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汉》第二卷第二十四章卓哉光武真圣君

覆汉最新章节目录
   公孙珣感到躁动不安,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日闷热的天气与随之而来的暴雨,更是因为常年以武力、军事以及政治威信解决问题的粗暴行为方式忽然离开,面对着大量的官僚体系问题和即将到来的大规模民政治理行为时,其人未免有些不适应。
    多少年了,这位卫将军不是在战斗中就是在为了战斗而进行的忍耐与奔波之中,常年伴随在他身边的也不过是战马、军刀、甲士、义从这些东西,再加上边郡贵族的出身,其人其实已经从骨子里习惯了一些事情……须知道,即便是在洛阳参与政治斗争那一次,他也只是扮演一把刀子的角色,而辽西、弹汗山、高句丽、黄巾之乱、平关西、讨董、灭袁,一次次一件件,完全可以说,他的每次真正起势几乎全都靠着最直接的暴力手段来完成。
    而暴力是很容易上瘾的!
    不是说他没有民政经验与经历。
    恰恰相反,在很多人眼里,这位卫将军的民政经验也是极为丰富的,甚至治政手段堪称出色,政治理念独树一帜,甚至还有足够光明正大的经学背景,这也是很多人认为他不同于一个边郡武夫的根本缘由……譬如董昭、田丰、荀攸、钟繇等重要下属之所以一开始咬牙选择他,多少是有这些缘故的;而再往后,关西的公卿、太原的世族、河北的豪杰,这些人愿意在一定程度上服从他,认可他的董卓,而不是简单点的把他当做董卓一样的人物而单纯的畏惧,也都是因为他的那些执政经历与经学背景。
    可是谁能想到,这些治政理念并不是来自于他本人,而他的每次执政全都有一位强悍母亲在身后用超出时代的理念、手段,还有大量的金钱背景来为他兜底呢?至于他的所谓经学背景就更扯淡了,那完全是两位老师的宽宏赠予!
    而且再说了,之前邯郸一城、中山一郡,治理也就治理了……说句不好听的,以他公孙珣的当日几百精锐义从跟在身边那种执政方式,敢捣乱的豪强,敢扯淡的世族,完全可以用强力压制,而没了反对力量,还不是想怎么治政怎么治政?
    但如今一切都不同了,如今公孙珣面对的是九个州,四十多个郡,一千多万人口(甚至可能不止)……换做以往和以后,称孤道寡,甚至直接称帝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而面对这么大的一个统治区域,按照公孙珣所受的教育而言,他非常清楚自己以后要面对什么:内部的派系斗争;施政理念实施中官僚体系的阳奉阴违或者过度热情;学术建设与制度建设中漏洞;世族豪强改头换面后的卷土重来;农业为本的坚持、手工业的扶持与商业发展的对立……这些公孙珣全都知道!
    可更重要的一点是,公孙珣心里也同样非常非常清楚,将来面对这些问题时,作为一个绝对武力的持有者与上位者,除非万不得已,他是不能在内部轻易举起刀子的,那样只会带来更大的破坏,会带来更多的问题……之前对崔琰的驱逐,更像是最后一次任性,却已经有对青州儒士们的妥协在内了。
    毕竟,既然走到这一步了,他想做的自然是母亲口中的唐宗明祖!至不济也要做一个光武!
    怎么能做董卓、尔朱荣呢?!
    唯独稍微可惜的是,他明明已经很克制了,每次想用强来处事时都抚刀来提醒自己,但还是在战事之外,无奈亲手杀了许攸。
    只能说,这就是乱世吗?
    当夜,公孙珣辗转反侧,到了后半夜方才枕刀而眠……而不知为何,明明身在数万大军金戈之中,可其人先是梦到了刘璋捧来那只黄河鲤鱼,继而却还是梦到了昔日此地渡河而死的那些黄巾军。
    只是时过境迁,虽然依旧清楚那几个为首之人名字,可梦中却怎么都记不得那些人的容貌了。
    ………………
    大雨瓢泼,电闪雷鸣,不分昼夜,庞大的军营之中,有一名高冠披甲外罩蓑衣之人转入中军大帐的后帐之中,却是在火盆之侧朝着榻上方向拱手行礼,口称君侯。
    “不必多礼!”榻上之人满头大汗颇显狼狈,望着来人随意示意后却又干脆直言。“君理,我昨夜枕着古锭刀而眠,竟然梦到了世祖光武皇帝!军中你的学问最大,也是我最信重之人,务必替我解梦!”
    来人微微怔住,而待其小心脱去蓑衣斗笠后,方才露出面容,却正是朱治朱君理,榻上之人也不是别人,正是朱治主公、中原四强之首,号称江东猛虎的孙坚孙文台。
    至于此地,乃是大汉荆州南阳郡淯水与比水之间,新野县境内的一处军营。
    朱治脱下蓑衣、斗笠,借着火盆打量了一下孙坚的脸色,很显然,仅凭对方面上的汗珠来看便能断定自家主公没有说谎,而且孙文台也确实没必要跟朱治这种心腹之人说谎。
    “臣这里有三个说法,看君侯信哪个了。”朱君理来到榻前,稍作思索后便直接开口了。
    “一一讲来!”孙坚坐在榻上,握刀而应。
    “其一,乃是寻常的鬼神之说。”朱治指着对方手中古锭刀而言。“此刀久随君侯,多有杀伤,日久天长不免沾染血煞之气,更不用说前几日还刚刚在此处经历大战,而今日天雷作响,震动其中冤魂溢出,而君侯枕此刀而眠,不免受到侵染……”
    “非是我不信这些鬼神之言。”孙坚摇头言道。“而是我杀人无数,自己的刀,自己杀的人,又是自己所领的两万军之中,焉能为其所迫?”
    “也是。”朱治当即颔首,依旧面色不变。
    “其二呢?”
    “其二,便是所谓吉兆之说了。”朱君理依旧面无表情。“咱们数日前一胜,击败袁术、刘表联军,只待天晴便要跨过比水,彻底击败袁术了,而比水对岸的蔡阳县正是世族光武的家乡,想来是光武见君侯神武,青睐君侯之下乃有此兆……”
    “若是吉兆为何会惊醒……也罢,其三呢?”
    “其三嘛……”朱治稍稍改容而言。“有人言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事无关吉凶……君侯,我知道你平素不喜曲折,那属下也就直言了,此事说不定只是君侯白日心中起了一些念头,却又因为身为汉臣屡受汉恩而觉得稍稍有愧,偏偏又听说前方便是光武帝乡,这才会有今夜失神。”
    “也就是君理敢对我这么说。”孙坚不由摇头苦笑。“好像还真就是这样了……连日淫雨,我昨日在帐中听那老先生为我读史,说起光武天命,然后想起如今局势,却是有了些许异思……你为何不惊啊?”
    “属下为何要惊?”朱治稍作措辞便缓缓而答。“谁不是汉臣呢?可如今局面,不知道多少人心中早就觉得汉室不可复兴了,最起码从董卓开始,便人人都觉的‘天下事吾亦可为了’,更何况如今还有卫将军为天下先,而偏偏咱们的形势现在是前所未有的好,君侯有些心思又有何妨?不瞒君侯,你昨日才正经起了心思,依我看反而有些迟了,军中一些将佐心思比你野的多……”
    “你呢?”孙文台冷不丁的问道。
    “属下有时也会觉得有愧于长安。”朱治沉默片刻,但依旧是变相承认了。“但,属下在长沙时便被君侯委任为两千石之都尉,若说没有从君侯成大事而列云台之心也是自欺欺人。”
    孙坚幽幽一叹:“关键是,眼下正如君理所言,咱们的局势实在是太好了,若说不起心思简直可笑!”
    朱治立即颔首。
    话说,这里就不得不提一提南阳的局面了。
    南阳一郡三十七县,近五十城,早在顺帝年间就有近五六十万户、近二百五十万人口,而与此同时,号称河北精华的整个冀州不过是一百个县、一百二三十城,然后九十万户、五六百万人口……说南阳一个郡抵得上别处一个州真不是假的!
    更不用说,南阳还有整个大汉最密集也是最发达的手工业基地,还有整个大汉朝最大的官营铁器冶炼基地,这么一个郡,真的是王霸基业所在。
    然而,说到这里,不免还得先再说一个人,那就是袁公路!
    袁公路当日得了董卓后将军印绶后南走南阳,当时便在孙坚这个打手的协助下圈下了南阳、颍川、汝南这三个连在一起的中原精华地盘,累计人口约六百万……你没看错,三郡六百万人口,汝南的农业、颍川的人才、南阳的铁器和财货,应有尽有,再加上当时荆州无主、淮南动荡、江东空虚,当时袁术被认为是天下四强之一绝不是虚妄之语,他本人以南制北的那番言论也不能说是空穴来风。
    但就是这么大一片基业,刘表单骑入襄阳,荆州除了南阳外的地盘就不再属于他袁公路了;朱儁交州救儿子不成,被士燮撵回会稽老家,与自己另一个儿子豫章太守朱皓打声招呼,江东那边就不听他后将军的招呼了;最要命的是刘备一个涿郡混小子,当时才三十岁,往淮南那么一坐,扬州精华所在的九江、庐江二郡也忽然就没了!
    最后随着孙坚一怒之下临阵反戈,汝南、颍川也立即就没了,而如今南阳那么多城,也被孙文台如疾风烈火一般给侵袭的只剩下了比水东南、桐柏山西南、江夏郡北面,这片狭窄区域内的区区五县七城。
    短短四年,一次大规模决战都没爆发,稀里糊涂就从最盛时割据大汉南方所有精华,坐拥六百万人口、遥控荆、豫、扬三州之地,然后沦落到只有五县七城的地步,人们可能不知道这是什么概念……
    这种人,古往今来,上下五千年,我们只会用七个字来称呼他——路中悍鬼袁公路!
    那反过来说,孙坚此时的形势为什么好,为什么会吓得刘表反过来跟袁术这种人合作,也就不问自知了,因为孙文台几乎马上就要完全掌握颍川、南阳、汝南三郡了!
    而且,和袁术四面皆敌,内部乱糟糟的不同,孙文台除了本身用兵强悍无匹外,如今的外部形势也对他格外有利……公孙珣息战、曹操为他阻挡、刘备为他遮蔽,这使得他完全无后顾之忧,只朝着一个方向用兵就行;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公孙珣的压力,中原格外团结,这使得孙坚暂时不用担心地盘的消化和统治问题,因为没有外部武力呼应的话,这三郡的士人拿什么来对抗他们心里抵触的孙文台呢?
    实际上,随着孙坚统治时间的持续,以及他本人连战连胜,此时这位江东猛虎已经渐渐开始取得部分当地人的认可了——部分士人出仕,不少豪强投奔!
    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董卓乱后起兵于汝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