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六百四十三章紧急商议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第六百四十三章 紧急商议
    从祖捷的手里接过卫星电话,钟泱先是和妻子张茵茵抱歉了一声,这才附耳上去,“喂,你好,我是钟泱。”
    “钟泱,我是浩然,你现在还在汤逊湖度假村是吧,我马上过来找你。”话筒里传来刘浩然略带京津口音的粤语,并且带有急迫的情绪。
    “嗯,我在呢,你这么急着过来,到底出了什么事?”钟泱笑着安抚了一下刘浩然的情绪,便又问起他这次到来所谓何事。
    毕竟大家已经快有一年多没见面了,都是在各忙各的事业,也就平时偶尔还联络一下。并不代表他们之间的友谊淡漠了,反而是因为相交甚深,无需那种客套和虚伪来维持彼此的亲密关系。
    “唉,电话里说着不方便,还是见面再谈吧,我的专机已经准备好了,下午就可以到武汉。”刘浩然不知怎么的,就叹其气来,看来事情还是挺严重的,不然不必如此。
    “好吧,到时我派专车去接你。”
    钟泱叮嘱着,整个度假区都是私人产业,并且有着陆战士兵这些机械傀儡严密保护,这可是游客止步的。根据华联的私有财产保护法,土地也是私有财产之一,神圣不可侵犯,没有钟泱的首肯,任何人踏入这里,都属于非法入侵。
    在这里哪怕是死了人,只要在调查后属于正当防卫,那也是合法的。
    对于这点刘浩然也是非常清楚,所以没有客气。
    “嗯,好的。”说完也不多话,没有闲聊,两人都挂了电?
    将手机递回到祖捷手上,然后示意他退下,钟泱便包含歉意的看向了站在身后的妻子,“真是遗憾呢,好不容易结束了西藏的考古工作回来陪你,没想到现在又有麻烦事找上门,看来我们又不得消停了。”
    张茵茵谅解的笑了笑,走上前去,抚平了钟泱那被寒风吹得有些发皱衣领,然后才将脸庞贴在丈夫胸前说着贴心的话:“你能来陪我,我已经很知足了,况且正事要紧,你是个做大事的人,我是你妻子,当然也不能故作小女儿心态而不顾正事。”
    嗯了一声,钟泱紧紧的抱着张茵茵,心里倍感快慰,有这样一个妻子,夫复何求呢?
    到了下午,乘坐专车的刘浩然终是来到了汤逊湖度假村,这个只接待少数人的私人会所。趁着华贵而低调的汉服,一位气质丰朗,精明强干的中年男人出现在钟泱面?
    他就是刘浩然,如今已是四十有八,作为兴华社的社长,一个庞大工商业帝国的主宰着,他控制着六成的中国远洋贸易运输,港口遍布大江南北。
    究竟商场政坛,气质在也不是当初那个木讷害羞的年轻人,长年累月的经营和打拼,让他养出了上位者的气魄和决断,变得果敢而强干。
    “你最近不是挺忙的嘛,怎么有空莅临寒舍,打搅我与茵茵的私生活?”走上前去,两人先是热情的拥抱了一下,钟泱这才调侃起眼前这位多年的老友来。
    与其说是老友,不如说是死党更贴切些。
    “可不是嘛!为了计划再建设几个重型工业区,我都快忙翻了。你知道的,现在打交道可不单只要和中央政fu的内阁官员,还要联系地方政fu,还要考虑环保问题,不然各种民间团体又要和我闹。”
    内阁的部门主官不难搞定,兴华社某种意义来说与国家的经济利益是一致的。至于地方政fu,巴不得你来投资和创造就业,改善地区经济条件呢。
    最大的麻烦来自当地的报刊媒体和民间环保组织,这些个由古文会在背后支持的协会性质机构。本身没有多少政治权力,却在民间拥有者极大的影响力,一般都是当地素有名望的人担任主事者。
    这些人也是钟泱设置来专门制约和监督政fu与几大财阀的机构,避免由于急功近利而导致环境的过度破坏和社会风气的扭曲,依旧倡导着一些古典的文化传统,而不是搞什么市场经济这些功利主义。
    人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生存,而不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而去生活,搞反了这一点,就和所谓的幸福生活背道而驰了。
    这些刘浩然也都清楚,他当然不会在钟泱面前说这种监督体制的不是,哪怕在利益立场上,他本能的资本家心态,始终反感着这种监督和制约机制。
    刘浩然不停抱怨着忙碌的工作,不过饱满的精神和锐利的双目早已出卖了他,恐怕不是来诉苦的,反倒像是来炫耀的。
    “你这家伙,产业蒸蒸日上你还不乐意了?”笑骂着这个不知足的老友,钟泱还亲自为刘浩然倒了一杯热茶,风尘仆仆地赶来,却还没到吃饭的时候,自然没有安排宴席招待。
    “说吧,你这么急的赶过来,恐怕不是和我报告业绩的吧。”见刘浩然喝了口热茶,滋润着有些干渴的喉咙,钟泱这才问起了重点。
    “唉,还不是为了最近武汉重工的那点破事?”低着额头偷偷瞄了眼钟泱的脸色,刘浩然才娓娓道来,将陈展堂和胡镇超他们二人研制出山寨版五轴联动机床的事情对钟泱《《》》了出来。
    “你是说,武汉政fu现在咬着你不放,非要共享这门技术?”钟泱皱着眉头,这件事情还真的算是件严重的事情。
    这不仅仅是兴华社的利益问题,这涉及到了企业与政fu的利益之争,如果这次兴华社服软了,以后各个企业公司又如何自处?
    政fu这样强行插手私人机构的科研成果,实在是有些不厚道,虽然说这个五轴联动的确涉及军工生产的核心,政fu怕兴华社为了利益而出售到国外去,这点可以谅解。
    可是谅解归谅解,不代表刘浩然会认可这种行为!
    越提这事,刘浩然就越是气愤,“哼,光是一个武汉市政fu,还不敢跟我叫板,这其实是内阁的意思,甚至透着军方的背荆?
    在座的二人都不是傻瓜,以兴华社的资本,一个市级政fu机构哪敢得罪?不怕刘浩然一怒之下撤资到别处去?
    现在全国都是百废待兴,经济由过去的全面军事化倾斜到现在的自由竞争机制,这可是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时候。
    别以为刘浩然不来投资别人也会来,兴华社在整个中国甚至是亚洲地区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真要得罪了,不必可以整你武汉市政fu,仅仅只是号召投资别处,就能让你武汉的市政班底集体吐血。
    要知道,现在的华联政治体系与革命党时期完全是两码事,市长和省长都是地方民选,你经济搞不好,就得滚担可不是革命党那种赤化体制,个个空降派官员,干好干坏都一样,而且还可以横征暴敛?
    反正不得罪上面,下面再怎么不满,也无权撤销市长或者省长的职务。貌似中国从来没有实行现代文官政治体系中的政务官和事务官机制,而还是采用古代的官吏机制。
    官有着国家身份,掌握大权,但实际行政权力却必须依靠没有固定身份的吏,这就导致了上下勾结,官官相护,并且贪污腐化屡禁不止。
    就以某个时空里的红朝和欧美各国相比较,虽然大家都有公务员机制,但是人家西方的贪污丑闻只是少许个案,而在红朝内部,贪污**几乎就是常态,并且明目张胆。
    这不是说那种政治体制更先进,仅仅是单纯说着谁更适合当今这个时代的经济民生发展罢了。
    “如果是军方的话,你去找陈泽比较合适吧,他最近正帮国防部开发一套新的作战指挥网络系统,就连元首陈炯明都亲自视察了,军队的高官和内阁各主管都在场,陈泽现在对他们的影响力可不小。”
    不说这个还好,一说到陈泽,刘浩然脸上的不忿之色更浓重了,钟泱一看就知道要糟,他对于刘浩然与陈泽最近的关系还真是不太清楚,毕竟他自己也有正事要处理,哪能天天当他们的和事佬?
    “唉,其实不是我埋怨,陈泽他真的和陈炯明他们走得太近了。他这个人你也是知道的,心中总是顾虑着政fu的影响力,就时代的烙印实在太深了,怎么扭都扭不过来。其实这么几年,要不是我和忠明两个人强撑着,产经联早就成了内阁的傀儡和应声虫了。”
    作为产经联的三的支柱,天宇集团、兴华社和青竹化工可是支撑着整个组织与政fu对抗的核心力量。当然,这种对抗并不是说单纯的争权夺利,而是为了保证国家的工商业发展不受政fu某些官员的瞎指挥,是避免人治集权主义滋生的有效屏障。
    毕竟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独裁者是没法完成独裁的改革的,特别是现行的政治体制下,严格的军政分离有效杜绝了这种独裁者的诞生。
    现在的中国可不是德国,已经没有了独裁者成长的土壤。
    不过由于长久以来的政治概念,官僚主义还是顽强的生存在不少官员的心理,这种官本位的心态,即便是一向以开明政治理念著称的陈炯明也难以避免。
    虽然离独裁还有很远,但是政治强权的思维模式,却依旧一如往昔。
    “我也反对陈泽和政fu部门走得太近,产经联负责经济规划,政fu负责政策的颁布实施,并且附带监督职责,这是当初就定好的。”钟泱在这件事情上,从来都不含糊其辞,反正他的产业主要还是在亚空间内部,并没有过多参与世俗的利益之争。
    很多时候,并不是钟泱比其他人更豁达和看得开,而是没有利益的羁绊,很多事情自然就可以保持中立,并且让人无话可说。
    若没有智能工厂,这一切当然做不到,可事情没有如果。相比于很多人,钟泱已经做得很好了,至少他的思路是清晰的,并且对很多事情都有着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用那种世俗的智慧去思考问题。
    “他的那套系统我也看过了,确实不错,无论是军用还是日后转作民用,都是有利可图。但那个数字化士兵我就不太看好了,至少在未来三十年内,没有实现的可能。除非你不惜代价帮他,不过这怎么可能?”
    刘浩然望着钟泱,这既是试探,其实也是一种询问。因为对于智能工厂的作用,他了解的不算少了,也知道钟泱不会大规模干涉现实世界的科技进步。
    钟泱听了,也只好苦笑:“你不用这么来试探我,我就老实和你说了吧,智能工厂在早期,帮助还真是挺大,并且具体的限制也不像现在这般严格。可随着古文会的发展,以及我对华夏文明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智能工厂的限制反而激增了。”
    这并不是假话,也不是客套,更无需隐瞒。钟泱早就对此有所察觉,刘浩然他们也不笨,从一些蛛丝马迹上就能看出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