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争吵不休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即使是相对目前的中国而言比较过时的陶瓷反应装甲,那同样也是要花钱来研究和建立生产线的,这笔资金印度可完全花不起,技术上也没能力自己研制反应装甲。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印度购买的德制外销型坦克防护能力很差。
    由于德国对于机械化装甲部队的使用有他们自己的独特看法,并不不像英法美等国那样实行标准化的成产,主战坦克型号显得有些单一。
    相反的,德国人对于装甲部队,着重突出其多功能性,德军的主战坦克型号更是繁多,分别对应不同的任务要求,也更注重部队之间的协同作战。
    这样以来,自然就能够显著的降低坦克的研制和生产费用,不过对于装甲部队的协同作战要求就显得相当高了。
    印度能买来德过制造的坦克,可根本买不来德国陆军装甲部队的作战素养和战术执行力,到了具体作战的时候,实效性自然会大打折扣。
    这对于印度自行开发的那款“阿琼”主战坦克,本时空里主要是以德国在吸收苏联技术成果的基础上研制出的t90为蓝本而进行设计,因此印度人也是自我感觉良好。
    可是在国际主要的坦克生产商眼中,印度的“阿琼”完全就是一款垃圾坦克。
    而为了从本质上扭转这种廉价坦克防护性能欠佳的劣势。“阿琼”又学习了像英国的“挑战者”系列坦克那样。采用厚重的外部装甲,并且还想着要兼顾德制坦克强大的火力系统。
    所以,他们又接着采用了140毫米口径的坦克滑膛炮,这样层层加码,结果“阿琼”坦克的总重量超到了60吨,而印度人自己生产的发动机马力太小,无法提供足够的马力。
    可在想要换装外国的先进发动机的时候,印度军工部门又因为想要保持“本土化”的这个口号而死要面子,结果“阿琼”的机动能力最终是惨不忍睹。
    车内空间拥挤不堪,其所能够携带的炮弹只有区区的15发。根本不能满足持续作战的需要。可面对这样的成绩,印度人竟还沾沾自喜,将“阿琼”坦克自诩为融合了东西方坦克的优秀设计思想,并且独自别辟蹊径。研制出了印度人自己的主战坦克。
    在印度政府的宣传中,提到“阿琼”坦克的综合作战能力比现役的主战坦克都要强,甚至连华夏联邦的猛虎ii型也不放在眼里。
    印度人根本就弄不明白,英国的“挑战者”系列坦克可是以北非无所遮掩的沙漠为主战场而进行设计的。更不要忘了,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坦克会展,也是在北非当地。
    在这样以沙漠为主要地形的战场环境之下,坦克生存的先决条件必然是需要具备有足够的装甲防护能力,而非坦克自身的机动性能。
    反观印度方面,南亚地区以山地为主。高海拔的克什米尔战场更是这样,所以印度人设计的这种重型坦克丝毫没有用武之地,而“阿琼”原本就显得十分糟糕的机动能力,在山区这样的复杂地形带进行作战,实在是让人有些勉为其难。
    无论“阿琼”有多么厚重的装甲,也完全无法掩盖其在机动能力上的失分,这就直接造成的在山区进行作战的时候,一旦面对敌人的炮火,便难以发挥突击优势的尴尬局面。
    正因为这些个原因,所以印度装甲部队的战斗力很差。无论是印度陆军的战术素养和武器装备上的性能,相比于中国派出的志愿军机械化步兵师,都是显得孱弱无比。
    别看双方在兵力上的差距不是很大,也就是志愿军的三个师对上印度的5个旅。可真要应付起来,印度陆军就会感到相当吃力了。
    跟何况。现在还要再加上志愿军部队出其不意的战术,这种主动进攻的突袭性。定然会给印度军队造成极大的混乱。
    结果已经不用猜疑了,这些只能在巴基斯坦面前耍耍威风的印度装甲部队,面对华夏联邦的精锐陆军师,简直就是不堪一击。
    在印度4个步兵师中,还有一个步兵团是由印度比较著名的山地民族为主体成员,廓尔咯族是一个相当有战斗传统的民族。
    这个民族的意志也比较激进,当年曾经加入英国侵略军,入侵过当时还处在混乱时代的中国边境,甚至还作为英国人的爪牙,参加过鸦片战争。
    在1860年的时候,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也有这支山地民族士兵的参与。
    在西巴基斯坦战场上的战斗展开之前,华夏联邦方面就有详实的情报,证实了这支山地民族为主体成员的印度步兵部队的存在。
    新仇旧恨,使得志愿军部队收到了来自国内的命令,被要求务必全歼这支印军部队。
    所以,这支山地民族部队的命运,就这么被决定了,整个步兵团2000余人的性命,完全就是砧板上的鱼肉。
    事后统计,除了几百重伤员被俘在战后清点的时候被,幸运的巴基斯坦军所收容,而其他的部队成员就大部分阵亡。
    倒不是华军杀俘,而主要是因为志愿军在先期的突击阶段,就以猛烈的火力对向了这个步兵团,并且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
    这就使得对方就是想投降都没有时间,而这个山地步兵团的大部分士兵,结构都阵亡在了中国部队猛烈的炮火和机枪的扫射之下。
    在伯尼哈尔,志愿军与印军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昼夜,在拂晓时分,才结束战斗。而结果就是印度5个独立装甲旅全部被歼灭在这个地区。而印军损失了近五百辆坦克,还有大概五百辆步兵战车被毁,相关的士兵被俘。
    至此,印度投入在克什米尔战场上的主要力量,包括国内近半的装甲力量,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印军有4个步兵师和另外三个精锐步兵团被歼灭。
    而在战斗中,由于要同时面对南北两侧的突击,以及志愿军机械化装甲部队的强大压力,剩余的印度步兵部队也都十分明智的选择了阵前投降。避免了死亡的命运。
    是役,经过双方的统计,印度方面共阵亡了余人,并且还有多达6万士兵被俘。甚至还有不少的部队不成建制的溃散,然后遁入深山之中躲藏起来。
    在整个西巴战场上,这样一算下来,印度方面至今为止,总共已经损失了将近20万的兵员,这是整个克什米尔地区投入兵力总数的三分之一!
    更要命的是,现在的克什米尔谷地,已经再也没有任何的印军地面部队驻守了,更无法阻挡志愿军和巴基斯坦军的前进步伐。
    这里可是整个克什米尔地区人口最多,土地最肥沃的地区。现在印度已经要失去这里,在随后不久的日子中,甚至会完全控制在巴基斯坦的手中。
    想要再拿回来,就不太可能了。
    现在的克什米尔战争,已经完全可以说是大局已定,印度的东路方面军,他们与印度后方的联系,已经被志愿军所切断,陷入巨大的危机中无法自拔。
    到了现在,印军就算想要回师救援克什米尔谷地。也是分身乏术,更不要说他们正在遭到受来自巴基斯坦方面军事的威胁,在丧失了后勤补给线的情况下,印度东路方面军别说想要回师反攻了,他们现在能不能自保都很难说。
    虽然对东巴的作战行动很满意。但在西巴战场上,印度当局可就有些无奈了。国内也没有了一统克什米尔的雄心壮志,他们现在心中所想的,已经是怎样才能体面的结束这场战争,不要连北部最后的一片控制区都失去。
    巴基斯坦高层则是一片踌躇满志的心态,他们大有挥师北上,全歼印度东路方面军的这一意思。
    而考虑到政治上的原因,要是让巴基斯坦控制了整个克什米尔,对华夏联邦而言也没有多大的好处。
    在战前,华夏联邦国防部和元首内阁就已经制定好了大的方针战略,对于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权有了很明白的定义。
    因此伯尼哈尔防区的战役结束后,第一个站出来挽救印度东方面路军的人反而是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的华夏联邦。
    而对于印度政府来说,东巴战场已经取得胜利,而克什米尔谷地的陷落也已成定局,这就完全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负,印度的东线战场就算继续进行下去,也只会造成毫无意义的牺牲。
    所以当伯尼哈尔防区被巴军夺回之后,克什米尔谷地的印军就全军覆没,而印度东路方面军与印度国内的联系被切断的这一消息传到首都新德里,英.甘地夫人立马召开了内阁紧急会议。
    这时候,参加会议的还有不少败军之将,而印度武装力量总参谋长萨姆.马克内肖上将和他的一干谋臣们。
    不过现在的印度总参谋部早没有了开战前的嚣张狂妄,也没有了往日在看待巴基斯坦人时那种不可一世的气焰,取而代之的是弥漫整个军队的悲观和失望情绪,甚至有些歇斯底里。
    以英.甘地夫人为首的印度内阁,他们对于军队在克什米尔的惨败可以说是震惊和震怒,之前的两次的克什米尔战争,印度方面可以说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考虑到现在,印巴之间的实力无论是从经济还是军事上,比之以往的差距要更大一些,而在这样的情形下,印度在西巴战场竟然遭到这样的失败。
    本来关系就不太好的英.甘地夫人,她身为印度的国家总理,在会议上不断的质问萨姆.马克内肖上将,每年超过一百亿美元的军费,到底都花到哪里去了?
    相对于还是农业国的印度而言。这些钱可都是从印度老百姓的腰包里抠出来的血汗钱!
    并且印度内阁一遍又一遍的摆出战前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兵力对比。在这种占据绝对兵力优势的情形之下,印度的陆军和空军竟然还是遭遇了可耻的失败。
    而内阁不少文官也跳出来指责发难,要求军队应该为这样的失利承担责任。
    在宣泄了一番对军队的不满之后,英.甘地夫人才开始与其他内阁官员们讨论下一步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挽救局面。
    而在讨论的过程中,印度政府内阁的意见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坚持克什米尔印度军队的实力仍然非常的雄厚,并且要是比拼国力的话,巴基斯坦绝非印度的对手。
    他们认为战争应该继续下去,并且认为东路的印军完全可以回师拯救克什米尔谷地,然后把巴基斯坦赶出去。整顿兵力,再图下一步的打算。
    这是以内阁中的激进派官员为主的意见,这些人虽然是文官,但与军队的关系十分密切。甚至有些人的产业就在克什米尔地区,哪能就这么送给巴基斯坦?
    可有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