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飞碟研究[2]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公布这一消息之后,人们还是感到震惊并引起了深深的思索。
    从“别隆采圆盘”在试飞中表现出的水平来看,不仅远远超出了当时其他各国的所有飞行器,而且在某些方面比当代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航空技术还要先进。
    有人不禁要问:在半个世纪之前,纳粹德国是怎样研制出具有这样的科学技术水平的飞行器呢?
    前不久,曾参与飞碟秘密研制的德国米尔海姆的航空工程师格尔曼.克拉斯披露了纳粹德国早在40年代秘密进行飞碟研制计划的最详实情况。
    他确认,他手中曾保存过飞碟实验样机的图纸。他发明的这种飞碟获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这种飞碟的直径为2.4米。
    它赖以飞行的是一台小型大功率发动机,是由留弗特瓦费工程师研制成功的。但是, 第 1127 章 。文章中披露了,一名叫弗.绍贝格尔的奥地利人发明了一种新型“爆炸”能源,而这种能源只需要使用空气和水就能自身制造出光能、热能和动能。
    1945年2月19日,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附近首次进行了无人驾驶飞碟试飞的实验。试飞飞碟只用了3分钟的时间就飞到了高1500米的天空,其水平飞行的速度高达2200千米每小时。
    而飞碟还能悬停在半空中,又能向前或向后飞行不同方向飞行,它的直径有50米。
    难以置信的是,最早的飞碟设计其实来自于纳粹狂人希特勒的“奇迹武器计划”。二战期间,为了夺回欧洲制空权,希特勒建立了一个秘密的研究机构,专门研制可以帮他赢得二战胜利的梦幻武器,德国高级科学家纷纷向德**方递交自己最先进的武器研究计划,而最好的主意将在布拉格的斯科达工厂内得到研究和实验。
    在这些德国科学家中,有一个名叫安得里斯.埃普的年轻工程师,他设计了一种碟状的飞行器模型,并将设计图递交给了纳粹空军最高司令部,埃普指出这个碟状飞行器可以发展成一个有人驾驶设备。
    纳粹科学家造出15架飞碟模型
    纳粹高官对埃普的设计大感兴趣,埃普在加入地宫后如此回忆道:“可是,德军高官当时并没有让我参与研究计划,后来我就听到布拉格有人正在研制这些飞碟设备的报告,我非常愤怒自己的设计被人‘偷窃’了,于是我驱车前往布拉格。当时我带了一架照相机,来到斯科达工厂外,突然我看到天空中出现一个奇怪的物体,它没有机翼或翅膀,我拍了一张照片,但它迅速消失在视野里———它是一只飞碟。”
    据西方航空历史学家亨利.史蒂文斯接受采访称,毫无疑问,纳粹科学家的技术已经到了成功制造飞碟的边缘。
    史蒂文斯道:“他们制造了至少15架飞碟模型,它们一个个被测试、被抛弃、下一个更先进的模型又被发明出来。纳粹党卫军用斯科达工厂做基地,发明制造各种类型的飞行机器。这些飞碟事实上飞得非常好,有时就像一架直升机,在它们的底部有旋转叶片和喷气引擎,这些引擎同时也能推动它往前飞行。”
    请注意这个官方的一个**,事实上,飞碟的飞行法则从二战前就被人提起了,早在1932年,一名叫做亨利.科安达的飞行工程师发现。
    如果科学家能将空气穿过一个圆形设备从上面吸到下面,那么将有效降低该圆形设备上面的气压,同时增加它底部的气压,这时它就能悬浮起来。这是一个至今仍被采用的飞行法则,它被称做“科安达效应”。
    但是,没有任何一本物理教科书上,介绍了这个知识。政府只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着启蒙时代的知识,并且对每一个孩子灌输着这些常识,直到这些孩子长大,对此深信不疑。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网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