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田园地主婆》第一百六十章不寻常的早产?

重生田园地主婆最新章节目录
   第一百六十章 不寻常的早产?
    “好了,不说那些扫兴的人。曦儿,我送你的那件,你可喜欢?”文鼎话题一转,朝锦曦微笑看来,目光如春日暖阳。
    锦曦翘着嘴角,道:“文大哥慷慨,送我那么好看的衣裳,可把琴丫羡慕坏了呢!那衣裳我很喜欢,多谢文大哥。”
    “既然喜欢,怎么没见你穿呢?”他又问。
    锦曦咬了咬唇,有点不好意思道:“实不相瞒,那衣裳是我所有衣裳里面,样式,做工,面料都最好的一件,文大哥对我慷慨,可文大哥自身也不过是为方掌柜做事,挣钱辛苦!我怕把那衣裳给穿坏了,一直收在箱子底下!”
    文鼎微怔,随即恍然,目光中的暖意大甚,看向锦曦的目光多了几分动容。
    “傻丫头,衣裳买了就是用来穿的,你压在箱子底下那才真是糟蹋。”他道,目光暖暖的看着锦曦,一字一句道:“从明日就取出来穿吧,只要你喜欢就好,文大哥再不济,给你买几套好衣裳,还是难不倒我的!”
    …………………………………………
    自打进入到六月,千里香的早点买卖,较之前面几个月,明显出现了滑坡现象。往常一日从早到晚,孙大虎都会不间断的揉面蒸包子馒头,大多时候都是抛售一空。而现在,每天都只限量做几笼包子馒头,却都还积压不少。不止包子馒头。其他的糕点也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这个时代可没有冰箱和保鲜柜,那些卖不完的面食,就只有铺子里大家分吃,可这流火的六月,外面街道上的树叶都烤的打了卷儿,哪有那么大的本事每日去嚼那么多干燥的面食?于是,就有一批积压下来的面食发了馊,变质坏掉了。
    这可把孙氏和孙玉霞他们心疼的……
    锦曦这两日都不出门,就在铺子里苦思冥想着改变当前生意不景气的点子,直到第二日夜里。孙玉霞热的吃不下饭。嚷嚷着想吃点酸辣的咸菜,锦曦脑子里突然灵光一现,对呀,她怎么就忘记了现代社会那些眼花缭乱的小吃呢?好吧。那就来个照本宣科!
    翌日。天才蒙蒙亮。孙二虎和锦曦便赶着牛车匆匆回了一趟孙家沟,至于回去做什么,锦曦谁都没说。包括孙氏在内。
    等到下昼锦曦和孙二虎回到镇上,孙氏她们瞧见牛车上放的那十多个大大小小的腌菜坛子,这才恍然锦曦回去干嘛了。
    这些腌菜坛子,可是孙老太,孙氏,还有孙玉霞以前在孙家沟的时候亲手腌制的。农村人都有逢节令腌制蔬菜的习惯,这些坛子里面,有红辣椒,黄瓜,豇豆,大白菜,雪里蕻,萝卜条……
    “哎哟哟,想不到我昨夜就那么嘟囔了几句,曦儿就给记心上了,还神秘兮兮的赶回去给我搬来这些腌菜,真是小姨的贴心小棉袄,过来,让小姨赏你一个感谢的拥抱!”孙玉霞瞧见那些腌菜坛子,眼睛一亮,笑闹着朝锦曦伸出双臂。
    锦曦狡黠躲开孙玉霞的拥抱,扫了眼孙大虎那边,打趣道:“小姨的拥抱还是留给姨夫吧,我带这些腌菜回来,可是大有用处呢!”
    “哦,小姨晓得了,你是要拿这些腌菜过来卖钱?”孙玉霞问。
    “算是卖钱,可也不算,总之,等到明日早上,大家就明白了。”锦曦道,现在没功夫说太多,她还有好多事情要接着去准备呢。
    下昼的时候,孙玉霞就瞧见锦曦挑了二十多只鸡蛋,在热水里煮熟,剥去外壳,再浸泡到一盆黄褐色,散发着浓香的汤汁里面,那汤汁里面,有八角,陈皮,桂皮,花椒,盐,酱油,糖,以及一些孙玉霞嗅不出来的调料。
    “曦儿,好端端的水煮蛋你不吃,怎么一只只剥的光溜溜的浸泡着?这又是在捣鼓什么?”孙玉霞追来灶房问。
    “这叫卤蛋。”锦曦道:“我这会子给浸泡上,明日早上售卖的时候,就会十分的入味,且冷热都能食用。”
    “小姨,今晚上我们多擀些面条出来,到时候打一盆井水来,浸泡在井水里,明日要用。”锦曦道。
    孙玉霞又诧异了,擀好的面条不下到沸水锅里煮,反倒要浸泡凉水,这又是什么新玩意?孙玉霞如今摸清了锦曦的脾性,也不急着追问,连忙去着手准备去了。
    而锦曦自己,则又出了一趟门,去了镇上的米粮铺子,绿豆,红豆,红薯粉,荞麦粉,每样都称了些回来,又去了躺磨坊,把这些豆子都磨成了粉。
    阿来阿旺兄弟也没闲着,被锦曦打发出去买水果了,回来的时候,柚子橙子端了好几个。
    锦曦把这些水果破开,这个时代没有榨汁机,她就用最原始的法子,挤出柚子和橙子里面的汁,用这些水果汁来和面,青菜和蔊菜也是如此,挤出它们的菜汁和面。
    锦曦和孙玉霞还有琴丫三人合力,花了小半日的功夫筹备一切,回到自己屋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半夜了,外面的街道上,万籁俱静,锦曦闭上眼睛,为明日的到来养精蓄锐。
    翌日,千里香的门口,又摆出了一块广告牌子,上面推出了今日铺子里的最新特色餐点,偌大一会,就吸引了一些顾客登门,锦曦晓得,真正吸引那些人的,特色是其次,主要是因为打出的低廉价格。
    当被吸引过来的顾客,看到铺子一侧长长的案桌上,那些摆出来的样品,都很惊诧,锦曦耐心的指着那些样品,一一为他们介绍。
    “这些都是口味不同的面条,不是用来煮。因为它们本身已经是熟的,浸泡在井水里沁凉,等到食用的时候,只需倒入相应的调料进行搅拌便可,这种面叫做凉拌面。有红豆口味,绿豆口味,还有荞麦口味……”锦曦介绍。
    “那边那一盘透明的,滑不溜秋还有扁扁宽宽又不是面条的东西,叫什么?”其中一个顾客问。
    “那是凉皮,是用红薯粉和绿豆粉做成的。口感滑腻。清凉邪火,在这样的热天吃着,无比的舒爽通畅呢!”锦曦道。
    “哦,是嘛。那那些红色的。绿色的面条。又是什么做成的呢?”又有人提出疑问。
    锦曦微微一笑,耐心不减,道:“哦。那是蔬菜水果面。红色的是蔊菜面,绿色的是青菜面和黄瓜面,黄色的是橙子面和柚子面。”
    被吸引来的顾客渐渐增多,人群把锦曦围拢在中间,听着她一一介绍着那些凉面和凉皮的由来,一个个很是吃惊。
    “锦曦姑娘,你是怎么把那些面做的那样有色的?”有人不解问。
    “你这话问的就不好,人家打开门做买卖,这些东西都是看家本领和不可外扬的秘方,你这不是为难人家嘛!”常来光顾千里香的老顾客为锦曦解围。
    锦曦淡淡笑了,把一缕刘海轻轻掠到耳后,介绍的差不多,赶紧把话题转移到吃上面,道:“本小店开张至今,多谢诸位左邻右舍和新老顾客的照顾,值此炎炎夏日,想必大家伙都想要吃点清淡邪火的餐点,我们铺子新推出各式拌面和凉皮,还有香辣可口的卤蛋,今日特价,恭迎大家伙品尝。”
    “除此外,本店还隆重推出各色粥点,有小米粥,粳米粥,绿豆粥,西瓜粥,以及什锦水果粥,凡在本店消费的顾客,按人头皆可免费赠送一叠本店特色的下饭咸菜。”
    锦曦话落,铺子里的顾客早已忙动起来,大家都迫不及待开始寻找自己相中的东西来尝一尝鲜,今日特价,自然不容错过。
    ………………………………………………………………
    十日后,孙氏和孙玉霞又苦恼了。
    因为,自从锦曦那日隆重推出特色凉拌面和凉皮,还有那些奇奇怪怪的粥后,千里香的生意又恢复了红火,甚至,比以前还要火爆。他们从早忙到晚,根本没有停歇,不过,这回虽然苦恼,但脸上的笑容却是怎么都藏不住。
    有些顾客甚至直言不讳,承认自己是冲着那一小碟腌制的酸辣爽口的咸菜而来。
    锦曦此举,大大迎合了天气的变化对附近居民口味的影响,千里香的买卖如此的红火,自然遭受到同镇其他早点铺子,甚至小酒楼和饭馆的嫉妒。
    不出两日,长桥镇上便有好几家同行也纷纷效仿,推出了类似于千里香的餐点,也免费赠送配菜。
    奈何,顾客的先入为主,和千里香本身的实力,是那些同行多不能超越的。他们可以跟风做面,但是,在进行凉拌的那一道程序中,就不是那么容易把握好调料的种类以及比例了,就说卤蛋吧,无论他们再如何模仿,也做不出千里香的那个味道来,所以,久而久之,那些跟风渐渐小了,而千里香的餐点口味,更牢固的在长桥镇的早点行业里站稳了脚跟。
    所以,孙氏和孙玉霞他们现在就算苦恼又累,但却是甜蜜的苦恼。
    ………………………………………………………………
    经过梁愈忠和那些工匠们的努力,锦曦家的新屋子终于赶在六月底的时候,完全竣工。
    这个消息,可把大家伙给高兴坏了,孙氏急着想去新屋子那边看看,但被孙玉霞他们给拦住了。原因是,孙氏如今真的是大腹便便了,虽然她来到镇上后,在老中医的食疗下,妊娠带来的不适和水肿,已渐渐好转,但孙玉霞和锦曦他们担心孙氏这个月份,到时候不小心磕着碰着了,肚子里的娃就要提早出来,这可开不得玩笑。
    孙老太捎来口信,说是去请了村里的半仙掐了进屋的日子,因为八月份差不多就要落月,八月份搬家太紧凑了不好,而七月又是阴月,也不宜搬家,于是。就把日子定在六月二十八。
    二十八号搬家,二十六号下昼,锦曦忙里偷闲让孙二虎送她回了一趟金鸡山村,她已经迫不及待要去看看自己的新家了。
    当看到官道下面,原来那片空旷之地,如今矗立着一拍青瓦红墙的农家大院时,锦曦的心,激动的差点从胸腔里给蹦出来。
    一共分主院和侧院,院子外面皆是高高的院墙,主院里面有两进的院子。前面的那套院子暂且空着。前院的正屋用作接待亲戚朋友的堂屋,隔壁是饭堂和外灶房。东西两侧的厢房留作以后家里的仆从们住,梁愈忠带着妻女住在后面的内院里。两个院子中间的跨院里,还建着一面照壁用作隔断前后内外二院。
    内院里。正面和东西两面。皆有三间大屋子。正屋那三间分别是内堂屋。内饭堂,和内灶房。东西两边,皆做厢房。一共是六间。
    东西厢房的中间空地上,锦曦提前做了布局,这里是要栽种一棵大大的银杏树的,银杏树下砌着一张圆圆的小石桌,旁边陪几把小石墩,锦曦到时候还要种上牵牛花,在银杏树下装一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