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神奇石板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神奇石板
    ——为应付这次兵变,发生了一连串格外有趣的事件:以色列会中的二百五十个首领,就是有名望选入会中的人,在摩西面前一同起来,聚集攻击摩西亚伦,说:“你们擅自专权,全会众个个即是圣洁,耶和华也在他们中间,你们为什么自高,超过耶和华的会众呢?”
    摩西起初对这番反叛的言辞感到震惊,乃至“俯伏在地”,但他很快恢复了过来,提出做以下的“试验”
    他提议,为了检验这250个反叛者是不是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圣洁”,要他们每人在铜香炉里填满焚香,点燃焚香,再到约柜前面去
    他说,这样就可以让耶和华“拣选谁,谁就为圣洁”摩西的挑战被反叛者们接受了,“于是他们各人拿一个香炉,盛上火,加上香,同摩西亚伦站在会幕门前”
    这些人刚刚站定,“耶和华的荣光就向全会众显现”
    看来,神要让他“心爱的选民”提前3秒钟知道他要做什么:“耶和华晓逾摩西亚伦说:”你们离开这会众,我好在转眼之间把他们灭绝“听到这话,摩西这位先知和大祭司便”俯伏在地……又有火从约柜那里出来,烧灭了那献香的二百五十个人“”
    后来,以色列人对摩西说:“我们死啦!我们灭亡啦!都灭亡啦!凡挨近耶和华帐幕的是必死的,我们都要死亡吗?”
    看来以色列人得到了一次有益的教训他们慑服于约柜的威力后来便不敢再进行任何重大的反叛了
    相反,在剩下的荒野流浪时期里,以色列人除了偶尔低声抱怨几句之外人人都服从摩西,一丝不苟地按照他的吩咐办事,以上就是摩西要制造约柜的动机
    摩西显然极需要一台约柜这样的奇迹制造机在这里可以看到人性之一,如果你没有强大的震慑或者精神甚至是神力,你很难把一群民众聚在一起,更何况是如此的听话
    何况,他一旦有了这台机器还会毫不犹豫地使用它
    然而,仅仅有动机和能力还不能获得圆满的结果因此,下一个问题就是:摩西是否有机会准备好约柜的恰当蓝图是否有机会为约柜制造出某种“储备能源材料”,即供约柜释放的某种能量?
    回答是肯定的:摩西有充分的机会这样做要理解为什么这样说,那就有必要回顾一下摩西生平的主要经历,那里藏有答案
    其中最重要的生平事记摩西在燃烧的荆棘丛中见到耶和华这个事件发生的地点已经使学者们确信了一点:摩西在40年的流亡生活中,至少有一部分时间是在这些遥远的山区荒漠上度过的
    他甚至可能在这些地方度过了流亡的绝大部分或者全部的时间,实际西方的学术界也一致赞同这个看法
    一位渊博的埃及学家曾说,摩西可能在西奈生活了25年,住在西奈的一个地方,叫塞拉比特山,离西奈山只有50英里
    最近几年,研究者曾登上塞拉比特山参观它屹立在西奈地区中心以南险峻荒凉的高原上这座山的平顶上,有据说是摩西当年住所的遗迹
    读一读
    那里主要是些方尖碑祭坛和优雅的石柱想必那里曾有座宽敞的埃及神庙摩西身为古埃及宗教的一位大祭司,当年他对这里大概很满意
    如果他真像《圣经》所说的那样,杀死了一名埃及监工后逃亡,那么,这个偏远而无人知晓的地方对他还是比较安全的
    在1904年到1905年间,伟大的英国考古学家威廉钢德斯彼特里已经对它做过了彻底的考察当时他还挖掘出了一些石板残片那些石板上刻着奇怪的象形字母词句,它们后来被证明属于闪米特一迦南语,和古希伯来语有关
    其次,塞拉比特山上的摩西住所一带曾经是个重要的开采冶炼中心,大约从公元前1990年到公元前1190年期间,那里一直在开采加工黄铜和绿松石
    这些日期意味着:公元前13世纪时,就在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前,他可能就在此处居留,至少这个推测在时间上是正确的
    这个遗迹当年还使用过一套和希伯来文有关的字母,其时间也大致就在这个时期,这也表明了这个见解更加可信
    不过,真正引起我兴趣的却是以上强调的那一点,即当年的塞拉比特山还起到过类似工业和冶金综合中心的作用,那里整个地区的矿藏都曾被广泛地开采
    在学者们看来,如果摩西真的在那里居住过很长时期,他就几乎不可能不去掌握关于西奈南部地区矿物和金属矿的知识
    当研究者参观过塞拉比特山以后,便开着一辆租来的吉普车,穿过沙漠,到西奈山去从某种意义上说,把这个地区称为“沙漠”是个错误
    因为尽管这里有大片的沙地,但乡间却大多是些陡峭调萎的红色山梁,上面几乎寸草不生山谷间偶尔点缀着几小片绿洲,其中一片长着古老的棕榈树,一直延伸到西奈山脚下
    公元4世纪时,这里曾经建起过一座基督教小教堂,其位置据说就在所谓“燃烧的荆棘丛”的原址上
    那座小教堂后来被扩建得很大,到公元5世纪时,它已经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大教堂,受埃及亚历山大城基督教会保护
    公元6世纪,罗马皇帝朱斯提尼安大大加厚了这座修道院的围墙,使它能抵御劫掠成性的阿拉伯游牧民族的进攻
    到了11世纪,整个教堂建筑群最终献给了圣女加德琳现在它仍以“圣加德琳修道院”而闻名其中不少建于5世纪和6世纪的建筑至今犹在
    西奈山7450英尺高的险峻山顶,有座古老的修道院主体教堂里有几座出色的圣像,还有马赛克和油画其中一些差不多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了
    教堂外的广场上有片带围墙的场地,里面长着茂密的悬钩子丛,僧侣们相信它就是《圣经》中所说的那片“燃烧的荆棘丛”
    这个说法当然不对,况且人们都知道,说西奈山就是《圣经》里说的“西奈山”,这也根本没有得到确凿的证明
    但实际上,此处僧侣们讲的一些传说却至少一直可以上溯到公元4世纪而那些传说把这座特殊的山峰和《圣经》上说的“神的山”联系在了一起,并且,据说这种联系所依据的信息来源今天早已不知所踪了
    不仅如此,当地部族的一些传说也都认为,在阿拉伯游牧民族的语言中,西奈山就叫“杰别尔穆萨”意思是“摩西的山”
    学术界也把《圣经》里的“西奈山”和今天这座同名的山峰连在一起少数不同意见虽然也同意《圣经》所说的“西奈山”就在这个地区但认为是附近同一山脉的另外几座山峰
    攀登了西奈山之后,研究者已经毫不怀疑,这座山的确就是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后的“第三个月中”所到的山
    研究者站在山顶的一个山崖边,下面,数英里崎岖荒凉的高原逐渐下降,向远方的干枯平原上延伸
    浅蓝色的空气中悬浮着薄雾,仿佛静止了,准确地说那不是寂静,而是静止
    突然起了一阵风在高原上显得十分凉爽干燥看见一只苍鹰正朝上空盘旋,飞到了和眼睛齐平的高度,在阳光下闪亮了一下,又从旅人的眼界里消失了
    他们切身的体会几千年前的摩西的某些感受他们在山顶上站了一阵,在那个无情而咄咄逼人的地方呆了片刻摩西当年选择这个地方从上帝手里接过“十诫”,这实在是再富于想象力再合适不过了
    但是,摩西这位希伯来法师到这里来的目的,果真是为了接受诫板吗?
    对他的行动还可以另有解释,摩西的真正目的,难道不一直就是制造约柜,并在其中放入某种巨大的能源材料,即那种天然物质吗?
    他当时已经知道能在这个山顶找到那种物质,这个命题极具推测性,但学者们却时时会沉迷这种推测,其中还为后人留出了一点想象的余地
    摩西如果知道西奈山主峰埋藏着某种能量强大的物质,那么,那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呢?
    学者们已经提出过一种答案了,那就是:所谓上帝书写“十诫”的石板,其实是两块陨石这个结论和沃尔夫拉姆笔下的“圣杯石”遥遥相符,他说,一群天使把圣杯石带到了地上
    一些研究《圣经》的一流学者也都认真看待这种引人入胜的可能性,并指出了古代闪米特文化里存在着一些陨石崇拜的信仰,还说:把写有戒律的诫板封在禁闭的容器里,这个做法显得有些不合情理……
    在石头上面刻上律法,其目的肯定是要给众人去看……因此可以假定:约柜里装的并不是两块诫板,而是一块神石,即在西奈山上发现的一块陨石
    如果这个推断成立,那就可以猜测“西奈山上发现的一块陨石”所包含的元素究竟是什么了这种元素具有放射性,或者具有某种化学性质,而摩西如果真想制造一种强大而持久的能源材料,并放进约柜里,他就很可能利用这种元素
    无论怎么说,这个猜测都并没有超出合理的范围
    摩西可能在西奈山上加工某种东西,而《圣经》也并没有排除这种推测相反,《出埃及记》不少章节的经文都不同寻常,令人困惑,因而恰好可以对它们做出这样的解释
    以色列人“在那里的山下安营”之后,很快就出现了所谓“神的显身”的现象接着“摩西到神那里,耶和华从山上呼唤他”
    在这个早期阶段,《圣经》并没有提到烟火以及不久后出现的其他一切特殊效果先知摩西只是登上西奈山与耶和华做了一次密谈,谁都没有目睹过这次交谈
    意味深长的是,摩西从神那里得到的最初指令之一是:你要在山的周围给百姓定界限,说:“你们当谨慎,不可上山去,也不可摸山的边界;凡摸这山的,必要治死他……必须用石头打死或用箭射透……都不得活”
    如果摩西真的打算在西奈山上加工某种物质,那就几乎不用说,他必定会有个强大的理由去划定一个戒严区它界限分明,并且还是“神”划定的
    “用石头打死,或用箭射透”,这个下场当然能阻止胆大的好奇者偷看他究竟在山上做什么
    只有如此他才能继续使人们相信他是在山上与上帝会面
    无论怎样这场戏毕竟开始于摩西上山三天以后接着,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轰闪电和密云,并且角声甚大,营中的百姓尽都发颤……
    西奈全山冒烟,因为耶和华在火中降于山上,山的烟气上腾,如烧窑一般遍山大大地震动
    最初,摩西似乎只有部分时间独自在山上而大部分时间在营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