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春秋》第十八章七国大混战(一)[2]

经典春秋最新章节目录
   ,两派仍争执不下。
    纪武侯邹着眉头向老臣叔父姜寮求计。
    纪武侯的叔父姜寮是纪国朝中最老的重臣,这老臣捋着胡须手在微微颤抖,声音也显得十分苍老。他说:“听说当年先祖姜季率领几个兄弟赶走齐国人,征服四国,扩大了纪国版图,临终留给后人治国方略都藏于金壶之中,只是我们到现在也没有发现金壶丹书所藏何处啊!”
    纪武侯叹了口气,心想如果纪国朝中都是这样的大臣,纪国灭国那一天也就快要到来了。
    大敌当前,纪武侯还是旗帜鲜明地主张抗齐,与齐军决一死战。
    他做了两个决定:一是赶紧通报鲁桓公,无论怎么样都希望他出兵相助;第二就是放弃边境死保纪都。所以纪武侯将边境的主要力量都调到纪都,高垒城墙,准备固守城池,与齐军抵抗到底。
    边境的城邑见齐国大军打来赶紧作鸟兽散。那些当地的军士也不敢奋力抵抗,看城池难守便溃不成军,向内地逃窜。结果纪国边境节节败退。被杀的杀、被俘的俘,城邑中的辎重之物被抢掠一空。城池失守,自然是百姓流血牺牲。好在因为纪国的百姓都知道齐国要复前几世之仇而心怀忐忑。一直恐惧齐军来袭,而今果真见到齐国大军围攻城邑,都不相信自己的军士能守住城邑,所以只好四处躲避逃窜。
    这样纪国的兵力都集中在纪国的都城。
    齐国五路大军压境,边境城邑纷纷来报求助,纪武侯都是按兵不动。他决计依仗纪都城墙与齐国的大军对峙进行殊死之战。纪武侯就是做了最坏打算,那就是在纪都与齐军顽抗到底,城破人亡。所以这一时期朝中朝中抵抗与投向派的较量也是接连不断。
    正当来报:齐釐公大军已经抵达纪都的时候,去求鲁国求救的使臣回来了。
    纪武侯赶紧上朝聆听使臣禀报。
    使臣汇报说:“鲁桓公正在与郑军联合伐宋。接到纪国国书,鲁桓公虽然有些犹豫,还是决定助纪抗齐。尽管三国混战十分激烈,鲁桓公与郑厉公商议决定放弃对宋国的战争,立即北上救纪。”
    这信息如一针强心剂给纪国朝堂带来活力。
    纪武侯又了精神支柱了,他对朝臣重复说:“整合兵马,严防死守,准备决战。”
    此时使臣还跪在那里没有述说完。
    纪武侯就问:“还有什么消息禀报寡人?”
    使臣说:“郑厉公听说鲁桓公要救我纪国,也答应随鲁军北上来救纪国。”
    纪武侯又问:“两国援军估计何时能够达到?”
    使臣说:“我返回纪国时候,两国已经开始修正人马,决定马上北上了。不会超过三天即可到达。”
    鲁、郑两国联合援助纪国,这消息对纪国朝堂有如石破天惊。朝中大臣都十分庆幸:竟然有两个大国来救纪国,该我纪国不灭啊。就连一直主张和谈求降的叔姬也来了情绪,决定按照纪武侯的命令守好西大门。
    纪军上下得知鲁、郑联军来救,个个精神抖擞、增加不少士气。
    当齐釐公来到纪都西门外求战的时候,纪军个个跃跃欲试,准备出战。只是叔姬不允许,只是命令紧闭大门、严阵以待。叔姬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看到鲁、郑联军到达,他是不会出战的。
    齐釐公带着公子彭生、少年将领连称挑战不成,一面撤退回营寨调整,一方面派人急唤其余四路大军迅速向都城靠近,准备一场恶战。
    纪国都城一片死寂的静。春寒料峭、乌鸦成群在空中盘旋。似乎在等待着那场血腥场面的到来。
    一场空前的七国大混战即将在纪国都城展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