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汉》第二卷第四章旧将须分左右军[2]

覆汉最新章节目录
   如此下作之事的……还是那句话,既然是会盟讨董,总得是讨董为先。”
    “若是先取安平、河间呢?”
    “先攻略太行山匪又如何?”
    “袁本初也是有私心的,各路诸侯各怀异心,迟早要兼并,卫将军负天下之望,不好先坏规矩,何妨小心部属,统筹赵国、钜鹿、中山,然后引兵到邯郸观望局势,待关东联军自己生乱,然后行雷霆之势?”
    “这要等多久?”
    “数日前在常山山上,君侯可是歃血为誓,亲口发誓要讨伐董卓的,若是不去讨董而想着自家地盘,不要说让天下人失望,只说君侯本人与诸位理事者,算不算自欺欺人?!”
    “……”
    “……”
    “正南久离邯郸,赵国可能安稳?”一片嘈杂之中,坐在首位久久不语的公孙珣忽然扭头看向了已经口干舌燥的审配,却是问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引得原本争辩不休的各位谋士当即闭口。
    “君侯放心。”右手边第一位的审配倒是依旧昂然自若。“我虽只在赵国数月,可之前董公仁久在赵国,君侯也在赵国有遗德,所以人心不至于出问题。唯独秋收在即,之前又遭遇到了涝灾,所以确实有些担心……毕竟,大战在即,那些可都是军粮。”
    “说得对。”公孙珣复又从容看向了坐在自己左手边第一位的吕范。“子衡,别的倒也罢了,正南与李太守都不能久留,便是范阳三郡也得有人尽快回去主持秋收,这件事情不能再拖下去了……你为我幕府长史,总领幕中,这几日要多与诸位交流,统计一下意见,弄个条陈出来,我也要做决断。”
    吕范不敢怠慢,立即起身,严肃答应。
    “诸位。”言至此处,公孙珣复又朝堂中众人笑道。“你们愿意留在这里为我出谋划策,俨然是有志气寄托于我,我也视诸位为心腹之人……而这些天又是筹备会盟,又是商议策略,你们着实辛苦……这样好了,今明两日咱们就不再议论此事了,大家回去沐浴一番,明日上午,我请诸位再去一趟城外常山,登高置酒,以应秋高气爽。顺便,正南此番来会盟,还带来了一位冀州智谋之士,正好为诸位做个引荐。”
    公孙珣既然如此说了,堂中诸多文士,甚至还有三四位新的旧的两千石,自然也无话可说,于是纷纷告辞。
    第二日,那是七月最后一日,众人如约赶往城外,然后很快就在诸多骑卒的护卫下,来到了常山山腰中的一处好地方……此地乃是历来祭祀北岳所在,也是之前会盟之地,地方宽阔,更是无数祭祀碑文林立于前,还有秋初黄花绽放,若以赏景唱赋,饮酒作乐来说,端是一等一的好去处。
    然而,众人随公孙珣坐定,却发现与右侧公孙范、审配、董昭不同,左面吕范、娄圭、王修这三人身前,居然有一个空着的座位!
    到了这时候,众人联想到昨日公孙珣所言,倒是有了几分猜测,但却不免愤然起来……毕竟,自古以来,都是新人居于旧人后,汉武帝搞了个‘后来居上’可是被人当做反面典型来看的。
    而且再说了,今时不比往日,当日幕中没有什么前后倒也罢了,公孙珣如今据九郡而有所图,乃是天下数得着的人物,动辄便可自表某人为将军,某人为太守,一个智谋之士摆在大家身前,谁能忍?
    但是,更不能忍的还在后面。
    自上午到中午,头顶太阳渐渐来到正中,众人枯坐在山上,却居然不见那个‘冀州智谋之士’在哪里?!而公孙珣偏偏又摆足了姿态要等那人来,搞得大家美酒佳肴在前却不能享用,丝竹在后却不能耳闻,满腔诗情画意最后居然变成了怒气!
    此情此景,不要说其他人,就是知道对方来历的审配审正南,都有些坐立不安了。
    但终于,此人高冠儒服,还是黑着脸上山来了。而且你还别说,座中还真有几人当场认出了此人来历。
    公孙珣见状当即也是失笑,却依旧不急不怒,反而主动起身相迎:“元皓,此宴专为你设,你与我置气倒也罢了,何故晾着大家呢?”
    那瘦身黑脸之人也不入座,也不回礼,只在负手立在场中空地上冷脸相对:“不瞒卫将军,如今天下汹汹,我田丰虽然知道你这人私心颇重,但却觉得解士民于倒悬这种事情非你莫属,所以才远道来投,而如今只见你在这里置酒高坐,却居然不能做一个明智决断,也是心下失望,有了转回去闭门读书的意思……所以才心生犹豫,要不要来此赴宴。”
    众人愈发大怒。
    —————我是大怒的分割线—————
    “既会盟,或言南下河内以临洛阳,或言左右兼并以定河北,太祖犹疑,旬日不能决。”——《新燕书》.卷七十.列传第二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