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去种菜》第四十六章董卓的无奈

回到三国去种菜最新章节目录
   “奉先,休要误会。”
    董卓眼看吕布就要跟自己部下反目,董卓当即断喝:“这必是乱军来袭。”
    吕布一愣:“不是将军下令。”
    董卓摇头:“来人,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董卓猜的没错,正是刘备率军来袭。
    刘备跟关羽还有袁术率两千人马早就埋伏西凉军后,并州大营火起,刘备亦曾想就此率军杀出。
    不过贾诩未曾发话,他心焦亦动弹不得。
    后来贾诩见吕布出营,贾诩才下令进军。
    以袁术游侠营抹除西凉暗哨,白毦兵开道,关羽西园精锐跟进。
    西凉军被陆城军打得措手不及,西凉各部依次溃退。
    董卓还没等到打探消息的部将回来,就碰到溃退的西凉军卒,董卓拉住一个溃退的军卒问道:“是谁?是谁敢偷袭某家?”
    那军卒被董卓凶恶的脸孔吓的胆汁破裂,脸色突然变得蜡黄,竟然被董卓生生骇死。
    董卓晦气将那人丢在地上,随手朝一个队长模样的人招手:“你,过来。”
    “主公。”
    那队长脸有戚戚然的道:“主公,某这就杀,杀回去。”
    “回来。”
    董卓大喝,董卓家长式的作风在西凉军中深入人心。
    “主,主公,有何吩咐?”
    董卓瞪了眼那队长:“没用的废物,到底是哪个敢偷袭某。”
    “主公,某亦不知,只是看到刘字大旗,好像,好像还有袁字大旗。”
    “某道是谁?原来是刘备这厮,怪不得有这么大的胆子。哈哈!”
    董卓听到刘字大旗,下意识想起刘备来,不由哈哈大笑。
    西凉诸将听到刘备的名字大骇,西凉第一悍将华雄率领精锐正面都被刘备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如今被刘备偷袭怎能心中不慌?
    “主公,撤吧!”
    西凉诸将纷纷劝道,却没人敢拉董卓离开。
    吕布看着越来越多的溃兵退来,一把拉住董卓,又将其推上马:“义父,速走。”
    西凉诸将见董卓上马纷纷上马,拥簇着董卓仓皇离去。
    董卓一边撤一边调集西凉军卒进行抵抗,陆续身边的兵马越来越多,董卓胆气一壮:“给某杀回去,某就不信了,某纵横天下数十载,还怕他一个小小刘备,给某杀回去。”
    “诺!”
    董卓亲率数千西凉军杀回,跟西凉军残部战在一起,董卓一来,袁术部率先溃退,冲的关羽部亦连连后撤。
    刘备无奈只能率白毦兵突围。
    张辽突出重围就碰到陆城军的斥候,他得知刘备大军已埋伏在董卓军后大喜,遂又回军并州营外。
    张辽看着西凉军卒一批又一批的退出并州大军,心知刘备军已给董卓重重一击。
    张辽看着身后的部下道:“兄弟们,建阳公已死,吕布叛变,数千兄弟被董贼扣押,董贼的残暴想必诸位都知道,这数千兄弟的下场不言而喻,你们说我们能丢下他们不管吗?”
    “不能,不能。”
    大家都是并州人,自然不能看着乡党受死。
    “那就随某杀回去,把兄弟们救出来。”
    张辽杀进并州大营,营内的西凉军已所剩无几,大量的并州军被组织起来救火。
    “兄弟们,主公已死,不想被董卓杀死的,都跟某回并州去。”
    张辽在并州军中也算名将,他振臂一呼,早就不想做俘虏的并州军顿时加入张辽的队伍,跟随张辽杀出并州军大营,然后四散而逃。
    董卓杀散刘备大军后,点验身边的队伍,短短一个多时辰就损失上千人,还不带原本是自己囊中之物的并州军。
    “回城。”
    大局终于重新回到自己手中,董卓虽然心疼不过这也算比较能让他接受的结果。
    董卓当日回到南宫,北宫大火已经熄灭,京城各部都在他的掌握当中,只是刘备、袁术不见踪迹,何后也不见了。
    “主公,废帝之事宜早不宜迟,某听说刘备的陆城军在依次朝京城进发,如果不快点废帝,刘备拥着太后来清君侧那可就麻烦了。”
    李儒看到董卓后立即道。
    董卓点头:“好,正好借今日破刘备、杀丁原之威震慑百官,某看还有谁敢忤逆于某。”
    董卓乃于省中召集公卿,令吕布将甲士千余,侍卫左右。
    太傅袁隗与百官皆到。
    董卓剑履上殿,怒视公卿道:“今上暗弱,不可以奉宗庙;吾将依伊尹、霍光故事,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斩!”
    袁绍闻言推席而出道:“今上即位未几,并无失德;汝欲废嫡立庶,非反而何?”董卓大怒,拔剑在手道:“天下事在吾!吾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吾之剑不利否?”
    袁绍亦拔剑道:“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二人在对视良久,百官皆劝二人息怒。
    董卓几欲唤吕布杀袁绍,皆被李儒以目光制止。
    袁隗趁机出列道:“竖子焉知国家大事,当速退。”
    袁绍闻声收剑,辞别百官离去。
    董卓怒而视袁隗道:“汝侄公然反抗大臣,吾看汝面放过汝侄,汝以为吾可行废立之事吗?”
    “可也!”
    袁术跟刘备不知所踪,袁隗当然得尽可能的保护未来的袁家家主。
    “哼!”
    董卓怒哼,当下便请陈留王出与百官相见。
    百官散去,董卓独留侍中周毖、校尉伍琼二人。
    二人惊恐未定。
    只听董卓道:“袁绍此去若何?”
    侍中周毖乃关西士族,且与董卓交好,道:“袁绍忿忿而去,若钩之急,势必为变。且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倘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山东非公有也。不如赦之,拜为一郡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
    周毖的意思是,把袁绍逼急了,袁绍必然会造反,您若想省事,不若让他做一偏僻小郡太守。
    伍琼想了想道:“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诚不若加之一郡守,以收民心。”
    董卓点头:“那刘备呢?”
    伍琼道:“刘备不过一商贾,全赖先帝提拔,不然焉有今日之势,明公圣旨一下,一亭长可杀也!”
    周毖摇头:“某以为不然,刘备猛将是也!如遇明主定是大患,幽州刘虞,宗室重臣,又久镇幽州,若其起兵,以刘备、公孙瓒为前锋,明公能挡乎?”
    董卓轻轻摇头,北疆三雄,他只得其一,刘虞得其二,以一敌二,恐怕前景不妙。
    “如何解此困局?”
    董卓问道。
    “不如像袁绍一般赐他一郡太守,让在边疆发挥余热,既能把他跟刘虞分开,又能将其陷在政务中。”
    董卓点头:“分而治之,不错,你觉得让刘备去何郡?”
    周毖:“最好是云中、定襄,总之越远越好。”
    伍琼道:“某不同意。”
    “让吾想想。”
    董卓犹豫道。
    伍琼跟周毖见机离去。
    李儒从屏风出来,董卓看着李儒:“你觉得他们说的怎么样?”
    李儒道:“某觉得他们说的不错,尤其是周毖乃关西人,他应该不会害主公。”
    李儒搞军事、阴谋很好,政治对他来说有些不是那么擅长。
    董卓嘲笑道:“好不容易把袁绍、刘备等人弄下去,现在又给他们封官,还是一地诸侯?真是可笑。”
    李儒道:“只要主公控制朝廷,边郡就让他们去玩吧!”
    “也只能如此。”
    李儒道:“关于刘备,某觉得一郡太守那是在资助他,不如让他做并州刺史。”
    “刺史?”
    董卓瞪大眼,这是让刘备平步青云啊!
    “明公,应该知道刺史权重还是太守权重,他一个刺史若想指挥各郡太守何其难?只要他刘备有一丝野心,就得陷在并州那个大漩涡里。”
    李儒冷笑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