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印度导弹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奥里萨邦是位于印度东部的一个邦,首府为布巴内斯瓦尔,面积约15.5万平方公里,按面积计是印度第九大邦。
    在这个邦域之内,人口总数约为3670万,按人口计是印度第十一大邦。奥里萨邦大约有87%的人口居住在乡村,并且三分之一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土地,25%的人口为部落人口。
    从这些数据就可以看出来,这里是一个到处都渗透着贫穷和落后气息的地区,可正因为这样,这里消息闭塞,人员流通少,是一些战略国防工业生产线的首选之地。
    印度的导弹研发与生产基地,就建立在这里。
    在本时空中,印度先是投靠了苏联,然后当苏联倒台便转为向美国靠拢,是一个十足的两面派。或许从外交上来讲,这样的左右逢源让印度显示出了一种利益交换上的“迎刃有余”。
    可看看历史就知道,没有立场的国家,通常都被人所不齿,并且下场也基本都是凄惨。
    伊拉克和阿富汗就是最好的例子,先投靠美国,后来又想打自己的小算盘,为了一点点利益,就不顾政治和宗教立场。
    所谓的左右逢源,就等于是没有真正的靠山,一旦出事,就无人施以援手。
    不过在这片时空里,因为世界格局的变动,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被中德两国联手绞杀。分裂成了数十个中小型联邦。
    就算是新建立的俄罗斯帝国。也恢复了沙皇时期的封建统治,不过疆域就缩小到了不知多少倍,仅仅保留了以莫斯科为首的中央联邦管区,以及以圣彼得堡为首的西北联邦区,缩小到仅有全盛时期的五分之一。
    几乎是一战,就让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回到了十七世纪的二流国家状态。
    所以,在这片时空之中,印度并没有两面三刀的政治前科。虽然还是表示出了那种墙头草的做派,可至少在立场上。选择了依附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这样的选择,其实也是必然。投靠苏联很正常,两国并无领土接壤,利益冲突也不明显。可面对强大的华夏联邦。印度最害怕的就是被东方霸主渗透和提出领土要求,边境被逐步蚕食。
    所以无论是那一届印度领导集体上台,都坚决反对倒向华夏联邦,而对中国采取强硬的敌视姿态。这不是愚蠢,而是真正的深谋远虑。
    而由于英美国家的一力支持,华夏联邦也无法直接对印度采取强硬的军事手段,因为印度是北约的会员国,中国出兵无疑是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因为华夏联邦的出现,大量的军事科技发展速度大大加快,虽然现在西方的技术发展还是稍微落后于东方。可逆向破解也极大的提升了其他工业强国的技术水平。
    而考虑到需要印度来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也向印方提供了一些导弹生产技术,顺便也将一条导弹生产线卖了个天价。
    虽然知道在售价上被人狠狠坑了一把,可能够获得战略战术导弹的生产技术和相关机械设备,印度方面依旧是欢天喜地的认了。
    至少美国人还是愿意卖这样的战略武器给他们的,价格贵一点,总比什么也没有要强。
    从1961年开始,印度方面在美英两国的支持下,其自身的军事科技得到了高速发展。
    仅仅花了不到10年的时间,印度的军费预算就直接飚升至国民生产总值的3.67%。这在比例上甚至已经高过了英国和法国,只比中、美、德三国落后少许。
    可如果算上中美两国需要维持庞大的海外势力圈,以及在各地进行小规模战争的花费,而德国也必须维持在欧洲的霸权地位,这与印度仅仅用于本土防御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单纯考虑本土防御。是不需要维持这种军费花销的,不过印度人喜欢当冤大头。这是全世界各军火输出国都清楚的事情。
    在1964年的时候,印度军方就先后购进了“博福斯”155毫米火炮还有英国的“维拉特”号航母,更有图-142反潜飞机以及伊尔-76运输机,和米格-29战斗机等等高科技大型武器装备。
    其中,继承了大量苏联军工企业和人员的波兰,是印度人最主要的武器供应商。
    在三年前,还是农业国的印度,就上马了的“综合导弹发展计划”这种大型的国家战略型工程项目,更是印度决心自行开发高科技战略武器的具体体现。
    “阿格尼”系列导弹就是“综合导弹发展计划”的一出重头戏。
    “阿格尼”导弹于1965年开始研制,这比原本时空提早了十四年,并且在1968年就被印度军方列入“综合导弹发展计划”的具体内容之中。
    1969年一年之内就先后完成三次试射,虽说是印度人得到了不少来自美国的技术和工程师的帮助,可也反映出了印度政府对导弹这种武器的志在必得之心。
    至此之后,印度在亚洲各国的外交舆论压力下,“阿格尼”项目曾一度遭到搁置。而最近的一段日子以来,随着华夏联邦的技术和资金支援,巴基斯坦的中程弹道导弹的试验进程得到加快,这就给印度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印度国内开始有人提出要求要继续“阿格尼”这个军事武器研发项目,导弹就是这个时代的利剑,是最具威慑力的武器,没有导弹的国家,甚至在国际舞台上根本没有任何发言权。
    而为了解决自身“缺乏远程打击力”的这个问题。印度政府不得不加快了“阿格尼”导弹的研制步伐。
    就在发起第三次印巴战争的前。印度军方就完成了第四次试射了“阿格尼”导弹,。
    长期以来,印度一直积极谋求建立战略军事力量,希望向其他的世界大国那样,拥有远程制敌的威慑性武器系统。
    而目前,印度虽然已有能力制造战术导弹,可依旧缺乏长距离的武器运载工具。
    而在在海基远程打击力量方面,印度也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了一些大吨位的常规潜艇,可目前印军的潜射导弹尚处于设计开发阶段,就算是最乐观的估计。也要到1985年前后才有可能完成相关的技术研发工作。
    而在空中战略打击力量方面,印度的空军部队目前还没有战略轰炸机,就算是中程的都没有,只有一些可以执行短途轰炸任务的战斗轰炸机。
    虽然其中一部分第三代战斗轰炸机也能够越过高空。有着能够攻击中国云南的战术轰炸能力,可毕竟是作战半径有限。
    再来看看印度的陆基武器打击力量方面,印度军方已经开始部署他们的的“普里特维”导弹,在印地语中,普里特维的意思是大地,所以也被称为导弹。
    这种战术兵器,其最大射程不过350公里,仅仅是属于近程弹道导弹,也只能作为战术武器打击力量来使用,无法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造成多少威胁。
    如果真的想要拥有一种让人忌惮的战略威慑力。印度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了“阿格尼”导弹身上。对于这一点事实,印度政府的领导人全都是心知肚明的。
    核试验过后不久,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就公开宣布要逐步建立起以陆基核打击力量为主体、以空中核打击力量和海基核打击力量为辅的“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体系。
    在陆基战略军事力量方面,印军重点发展了他们自己的“阿格尼”导弹。1970年8月15日,印总理英.甘地夫人在独立日讲话中也表示,将部署“阿格尼”-ii导弹。
    “阿格尼”导弹,这种武器是由印度国防与美国唐纳德公司展开联合研究而发展组织起来的,具体的设计也是由美国的私人公司提供的图纸和设计原理,而具体的生产则交由印度巴拉特动力有限公司来负责。
    印度政府,刚刚才布置了这种战略武器。现役的“阿格尼”导弹一共有三种型号,即i型、ii型和iii型,它们的射程分别对应为1500公里、2000公里和2500公里三种。
    与此同时,印度方面还在研制射程可以达到5000公里以上的“阿格尼”战略导弹。
    按照导弹的应用分类标准来看,前3种型号的“阿格尼”导弹都是属于中程导弹。而后一种则属于远程导弹。
    其中“阿格尼i”导弹弹体长达21米,直径达到了1.3米。重量更是有19吨。因为美方的电子元件工艺还不成熟,印度发展的这种导弹个头显得太过“魁梧”了。
    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这样大的体积不利于快速打击,并且在地方雷达上的反射面积也太大了些,容易被敌人提前发现。
    而且这种导弹的推进方式也很落伍,还在采用二级火箭发动机制,第一级使用固体燃料,第二级使用液体燃料。
    由于电子技术的落后,印方“阿格尼”导弹的制导系统依靠惯性制导,圆概率误差超过了300米。而其自身的臃肿,也导致了有效载重方面的部族,仅有1吨。
    虽然一直梦想着拥有印度自己的核武器,可在这一点上,中美两国都没有松口的打算,所以印度人只能在这些导弹上搭载常规炸弹。
    “阿格尼”导弹可携带破片杀伤弹、高爆弹头、油气弹头、集束弹头等战术武器。
    至于先进一些的“阿格尼”ii型导弹,在数据上就比它的前辈要好一些,弹体长有20米,直径为1.3米,重量降低到了16吨,可在推进机制上还是采用两级固体燃料发动机。
    使用这种推进方式,意味着当阿格尼ii型导弹的射程为2000公里时。其战术打击的远地点为就405公里。助推阶段飞行越有110秒,并且重返大气层的速度就会高达3.9公里没秒。
    这样一来,就具备了战术上的突然性,也可以让敌人的雷达系统防不胜防。
    “阿格尼ii”型导弹,它采用了中段惯性制导加末端雷达制导,而制导雷达的工作范围主要是在c波段或s波段,更是将导弹的圆概率误差降低到了100米左右。
    印度曾一度考虑在“阿格尼ii”导弹上使用gps卫星制导,可由于gps制导易受外部影响,所以最终被放弃。
    印度目前还没有自己的卫星,他们的gps卫星也是向美国的私人公司租用。每一次使用都要被人讹诈一番,效果还不怎么理想。
    最主要的是,这就等于把许多秘密交给了别人,这对于国家和政府。都不是什么好事。
    总的来说,“阿格尼ii”导弹还算是基本合格的,其发射准备时间不足15分钟,有效载重也维持在了1吨的随准,必要的时候可以携带集束弹、制导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