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田园地主婆》第二百零三章‘黄花闺女’的怪癖好

重生田园地主婆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百零三章 ‘黄花闺女’的怪癖好
    孙氏是典型的乡下妇人,鬼神观念很重,她最忌惮,最恐惧的,正是这个,所以上回去清明庵还愿是其次,主要是想要梁愈忠去菩萨那许愿,求曦儿能够平安顺利的长大成人,嫁人生子。没想到,该来的,终归还是来了!
    “你少听那些人嚼舌头根子,他们是见不得我们好,才故意说那些人心惶惶的话!”孙老太信佛,相信因果轮回,心里很恐惧,但还是呵斥孙氏。
    “曦儿如今生着病,你是她娘,不在边上照料着,反倒在那哭哭啼啼说些危言耸听的废话,有你这样当娘的吗?”孙老太毕竟是经历过丈夫早逝,独自一人拉扯着子女长大,这种情况下的定力就是比孙氏要稳。
    “还不赶紧过来给曦儿把那帕子给换了?”
    “哦,好,这就换!”孙氏被孙老太训斥的满面惭愧,忙地止住哭,赶紧起身来给锦曦换额头上的帕子。如此反复,直到换到第五块帕子的时候,外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直往这内院而来,随即锦曦的屋门被推开,当先一人是梁愈忠,后面紧跟着李大夫,李大夫身后是提着医药箱子的蔡金山。
    “李大夫,你快这边请!”孙老太忙地从床头那起身,给李大夫让出地方好诊断。
    “给她换了五六回帕子,额头还是滚烫,不过好似这会子热度没再往上攀升的样子。李大夫,还是请你来给孩子瞧瞧!”孙老太道,瞥了一眼一旁还是低头抹泪的孙氏,无奈的摇摇头。
    梁愈忠扶着孙氏退到一旁,看着李大夫给锦曦把脉诊断……
    李大夫先是从医药箱里取出一排银针来,先给锦曦扎了几针,接着,锦曦终于幽幽醒转,但眼神还是有点涣散,显然意识还没能完全恢复清醒。如此。孙老太和孙氏皆稍稍松了半口气。半柱香的功夫后,李大夫收了手,走回桌子边,拿起一旁早就准备好了的纸笔。摸着胡须沉吟了下。提笔在纸上沙沙写出大半张纸的药方。道:“诸位莫担忧,锦曦姑娘不过是染了些寒气入体,照着我这上面的药方去镇上的铺子里抓药。不出两副,保准痊愈!”
    李大夫的话无疑是天籁之音啊,孙老太当即喜得双手合十,孙氏得到李大夫如此保证,惊愕之后恨不得就此给李大夫给跪下来。倒是把李大夫给吓了一跳,忙地虚扶住孙氏道:“区区小事,不过是给开两副去寒气的药,当不得梁三夫人如此大礼呀!”
    “多谢李大夫,那就请李大夫去堂屋喝茶!”梁愈忠扶着李大夫出了锦曦的屋子,蔡金山早在药方开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拿着药方子急匆匆出了门去镇上抓药去了。锦曦屋里,孙老太坐在床头处,把渐渐恢复了些意识的锦曦给托起头来,然后照着李大夫的叮嘱,每隔一会子,就喂她喝几勺温开水。蔡金山很快就抓了药回来,董妈带孩子,简氏在灶房把药熬好,端来锦曦的屋里,孙氏又是和孙老太一道,一个托着头,一个一小勺一小勺的,把药给喂下去。
    这一日,锦曦几乎都是在昏昏沉沉,时断时续的睡眠中度过,只晓得一会就有人跟她轻声说话,喂她水和药,锦曦只觉得自己好像跌进了一个水深火热的地方,身上一会冷一会热,直到那种水深火热的感觉渐渐消失,锦曦这才终于睁开眼,此时,眼前一片朦胧,床前的桌子上点着一盏灯笼,屋子四角灯笼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呈现一片朦胧的黑,显然,锦曦是在夜里醒来的。
    月亮型的暖桶紧挨着锦曦的床沿,暖桶里面,孙氏袖着手正靠在那打瞌睡呢,听到床上传来轻微的动静,孙氏身子一抖,瞬间睁开眼睛。
    “曦儿,你醒了?头还痛不痛?口里干不干?肚子饿不饿?娘先给你泡碗蜂蜜水润润嗓子啊!”孙氏霍地从暖桶里跳出来,搭在腿上的旧袄子落在地上也顾不得去捡,赶紧去了那边的桌子上冲蜂蜜水。
    锦曦撑着身体半靠坐起来,看着孙氏端来蜂蜜水,想双手接过,却发现双手软绵绵的一点力气都使不上。
    “你就靠着别动,娘来喂你。”孙氏道,又是一勺一勺的舀着送到锦曦唇边,甘甜温润的蜂蜜水缓缓流进腹中,锦曦觉着身子松缓了许多。梁愈忠在外面轻轻敲门,孙氏过去把门开了,梁愈忠挤进,直往床边走来,瞧见锦曦坐在那微微眯着眼,梁愈忠大掌按在锦曦的额头触了下,又摸了下自己的额头,点点头道:“嗯,已经不烫了!”
    锦曦睁开眼,对梁愈忠虚弱的笑了笑。
    “你赶紧回屋去吧,等会老三老四醒了还得把尿,这里有我在呢!”孙氏催促道。梁愈忠点点头,跟锦曦叮嘱了两句,轻手轻脚出了屋子,这边,孙氏继续喂锦曦喝蜂蜜水。
    一碗蜂蜜水搁在平时,锦曦三两口就能一饮而尽,这会子却喝了好一会,孙氏就在一旁轻声的跟锦曦讲述着今日这一日来发生的事情,锦曦这才获悉,自己竟然昏睡了整整一日,看到孙氏眼底下面的那一方阴影,锦曦不免响起去年她刚刚重生在这里的那几日,在老梁家后院外的那间潮湿泛着霉味的小杂屋里,孙氏就是这样的一副憔悴的样子。
    “娘,是曦儿不小心染了寒气,让你们大家跟着担忧了。”锦曦低声道。
    “傻闺女,跟娘还说这样的客气话干嘛?只要你身子快快好起来,就比什么都好,来,趁热喝。”孙氏柔和的笑着,道。
    “是曦儿醒了么?”梁愈忠离开后没一小会,孙老太的声音从门外面响起。
    “娘。你进来吧,门没插。”孙氏轻声道,随即,孙老太披着外面的袄子,也进了屋。
    “我在对面,听到你这屋有隐隐的说话声还有开门走路声,猜该是曦儿醒了,就过来瞧瞧。”孙老太对孙氏道,走到锦曦的床边,用自己的额头碰了碰锦曦的头。欣喜道:“谢天谢地。可算平安无事了,李大夫那药还真是见效快。不过这下面几日,曦儿可不得再去镇上铺子里了,得在家好好将养几日才成!”
    锦曦虚弱的点点头。头痛脑热是寻常的事。可是。这一日一夜的,牵动着家里人的心至如此,孙氏是衣不解带的守在床前。梁愈忠和孙老太想必也是心里记挂着,才有一点风吹草动就赶了过来,虽然身上还是提不起力气,头也还有些痛,但心底却升起了一轮暖阳,舒坦极了。
    孙老太被孙氏撵回了对面的西厢房,这边,锦曦拉着孙氏的手,语气带点撒娇道:“娘,我一个人睡不暖和,你上来陪我。”
    孙氏慈爱一笑,很干脆的就答应了,锦曦微微一笑,若不是这样说,孙氏是肯定会窝在那小暖桶里面的,这样的三九天的夜里,暖桶再暖和也比不上床上被窝舒服啊,锦曦可不想自己病好了,孙氏又垮下去了呢!
    ……
    翌日,锦曦在孙老太和孙氏的双重要求下,洗脸漱口还有早饭,都是在床上进行的。早饭后,家里准备过腊八熬粥的事情,交给了董妈去忙活,浆洗和洒扫的事情是简氏在做,小孩子们抵抗力差,锦曦担心把病气过给了家里的小孩子们,便不让锦柔文芸,还有文安和老三老四进来她这屋。早饭后,孙氏把老三老四喂饱,便把孩子交给了孙老太和锦柔她们,自己端着针线箩筐来了锦曦屋里陪伴锦曦。
    母女俩说了一会话,药性上来,锦曦觉着眼皮子沉沉的,便渐渐睡去了,孙氏去到屋外把锦柔和文芸她们几个孩子撵去了前面院子耍,进屋坐在一旁安静的做针线活,不时瞟一眼床上的锦曦。屋门轻掩着,留了一道窄窄的缝隙,窗户微微支起中指宽透气,冬日的暖阳从外面射进来一束,落在床前锦曦并排摆着的那双崭新的绣花鞋上,这样的上昼,温馨而恬静。
    锦曦也不晓得自己睡了多久,半睡半醒之际,感觉到有轻轻的说话声在自己屋子里,她闭着眼睛舒服的躺在被窝里,脑子里清醒了些,感觉到落下的帐子外面,应该是桌子旁边,孙氏正低声的跟来人说着安慰的话。
    “梅儿就是那样的脾性,从我进他们老梁家门到现今,也没见她给过我这个嫂子一个好脸色,娘疼她是幺女,护着她,跟你这立威,也是情有可原。你和老四这才成亲六七日,做婆婆的,自然都喜欢对新进门的媳妇立威,等日子久了也就习惯了,别难过了啊!”孙氏轻声道。
    “三嫂,婆婆跟我这立威,我不怕,我是她媳妇是晚辈,理当孝敬她。可是,你晓得不?婆婆她可不止是你口里说的脾性差看媳妇不顺眼,那也就算了,她这就是摆明着的偏袒梁愈梅,你晓得梁愈梅做了啥事不?她、她竟然……哎呀,她好意思做那事,我都没那脸说了!”崔喜鹊的声音尽管压得极低,但还是流露出苦涩和懊恼。
    “梅儿她,对你做啥了?”孙氏一头雾水,看崔喜鹊涨红着脸扭着身子的样子,孙氏更迷糊了,道:“到底怎么回事啊?”
    “梁愈梅一个黄花大闺女家的,她、她有那听墙角的怪癖!”崔喜鹊挤出一句话道。
    “啊?不至于吧?”孙氏震骇了,躲在被窝里装睡的锦曦,猛然听到这个,也差点笑喷了,还好及时给忍住了。
    “三嫂,我吃多了撑的,拿这些荒唐事来嚼舌头!”崔喜鹊嗔怒道。
    “你等会再说,我看曦儿醒了没?”孙氏朝崔喜鹊打了个嘘声,轻手轻脚来到床边,挑开帐子瞧了眼,然后给锦曦掖了掖被角,转身坐回桌子边,继续问崔喜鹊道:“这事有多久了?”
    孙氏的意思是问崔喜鹊,梁愈梅偷听他们小两口闺房那事,有多久了?
    “从我和老四洞房的那夜开始。我当时没太在意,还以为是老四的那群哥们,后来接连两夜,窗户外面都好像有人似的,我就让老四瞧瞧溜出去逮,就瞧见梁愈梅蹲在我们屋子后面的窗户底下,问她干啥,她说嗬屎。老四就问她怎不去后院茅房,她说夜里睡迷糊了,跑错了地儿!”崔喜鹊道。
    “那。她会不会是真的睡迷糊了。或是梦游跑错了地儿?”孙氏问道。
    “那我也不晓得,她蹲在那,大拖在地上罩住了,也不晓得里面裤子脱了没。可后来两夜。她还这样。我就跟婆婆那拐弯的提了下。还挨了婆婆一顿骂,说我不安好心,进门脚跟还没站稳。就埋汰起小姑子来,说她好好的黄花大闺女,这名声都被我给抹黑了,可把我给气的!”
    孙氏听得直摇头,道:“梅儿那也是被娘给惯得。”
    “谁家孩子不是爹生娘养的,谁家孩子心里不疼不惯来着?要都跟梁愈梅那样,那还了得!”崔喜鹊气呼呼道。
    “许是娘找了她说话,这两夜可算是消停了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