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六百四十六章采购意向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第六百四十六章 采购意向
    车子一路前行,开往了陈炯明位于南京市中心的元首官邸,双方都是很实在的人,没有搞什么大排筵席,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家庭聚餐。
    一共就八道菜,用的全都是南京的本土食材,在厨子的精心烹调下,鲜嫩美味。
    用过了午饭,钟泱就与陈炯明立即开始交谈。两个人关在陈炯明的书房里,整整三个小时,这才笑着握手走了出来。
    “元首阁下,那么一切就拜托了。”钟泱郑重其事的说着,锐利的眼神,仿佛能够直视人心。
    “我知道了,你就放心吧。”陈炯明也是一脸慎重的做出了承诺。
    在书房里的谈话,外界不得而知,不过可以知道的是,这必然是新一轮政治经济军事变革的开始。
    战争虽然已经结束,可是地球上国与国之间的纷争,却完全没有停歇的迹象。在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激烈的碰撞这才刚刚露出端倪。
    钟泱晚上并没有打算继续留在南京,而是一路风尘仆仆,连夜赶回了广州。
    在机场送走钟泱夫妇二人的时候,长子定夏与次子定宏也都在,夫人黄娥身体不适,所以不便顶着寒风前来相送。
    望着飞机离开跑道,呼啸着飞往南方的天际,次子陈定宏忍不住问起父亲:“父亲,这人是谁?连你也要如此礼遇?”
    也难怪陈定宏由此疑问,自陈炯明成为华联元首以来,身份地位已非昔日可比。除了一些学问上的泰山北斗之外,已经很少有人能让陈炯明以如此厚重的大礼来对待了。
    陈定宏见钟泱这般年轻,肯定不是因为学问的缘故,还以为对方是什么大来头。
    陈炯明目光仍然是望向飞机消失的地方,轻声说道:“他是拥有这个国家的人,走吧,我们回去。”
    说完,转身离去,陈定夏和陈定宏还愣在刚才的话语中,“拥有这个国家的人?难道不是自己的父亲吗?”
    兄弟两人越想越是想不通,索性不理,转身追上了父亲的脚步。
    ??????
    1946年的冬天,比往年稍微暖和些,不过位于吉林省的长春市,依旧在昨夜下了一场大雪,给大地添上了一件厚实的素白色冬衣。
    作为国家未来五年经济计划中的重心之一,产经联和政fu都决定在这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建设一个以汽车生产为核心的大型工业化城市。
    特别是现在中国收回了贝加尔湖以南的大片地区,并且与原苏联境内的大量傀儡国家建立起了良好的商贸合作渠道。可想而知,在未来的数十年内,经济的发展将会对汽车的需求达到一个何等的迫切的程度。
    为此,国内三大集团都纷纷剑指东北,大量资本和人才涌向这里,意在强占经济上的制高点。其中以天宇集团和兴华社竞争最为激烈,青竹化工垄断炼油和汽车化工产品行业,在汽车生产领域却并不涉足,所以没有参与这场商业竞争,而是在一旁看戏。
    互相竞争的不仅仅是陈泽和刘浩然,还有他们的富二代。
    为了拓展业务,同时也是为了整个商业帝国培养自己的接班人,陈泽将自己的儿子陈永绵,派到了长春市这里,来主持新汽车公司的建设。
    整个工厂占地五百亩,位于长春的北郊,因为迫于环保组织和媒体的压力,这家大型汽车生产工业园区并没有靠着大河,所以最终决定使用铁路作为替代的运输渠道,华联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可是向来都不手软的。
    预计全部工期完成之后,这里将可容纳超过六万名员工,并且具备独立的汽车研发中心,以及所有与汽车生产相关的产业链条。
    陈泽将自己才刚刚年满十八周岁的长子派来这里主持公司运营,可见他的期望和重视。
    作为内定的继承人,陈永绵自己也非常清楚身上肩负着的责任,他一直希望能让父亲认可自己的能力,并且也是证明给其他人看,他不是一个只会依靠家族余荫的无能之辈。
    这不,前几日还顶着大雪在车臣共和国那里与当地政fu洽谈汽车采购的业务,要不是接到了公司企划部总监曾应宏的电话,他也不会急急忙忙的赶回长春。
    陈永绵在电话里也曾经问了曾应宏,到底是谁要找自己,可是曾应宏在电话那头,是支支吾吾的也说不清楚,总之就是说请他赶紧回来一趟,这次可能是一笔大买卖。
    曾应宏的为人,陈永绵还是挺清楚的,他不是这样没有担当和交代的人,看来肯定是国内的那些人的身份让他感觉有些难以开口,陈永绵索性也就不再过多的在格罗兹尼逗留了。
    在交代了当地的业务经理接手业务的洽谈工作之后,他就带着自己的秘书,还有几个随从从车臣飞回了国内。
    在机场临别的时候,他还和一些车臣共和国的军事领袖告了别,这次要不是他们帮忙,采购案也不可能如此顺利的进行。陈永绵倒也相当豪爽,除了该付的好处费之外,他还给了他们另外五十万华元的奖金,双方的关系很融洽。
    虽然现在是短暂的告别了,但是陈永绵感觉早晚有那么一天,双方还会在某些特别的场合碰面的,这里的贫困和商机给他留下的印象可是非常的深刻。
    飞机显示到了长春的机场入境,陈永绵刚一下飞机,就被几个在这里认识的富家子弟给拉去了。几个好友知道他今天从格罗兹尼飞抵国内,作为东道主的他们,当然要在长春的地面上好好的招待一番。
    倒也不全是因为陈永绵的尊贵身份,他们以前在南华大学就读的时候就是老同学,有着几分真情在里头。
    吃喝玩乐一条龙的服务过后,几个人开始在一个小会议室里面开起了见面会,自从陈永绵上次离开了长春之后,已经有两个多月了。
    而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杜立新他们也做成了很多事。虽然这里头也有陈永绵的打点和帮忙,不过杜立新他们几个在南华大学里的书也不是白读的。
    首先他们的那家出租车公司的架子,是已经搭建起来了,因为这次杜立新使了老大的劲,所以从新增的出租车名额当中直接就争取到了五千辆的定额,而且凭借着他们几个人的面子,也很快就在长春的几片区里面争取到了一席之地。
    不过他们虽然是有五千辆的车辆定额,但是拿车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现在陈永绵工厂的产能,是打算扩充到一百万辆一年。
    可是现在真正能够形成上轨道的生产能力的,也就是他在年初最早买来的那第一条生产线而已。
    至于后来追加的那子条生产线,现在只不过是刚刚安装,调试完毕而已,而且目前人员也是出于培训阶段,还不能形成真正的生产力。
    再加上目前市面上飞马公司的汽车可以说是一辆难求,他们接到的订单可谓是应接不暇,每个月都能够拿到差不多两万的订单左右。
    在生产人员还只能算是一般熟练的情况下,而且还有对质量控制严格把关的情况下,目前华阳动力的产能,已经是达到了极限。
    工人们分三班倒,每天他们的机器也就只有三个钟头的时间休息,其他的时间,全部是在加班加点的完成订单。
    所以两个来月下来,到现在为止,交付给长春的这家新成立的利达出租车公司的出租车,也就只有五百多辆而已。
    可是他们的定额可是有五千辆呢,所以这哥几个这次把陈永绵找到这里来,也就是为了这事,就是要他赶紧的把利达的订单给处理了。
    陈永绵是好说歹说这才安慰了这几位,他也没办法,目前另外的三条生产线,还不能形成生产力,最快也要到年底,才能让那些培训完毕的工人上线生产。
    如果那三条生产线磨合完毕了的话,估计那产量也就能上来了,到时候只要一条生产线,先接订单生产,而另外的三条生产线,全部用来完成这个订单的话,那么相信很快,一个月左右,就能够完成利达出租车公司这边的单子了。
    杜立新哥几个听陈永绵这么一解释,也觉得是这么回事可是这才放过了陈永绵。
    哥几个再三挽留陈永绵,最后也没能够留住,只能邀请他过年的时候,一定要来公司开年会之后,这才放了陈永绵回去。
    第二天一早,陈永绵就带着秘书赶回公司总部大楼。
    公司也派车过来接他们了,陈永绵让司机先送秘书回家休息,自己则要直奔工厂,毕竟这些日子来,秘书的工作强度比陈永绵这个老板可是大得多。可秘书一听哪里能够同意,于是也就跟着陈永绵一起回到了工厂。
    现在飞马公司的总部,已经全部搬到了原来的老钢铁厂这边,这里出了新落成的十几个实验室之外,原来厂子里的那座老北洋时期的美国援建的办公楼,也被陈永绵给保留了下来。
    那楼的质量还可以,在用几十年都不成问题,只不过在搬进来办公之前,陈永绵让人把这里全部重新的装修了一遍。
    车子一到了办公楼前面,陈永绵就看到了在楼门口等着他的曾应宏,业务部经理现在还在格罗兹尼没回来,之后可能要去和政fu接着谈判商议交易细节,估计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所以现在厂子里主持工作的是,这个企划部总监曾应宏,他也是个多面手。
    “怎么了?老曾,这么急叫我回来什么事?”陈永绵一下车就问曾应宏。
    “嘿嘿!陈总,这次可是好事情,是军方的人找上门了。”曾应宏以前也是天宇集团的人,知道陈永绵不喜欢人家叫他大少爷,所以才称他为陈总。
    曾应宏悄悄的低声和陈永绵说道。
    “什么?军方的人找过来了?”陈永绵一听还真是有点吃惊,他在哈尔滨车展放出话,说他们飞马公司,能够炼出超硬的特殊钢,当时也确实是有想引来华联军方的意思。
    毕竟在特殊钢这一块,民间的需求量很大不假,需求量更大的可是军方的人。
    没想到华联军方的人反应这么快,这么短的时间就找上门来了?
    “人呢?还在吗?” 陈永绵不敢怠慢,赶忙向曾应宏仔细询问。这个生意要是真的谈成了,赚多少钱先不去说,光是广告就大赚了!
    军队都用我的车,还不可靠?
    “在呢,在呢,您昨天回来的时候,我就已经联系了那位军方的负责人,今天一早,他们就已经来厂子里等着了,现在正在三楼的小会议室里面等着咱们呢!” 曾应宏不敢隐瞒,立即应着。
    “那好,走,上去看看。” 陈永绵也不废话,直接跟在曾应宏的后面,往三楼走了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