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梅罗阅兵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距离开垦团进入蒙巴萨,又是四天过去了。 www.
    伊子卓他们暂时停留在了这座城市中,在没有处理好队伍中土著的户籍登记工作前,开垦团不会继续前进。
    利用食物和金钱这两个最有用的武器,朱豪可轻而易举的攻破了这些土著的心房,并且花了三天时间,渐渐让这些毫无纪律的流民学会了服从安排。
    而且这几天,伊子卓也不是白养着他们,他们要花一整天的时间来学习中文,并且掌握基本的交流方法。
    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和待遇挂钩,想吃粗粮还是细腻可口的白面包,想喝白开水还是香甜美味的果汁饮料,就要看自己的努力和成绩了。
    而想要成为队长,更是要会基本的中文,不然就算选上了,也当不了几天。
    在这方面,学得最快的反而是那些黑人小孩,儿童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成年人更强一些。因为心思纯粹,学起来效率也更高一些,不像那些脑子不开窍的家伙,怎么教都学不好。
    不过,中文确实也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没有之一。
    本来,朱豪可几次都想向伊子卓建议,干脆教英文算了,那玩意儿简单,而且因为西方列强长久以来的殖民活动,英语在非洲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不过伊子卓却不同意,不能为了图省事,而把文化输出这件事给荒废了。
    说到底。伊子卓带到非洲来的。不仅有先进的生产技术,更重要的是让这些黑人慢慢接受华夏的文明。
    不是为了消除非洲的本土文明,而是温和的融入以及同化,让这些当地土著有更多的选择。
    而且语言和文字是一个文明最重要的载体,想要非洲人接受中国的文化,就必须先让他们接受中国的语言和文字。
    读和写比较困难,不过经过一周的培训,一些日常用语和交流已经没有太大问题。
    “我们的目的地为什么是马林迪?”在招待所的卧房里,黄猛正对着伊子卓标注过的地图提出疑问,“那里不是刚刚发生过华商被袭击的事件嘛?”
    “确实如此。不过现在已经被华军占领,实行军管了。”伊子卓对着地图上那个小小的图标,进一步解释这:“你们看,马林迪距离蒙巴萨不过是两百八十公里的路程。一旦有事,三天内就能等到援兵的支援。”
    “原来如此!”黄猛这才明白,为啥这几天伊子卓都在和周良梓攀交情,感情以后大家就是邻居了,自然要守望互助嘛。
    “不仅这样,我们是受肯尼亚当局政府邀请的援非志愿军,我们有政府授权,在迪厄斯没倒台之前,这个权力都是合法而有效的。华军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最终还是不能占据马林迪的。所以我们就成了最好的交接对象。”
    在此之前,伊子卓也在犹豫,到底是选择一个内陆城市还是沿海城市。
    在非洲,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更容易发展起来,但补给将是大问题。可选择沿海城市,发展又是大问题了。
    缺少人口,一个城市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现在中国的经济环境日益改善,社会条件良好,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移民了。而伊子卓想要在东非这里建立一个独立王国,少说也要十万人才行。
    按照原本的计划。前三期就要投入一万的中国人,这是青竹化工集团能够调动的极限了。那么剩下的九万人,就必须从本地征召。
    别看这时的非洲有2.2亿人口,可分散在30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点人根本不够塞牙缝的。
    像内罗毕那样的东非大城市。人口也只有可怜的二十四万,比不上中国沿海发达城市的一个县级市。
    甚至有些城市。只有可怜的五六千人,伊子卓想要在东非沿海建立起一个拥有十万人规模的城市,那可就真的是不容易了。
    伊子卓这边,还在等着朱豪可将流民队伍进一步分拆,并且开始收缴这些人的武器,无论是布满缺口的大砍刀,还是枪管生锈的步枪,总之一切能够用来杀人的东西,都必须没收。
    为了让这些人中的亡命之徒乖乖就范,这种没收是有偿的,会根据收上来的武器进行“合理”的估价,然后当场支付。
    支付的通常是在国内很滞销的水果罐头或者肉类罐头,那种垃圾食品,现在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了。但是在非洲,土著们非常喜欢,他们可没有闲工夫考虑经常使用垃圾食品会导致肥胖这类事情。
    对于这些生活在饥饿中的人来说,营养不良才是最大的敌人,而不是脂肪过剩。
    另一个受欢迎的货物出乎伊子卓的预料,居然是国内那种只有最底层劳动者才会穿的行军鞋。
    粗糙的做工,毫无美感的造型,除了结实耐用之外,一无是处。
    但非洲的同学明显十分中意,好穿,耐穿,这就足够了。比起光着脚,行军鞋才是气派的代表。
    一些人,愿意用一杆美制的加兰德步枪来换一双这种草绿色的行军鞋,这让不少闻风而来的蒙巴萨华商喜出望外。
    仓库里还有不少这类滞销的东西呢,现在多出了一万潜在消费群体,可把他们乐坏了。
    蒙巴萨,现在是一片祥和的景象,每个人都对外来充满这希望。
    但是在内罗毕,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短暂的停火结束后,因为补给车队被袭一事,霍尔督巴利用舆论对迪厄斯政府展开政治攻势。
    现在。获得了一些西方抿煮人士支持的神圣抵抗军。居然鸟枪换炮,正式在梅鲁建立起军政府,并且与纳纽基的政府军达成和解,打算联合起来,反抗迪厄斯的“独裁”和“暴政”。
    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宣扬抵抗军的大义,霍尔督巴在梅鲁街头展开了大阅兵,向全肯尼亚的民众展示叛军的战斗力。
    在肯尼亚,强者才能得到爱戴和支持,才能有资格成为政府军,弱者将沦为叛军。这就是非洲的丛林法则。
    阅兵的主看台位于市区广场的西面,在一排双层平房的屋顶上。
    这很明显是临时改装的,根据那些房屋的格局,可以看得出这里原本是一排小卖部。不过主看台临时布置得相当漂亮。
    上面不但铺满了缀着上千颗小型钻石的描金红地毯,而且四周都围满了金色的围栏,分量相当沉。
    这里是非洲,盛产黄金和钻石,却又穷得连饭都吃不饱。
    主看台上摆放的桌椅也一样是用黄金打造的,雕满了各种细致的花纹,吴志友细心数了数,光座位的一条椅子腿上就镶嵌了不下50颗宝石!
    今天他也算是大开眼界了,与非洲的本地军阀相比,国内的许多富豪根本就不算是个人物啊。看来。在这里当军阀头目还是很有钱途的。
    主看台下,几个卫兵正在打着瞌睡,他们戴着霍尔督巴亲卫队的袖标,一看到吴志友和勒玻尔站在一起,立即让路鞠躬。
    这动作做得标准之极,无比熟练,与他们刚才打瞌睡的懒散样子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由于吴志友到的比较迟,在主看台上已经聚了一大票人。
    这些人个个都穿着将军制服,只不过那些看起来比较顺眼、举止还有点军人气度的人帽徽是尖尖的白色四角星,那些是神圣抵抗军的徽记。
    而那些浑身上下挂满首饰。金光闪闪,香气袭人的家伙帽徽则是一块发光的金条,上面有吴志友看不懂的符号,据说是霍尔督巴他们部族的圣徽。
    在吴志友眼里,这些土著军阀显得恶俗无比。有一个家伙的手指上居然戴满了戒指。不仅仅是每根手指都有,而且还是每根手指上都挤满了。根本看不到手指上的皮肤。
    挤在一起的各色宝石就像一串七彩的糖葫芦一样,也不知道他怎么活动手指。
    站在吴志友身旁的勒玻尔是唯一与众不同的,他身穿一件没有肩章和领章的英制军装,军帽上也没有军徽。
    勒玻尔与在场的所有土著都不一样,他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专业是经济管理学。他的双眼中,不像他的父亲那样狡诈和残忍,更有一种睿智和理性。
    这也是勒玻尔能够与吴志友成为朋友的原因,他们都是既狂热而又有着理智的年轻人,愿意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奉献一切。
    叛军的其他军官根本没有注意到吴志友的到来,事实上,他们大多在唾沫横飞地谈话,根本就是当吴志友不存在一样。
    听了一阵,吴志友失望地发现他们谈话了无新意。
    所有人的口吻都不离开三大件:回扣、奢侈品和钱。
    吴志友恰恰对这些玩意深恶痛绝,他只好一声不吭地拿起桌上摆放的用纯金酒瓶装的香槟酒。不过这些香槟的度数实在是不敢恭维,我连跑了几次厕所,却没有一点醉意。
    看来这个非洲的上流社会还真是够文明的,连借酒浇愁的机会都不给人留着。
    对于叛军的未来,吴志友是越来越不看好了,这样的人,如何能领导一个国家的崛起?
    到了预定的开幕时间,主看台上的叛军高层们和聚集在广场上的人群都安静了下来,这是领导要发言的重要时刻,喧哗是绝对不允许的。
    果然,广播里传出了雄浑的声音,用土语大声说着:“现在热烈欢迎军方代表进行检阅部队前的讲话!”
    接着四周响起了一阵极其热烈的掌声,不过吴志友凭着敏锐的听觉,瞬间就能辨别出,这些掌声全都是预先录制好再播放的,看来叛军宣传部的工作还真是够专业的。
    霍尔督巴清了清嗓子。以自以为最严肃的声音照着预先给他准备好的稿子念着一大堆废话。主旨就是要声明,抵抗军是为了全肯尼亚的百姓而奋斗终生的,宣扬着抵抗军神圣不容怀疑的救世使命。
    天晓得,这群人是怎么把巧取豪夺和拯救国家联系起来的。
    不过吴志友却知道,在梅罗,敢于公开反对霍尔督巴的人,都被埋在土里了,是活埋。
    做完演讲,霍尔督巴还是没有离开主看台,因为受阅部队的方阵已经在一阵不伦不类的所谓“军乐”中迈着不怎么整齐的脚步走过来了。
    客观点评价。前面的几个方阵,例如陆军、空降兵、海军陆战队和工程兵方阵还是勉强可以看的。
    至少他们已经穿上了全套军装,手里拿着统一的美制步枪,大概还有点军队的样子。坦克是二战前的货色。飞机更是双翼的,看情况,估计是曾经用来喷洒农药或者化肥的农用飞机。
    很多装备明显是被人用过的二手货,不过一对比整个东非的武装情况,神圣抵抗军能“三军”齐备已经是破天荒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