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安家落户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9月3日,经过了一个星期的挣扎,迪厄斯终于宣布辞去肯尼亚代理总统一职,并且打算移民澳大利亚。 www.
    青竹化工集团承诺在澳大利亚帮他和他的家族置办一套产业,成立一家效益还不错的化工厂,或许再也没有生杀予夺的权柄,但子孙后代却可以享受累世的富贵。
    这到底是福还是祸,迪厄斯自己也不知道。
    不过为了这个条件,迪厄斯也在他最后的任期内与伊子卓签署了一份协议,协议的内容是将马林迪这个商业港租给伊家一百年,并且在租期满了之后,还可以优先续约。
    不知道为啥,站在签约现场的黄猛,忽然想到了香港。
    貌似以前也是这样,满清政府将香港割让给了大英帝国,就如同今日,肯尼亚将马林迪割让给了中国。
    同样都是以“租借”的方式,只不过,马林迪被交到了一个私人企业组织的手中。
    在马林迪港,刚刚签署完协议的迪厄斯,马上就准备称作邮轮离开,和许多非洲的部族酋长一样,他很不相信飞机的安全性。
    飞在天上,让他觉得临近死亡,他很怕死。
    “迪厄斯先生,很感谢您的帮助。”签署了协议,伊子卓的语气也是相当的和善,伊家的商业法则中,没有过桥抽板这样的字句,凡事公道一些,才会有人愿意和你合作。生意才能做得长久。
    迪厄斯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木木的说着:“今日的决定,不知道是对是错,肯尼亚虽小,但也是一个国家,或许以后在非洲的历史上,我会成为罪人吧。”
    将马林迪港割让给外国人,这放在中国的历史书上,绝对就是一个汉奸,在这里。叫肯尼亚奸。
    “迪厄斯先生,非洲原本就没有太浓厚的主权意识,别忘了肯尼亚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伊子卓劝慰着迪厄斯,“而且我可以向你保证。我不会可以欺压任何人种,我来这里,是为了传播文明,将肯尼亚带入新的时代。”
    伊子卓一直在强调自身承包商的角色,淡化背后的政治背景,毕竟以后实际控制马林迪并非华夏联邦政府,而是伊家。
    “但愿如此。”事到如今,迪厄斯只能接受这个事实,“希望你能说道做到。”
    踏上邮轮的迪厄斯,最后一次深切的望着这一片生养他的土地。
    背井离乡的人啊。心中的凄苦,又有谁人知道?
    送别迪厄斯一家人后,伊子卓也上了车,返回马林迪市区,他进驻这里已经有四天时间了,在迪厄斯的帮助下,也接纳了一批很有才华的黑人内政官。
    这些人可以继续做他们擅长的管理工作,不过老板不再是迪厄斯,而是伊子卓。
    坐在车内柔软的垫子上,黄猛这个保镖兼合伙人也出声说这话:“老板。迪厄斯不是已经辞职了吗?他签署的委任状,怎么会被新政府承认呢?”
    霍尔督巴现在是下一任肯尼亚总统的最热门人选,他与迪厄斯的关系众所周知,在黄猛开来,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承认迪厄斯与伊子卓签署的这份割让协议。
    “呵呵。你以为霍尔督巴能够当选?”伊子卓没有回答,他反问道:“再说了。以我们公司的实力,就算新政府不承认又能如何?”
    伊子卓还真不怕对方动粗,蒙巴萨基地就在一旁,数万华夏联邦军驻军可不是开玩笑的。
    历史上,英国从满清手里强取香港,革命政府难道收回了吗?
    这是恃强凌弱,在强国面前,弱国的外交权力根本没有伸展的余地。如果你无力反抗,谁又会在意你的意见?
    但是听了这样的话,黄猛的心情多少有些不舒服,或许是受他妻子苏曼的影响,他对非洲这样的弱小民族和穷国总是充满怜悯。
    一看黄猛的表情,伊子卓就知道他的想法。
    “黄猛,你觉得我们是在欺负肯尼亚这样的小国?”
    “难道不是吗?”
    “是,也不是。”伊子卓望着坐在身旁的这个魁梧汉子,轻声笑着:“以我们取得马林迪的手段来看,我们就是在明抢。但对于当地的黑人来说,我们却相当于救世主。”
    “救世主?”黄猛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
    “对,救世主,为混乱的世界带来秩序,给予这些苦难的人和平与幸福。首先,我们不是为了廉价的原材料而来,也不是为了压榨这点可怜的劳动力,就算脱光他们最后一条内裤,我们又能挣得几个钱?”
    这种说法,把黄猛逗笑了,他想了想,确实也是这么回事。
    “其次,来的时候我就说了,我要在这里投资建厂,发展农业,增加财富的产出,并且将文明输出到这里。当年的欧洲殖民者,要么是被对金钱的渴望所驱使,要么本身就是走投无路的混蛋,这样的人,自然不会和我们抱着一样的目的来到这一片大陆。”
    伊子卓也是好好读过世界史的人,和许多新一代的华夏年轻人一样,他拥有开阔的眼界和丰富的历史知识。
    他明白,非洲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正等待着一个宝石加工师的到来。
    “从文明的角度上来看,我们是入侵者,但从可遇见的结果上来看,马林迪的黑人并不会过得比以前更差。”
    见黄猛还是有些不理解,伊子卓就给他据的例子,“就拿香港来做比喻,你说香港的经济和民生,是在清廷统治时期好,还是在英国统治时期好?”
    “英国统治时期好。”
    这是历史事实。不容黄猛否定。无论他的心情如何,也只能如实回答。
    “没错,从感情上,我们把香港看做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但从历史上看,外来者的统治反而比原本残暴的政府更能带给一个地区繁荣,现在的肯尼亚和马林迪,不也是这样吗?”
    这样的话,也有些道理,不过黄猛是民族主义者,还是很难接受这种事情。他反驳道:“那当地人也会这样想,被一群不同肤色的人统治,不会感到屈辱吗?”
    “那当年,被建奴骑在头上。香港的汉民就不感到屈辱吗?英国人的欺压,至少还遵从表面上的道德和律法,建奴的血腥统治,却是毫无底线的愚昧和残暴。我让你选择的话,你愿意选择建奴还是英国人?”
    “这……”黄猛被伊子卓的话语噎住了,一时间找不到反驳的话。
    伊子卓却没有打算就此罢手,他继续用新颖的理念来冲击黄猛固化的思维,“你是军人世家的子弟,所受的教育也是精忠报国,要为大义牺牲。”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是政府的宣传手法,在外部竖立一个敌人,然后对内排除异己,将人心聚拢起来,放弃对自身价值的思考,而成为一种死士。”
    对于这种说法,黄猛实在没法接受,“我们是中国人,当然要有为国牺牲的觉悟,要不是这样的决心。我们如何能够战胜列强,建立起**而富强的新国家?”
    “然后呢,外敌被打倒了,民族就富强和自由了吗?”伊子卓的表情很镇定,“对于个人而言。被外国人压迫和被本国人压迫,有什么区别吗?如果要找不服的理由。地域、民族、宗教、国家的差别,哪一样不能被当作理由呢?”
    黄猛被说得晕头转向,以前的他,生在在一个军人家庭中,所受的教育,所接触的人生经历,都在让他成为一个为了保护而生存的士兵。
    这种经历,这种教育,淡化了他身为人的自由,强调的是杀敌卫国。
    或许在动乱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思想能够激起人的斗志,更好的驱逐来自外部的入侵和伤害。
    可是当战争结束,这种思想却成为上层统治者控制和奴役下层百姓的思想工具。奴隶社会,奴隶主用制度和武力来奴役那些什么都没有的奴隶。
    时代在进步,除了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人类的政治也推进到了新的高度——利用一种叫做“爱国”的思想,来奴役人心。
    “难道你要我不爱国家?不保卫我们的民族?”黄猛想不到更好的说辞,只能这么质问。
    “这是个度的问题,古语有云,过犹不及。”伊子卓依旧用平稳的语速娓娓道来:“爱国也是要讲理性和适度的,什么对国家和民族好,什么是被人利用,导致压迫和独裁,你要分清楚。”
    “革命党当初就是分不清楚,所以导致了无数的悲剧。”
    这件事,黄猛也知道,在北边,曾经发生过民众支持日本军队打击革命党部队的事情。难道是因为这些百姓都是没有血性的汉奸?
    未必全都是,他们只是被革命政府逼得活不下去了,才会宁愿帮着外人来对付自己人。
    当初为了抗日,革命政府让百姓去送死,或许是战术上的无奈,也或许是为了最终的胜利而保存实力。
    但最后,革命政府却把自己的未来都输掉了。
    国家和政府,是为了保护民众而存在的,不是相反。
    当一个国家号召百姓要为之牺牲的时候,那么这个国家是悲哀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中的人民,也是悲惨的。
    伊子卓看着黄猛低头不语的样子,就知道他一时间很难接受这种观点,不过伊子卓并不着急。已经为黄猛打开了一扇看向外面的窗户,只有有足够的时间,黄猛自己就会慢慢开窍。
    在非洲,有的是时间。
    而之所以今天借着这个机会和伊忠明说这些话,也不是毫无目的。
    华夏联邦的秋季的大选很快就要开始,而看现在的形势,其实大概已经猜出谁是下一任华联元首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了空前胜利的中国人。并没有为此而感到心安。比起过去,现在的国人更加渴望强有力的保护者。
    在所有的候选人中,李宗仁是唯一一个上将出身的,并且他以国家安全为由,大肆宣扬北约和美国的挑衅。
    利用美国的存在,来向国人散播恐惧,然后收获狂人的信仰和忠诚。
    利用民&主选举来达成独裁统治,这看似荒谬,但难道真的是不可能做到的吗?
    在伊子卓眼里,这个问题并不难猜测。更关键的是他不愿意让这种思想影响到他的计划。一旦终于国家和政府,那么士兵就很难忠诚于某个家族了。
    黄猛不仅是伊子卓的保镖,更是私军计划的训练者,同时还是利益上的合伙人。伊子卓不希望黄猛被革新会利用。
    迪厄斯政府倒台的事情,背后就有革新会的影子,无论是在梅罗支持霍尔督巴这样的叛军,还是向袭击内罗毕的游击队提供武器和消息,都说明了这个源自狂热派军人的秘密组织将插手肯尼亚的事物。
    一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