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庄》第一章留下买路钱

刘家庄最新章节目录
   第一章留下买路钱
    夜,伸手不见五指。天空中,黑云遮挡住繁星点点。
    一轮月牙,像似一把镰刀,挂在半空中若隐若现。
    呼啸的西北风,刮在树枝上,发出刺耳般的“嗖嗖”声响,听得路人胆战心惊。
    黑咕隆咚的五更夜,苏北里下河地区的一户人家大院里,灯火通明
    大院外,四周松柏,苍劲拔翠,竹海青枝绿叶。一阵风吹过,沙沙作响。乍一听,让人胆战心惊!
    透过竹海,一座四合大院,南长北宽,建筑风格古色古香。
    浑然一色的青砖青瓦,构筑成十几栋小瓦屋脊,门檐、走廊、凉亭组成了庭院深深。
    延伸至最后,一座砖木结构的小洋楼,共有三层。石头基础,上面青砖、石灰、沙土,一块块叠砌而成。
    一、二楼为仓库,三楼是个瞭望台。
    登高远眺,方圆百二八十里,一目了然。
    只是,小洋楼上,从不住人。偶尔,大白天有一俩家丁,上去观察四周动静。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蹊跷事,就是从这座,无人居住的小洋楼开始了。
    每每夜深人静,附近村庄,总是有人听到刘家大院小洋楼上,传出悠扬动听的古琴、歌声。
    遁声望去,瞭望台上,一位身穿青布衫褂,秀发齐腰的妙龄少女抚琴颂歌。众女,闻声翩翩起舞。
    悠哉悠哉,其乐无穷。
    姑娘们一个个阿娜多姿,身躯舞动,微妙微俏。
    夏天的夜晚,蚊叮虫咬。
    无法入睡的人们,结伴成对。张家长、李家短。手拿芭蕉扇,谈笑风生,闲庭信步。
    刘家庄小洋楼,天天晚上有人表演。不花钱,不花钞,何不一睹为快。
    闲着,也是闲着。摇摇晃晃,靠近刘家庄。
    抬头一瞧,众人骇然!一路走来,姑娘们载歌载舞。到了跟前,却为何踪影全无?
    什么鬼?
    知情者,不仅要问
    突然,一道闪电,划破万籁俱寂的夜空。吓得姑娘们,尖叫一声“哎呀!”一个个化成一缕缕青丝,一刹那,消失在小阁楼的夜幕里。
    紧接着,一阵“轰隆隆”雷声,划破黑漆漆夜空中。
    大院内,有人在喊:“要下雨了!快点收拾东西啊!”一瞬间,人头攒动。
    家丁、丫鬟、佣人,忙里忙外。
    跟着打灯笼的人前去,次屋房间内,一孕妇双手捧着大肚子:“哎哟...哎哟...”直叫:“秋月,我肚子痛得好厉害啊!”她痛苦呻吟,有气无力。
    “少夫人,怎么啦?刚才还好好地,不会是被电闪雷鸣惊吓了吧?”小丫鬟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是好。
    “秋月,快,快去告诉老爷、太太,就说,我可能是要快生了。”赵春花断断续续的对着秋月说。
    看着她脸上豆大汗珠,不断滚落。秋月,不忍心撒手就走。
    疑疑喃喃中,她犹豫不决。
    转念一想:少夫人痛得如此厉害,万一是我耽搁了怎么办?
    她不敢怠慢,尽管,舍不得将少夫人一个人留在屋:“哎!少夫人,你等着,我一会就到。”说完,她撒腿就跑。
    “夏梅、桂花、清秀,快起来吧,少夫人可能临盆了。”在秋月的叫声中,人们纷纷前往赵春花房间。
    堂屋,随着秋月叫声,太太孙秀芳端着罩灯,披着棉妖,徐步从房间来到客厅。
    她将灯放在大桌上,又急忙转身回房。原来,太太搀扶老爷刘志超,坐到太师椅上。
    背对着长有九尺,宽有三尺的条台柜。面前放着一张斗箉四方大桌。
    正门右侧,一只玄关上,推满奇形怪状古董;
    左侧,一只陈列柜上供着观世音菩萨。下面香炉,一年四季香火不断。一看,就知道这家人,于吃斋念佛有关。
    大桌周围,分布着几把藤椅。桌面上,放着茶壶、茶杯。
    刘老爷每天总离不开两样东西:一只水烟斗;一只紫砂茶壶。
    他,慢条斯理的系好腰带,端起,桌上茶壶。慢悠悠地咂口茶,轻轻地放下后,对着三太太孙秀芳说:“秀芳啊,出去问一问。刚才,是谁吵吵囔囔的呀!”
    看上去,年近古稀的他,两鬓斑白。上下穿一身清一色,蓝布大褂拖至脚面;外加黑色圆点,大花缎子马褂一件。脚穿一双黑布棉鞋,有点老态龙钟等等样子。
    秋月气喘吁吁跑来:“禀报老爷、太太,少夫人肚子疼得厉害。令我前来通报,说是快要临盆了。”秋月气喘吁吁。
    太太一双手,不停地按摩刘老爷肩膀。笑眯眯的对着刘老爷说:“老爷,看来我们就要抱孙子了。”
    一转脸,她板着一副面孔,对着秋月问:“少夫人上阵子了不?”
    秋月想一想说:“禀报太太,少夫人好像是疼一阵、歇一阵的那种”秋月连头都不敢抬,生怕自己说错话。毕竟,自己还是个小姑娘,对生小孩这件事,她还是头一次碰到。
    刘老爷听了心里有点着急:“秋月啊,你赶快通知招娣,去请那马娘娘啊。”说话间,他起身,意欲去一看究竟。
    “是老爷,我这就去叫大小姐。”秋月意欲离开。
    却只见,三太太一把将老爷拉住:“老爷,你急什么呀?生孩子是女人的活,你们男人去了又白忙活。再说了,你一个老公公,去看媳妇生孩子,一旦传出去,就不怕人家笑话你个老不正经?女人临身足月我比你懂,急不得。刚开始宫缩嘛,就是肚子疼,离临盆羊水破裂还有段时间呢。现在,外边乌漆嘛黑,大晚上,就不要为难招娣他们几个了。明天起个大早,绝对来得及,来得及的呀。”
    听太太一席话,刘老爷停下迈出门坎的脚步:“嗯,不无道理。这事,还真的只有你在行。”
    “老爷,你可别忘了,三个姨太太,连怀都没怀上。有谁敢在我面前,说得起生小孩这个嘴啊?”
    刘老爷闻言,脸色突然往下一沉:“秋月呀,快去安慰少夫人,就说接生婆天一亮就到,你过去多多安慰安慰她。”
    “是,老爷、太太,秋月这就去禀报少夫人。”秋月手撑伞,一手提着灯笼,一溜烟跑走。
    “咯叭”闪电过后,一阵响雷
    刘家庄,频临黄海之滨,八十里有余。地势低洼潮湿,盐碱、沼泽、三面环水,一面与山相接。
    东边,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荡。极目远眺,万顷芦苇滩,碧波荡漾。
    水天交接处,船帆点点。百舸争流,鸿雁齐鸣。
    从刘家庄坐船,沿涂北上,有清洋河,串场河,大潮和,射阳河,河河相连。
    面东直对的是:马家荡、大众湖。面南:有宝应湖,金湖,乌金荡。西边背靠小山丘,一年四季郁郁葱葱。
    整个刘家庄:以三层小楼为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外加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僧人寺院马良寺。还有一座,住满尼姑的静安寺。
    东西南北四条大街,横平竖直,贯穿在刘家大院周围,向四面延伸。
    这里,常住人家千户有余,人口上万。
    大街上:砖石铺路,街两旁,家家户户青砖墙、青瓦房。龙头屋脊,赑屃户门。
    集市贸易,品种繁多。商户经营,万象包罗。
    生活在刘家庄的人,大体上分为两种:本地人和外地人。
    本地人大多负责种地、打猎、捕鱼,以农耕劳着为主;外地人侧以买卖经营,小商小贩手艺活居多。可谓是人杰地灵,里下河地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刘家庄,名称来源于员外所赐。
    原来,曾经居住一员外,刘皇叔第三十二代传人:刘董云。
    过去人做官,讲就的是: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富裕一方百姓,肥沃一方土地。
    刘员外一家,搬至此地,大兴土木。构筑防洪堤坝,修建古寺豪宅。垒墙框院雕木,栽树种果养花。买马养驴车拉,并以自家姓氏,将其命名为刘家庄。员外刘董云过世后,其子刘志超接管。他兄弟有二,只恨胞弟志龙出家吃斋念佛。光宗耀祖责任,落在他一人身上,其一生纳妾四房,确有三房,不能生小孩。恨古千秋的他,开始怀疑人生。
    还好,总算有个三太太孙秀芳。一个人为他生下独苗,出人头地留洋在外。回到家,开个大药房名其曰:御善堂。今天,要临盆足月的这个赵春花,正是他唯一儿子刘世全,续娶的赵四老爷家的唯一惯女。
    马棚内,几十匹高头大马,低头在马槽里沙沙吃草,马缰扣在一根根大木柱上。放眼望去,一匹匹骏马,斑驳陆离。赵二牵过一匹枣红大马,缰绳递给刘招娣手中:“四小姐,你的马。”
    刘招娣,接过马缰,走两步,一跃而上:“大家动着快点,马娘娘离我刘家庄五十有余。来回一趟,得有三个时辰。我嫂嫂肚子疼了一夜,迫在眉睫,我等赶快抓紧时间,路上一刻不停赶路。”
    “是,四小姐!”众人齐声回答。
    “驾!”她一甩马鞭,“啪啪”两声清脆鞭响,紧跟着骏马一声嘶吼“呜呜”,嘚嘚嘚撒蹄狂奔。
    六匹马驮着六个人,迅速穿过石拱桥,进入一片隘路山道,逐渐消失在远方晨雾中。
    刘招娣:骑马来到隘口,她顺手勒住马缰,原地转了一圈:“赵二,前面是什么地方?”
    只见前面人山人海,吵吵囔囔。
    “回四小姐,前面是清沟要塞。要想进入流均镇,这里是唯一通道。”
    刘招娣,抬头远望,山谷地势险要。稍有不慎,两旁山谷滚下石块,冷不丁将你报销。侧耳聆听,远处隐隐约约传来动物怪叫。
    赵二:看出四小姐的担心,他拔出手抢:“四小姐,有我们在,你尽管大胆走吧。”一边说一边将枪在空中晃悠。
    刘招娣:“快收起枪,这可是德国造25发为一梭子,跟猎枪不一样。只要保险打开,扳机闻风而动。费几颗子弹是小,伤着自己弟兄,可不是闹着玩的!再说了,荒坡野坂。小心枪声,招揽土匪。”
    “四小姐,不能大意。据说这峡谷不太平,有时候会碰到野狼出没。”
    刘招娣想了一下:“好吧,大家小心,过峡谷都给我精神点、多长长眼睛。”她知道,赵二说的没错,山谷里,不但有野狼出没。还经常有土匪拦路抢劫,杀人越货。
    “是,四小姐。”手下一个个异口同声回答。
    清沟镇: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