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春秋》第九章繻葛大战(二)

经典春秋最新章节目录
   二、
    不能不说周桓王为天之道是正确的,但方法却是简单了。
    可以想象凭郑国多年讨伐积攒的实力,以区区陈、蔡、卫等几个弱小之国的力量,怎么可以稳操胜券。周桓王却没有细想,草率班师出征,直接六军杀奔郑国,剑锋直指郑庄公。
    郑庄公听说周桓王讨伐大军马上来讨伐,便招集诸大夫商议。除了祝聃郑国群臣都还没碰到王室大军讨伐。这说明郑庄公是以下犯上了,是没有理由的,所以都沉默不语。
    此时正卿祭足见都不敢轻易率先发言,就上前一步说:“天子亲自帅兵讨伐,谴责我郑国不朝贡,名正言顺。以臣之见,不如派人谢罪,转祸为福,方得安定。”
    郑庄公愤怒了:“他周桓王夺我在朝为卿政之位,又率大军讨伐于寡人,三世勤王功绩,被他一笔勾销。郑家为朝政呕心沥血的业绩付诸东流。此番王室大军来伐,如果不能挫其锐气,我郑氏宗族社稷岂不是难保了吗?”
    高渠弥上前一步说:“陈国与郑国一向和睦,陈国援军是不得已而为之。蔡、卫两国与我郑国素有恩怨,有周王室召唤必然效犬马之力。周天子我郑国震怒,其锋芒不可当。这一战我们宜固守城门而不出,等周桓王消消火气后,或战或和,可以视情况而决定了。”
    大夫姬元上前一步说:“以臣战君,于理说不通,所以与周王室一战,宜速战速决而不宜拖的太久。臣虽不才,愿献一计。”
    郑庄公赶紧问道:“卿有何计,快快说来给寡人听?”
    姬元说:“王师既一分为三,我郑国军队亦当为三军以对应王军。编成左、右二军,都结为方阵,以我郑之左军对其王之右军,以我郑之右军对其王之左军。主公自率中军以面对周桓王。”
    郑庄公又问:“这样可以对应而战,但是怎么样才能稳操胜券,战而必胜呢?”
    姬元继续说:“陈国公子妫佗弑君新立,国人不顺,勉强尊从王命,都是临时征集调度的百姓充军,无心恋战。若令右军先打击陈国的军队,陈国军队本来是观战为主,伺机行事的,当大战伊始,就被打击,而且我郑军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必然让陈国军心大乱,溃不成军。然后再令左军直奔蔡、卫二军。蔡国、卫国见陈军大败在逃窜中,亦不敢坚守等死,必成溃败之势。然后主公可合兵攻周桓王的主部,那时王军已是形影孤单,我军必然大获全胜。”
    郑庄公露出笑脸:“卿料敌如指掌,真的是姬吕在世啊!”
    往日大战都是由公子姬吕出谋划策,并一马当先,而今大战临近,不禁让郑庄公想起了刚刚过世的姬吕来。
    正商议间,疆吏报告:“周桓王讨伐大军已到了繻葛。三军安营扎寨,联络不断。”
    几经商议,郑庄公已胸有成足,面对大军压境,面无惧色,军帐前气宇轩昂、从容镇定。
    郑庄公命大夫曼伯,引一军为左军阻挡周桓王的右军;命正卿祭足,引一军为右军抵挡周桓王的左军;而自己则率上将高渠弥、原繁、瑕叔盈、祝聃等作为中军,并命人仍在中军扯其一面大旗,上面仍然写着“奉天讨罪”的字样,以震军威。
    祭足见状忙上前阻止说:“‘蝥孤’大旗在讨伐宋国、许国可以用。那是‘奉天讨罪’,以周王室的君威以伐诸侯。而今主公是面对周桓王,再树‘奉天讨罪’大旗就不可以了。因为主公就是在与周桓王作战啊。”
    郑庄公听了祭足的话,自嘲地笑了一下,即刻命令换了战旗,仍叫瑕叔盈执掌大旗。
    行军路上郑庄公见到祝聃,仍鄙视地看他一眼,说了一句:“这次可是要勇敢一点,别他妈见到周王的大军就腿肚子打膘——迈不动脚,只会撤退。”
    祝聃见郑庄公仍记得几年前的事情,心里暗自鼓着劲,想表现的勇敢一些给郑庄公看。
    队伍接近繻葛,高渠弥登高望阵,看了半天,若有所思,回禀郑庄公说:“从布阵看,感觉周桓王颇知兵法。主公今番交战,不比寻常,必须慎之又慎,臣建议我军可以摆成‘鱼丽’阵。”
    郑庄公不解地问:“‘鱼丽阵’法该怎么摆布呢?”
    高渠弥说:“战书《司马法》中写的是:以二十五乘战车为一偏,铠甲军士五人为一伍。每阵一偏在前,另配铠甲军士二十五人随后,阵前有牺牲军士,后面马上就给予补充。前车伤一人,后伍即补上一人,有进无退。此阵法即坚又密,易胜难败。”
    郑庄公点头:“好,让军士听你指挥,就摆鱼丽阵。”
    郑庄公率三军将近繻葛有十余里,扎住营寨。互通请战书,约好大战时间。
    这是公元前的707年的秋天,大地一片肃杀,风吹落叶在空中飘着。树上的鸟儿似乎也在恐惧着这场殊死大战。各自向远方飞去。
    周桓王见郑庄公率兵款款而来。感觉自己报仇雪恨的机会来了。便勒紧战袍欲亲自出战。虢公忌父劝说周桓王保重龙体,不可亲自参与一线搏杀。这才得以阻止周桓王冲杀一线。
    两军对垒,各排阵势,相距不足二里路。各自的军车、将士看的十分清楚。周桓王那高高大大的黄盖车更是暴露无遗。
    郑庄公传令:“左、右二军,不可轻动。以军中大旗摆动为号,有序出兵。”
    周桓王阵前历数郑庄公罪状,专等郑庄公出头答话,当阵诉说,以挫其锐气。
    郑庄公虽列阵前,却不答话。任凭周桓王破口大骂,仍不动声色,只把住阵门,没有丝毫动静。
    周桓王见郑庄公死猪一样不出声响,便命人出阵挑战,郑国一方依然鸦雀无声,无人应战。
    快到午后,郑庄公估计周桓王精神头消耗得差不多了,周桓王的三军已经懈怠了。套在车上马在随意啃食地面上的野草,有点军士已经坐在地上,甚至有的已经卸掉铠甲。都以为郑庄公面对周桓王的大军,已经不敢出手作战了。郑庄公觉得时机到了。便命瑕叔盈把大旗向右一挥。寂静无声的郑军,突然右军杀声顿起,鼓乐齐鸣。憋足了劲的郑国右军将士,挥着手中的长矛大戟,直奔周桓王的左路大军。
    曼伯冲锋陷阵,杀入左军。陈兵因为本国朝政更迭,心中不满,原本就持观望态度,并无参战斗志。没有想到郑军竟然首先向自己冲来,军士赶紧穿上铠甲拿起兵器尚未完全备好,便受到郑军凶猛砍杀,有的落荒而逃,被郑军追杀吓得四处溃散。有的陈军以为周王室的军队汇能保护自己,便退向中军,反把中军的周王室的军士冲撞了。而此时周桓王的右军不知何意,见对面的大军丝毫未动,再观望黑肩所率的左翼的陈国军队,兵乱无稽,到处冲撞,周公黑肩阻遏不住,大败而走。于是人心浮动,惊恐万分
    周桓王正待指挥中军援助。庄庄公命令瑕叔盈把大旗左右挥舞。一时间金鼓齐鸣。喊杀声惊天动地,郑庄公的中军与左军也从阵营中奋勇杀出。
    祭足率领的左军杀入周王室的右军阵营。只见蔡国、卫国旗号交织紊乱。两国军队见陈国军队已经是弃车逃命,哪里还有抵挡勇气,各自觅路奔逃。
    虢公仗剑立于车前,约束着临战军士,高声呐喊:“如有无故撤退者斩首!”
    但是“鱼丽阵”实在厉害,杀得卫军、蔡军只能绕道而行,节节败退。虢公忌父抑制不住大军后退的汹涌浪潮。祭足率大军布成强大一线阵营,威势浩荡,却款款前逼。尽展郑军威猛浩大。以威势逼退敌军。
    虢公忌父已经喊得声嘶力竭,但蔡、卫两国军士还是畏惧郑军的强悍,仍然节节败退。虢公忌父自己也无奈于郑兵的压力,在刀枪剑戟的丛林般蔓延而来的时候,只能带着自己的车队缓缓退去,却不损一兵一卒。
    再说周桓王在中军,先是见郑庄公右翼突然出击,陈军溃散。正要命令中军援助,却听见敌营鼓声震天,知是郑军全面出战。于是命令身边将士,准备全面迎战,只见士卒纷纷耳语,队伍早乱。原来望见溃兵,知左、右二营都失败了,连中军也乱了阵脚。
    此时,周桓王大怒,站在车上指挥周军负隅顽抗。放眼望去,见郑兵如山墙一般在向自己一方推进。不禁大惊失色。
    再看郑军这一面正是排山倒海之势杀将过来。那祝聃因为有郑庄公对自己的讥刺在前,更是英勇无畏,非要杀出个凶猛劲儿来给郑庄公一个交代。一起出发的几个战将如高渠弥、原繁、瑕叔盈等逐渐被祝聃的车乘拉在后面。
    曼伯、祭足已经杀败了左右两军,并力合围。围拢来的郑军杀得周桓王的中军人仰马翻、损兵折将。周桓王见如此下去,必将被彻底剿灭了,速速传令大军后撤。周桓王亲自断后,且战且走。
    祝聃看的清楚,见那黄色绣盖之下正在发号施令的人料定是周桓王。那郑庄公的话又在耳畔响起,不仅怒从心头起、恶从胆边生。竟凭着眼力真觑瞄准,一箭想着黄盖车上的周桓王射去。只听“朴”一声,这一箭正中周桓王左肩。周桓王“哎呦”一声倒在车上。众将士赶紧拥着黄盖车向后撤退。
    祝聃眼睛都红了,见周桓王已经倒在车上,众将士无心恋战,更是催车前进。
    正在危急之间,虢公飞车前来救驾,长戟横在祝聃面前,于是二人你来我往交锋几个回合。这时郑国大将原繁、曼伯也纷纷围将过来,各骋英雄,杀得周桓王的侍卫兵牺牲大半。眼见那周桓王黄盖车就将被团团围住,在劫难逃。
    就在这时郑庄公发令鸣金收兵。于是郑军将士听到手柄号令,各放弃眼前已无招架之功的周桓王将士而退收兵。
    周桓王虎口得脱,率兵退回三十里下寨。周公黑肩赶到了,探视周桓王受伤势,幸亏周桓王裹着坚厚的貂裘外加犀牛铠甲,箭射在体内部分不深,伤的不是很严重。周公黑肩不怨自己督军不利,反而开始埋怨说:“陈国的军队不肯卖力,以至我全军复败。”
    周桓王扶伤羞愧地说:“不怪爱卿,是朕用人不明的过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