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六百七十六章模拟作战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李怀远的这番声明让国内媒体派来的战地摄影记者火冒三丈,但是到了国防部总部大楼战龙殿,他却被同僚们认为是一名彻彻底底的英雄。
    “李上校,你恐怕要找个时间,对着电视机前的观众们谈论下‘太空’中的事情了。”连云涛的声音很轻,“坦率地说,我希望你让大家觉得:我们对于太空中卫星失事所造成的惨重损失是非常重视的,因此我希望你表现的严肃点,李上校!”
    连云涛被晒成深褐色的脸上忽然露出了一丝微笑。“叫上几个人一起,再加上我们的公共关系专员们,然后就坐在那儿开始回答问题。尽量让那些麻烦事显得简单点,但是记得要把重要的信息向公众传递出去。”
    李怀远点了点头,但他的嘴唇仍然抿得紧紧的,他说道:“事实上,我到底要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谁?我的意思是,除了那些纳税人以外,还有谁?”
    连云涛没有答腔,而是环视了一下房间,将眼光停留在陈绍坤,华联安全委员会的代表身上——将军以及在场的大部分人,都不怎么喜欢他在先前陈述中的表现。
    “陈绍坤先生,难道您不觉得我们应该通过媒体给美国方面施加一点儿压力吗?至少要让他们知道,我们可不会对他们的一再挑衅而无动于衷的。”
    陈绍坤脸色变白了,他狠狠地咽了一口口水,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我没有……呃。让我想想,我一会儿再回答您行么。将军?”
    连云涛盯着陈绍坤看了一会,心里想道:“这群没用的东西!做什么事情还都要先去问问妈妈行不行么?这些人除了溜须拍马以外还会些什么?!看看国家安全委员会都派了些什么人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说得上话的负责人,而这家伙只是一个没脑子的混混罢了!”
    作为军人的连云涛很是恼怒,真恨不得走上前去,抓住对方的衣领把他扔出门外。不过,他知道,对陈绍坤发火根本没用的。
    他只能强忍住愤怒。建议陈绍坤尽快搞清楚公众到底需要了解些什么情况。将军随后坐了下来,用拳头狠狠地在桌子上敲了一记,下颌的肌肉抖动个不停。
    “第四,”韩剑锋继续说道,“boyd系统已经证实,欧洲的某个秘密组织拥有反卫星的武器。并且我们已经查出了这些武器的具体位置——就在杜尚别地区的某处。好啦。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考虑‘智土’系统提供的消息,还有如何根据这些信息来指导地面特种部队行动的问题了。”
    他继续补充道:“我们需要考虑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但也要考虑随着这些卫星一个个失灵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尤其要找出这些失事会造成什么样的潜在威胁。”
    这时连云涛的手机震动了起来,他看了看那手机屏幕,示意安德洛森他需要五分钟的时间。安德洛森点了点头,示意十分钟也可以的——将军可从来不会打电话只讲五分钟的。
    “休息十五分钟再继续。届时我们将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半小时左右。”上校说道。
    想到指挥官曾就‘智土’系统问题对莫琳博士提出过一些质疑,韩剑锋跟随着指挥官一起离开了作战中心大厅。
    “还是由我来向那些主管们解释解释!”韩剑锋他暗自决定。“一直以来,正是由于这些条条框框的束缚,我们根本没办法全力以福如果要想让我们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恐怕得让所有人都要参与到模拟作战中来。?
    1947年7月11日,远东地区,原俄罗斯南部,现在这里已经归属华联境内,在某座私人机场里。
    才刚退役的贾忠维非常熟练地松开了主起落架的闸。然后将风门缓慢向前推去,他看了看前方的混凝土跑道。随即将注意力放在了自己面前的那堆密密麻麻的仪表上。
    他一边看着仪表上的数据,一边慢慢向后拉动操纵杆。将“天鹰”的机头拉高。随着飞机离开跑道,迅速向指定高度攀升,下方的那个混凝土跑道很快就从他的视野中消失了。
    这位前华联远东地区空军飞行员收起起落架,驾驶飞机向南方飞去,开始了这次漫长的旅行。
    塔吉克斯坦离得不远,尤其是当你以每小时550公里的速度在天空中飞行时,到塔吉克斯坦可以算得上是弹指一挥间。
    但是今天的任务可有点不同寻常,贾忠维必须在天空反复盘桓数小时,确保所有的雷达——尤其是那些激光雷达,还有其他的一些传感器能够重新进行定位。
    一般来说,当天鹰飞机在执行绘图任务时,这些传感元件被安置在机身后面,用来收集地面上传来的数据,其余的元件则用来对大气层进行采样。
    而今天,由于要执行这个特殊任务,那些传感元件都被安置在天鹰机头的下方,专门用来探测飞机前方和左方的目标。
    虽然离指定地点还有一定的距离,飞行员还是仔细检查了下导航数据,确保飞机正向着正确的目的地飞行。他低头看了看绑在腿上的任务列表,又开始检测起机身的承载负荷起来。
    还好,到目前为止似乎一切正常,他的脑海里闪过一丝疑虑,但是随即很快又被打消了,毕竟这些最新的探测设备可比几年前,他曾经用过的那个陈旧的侦查系统可要先进许多了,不会出什么岔子的。
    “为了温饱来工作,总比为了战争来工作好多了!”想到这儿,贾忠维他不禁被自己的想法逗乐了。
    他今天的状态很好,因为他又可以驾驶着飞机。在空中自由飞行了。在这架飞机被停机检修的几个月里,他一直寝食难安。
    多亏他所在远东商业公司的合作伙伴提出了一项和“智土”系统有关的计划。这个计划为贾忠维所在的公司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这才有了他和他的伙伴们的这次飞行机会。
    据说远东开拓公司是国内某个私人基金会支持的,不过这种关乎商业机密的事情嘛,他这个退役军人是没有资格知道的,他只要干好他的活就成。
    这个计划其实是智土计划的执行主管——周胜康在乘坐那架湾流-400型飞机去远东的旅途中想出来的。鉴于目前的形势,和该计划如此之大的手笔,这次的飞行任务确实非比寻常。
    在飞行之前周胜康更是反复强调。这次飞行任务必须一丝不苟地按照规定进行,绝不允许出现任何差池。
    贾忠维是当之无愧的候选人,他和周胜康先生一样,都曾经担任过中国情报人员和军事官员。不过,考虑到他的行事风格和一向严谨的工作态度,似乎后者——“军事官员”这个称谓对他来说更为贴切。
    他是个头发很短的年轻人。衣衫的下摆总是被塞进腰带里。全身的行头永远都是严丝合缝,整整齐齐。现在,他正微笑着观察天鹰的那些设备。
    “还不错,一切正常。”他想道。
    空中,天鹰仍然在继续攀升,而天色也逐渐暗淡了下来。华军内部曾经给天鹰取了一个绰号,叫“觅食者”。但是空军飞行员们只是把它叫做“我们的滑板”。
    这个叫法可真是愚不可及,戴着氧气面罩的他再次笑了起来——比起以前的同类型飞机,天鹰的爬升性能明显要好得多。它能够很容易地爬升到非常高的地方,有些区域甚至是旧式飞机根本无法到达的“死角”。
    装置在天鹰里的导航系统显示,他已经到达了离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别不远的目标区域。按照任务列表指示的内容,他激活了激光雷达和红外线追踪系统,并确保所有的传感元件已经指向了飞机的十点钟方向。
    在仪表盘下方的突出地方,专门安装有一个六英寸大小的屏幕。用来记录被设置在弹出座椅下方的高级处理器处理的图像。
    但此时此刻这个屏幕还是一片空白,飞行员希望能从这个屏幕中见到如周胜康先生所说的那种现象。即激光雷达对传感器的回应所产生的图样,但是这个屏幕上似乎什么都没有出现。
    即使他不小心。没有注意到这个回应信息,安置在他头盔上的耳机中也会自动响起提示声音的。于是他干脆调整了下飞行模式,采用三角形测量法来确定卡梅隆先生要找的那个“大气层中的黑洞”的位置。
    贾忠维很好奇,到底是什么东西才能够弄出这样一个“洞”来呢?又是怎么才能让这个“洞”一直存在下去呢?
    他曾经接受过如何驾驶这架飞行器的专业培训,十分了解应该如何去操纵这架“天鹰”飞机,但他从来也没有在空中见过这个所谓的“黑洞”。现在,他正盯着那个平板屏幕,一边小心地操纵着控制杆。
    飞机平稳地在太空中较低的轨道中运行。贾忠维现在已经几乎可以看到地球圆形的边缘了,遥远的地平线也逐渐从浅蓝色慢慢变成了酱紫色,然后完全变成了黑色。
    他的耳机里传来一阵奇怪的嗡嗡声,这使得他的注意力转向了下面的小屏幕上。对,就是这个!屏幕上,那束接收到的激光信号正被转换成屏幕上一条粗粗的直线,横贯整个屏幕。
    他马上敲了下导航版上的定位按钮——“永远不要完全依靠这些数据记录系统……”他心里想道,立刻将定格下来的数据记录在腿部的记录板上,以防万一。那个激光信号在屏幕上只是停留了几秒钟,随即便消失了。
    贾忠维勉强抑制了下自己雀跃的心情,将天鹰调整到飞行模式,并重新校对了时间。大约一分钟后,他又将飞机调转了120°,然后继续刚才的调试过程。他用三角形测量法又测量了几次,确保激光雷达的射线能够被详细地记录下来。
    飞行员在座位上又等待了一个小时左右。小屏幕上终于又出现了激光雷达探测出来的线条。这次,这个能量条足足在屏幕上停留了五秒左右的时间。而且变得越来越亮。
    贾忠维被屏幕上的这个明亮的能量条吓了一跳。“到底是什么能在大气层中制造出这么大的一个洞呢?还能持续这么久的时间?”他纳闷道。
    燃油检测的结果提示他,是时候将传感器和数据记录系统关闭,并将这些数据传回空军基地了。他相当确信,周胜康先生肯定会告诉他到底是什么创造出这么巨大的黑洞的。
    “即使周胜康先生不肯说!”他继续想道,“只要几杯老白干下肚,那个家伙肯定会管不住自己的嘴,什么都会和盘托出的。”
    那个英俊的“智土”执行官肯定也不会料到。贾忠维第一次执行任务竟然如此成功。
    周胜康本来估计,完成这一任务至少需要尝试六次或者六次以上,他甚至认为这个飞行员可能根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