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主动战略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在完成了对印军这两个步兵师的分割包围之后,在统一的战术任务安排下,依照原本的惯例,志愿军部队迅速向落入伏击圈中印军地面部队下达了最后通牒,限对方必须于午夜零点之前放下手中的武器,走出阵地投降。
    否则,等待着印度士兵的将是死亡与绝望。
    而加两个印度步兵师的指挥官在得知己方救援部队被阻截在路上之后,也已经是万念俱灰,认为自己如今是在劫难逃,故而面对“巴基斯坦军”的最后通牒,不得不犹豫再三,考虑是否要接受。
    知道现在,印度人仍旧被蒙在鼓里,并不知道与他们交战的并非是巴基斯坦人。这也是因为志愿军的士兵装备精良,基本上不下车作战。
    而为了贯彻华夏联邦国防部制定的尽量保持秘密参战的这一原则,所有的援巴志愿军部队都换上了全套的巴基斯坦军军服,而且在战斗车辆上,其标志也是经过了重新的喷涂,让巴基斯坦陆军的军徽掩盖住了醒目的苍龙之首。
    在所有人员都在车辆内部完成作战行动的情形下,印军是难以辨认不出对方到底是中国人还是巴基斯坦人。
    而对于投降这个问题,两位印军少将的心理防线倒还是有些松动的,他们是印度贵族,当然有荣誉感,但不代表他们愿意慷慨就义。
    现在可是在入侵巴基斯坦。又不是守卫神圣的祖国。何必赔上性命呢?
    既然现在无法抵挡敌军的攻势,那为何不选择向敌军投降呢,这样一来,最起码能够让底下的印军士兵少出现一点牺牲。
    不过,他们两个师长也不愿意承担投降的责任,在军事原则上,更是无权作出处这样的决定,所以必须要得到中路军的最高指挥官首肯,没有一个中将以上级别将领的认可,投降可是相当于叛国。
    就算回到印度。以贵族的身份免于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那也等于军事生涯的结束,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而印度中路军指挥官在接到两位师长要求他给予在适当的情形之下向敌军投降的权力,更强调是为了要避免造成更大的士兵伤亡。
    这种胆小怕事的言辞。让中将阁下怒不可遏,破口大骂,直称第37师和第44师的两位师长全是无能的个胆小鬼,居然想要以投降来逃避军人应该履行的职责,当真是印度陆军的耻辱。
    在中路军的最高指挥官看来,军人的职责就是要为国家带去荣耀,而如果无法实现,那就更应该以战死沙场来作为自己最后的归宿。
    印度中路军的指挥官是一位传统的老军人,作风硬派,他认为每一个军人在选择这个职业的时候都应该有战死的觉悟。可是手下两位印军少将的请求,对于极为重视军人荣誉的中路军指挥官看来,和临阵脱逃这样的行为没有两样。
    所以他立即发出电令,严厉的斥责了印军第37师与第44师的两位师长,更以中路军最高指挥官的这一身份,命令这两个步兵师必须战斗至最后一人,原地坚守,等待装甲部队的救援。
    任何临阵脱逃的举动,都被视为逃兵,并且要送上军事法庭。
    而对于这两位印军少将的请求。中路军指挥官更是进行了严厉的驳斥,他高调宣称,假若这两人真的选择向巴军投降,并且未能得到相应的批准,那就直接等于是卖国的行为。回国后将来接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
    陷入包围圈的两位印军少将,他们在接到了总指挥官不允许投降的命令之后。面色发苦。要知道,这会儿离巴基斯坦方给出的最后通牒,在时限上也只剩下不到一个小时的考虑时间了。
    在经过一番挣扎之后,两位步兵师的师长都在意见上达成了一致,并且在电话中一起决定违背上级指挥官的命令,主动向当面的巴基斯坦军投降,并且全面停止无谓的军事抵抗。
    除了是要为自己的安危考虑,他们也是为了手下近4万士兵的宝贵生命,这可是他们维持家族利益的本钱,就算自己在回国之后被撤换了职务,至少这些部队还能掌握在背后的家族手里。
    这样算下来,即便是将来要上军事法庭接受裁决也顾不上了,贵族重视家族利益更高于个人利益,必要的时候,连自己的名誉也在牺牲之列。
    促使这两位印军少将作出如此决定,还着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两位步兵师的师长,都对刚愎自用的上级十分不满。
    那种在制定战术时不管手下死活的作风,让部下心寒,关键是,这样的牺牲竟然带不来一点一滴的胜利。所以两人都忍受够了,决定投降。
    现在两位印军少将他们所共同面临的处境,甚至是全军都陷入困境,这皆是由于上级的战术指挥失误所导致的。
    假若不是一心想要快速行军赶到列城,又怎么会导致部队的分割?这种完全不顾会下步兵部队行军速度的差异,而使得三个步兵师落后在了后方,最终陷入敌人的重围,以至于给了巴基斯坦军分割和宰杀印军的机会。
    要不是上级在接到后方请求支援的电报之后想当然的认为敌人不会在后排投入太多的,以至于他丝毫不顾步兵部队重大的伤亡而严令陷入重围的下属就地结阵防御,又怎么会出现现在这样的困局?
    中路军的最高指挥官,作为印度的一位中将,他丝毫没有相应的战略战术指挥能力,一直在下达着不切实际的命令,以至于严重贻误了中路军的战机。最终导致了现在的局面。让两个完整的步兵师陷入敌人的包围。
    甚至,已经有一整支地面师级部队已经被敌人全数歼灭。
    可到了这样的地步,中路军的指挥官竟然还下达了如此不近人情的命令,不允许剩余的印军士兵向敌人投降,难道还要更多无辜的士兵为这种既无能又疯狂的上级而丧命吗?
    最终,被下了最红通牒的两位印军师长,向巴基斯坦方面发出了带有投降字眼的电报,与此同时,他们还开始向部队下达了停止抵抗的命令,让剩余的士兵放下武器。走出阵地,向巴军举手投降。
    第二日上午,投降仪式在阵地前正式举行,仪式的场地布置很是简洁。但气氛却十分沉重。而还是为了身份保密的这一个原因,前来受降的是一位巴基斯坦军官。
    由巴基斯坦人来接受印军指挥官递上的配枪,这在两军交战中,代表着缴械投降的这个意思。在仪式结束之后,两位印军少将也不得不痛苦的接受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印度在中路战场上的败局已经再无挽回余地。
    现在,印军装甲部队的的后路已被切断,很显然,巴军这一处战场上投入了大量的军力,这与总参谋部给出那个所谓“巴军的主力在东线”的判断完全不相符合。以至于还未投降的前线印军装甲部队,现在真正成为了一支深入敌境而四面楚歌的孤军。…,
    经过一日一夜的转战,志愿军所属的这三个新型师,在三个方向上都对印军实施了突破和分割,成功地包围了中路战场上印军三个步兵师和全部的炮兵部队,甚至还全歼了敌军数支整编部队。
    其中被歼灭的敌人包括了三个整编步兵师和两个独立的炮兵旅,一共毙敌7000余人,俘虏了近4万人,包括三位印度少将,以及全部中高级指挥官将近百人。战果丰硕。
    这一次西巴战役,就成功歼灭了印度投入整个中路战场所有地面部队中半数的兵力,还成功地切断了印军中路军其余部队和后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无线电联系。
    志愿军部队,将印军的一个方面军,牢牢地锁在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使得敌人成为了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孤军,孤立无援。
    这次战役。将成为是西巴战场最重要的转折点,甚至可以说是一举扭转了不利于巴基斯坦方的战略态势,使得战争的主动权又重新掌握在了中巴联军的手中。
    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大的战果,除了和配备给一线部队的新式装备有关之外,还包括了士兵们自身的优良战斗素质,以及指挥官正确的战术决策。
    虽然志愿军的指挥官还留有一点小小的遗憾,那就是志愿军在中部战场上特意为印军安排的战术才用了三分之一,结果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很多新战术是来不急实施和实验了。
    而对于印度所谓高级将领的战术战略指挥调和能力,中国方面也是再一次真正见识到了,而既然如今中部的战略大局已然确定,那么就需要将更多的精力和战力投入到东部战场了。
    对于已经完全变成瓮中之鳖的印军装甲部队,志愿军高层已经不再继续关注了。歼灭这些人只不过是时间上的问题。
    而对于正处在胶着状态的东部战场,志愿军们也已经制定好了新的作战计划。
    对于后路被截断的印军装甲部队而言,在接下来的这两天里,是他们一生之中遭遇过最艰难的日子,而对于着急于突破“巴军”阻击阵地的装甲部队而言,问题并不好解决。
    无论怎样的努力战斗,也毫无成果,他们甚至被迫不断地向敌人发起整团甚至是整师的装甲冲锋,可依然无法越过敌军阵地一步。
    两个独立装甲旅,加上两个整编的机械化步兵师,在面对“巴基斯坦”仅仅一个轻型步兵师的地面防御,印军大部队竟然无法突破。
    不仅如此,在冲锋的路途中,他们的坦克和装甲车也在不断的遭受重大损失,这实在让人无法忍受,印度人不明白,什么时候“巴基斯坦”的军队战斗力有这么强啦?
    无论是从早期搜集来的战术情报。还是在以往的交手中得来的经验。巴基斯坦军队的战斗素质对于印军而言都是不怎么样的,主要是因为装备跟印度相比差了不少。
    而中路军的最高指挥官,也都是55岁左右的年纪,属于印度陆军第二代的高级陆军将领,贵族出身,本身也是印度陆军自印度独立以来就自行培养的高级将领,他们全都曾经在英国皇家陆军学院参加过学习和培训。
    而对于巴基斯坦的认知,主要是基于前两次的印巴战争,那时候,中路军的指挥官还任职于一个装甲部队。担当着团长的职务。
    所以其对巴基斯坦军队糟糕的战术素养是深有体会的,这也养成了他在本次作战计划中,始终对巴基斯坦军的实际战斗能力保有相当的轻视态度。…,
    也正是由于这些个原因,中路军的指挥官才对迂回包抄这样的战术没有任何的应对准备。他甚至根本没想过,巴基斯坦人敢于冲击印军的大部队。
    要知道,以前一直是印军揪着巴基斯坦军猛揍,何时轮到巴军主动出击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