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九百五十五章技术至上[2]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浩然你们两人了。谢天谢地。钟泱你没来和我抢生意,不然我就只能给你打工了。”
    只是句玩笑话,可也是句实在?
    华扬重工的目标是一万五千吨自由锻!这已经超过了目前美国的工业极限,对方现在也就一万二千吨左右的水平。而中国国内的锻造水平,也在一九四三年初的时候达到了一万三千吨锻造的实力。
    可是这项技术目前掌握在天宇集团旗下的重工企业手中,兴华社想要奠定自己的重工业地位,就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技术研发。
    工业是一个体系,所谓尖端技术,就是指建立在这个体系最顶端的技术。要搞尖端技术。必须先把下面的基础一层一层地搭起来,这中间少了哪个环节都不行。
    以燃气轮机的制造来说,面临的困难有两个,一个是设计,第二则是材料。
    设计需要有理论支撑,需要有实践经验的积累。还需要有大量的实验数据来进行反复验证,要说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
    但设计也有捷径可走,那就是借鉴别人的经验,最简单的一种借鉴,就是从别人那里买一个原型过来,拆开了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测量,然后依葫芦画瓢地形成图纸,再到工厂去制造出来。
    这种做法叫做逆向工程,或者叫反求工程。在民国期间,中国没有什么知识产权的意识,搞这种逆向工程非常普遍。国内所说的“第一次制造出来了某某”,大多数时候背后都有逆向工程的影子。
    现在,国内的工业产品要走向国际市场,再搞这种明目张胆的山寨就不太合适了,但在一些产品设计中,通过模仿别人的产品来获得启示,还是非常普遍的。
    设计能够山寨,但材料方面就很难山寨了。除了军工产品,国内的一些产品看起来和国外的产品差不多少,但在性能和使用寿命方面不如外国同类产品,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材料方面的欠缺。
    材料的生产又分为几个方面,一是材料配方,二是材料生产工艺,三是热处理工艺。例如,为了使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断裂韧性,往往需要将其放在大型锻机下进行锻压。
    国外大型飞机的主梁、起落架等都是用大型模锻机锻压而成的,这样形成的材料,才能够经受数以万次的扭曲而不会发生断裂。
    在原本的时空里,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某家空客公司推出的三八零飞机的起落架,就是专们拉到俄罗斯去进行锻压的,因为全世界只有俄罗斯拥有七点五万吨的模锻机,美国的模锻机压力也只有四点五万吨。
    没有这些技术,大型飞机产业就根本发展不起来,这不是你能设计出来就行的。
    由此可见,要发展大飞机,至少需要先拥有大型模锻机,而建造大型模锻机,又涉及到一系列的技术问题以及经济问题。
    这样一层一层向前追溯,就可以演绎出一个庞大的工业体系。曾有人幻想带着某某科技知识穿越到过去富国强兵,其实这仅仅是一种家的理想而已,没有几百年的工业沉淀,就算拿着未来世纪的图纸给你,你也无法造出符合要求的成品。
    除非,你有着智能工厂这样的宝物。
    华扬重工在经历了八年的发展之后,如今终于面临着技术升级的需求了,大型锻机的建造,越来越紧迫地提上了集团高管们的日程。
    “我们化工设备公司,正在和兄弟单位联合开发煤炭液化技术,其中一个关键部件就是高压反应器。用传统的焊接成型方法,无法达到所需要的强度。”
    “目前天宇集团制造此类超高压容器的方法,都是采用锻压成型。我们认为,大型锻压成型技术,未来将成为我们化工设备提高产品档次的主要瓶颈。”又有一名技术高层插进话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