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九百九十二章环保问题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扑哧……”赵彩珍被刘永灼逗笑了,她虽然是一个时代的环保斗士,但也不过就是二十来岁的年龄,哪有那么深的城府
    她笑过之后,迅地板起脸,说道:“我是觉得,百色完全没有必要走重工业地区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可以发展一些无污染产业嘛”
    “你能举个例子吗?”刘永灼也不是第一次听这种论断了,他很是淡定
    “比如说,旅游业”赵彩珍显然是有备而来,“百色山高水美,数得上号的景点就有几百处,为什么不能大力发展旅游业呢?”
    “我们发展了旅游业”岳环山不忿地说道,“我们开发了好几条旅游线路,还在省电视台做过旅游广告,谁说我们没有发展旅游业了?”
    “这远远不够”赵彩珍连忙大声道,“你看人家美国的黄石公园,那是举世闻名的旅游区我去看过,它那里的风景绝对不如我们百色好,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荆西建设成一个黄石公园那样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呢?”
    作为全世界最早成立的国家级公园,黄石公园的名气还是不小的
    一直没有吭声的安浩宇突然插话道:“赵女士,美国我也是去过的,黄石公园我也去看过,你说的想法的确没错不过,我想问你一点,据你估计,百色如果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一年能够接待多少游客?”
    “多少……”赵彩珍有些语塞了,她脑子里的确没有这样的数量概念,她支吾着说道,“我想,最起码,一年不会少于十万人?”
    “十万人,嗯,好,我给你算一下,每个人在这里旅游的消费不外乎是住宿和餐饮两项,住宿费一天算十五元,吃饭算十五元他们在这里玩三天临走再买一点纪念品,算三十元,人均消费是一百元这样,对不对?”安浩宇掰着手指头给赵彩珍算道
    “嗯差不多”赵彩珍也表示同意,她也和朋友在国内旅游过,知道安浩宇的算法大致没错,甚至还稍稍算高了一些
    安浩宇接着说:“这样算下来,十万人的旅游总消费是一千万元分摊到荆西二百万人口身上,每人从旅游业中得到的收入不过五元,这还是毛收入,是没有扣除成本的你认为,这样的一个收入,能够让当地民众脱贫吗?”
    “这……”赵彩珍目瞪口呆,她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在算经济账方面哪是安浩宇的对手安浩宇这一番计算天衣无缝,让她根本无法辩驳
    “可是,如果我们这里的名气大了,也许一年就不是十万人了,可能是五十万人呢?”谢明诚道
    “那就是全市人均收入增加五十元,这很多吗?”安浩宇简捷地反问道
    “那如果是五百万人呢?”赵彩珍和安浩宇较起劲来了
    安浩宇微微一笑:如果是五百万人进山每天就是一万五千人,这还不算百色到冬季大雪封山带来的障碍进山的道路能够承受得起吗?百色的住宿设施足够吗?”
    “可以加宽道路……”赵彩珍话一出口就知道自己说错了
    果然,岳环山好不容易得到了反击的机会他冷笑道:“赵女士,你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加宽进山的道路,你知道要多少投资吗?随随便便算下来,没有一个亿根本就看不出效果百色一年的财政才不到四千万,你让我们上哪去给你弄钱去?”
    “呵呵,赵女士,你现在知道了,没有生产总值是万万不能的”刘永灼呵呵笑着说
    “别忙”安浩宇从对赵彩珍的反驳中找到了优越感,他很不礼貌地打断了岳环山和刘永灼的话,继续对谢明诚说教起来
    “赵女士,也许你会觉得,谈钱太庸俗了,那我们就来谈环保如果照你说的,百色一年接待五百万游客,按每名游客在山里逗留三天计算,平均每天山里要容纳五万名游客的吃住
    这五万人是主要集中于少数一些旅游景区的,你想没想过,他们的活动,会给当地的植被和动物带来多大的危害他们所造成的生活垃圾,会给当地带来多大的生态压力?”
    “可是……”赵彩珍有些溃不成军了,这也难怪,岳环山这样的地方官水平不足为惧,但像刘永灼、安浩宇这些人,都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的经营经验,他们所思考的问题,远比赵彩珍这样刚出校园的理想主义者要成熟得多
    “那么,安先生,你认为黄石公园也是失败的吗?它怎么没有出现像你说的这种情况?”赵彩珍不甘的反问
    安浩宇却不惊慌:“赵女士,你忽略了许多问题首先,到黄石公园的游客都是欧美游客,他们的人均消费是中国游客的七八倍以上,所以黄石公园只需要接待我们刚才所算的游客人数的几十分之一就可以实现盈利了”
    “其次,黄石公园所在的怀俄明州总共才不过50万人,而百色地区有二百万居民,各自的负担完全不同其三,怀俄明州本身也不是靠旅游来维持经济的,它有采矿业,还有炼油等产业,恰恰是这些产业为它提供了充足的财力,使其根本不需要指望黄石公园来刺激地方经济发展”
    刘永灼也接过话来:“赵女士,你在学校里接受了最的环保观念,想把它推广到实际中来,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刚才安先生说的这些,你要认真体会一下实情不同,有些东西是不能简单照搬的人类的生活首先是基于生产,然后才能奢谈其他,不然就是空想妄想”
    “百色的基本生活情况现在虽然比之以往稍稍改善了一点,但和一些经济富裕的地方相比,那还是穷光蛋一个穷光蛋和人家百万富翁比潇洒,这不是自己找死吗?”
    赵彩珍无言以对,好半天才有叹息般的声音说道:“按你们的说法,百色除了被你们弄来的这些工厂污染掉之外,就没有别的出路了?”
    人类社会的产业结构演进,是有规律可循的
    先是从农业社会演进到工业社会工业充分发展之后,才会进入第三产业主导的经济模式工业基础没有建立起来,就去谈文化谈服务业那简直是可笑
    赵彩珍不是后世某朝那种脑袋进水的砖家,她不过是实践经验有所欠缺而已听过安浩宇等人有理有据的分析,她的信念开始松动了,但多年形成的本能还是让她对于在百色发展工业心存疑虑
    刘永灼从旁劝说:“赵女士,其实你的话,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岳市长,我觉得咱们百色市政府也应当认真地思考一下赵女士提出来的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千万不可忽略环境保护”
    他的后一句话是对着岳环山说的,他现在是百色最尊贵的客人,脑袋上顶着一个“一句顶一万句”的巨大光环,岳环山哪敢反驳他的话,只能顺着他的话头
    “刘总说得非常对,赵女士给我们上了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一课,的确,我们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环境不受污染”
    “既然如此那么你们为什么还要让田东化工厂继续建设下去呢?”赵彩珍这下算是逮着理了,终于把话头引回了自己的初衷
    “这家化工厂的环评是过关的”田东环保委员会的副会长李月根说道,“我们这里有它所提交的所有环评资料,投资方承诺,在生产期间,绝对不向环境排放标的废水、废气”
    “这一点能够做到吗?”刘永灼扭头向安浩宇问道他没有向李月根发问而是选择让具备专业评估能力的安浩宇来回答,是想从技术上评估一下投资方的承诺是否可信
    有些投资者为了获得投资机会往往会做出各种不切实际的承诺,等到项目投产之后则宁可接受罚款,也不愿意履行承诺
    安浩宇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是搞工业工程的,擅长于对各种技术做出经济上的评估,而这种评估又往往可以用于对企业行为的预测
    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主体,如果治污的成本低于罚款的支出,那么企业就会愿意治污反之,如果治污的投入过了罚款,那么企业就会选择接受罚款而肆意排放
    安浩宇的眉毛皱成了一个疙瘩,他用手指轻轻地敲打着面前的桌子,沉吟了许久,才说道:“刚才听岳市长说,这家企业是生产洗衣粉的,而且产品全部外销往美国作为一家生产洗衣粉的企业,要确保废水、废气得到全面治理,倒也不难,这方面的技术目前已经非常成熟,成本也不高,所以,田东化工厂做出这个承诺,倒也是可信的”
    “你看看,赵女士,你不相信我的话,你总相信安先生的话?”李月根得意地对赵彩珍说道,他从刚才的对话中已经看出来了,安浩宇具有说服赵彩珍的能力,她对安浩宇这个专家的话已经不敢质疑了
    赵彩珍回敬了李月根一个白眼,说道:“李副会长,你先别把话说满,安先生还有话没说完呢”
    果然,安浩宇在说完上述的分析之后,眉毛皱得厉害了,他迟疑着说道:“我只是有一点不明白,这家企业为什么要把一家生产洗衣粉的厂子,建到百色这个地方来?”
    “这个说起来就话长了”田东县长感慨万千地说道,“安先生,你不知道,为了吸引这家企业到我们田东来投资,我们招商局的工作人员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那个投资商叫邹日荣,是一位从美国回来的华侨,想在国内建这样一家中美合资的企业,生产型洗衣粉听说,国内也有不少地市都在找他,最后,他被我们招商局的工作人员感动了,毅然决定把厂子建在我们这里”
    “这位邹先生的精神,和刘总、安先生是一样的,都值得我们百色人民感谢”岳环山感慨的说道
    “这位邹日荣,很有钱吗?”安浩宇又问道
    “不算很有钱,他的生活非常俭朴,听说是自己在美国创业挣到了第一笔钱的”县长连忙回答
    “怎么老安,你觉得这中间有问题?”刘永灼听出安浩宇心存疑虑,便问道
    安浩宇摇摇头道:“我可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洗衣粉不属于高附加值的产品,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不大,相反,其产品单位重量的价值偏低所以对运输条件的要求非常高”
    “像这样的产品,无论如何也不应当布局在交通条件极为不便的区域,这个邹日荣把洗衣粉厂建在荆西,摆明了是只能亏损的”
    “如果他的产品就在当地销售呢?这样运输成本就低了”刘永灼反问道
    “不是的,邹先生说了他的产品全部外销到美国去”县长替安浩宇回答道
    “这就是破绽了”安浩宇眉头深凝,“首先是洗衣粉从百色运到山外就非常困难,其次是到了山外还要运输几百公里才能到达南部港口,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产业布局”
    刘永灼也有点听明白了,联系到此前安浩宇问的问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