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春秋》第十七章三雄明志[2]

经典春秋最新章节目录
   好,心里装不住国家大事,在朝中口碑并不好。虽然公孙无知君上给予他世子同等待遇,在别人眼里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大将军夷仲年和十分看好公孙无知的太后已死,公孙无知继位可能性不大,我不相信君上会把君位传给旁枝。姜纠虽然人可造化,但其生母鲁姬在宫中、朝中影响非常不好。小白自小失去生母,自生下来就被驱逐,所以现在朝中大臣都有对小白公子的同情之心。齐国前途未卜,你还是勇于担当吧。和我们一起留在齐国的朝中为其效力的好。也算是尽了对君上的一份报答之心。”
    召忽说:“管仲兄弟分析的我只同意一半。姜诸儿无德无才,如果姜诸儿继位那就是齐国的不幸。小白一是年纪尚小,发展走向尚不明朗,再加上自打出生就被传为灾星,就凭着这两点不可能由他继位。鲍叔兄分析的也非常准确。姜纠无论是德才还是年纪都具备继位的条件,为何不全力支持姜纠继位啊。我们三人对齐国来说,好比鼎的三足,去其一,而立不起来。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合力支持姜纠啊。我看小白一定不会是继承君位人。鲍叔应该等待时机来与我们合力,三人都来支撑姜纠继位。这样我们才是对君上尽一份报答之心。为齐国尽了我们三人的个人之力。”
    管仲摇摇头说:“这种说法可是不对啊。姜诸儿虽然居长,又被立为世子,但品质卑劣,这也是齐国朝中大夫有目共睹的。即便即位也怕好景不长。如果说众心所向的话,未来统治齐国的只有姜纠和小白两位公子了,别无他人能承担此任。但是齐国人都厌恶公子姜纠的母亲鲁姬,甚至因为厌恶鲁姬而厌恶公子姜纠本人,这是众心所向啊。而同情小白没有母亲,自幼又经历磨难,这也是众心所向。小白的为人,因为年纪尚小还看不出来什么。但如果姜纠得立为君,因为姜纠怠惰、贪图安逸,依我个人的看法也将一事无成,由此看来齐国未来不是需要您鲍叔煞费心机来安定国家,还有谁呢?”
    召忽不同意管仲见解,有些郁闷地说:“国君百年以后,如国不是姜纠继位,就算我们三人都可以做官发财而得势于齐国,我也不愿活着;何况,奉君令参与了齐国政务,既然接受君令就要从一主而终,唯姜纠为君是我义不容辞的义务。”
    管仲轻轻一笑说:“作为人君的臣子,是受君命奉国家以主持宗庙的,岂能为姜纠个人成君或不成君而牺牲?我管仲所要为之牺牲的是:国家破、宗庙灭、祭祀绝,只有这样,我才去死。不是这三件事,我就要争取活下来。只要我活着能有利于齐国,我就不会选择死。”
    鲍叔说:“你二位别争论姜纠继位不继位的事了。先说说我应该怎么办吧?”
    管仲说:“您去接受命令就是了。报答君上信任之恩,唯有忠诚职守、尽心竭力而为之。”
    召忽说:“我也同意这种观点,忠诚职守、尽心尽力。万一公子小白时来运转成为国君呢!”
    于是鲍叔便答应出来接受任命,辅佐公子姜小白。鲍叔牙问管仲说:“那应该怎样尽职呢?”
    管仲说:“为人臣者,对君主不竭尽心力就不能得到信任,君主不信任就会说话不灵,说话不灵就不能为国家安定献计献策。总之一句话:事奉君主不可存有二心。”
    鲍叔牙点了点头。
    “听二位的话,我鲍叔牙也要尽心竭力,为齐国社稷而育好公子。希望他们都能成为齐国栋梁。也彰显我三人”
    召忽马上举起酒樽。拍了拍鲍叔牙的肩膀说:“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