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抵达大连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大连,这座着名的港口城市位于中国辽东半岛最南端,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这里是中国东北主要的对外门户,以及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更是一处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经济中心。
    吴福宁搭乘着飞机抵达了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这里是此行的最终目的,他和黄光鸿一起下了飞机。
    拖着行李箱往出口方向走去,因为这次任务比较随意,因此也没什么人回来接待他们两个。
    似乎是在飞机上休息得不错,黄光鸿现在的精神头很好,因为是夜晚,所以可以看到机场的候机区亮起了灯光。
    在抵达大连上空的时候,黄光鸿就看到了城市在夜空下那迷人的景色。霓虹灯如同坠落在大地上的繁星,点缀其中,给人以遐想。
    “福宁,要不要去找家温馨的旅馆再加一个贴心的女侍应?”
    黄光鸿眉头上扬,眼神猥琐,嘴里嘿嘿笑着。
    “我不需要。”吴福宁还在仔细检查着他的行礼,穿着一件淡蓝色外衣的他,性格就如同他的着装一样刻板。
    听了这话,黄光鸿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不过他虽然私生活不怎么检点,不过却也不会如此急色。现在是晚上,由于中途在广州、武汉、南京等几个地方降落和等待,所以花了不少时间,到现在才抵达大连。
    大连是京津的门户。北依营口市。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是大连的广大腹地,这里的交通位置十分关键。
    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与日本、韩国、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相邻,是东北、华北、华东以及世界各地的海上门户,是重要的港口、贸易、工业、旅游城市。
    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距市中心10余公里,乘出租车20多分钟即可抵达,并有五条公交线路能够直达市内,票价也是低廉不等。
    而黄光鸿和吴福宁现在就呆在大连民航大厦中,此处位于西岗区中,有民航班车前往机场。周水子机场的出租车都排队等候在机场大门的最右侧。
    如果不是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还在建设之中,吴福宁他们也不用飞来这个远离市区的飞机场,还要特意乘坐的士才能前往市区。
    非常内固然也有旅馆,但黄光鸿还是想找个热闹点的地方先住下来。
    而吴福宁则在了解着一些当地的消息。比如说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建成后,世界最大的民航客机“空中客车”a380可顺利起降。
    而新机场于前年也已经开始填海建造,1期工程预计将于5年完工并启用。
    而在启用后,的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将规划成为货运机场。
    同时,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周围还将建起航空物流园区、快件中心等设施。根据已经公开的数字,大连新机场估算投资12亿华元,建成后将能够满足未来八十年的需要和门户枢纽机场的需要。
    虽说现在夜幕早就降临,不过还是有不少为生活奔波的的士司机等在出口处,黄光鸿和吴福宁叫了一辆,便往市区方向开去。
    住进了一家司机极力推荐的旅馆。且不管司机与旅馆老板是何种利益勾结的关系,不过黄光鸿和吴福宁显然都对这家旅馆很满意。
    整座城市,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尤其是那种钢铁都市的整齐与凌厉。
    作为华夏联邦的大型工业区之一,大连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承载世界制造业转移的能力。
    到目前,这里已经形成以石化、电子、机械、轻纺服装、冶金建材、食品医药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有许多工业企业是中国国内同行业的骨干企业。
    比如说由兴华社控股的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原本是国家控股的大连造船厂,甚至具有五十年的历史,在清朝末日就已经建立。
    而现在,得到了兴华社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成为了是中国最大的造船综合企业;。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有政府持股,聘请专业的经营者来管理。目前也是华夏联邦最大的现代化船舶总装厂,拥有30万吨级大型船坞,被海内外誉为中国造船业的“旗舰”。
    同时,在战争结束后,大连又得到了华夏联邦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已经取代广州,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船舶基地,并且已经建造的最大出口船舶为30万吨。
    而由政府控股的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同时也是中国大功率内燃机制造厂家,其中国内使用的内燃机车50%以上,都出自这家工厂,并且有着大量的中高档产品远销国外,冲击欧美市场。
    而提起大连重工,这家目前已经转变成为私人公司的企业前其实是大连起重机厂,同时也是中国生产起重运输机械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专业厂。
    而除此之外,大连这里还有青竹化工总公司控股的大连石化和西太平洋石化两家能源公司,属于在亚洲地区都非常着名跨国性能源企业。
    按照华夏联邦的的产业布局和实施东北地区等工业基地发展战略规划重点,大连目前正在华夏联邦政府的领导之下,建设以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体系。
    黄光鸿来这里,纯粹是为了休假,他倒不像吴福宁总是关注着工业啊生产这些经济数据,而是更在意这里有什么特色。
    大连可是有名的“服装城”。这可是这城市的荣耀。大连的国际服装节办得像狂欢节一样。
    有句话说得好:“吃在广州,玩在上海,穿在大连”。
    大连姑娘的喜好华美的穿着,同时也敢于常识,无论是什么样的异国服饰,只要是好看,大连的女孩都不会放过,这可是闻名全国的。
    而且服装节已办了20届,颇有特色。
    当然啦,黄光鸿来这里。是为了看女人还是看衣服,这就难说了。
    无论如何,大连都一座是充满活力的新兴服装城,起步于六十年代楚期。如今更是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之最。
    城为服装助兴开路,服装为城锦上添花。大连服装城的兴起,植根于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嫁接、先进管理的引进和结合本土的创新,得益于大连国际服装节。
    每年10月末举办的大连国际服装节,更是是一个集经贸、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国际性经济文化盛会,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面最广、效益最好的国际服装节之一。
    而这次,黄光鸿和吴福宁恰好是赶上了末班车,不过吴福宁本人没有兴趣,所以黄光鸿只好一个人去参观了。
    大连服装节与洛阳牡丹花会、哈尔滨冰灯节、潍坊风筝节并称中国四大名会。
    这种带有民族风情的服装文化节。也使得中国的服装艺术迅速走向世界,为中国服装走遍天下创造了良好条件。
    服装城如今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装文化,“生活服装舞台化、舞台服装生活化”是其重要文化内涵,大连服装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开放性、开拓性、兼容性及个性化、时尚化。
    其重要外在表现是今日大连服装已成为中外联系的一条纽带,其贯通中西所独创的立体剪裁法,使大连服装艺术风骚独领。
    既弘扬了汉族的传统服饰文化,也再现了我国汉代“丝绸之路”、盛唐“衣披天下”的辉煌。
    休息了一个夜晚,第二日清晨,吴福宁就起床去找连敬秋的家属,而黄光鸿则换上了正式的着装。打算去参观服装展览会。
    因为是星期四,因此连飞逸就读的是位于唐山街的大连市市立中学,他的母亲以前是个纺织工人,如今开了一家杂货铺,就在唐山街附近。似乎是为了方便孩子读书。
    以前,连敬秋也一直有向家里汇钱。不过汇得并不算很多,总工有七万元这样。
    不过在现在,七万华元的购买力还是很不错,足够买下一家沿街的店铺,只要经营合理,让一个五口之家生活殷实是完全没问题的。
    连飞逸的母亲赵明娟,今年四十三岁,祖辈都是农民,也就她赶上了好时节,能够得到基本的教育。
    可即便是如此,出身不好以及自身的才能不足,因此虽然能在大城市中生活,可日子也是紧巴巴的。
    在丈夫病死后,她就独自以前带着两个在大连生活,靠着一点微薄的收入。
    连敬秋在四年前考上军校,后来被军队劝退,赵明娟还担心了一阵子。
    不过自从一年前儿子给家里打电话,说是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而且经常往家里汇钱,却也让赵明娟安心了不少。
    虽然她不懂什么“保安公司”是做什么的,可也知道这家公司在政府注册,属于合法企业。
    像赵明娟这样的传统中国妇女,虽然受过一定的教育,可是思想依旧和农妇差不多。对于儿子的未来非常看重,就算不能进入政府机关单位,最好也不要去做什么犯法的营生。
    比起大富大贵,赵明娟更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平平安安的过日子。
    可不知为什么,自从两个月前,她的大儿子连敬秋就再也没往家里打过电话。而由于葵水社的保密条例,赵明娟自己又不知道如何去联系,只能在家里干着急。
    就连楼下的杂货铺也没心思经营,脸色有些憔悴。
    母子连心,赵明娟有着不详的预感,总是觉得有些揪心。
    就在这种时候,吴福宁来到了唐山街,他按着地址找到了赵明娟这里。然后看到了收银台前。做着一位面容憔悴的中年妇女。
    忽然间,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才好,告知死讯这样的事情,总不是什么好事。
    而以吴福宁的性格,却又最见不得别人伤心,一时间,竟有些忐忑。
    他有点后悔,为什么没有把黄光鸿给拉过来,不过按照那个家伙的嬉皮笑脸的性格,恐怕更不适合处理这样的事情吧。
    半个小时后。在铺子的二楼是会客室,吴福宁静静的坐在茶几前,看着一位正在哭泣的母亲。
    他是个孤儿,从小就在地宫开办的福利院长大。所以不太懂这种亲人之间的情感。而且从懂事以来,他就一直在接受着身为战士的训练:学习如何使用武器、杀人、潜入、还有情报刺探……
    但是现在,看着赵明娟,吴福宁竟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赵明娟抱着吴福宁送来的连敬秋的遗物,里面是一张银行卡,以及连敬秋的私人物品。换洗的衣服,经过审核没有问题的照片,以及其他一些饰品和日记书信。
    当然,日记和书信都是经过检查,没有问题的才会交到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