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一千一百章率先一步[2]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球逃逸速度并奔向月球。
    因为华夏联邦的咄咄逼人,美国方面并没有能够像原本时空中的那样,在进行足够的技术储备后才向外层空间发起挑战。
    缺乏足够的重型运载火箭技术,在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仓促行动下,阿波罗工程不得不赶鸭子上架,所以才会冒出大量的问题。
    “先驱者”4号好歹算从月球远处掠过,但也没有拍摄到清楚的月球照片。因此,“先驱者”系列还算不上是美国的第一代月球探测器。
    美国的第一代月球探测器是“徘徊者”系列。从1961年至1965年共发射了9颗“徘徊者”。
    “徘徊者”月球探测器的任务是在月面硬着陆前近距离拍摄月面形貌,其质量为0.35吨左右,奔月路线也与华夏联邦选择的路线不同。
    美国的探月卫星先是用宇宙神阿金纳B火箭将其发射到近地停泊轨道,通过阿金纳B上面级火箭二次点火,将“徘徊者”送入奔月轨道。
    “徘徊者”系列“兄弟”9个,“夭折”了6个,在缴纳了昂贵的“学费”之后,最后3个月球探测器终于全部发射成功。
    第二代月球探测器是“勘察者”系列,主要在1966年至1968年间,“勘察者”系列先后发射了7次。它的任务是攻克月面软着陆技术,探测月面地形地貌和月球物质的各种特征,为载人登月打前站。
    “勘察者”系列的成功率较高,只有2号和4号失败,其他均实现了软着陆。共传回了多张月面图片,还对月球表面进行了挖掘试验。极大地增加了人们对月球的认识,为载人登月完成了技术准备。
    第三代月球探测器是“月球轨道器”系列,1966年至1967年共发射5次,全部成功。“月球轨道器”系列通过绕月飞行。
    事实上,火箭技术的发展源于华夏联邦对洲际导弹技术的研发,这才是中国先美国一步掌握了运载火箭关键技术的原因。
    1959年,新年才刚刚过去,2月15日,在蒙古的一个秘密航天发射场内,一枚经过改装的超重型运载火箭呼啸着直上九霄,把一个月球探测器器送入太空。
    第二天,华夏联邦政府立即通过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宣布,成功发射的这一枚月球探测器羲和七号,现已经从近月轨道登陆月球。
    这一消息瞬间震惊了整个人类世界,成为各国媒体的头版头条,华夏联邦在中美登月竞赛中成功地占到了先机。
    与之前拿到的那些个技术上的“第一”不同,羲和七号现在已经成为第一颗成功登陆月球的探测卫星,甚至这个探测器原本就是为载人登月而单独设计的,只是现在没有乘客而已。
    在茫茫的星空之中,这颗六十五吨重的探测器由“狂雷号”重型火箭发射升空,它没有经过停泊轨道,而是直截了当地飞往月球,奔月速度达到120公里每秒。
    第二天,“羲和七号”成功在月球表面实现了软着陆。
    羲和七号携带了磁强计、离子腔和微流星体探测装置,飞行途中,它测量了月球和地球的磁场、宇宙射线的强度,还测量到太阳发射的等离子流“太阳风”。
    记得在数年前,华夏联邦的羲和二号再次升空,它对准月球飞奔而去,随后以3公里每秒的速度撞击在月球雨海东面阿基米德环形山附近的莫多利卡环形山里。
    巨大的能量使月岩尘土高高飞扬,最高的竟达四百八十千米,飞溅最远的距离达三千千米,在那里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圆坑。
    据说,在羲和二号接近月球的关键一刻,总设计师钱学森和他的助手们都聚集在飞行控制室里,除了羲和二号传回的清晰信号外,控制室鸦雀无声。
    当半吨重的羲和二号月球探测器抵达月球表面,并与月球直接相撞的那一瞬间,紧张的设计师们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全都跳了起来。
    那一次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将人造物体降落在月球上,第一次在月球烙上人类社会的印迹。
    当距离地球十一万公里时,羲和二号便释放出一公斤的钠,在黑色的太空中形成了持续5分钟的金黄色钠气云,这主要是为了方便地面人员的跟踪和观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