不是因为他“奖励勇于作战的奴隶”的建议,将会令远征军自进入印月以来最大的政治优势受到严重威胁;其真正致命之处在于这位曾经和风雨军作战无数的前任印月讨逆总督用心险恶的试图动员起阿育王朝所有的政治、军事、经济潜力,来和远征军进行一场鱼死网破的决斗。
    “将军请宽心,这封信一直扣留在下官手中,没有让任何人看到过。事实上,巴巴拉不知天高地厚,得罪了阿育王的宠妃金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