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联手合作[2]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能算是沧海一粟。所以这个‘模拟行星’工程根本是不可能的!”
    华思建当年也参加过天宇集团的地球模拟器工程,他不希望计划的发起者在一开始就太过想当然,以导致最终计划的夭折,成了又一个“气象研究站”。
    “茶还是果汁?”李孝敏有些口渴,随意的问着两人的意思,然后就让女秘书给大伙沏来了三杯茶。提提神。
    呼出一口气。李孝敏轻轻地吹着还有些烫手的茶水,然后抿了一小口,便放下茶杯,接着说道:“我也知道,像地球这么庞大而复杂的星体,如果想要完美的精细模拟。是难以实现的。天宇集团当年研制的地球模拟器,一百三十万亿次的运算速度。却也只能对宏观的气候变化进行粗略地预测。”
    李孝敏用这样的话来向大家证明,他并非是头脑发热和一时冲动。而是有着全盘的考虑。
    “我的计划就是先建立一个粗略的大体模型,然后先是模仿天宇集团的‘地球模拟器’,将其分成立方体的格子每一格大小为一公里。”
    “代号‘太一’的超级计算机用于构建基本的宏观环境,坐镇中枢,而另外分别以五行命名的五台则分别构建天空、大地和万物的运转规律,以阴阳两仪作为代号的两台计算机则起辅助的作用。”
    “如此明确的分工合作,将会提高我们的处理效率,在需要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对发生变化的局部位置进行微观处理,而最小的处理单位,我们先要求达到厘米级,然后再想办法慢慢过渡到分子层次。”
    这完全就是“洪荒古域”的发展路程,现在照搬到“模拟行星”上来,也是可以的。
    华思建默算了一下,先是点点头,而后又摇摇头,他认真的说道:“李总你的意思是建立一个比较粗糙的模型,以更有效率的分工来演算物质的大体运行规律。而对于需要进行观察的区域,则另作局部放大微观处理,是这个意思吧?”
    对于电子工程本身,华思建的理解能力还是很强的,对李孝敏的话有着深刻的认识。
    李孝敏大致认可了华思建的判断,不过还是做了小幅度的纠正。
    “认真来说,比你想象的还要简单一些。我的最终目的当然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地球模型,可是在现有的条件下,这一步难以达成。”
    “因此,我就只要求建立一个粗糙大略的基本模型。不过宏观上虽然可以简略化,可对于我们需要进行试验的地方,则必须要进行微观描述,以使得相关的试验数据尽量接近于真实。”
    这一点,不用李孝敏强调,华思建也是知道的。因为如果这都做不到,那还叫什么“模拟”?
    接着,李孝敏技术说着:“我要求,这个细化区域的覆盖面积通,常应该设定在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当然啦,应对于不同的试验,需要观察的角度肯定也有所不同。所以,程序必须要有个基本的变量参数,来对整个系统进行调配控制。”
    “比如说,在核子物理工程项目上,我们就必须将细化的程度突破到原子级,这就是特殊的微观视角了。”
    “大概也许……”华思建努了努嘴巴,实在给不出一个能够肯定的答案。这种构思,比起天宇集团当初的研究,已经算是更近了一步,可行性很高。
    但华思建总是有些迟疑,因为他还不了解作为整个系统的基石,那套超级电子计算机的性能到底如何,而李孝敏却也不愿意详细说明。
    这时另一位院士谈涵伟也忍不住插话:“我看李总的意思,这个被命名为‘太一’的主机设备只是为地球建模,也就是充当一个相当于立体化的虚拟平台。而真正对整个程序模型进行诠释的还是在于“五行”和“阴阳”吧?”
    听了李孝敏这番详细的讲解,谈涵伟也多多少少听明白了,但正是因为他明白,所以才觉得这个计划很困难,并不是李孝敏说的那么轻易。未完待续。。
    s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