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九百六十章技术图纸[2]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图♀种“三梁四柱”的外观,对于刘永灼来说是非踌悉的了。不过,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同样的外观之下所蕴含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这就需要孟万林向刘永灼解释了。
    “刘总。你看,在咱们以前的万吨水压机上,采用的是圆型立柱♀种立柱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但缺点在于间隙不可调节,导向精度低,导致动梁的定位精度差,这会直接影响到锻件的精度。”
    “我从资料上看到,目前天宇集团已经出现了方立柱平面可调间隙导向结构,它的略图我标在这里了。”
    说着。孟万林指了指图纸的一角,让刘永灼看他所设想的方形立柱的剖面。
    刘永灼琢磨了一下。然后说道:“孟工,我是这样理解的,你看对不对。锻机和其他的加工设备不同,那就是锻件是高温状态的,在锻机上会散发出强烈的热辐射,导致锻机的结构件温度升高。”
    “由于热胀冷缩的效果,立柱间原有的间隙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锻压作业的精度。而你设计的这个方形立柱n间隙可调的,这样无论冷作业还是热作业,只要重新调整间隙,就能够保证精度不变了。”
    “没错□总还真是内行!”孟万林激动地拍着刘永灼的肩膀,这一刻,他才真正把对方当成一个知音了。
    刘永灼摆摆手:“孟工过奖了,我只是从你刚才介绍的情况联想起来的而已,如果你不讲,我根本就想不到这些的。”
    “刘总年纪轻轻,能够把一个企业搞得这么红火。而且在技术上也如此精通,真是难得的人才。唉,可惜了……”孟万林摇着头大吐苦水。
    刘永灼当然能够猜出他说的可惜是指什么,他应当是感叹长沙重机没有一个像刘永灼一样出色的老总吧。
    他看过范博超的资料,知道其实年轻的时候对方也还是颇有一些闯劲的,只是官越做越大之后,慢慢地就有了惰性了。
    由于长沙重机在国内装备制造行业拥有很高的地位,范博超骄气日盛,既听不进不同的意见,也不愿意与兄弟单位进行合作,长沙重机目前的境况已经有些在走下坡路了。
    无论经营手段如何高明,现在的中国,技术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性实力,是企业的根基所在。范博超作为一个商人,其在公司的管理运营方面称得上是称职,但却忽略了至关重要的技术研发工作。
    “孟工,你接着往下讲吧。”对这种事,刘永灼不想多过问,反正国企都有这毛病。他更关心的还是孟万林的技术要点讲解。
    “嗯,我接着讲□总,你看♀两个,是水压机的上下横梁。原来我们是用分体式结构,分别铸造出各个部分,然后拼接在一起。分体式结构的最大缺陷就在于强度不足,组合间之间的接触部分长年累月地进行高强度的碰撞,最终必然会出现破损。”
    “这一根横梁足有三百多吨,如果出现结构性的破损,轻则导致水压机无法使用,重则就是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
    “那么,依你的意思,是想把它做成一个整体结构?”刘永灼严重异彩连连,对于孟万林,他是越瞧越顺眼。
    孟万林很是自信:“没错,把上下横梁全部做成整体结构,三百多吨重的一整块铁,怎么冲击也不会出问题。”
    “孟工,这个难度好像有点大哦。”刘永灼像牙疼似地咧着嘴说着。
    开玩笑,三百多吨的一个整体构件,当然只能是通过铸造的方法来形成。
    对于铸造,刘永灼是一点也不陌生的,不外乎是把融化的铁水倒进砂模里,待其冷却之后,清除型砂就可以得到铸件了。
    可是,这三百多吨的铸件,铸造的时候光铁水包就得四五个,砂型长十几米,高和宽分别是四五米,相当于农村里的一套平房大小了,这样的铸造能行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