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六百五十一章设备到位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第六百五十一章 设备到位
    但是他们大范围的打广告,倒也不是一无所获,倒是招来了不少懂管理的人员,这年头的海龟还是有不少的,尤其是在国外有工作经验的海龟,而且这年头的海龟,倒也不像某时空里的海归派那么鱼龙混杂,有很多都还是有真材实料的。
    加上西方世界普遍存在的排华现象,一大批归国华侨也确实弥补了国内人才窘迫的情况。别看华联政fu大力投资教育事业,可这百年树人,还真是没有百年都不成啥气候的。
    一时间,不少华侨中的高级人才也有意加盟新兴的飞马动力集团。
    就比如有个叫做王宪的家伙专门从南方的某个小型汽车企业跑了过来,在通过了人力资源部的初步面试之后,被推荐到陈永绵的面?
    这个王宪也确实是有些真材实料,他本人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毕业生,属于早期民国民族资产阶级出身,在美国留学期间,还读了个mba出来,在商业管理经营上确实有着专业水准。
    毕业之后,就直接进了通用汽车工作,在哪里很是学了些真本领,工作了几年之后,就升格做了公司的中层管理。
    可惜在国外工作的华人,都会遇到天花板定律,也就是作为一个有色人种,你升级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可能在往上升级了。
    心高气傲的王宪哪里能够受得了这个,再加上他本来也是年轻,而且这些年中国自己也是在腾飞,于是他索性就辞了在通用的工作回到了国内。
    最开始他加盟的南方的某个小型车企里试水,在里面做高级管理。可惜好景不长,由于这家公司的规模实在太小,老板的才干也实在平庸,这王宪也就有点心灰意冷了。
    正好在报纸上和网络上,看到了陈永绵这边新成立的飞马动力集团在招人,本着试试看的态度,这王宪就过来试探了一番。
    没想到这一试探到时好,竟然直接被推荐到了集团总裁的面?
    当他看到陈永绵这么年轻的总裁的时候,这王宪先是一阵吃惊,然后就再度感觉有点心灰意冷,搞什么飞机?
    这么年轻的总裁?这搞不好又是哪家的富家公子,闲着无聊没事,找人开涮呢吧?
    两人见面的地方,也是有点临时的性质,毕竟陈永绵搞这个飞马动力集团,连一个办公地点都没有,他目前的办公地点,就是在长春市的一家酒店内。
    看着对面王宪有些气馁的神情,陈永绵感觉心里一阵好笑。
    “王先生,你的简历我看过了,可以说是这批人里面最出色的一个,不过现在我有几个问题,希望你能回答一下好吗?”
    “好,你问吧?”
    王宪本来是有些气馁,可是都走到这一步了,要是怫然而去那是非常不礼貌的,再者说这个年轻人看起来很年轻,不过刚刚在他说话的时候,他的身上突然出现的那种气质,却让他有点吃惊。
    作为一个和不少大人物有过接触的富家子弟,王宪很清楚,这种气场一般只会出现在那些非常成功,大权在握的人的身上,难道自己真的是看走眼了?
    陈永绵先问了几个关于公司管理方面的问题,王宪都是一一的对答如流,然后陈永绵又问了几个技术性的问题。
    没想到王宪连这方面也知道不少,应对的也非常自如,这就让陈永绵感觉有点刮目相看了,要知道一个既懂的技术,有懂的管理的人才,现在对他而言可真的是非常的难求的。
    在考校之后,双方都非常满意,特别是王宪,从陈永绵问的问题就能听得出,这位天宇集团的太子爷也不是什么草包。在这样一家背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里工作,还是很有前途的,况且年轻的新老板也是一个锐意进取的人,值得他投效。
    目前飞马集团的新厂房这边,还没有完全的建设完工,而且早目前的进度来看。虽然陈永绵雇佣了很多的施工队,但是毕竟他们是九月份才开工的,现在已经是十二月了。
    北方的天气严寒酷烈,进入冬季的话,就要上冻,所以今年也就只能完成这工程的百分之四十就不错了。
    剩余的工程,就只能等到明年三月份开春之后,才能完工了,毕竟厂区涉及的面积比较大,涉及的实验场所也比较多,所以施工的周期要比较长。
    不过还好的是,他们所需要建的是实验室,不是居民住宅楼,所以对于房子的要求不像是住宅或者商业楼宇那么繁琐。
    有很多实验楼,都只需要简易的工厂板房即可,只不过实验楼,和给员工们盖得职工宿舍的要求要高一些,这些工程比较拖进度。
    这新厂区的建设,里里外外光是投资,就花了一个多亿,这当然要亏得陈永绵有着充足的资金来源。陈泽就这么一个儿子,肯定是大力栽培的,见陈永绵有心思经营一家大型汽车企业,他这个做父亲的也乐得进行投资。
    现在的陈永绵可谓是财大气粗,扔个一两千万出去,他连眼都不会眨一下。
    为了建成这家大型汽车公司,陈永绵和陈泽两父子已经往里面砸了超过三亿华元,并且还在持续追加投资。重工业不愧是一个吃钱大户,没有点资本还真的玩不转,并不是说你有才就能当老板的,关键还是得有财。
    光是这次投资建厂,目前为止已经投资了五千多万,后期的扫尾工作还需要在追加五千多万,至于那些放在银行户头上的资金,陈永绵是另有打算的。
    陈永绵专门从香港找了个会计师团队,来监管他这个飞马动力的账目问题,所以这方面,陈永绵倒也不用太过操心。
    新招聘进来的人手里面,还是有着不少的人才的,其中从清华北大,就招了差不多一百人,剩下的二百多人,都是从哈尔滨理工,或者是南方的几所著名的理工科高校招来的毕业生。
    因为这里是长春,北方的大城市,南华大学的毕业生还真没几个,所以只能先从清华北大招了。虽然技术上肯定不咋样,不过搞搞基础科研倒也凑合。
    这些人里,只有百分之三十的人有着工作经验,而且工作的年限也都不是很长,所以这些人目前还不能形成战斗力,要等他们至少磨练一年之后,才能有真正独立工作的能力。
    目前他的飞马动力,暂时分为几个团队,这几个团队的领队,都是从华南理工的汽车设计学院招来的不甘寂寞的教授。
    其中以一个叫做李文强的教授最为有名气,提起这位李教授,可是不得了。
    这位教授早些年曾经有过留学德国的汉堡大学的经验,而且也曾经在德国的奔驰公司工作过将近十年的时间,有着非常丰富的汽车设计经验,在发动机和变速器的设计领域,也有着非常强的能力。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位李教授回到了国内,在华南理工任教。
    当初陈永绵去这位李教授的时候,可是费尽了心思,最后还是拿出了自己公司设计的几款发动机实物,这才打动了这位大才。
    正好有点对教学感觉有点烦躁的李教授这才出了山,加盟了陈永绵他们的飞马动力集团。
    陈永绵之所以费这么大的力气请这位李教授,正是因为对方的实力确实不俗。老教授以前是专门研制柴油机,和大型动力机械的,比如大型的柴油货车,公交车,或者是工程用的挖土机等等机械的。
    老教授一辈子教书育人,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在天朝搞重工的,几乎没有几个不认识这位老先生的。
    而且老先生还亲自参与过多次,国家或者是军工方面的重点科研攻关项目。
    本来学校是想继续返聘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可是教书育人一辈子的老先生,到了这个岁数也是有点静极思动。
    现在难得陈永绵居然搞出来这么一家实体的动力公司,而且还有意在几年后,进军柴油动力市场,所以老先生几经取舍最后,还是同意了飞马集团的邀请,来到了陈永绵的公司里任?
    而第三位比较牛气的大能,则是通过王宪介绍的,这个人是他在美国时候的一位朋友,名叫范逸铭。
    不过这位专家以前曾经和王宪一起在通用电气共事过,不过这位范逸铭可是专门从事新式燃气机汽车设计的。
    而目前这位人才也是陈永绵手下最为重要的人才,刘老爷子目前是独自带领着一个团队,在搞柴油机的研发。
    而范逸铭则是和原本的老技师班底一起,在陈永绵的手下,再帮他培训手下的那些年轻人,让他们赶紧尽快的上手。
    有了这些人的帮手,发动机技术攻关部那边的关于这几款发动机的动力匹配速度,也是大大的加快。
    而且因为陈永绵这个老板,不吝啬给那些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们开除的工资都很高,而且还包吃包住,这样一来搞得那些学生的工作热情都很是高涨。所以原本预计要三个月才能完成的几款发动的涡轮动力匹配,按照研发组组长告诉陈永绵的原话,目前看来可能一个月就能够完成了。
    因为目前陈永绵实在是够忙的,实在是没时间参与新款的涡轮增压器的设计计划,所以他大笔一挥直接从产经联内部的加盟发动机生产商那里进了一百台涡轮增压器,又从母公司天宇集团那里直接进口了一百台k系列的涡轮增压器。
    用来给研发小组他们折腾,反正现在陈永绵也有钱,这点涡轮增压器的钱,还不够他钞票存在银行一个月的利息钱呢。
    反正这两个厂家都是中国知名的涡轮增压器大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也非常的可靠,已经匹配在多款中国本土生产的车子上了,是比较成熟的产品。
    目前因为新建的动力公司还没有完工,所以陈永绵新招来的这些人,也就只能是在飞马工业园区内部的齿轮厂这边工作。
    陈永绵再度大笔一挥,索性将齿轮厂后面的那些为了以后扩建所准备的空厂房,和仓库全部征用了,用来给这些员工们作为工作场所。
    所以现在的齿轮厂可谓是热闹非凡,尽管对此不少人是有些异议,可反正这厂子也是人家的,这些人也不好在出面多说一些什么。
    而就在这段时间,谢范文则帮陈永绵从产经联内部采购的一些高精度度五轴联动机床,还有那些大型的炼制特殊钢的设备,也掺杂在陈永绵从产经联订购的那些大型开矿机械内部,悄悄的运抵了北方的一座港口。
    陈永绵当即是连夜派人将这些机床连同那些机械车辆,悄悄的从港口运了回来,当然这还只是第一批,以后还会陆续的运到几个批次,总共涉及到上百台的高精度加工用的机床。
    机床运送到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