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六百四十二章时代不同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卷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时代不同
    ------------
    第六百四十二章 时代不同
    武汉汤逊湖,景色秀丽,钟泱一席青衫,立于湖畔,望着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景观,顿觉流连忘返。单薄的衣衫,与寒冷的空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却似乎没能影响到钟泱此时此刻的心情。
    这里的冬季虽没有北方的冰天雪地,但偶尔也有下雪的时候,今年的武汉冬季温度也在摄氏一至三度之间。
    不过一钟泱的体格和力量,早已不避寒暑。
    他所站之处,是一个新的度假村,占地面级为十平方公里,坐落于国家级武汉东湖心技术开发区庙山小区。
    说得简单一些,这里是他的物业之一,双目所及之处,尽归于他个人所有。这样的财富和权势,对于普通人来说,倒也称得上大富大贵。
    可是以钟泱的身份和力量,这点东西,还入不得眼。甚至就连许多追随于他或者曾经追随于他的人,都觉得这点东西不值一提。
    然而在钟泱自己看来,世俗的财富和权势,不过数十载的浮华,实在是没什么好争的。因为拥有着智能工厂,因为身体素质的不断提升,他对于这一切早已不太在乎。
    力量层次不同,追求的东西自然就不同,不能理解这一点的人,便是迷失在世俗的价值观之中,永远看不到更高的真理。
    “亲爱的,你在想些什么呢?”细柔的声音带着绵绵的情意,席卷而来,站在湖畔旁的,不仅只有钟泱一人,还有他的妻子张茵茵。
    “没什么,只是看到山川大地的美景,喜不胜收而已。”微笑着转过来,原本淡然的脸上,也渐渐浮现着笑意,那是真诚和挚爱的情怀,没有半点虚假。
    不过仔细一看,还是让人有着感慨。
    钟泱的身体依旧还保持着二十四五岁的巅峰个状态,健康而朝气,那种年轻而饱满的姿态,与张茵茵逐渐形成反差。
    并不明显,可若是静心细看,还是能瞧出端倪。
    夫妻二人相识也有二十七年了,张茵茵的年纪也有四十八岁,无论怎么保养,身体的衰老是无法阻止的。
    眼角的皱纹,慢慢泛黄而松弛的肌肤,微微发福的体型,都不断在提醒着她本人,岁月催人,年华易逝,容颜已老。
    “天气寒冷,你在这里吹风可是不好。”带着笑意,钟泱接过妻子伸来的右手,略带斥责的说道,可其中浓浓的情意,还是让人知道他们的恩爱。
    “光顾着说我,你还不是一个人在这里站了许久嘛?”张茵茵穿着厚实的冬衣,更在外面披上了一件淡紫色披风,上端是毛茸茸的纯白色貂皮,非常暖和,而且能够衬托着女性的典雅和秀丽。
    “有些心事,总要站在这里,才能好好想想。”听着妻子略带关怀的埋怨,钟泱笑着解释了一番。
    “国家大事有陈炯明和内阁,经济事务有产经联,军队在国际上也是节节胜利,你还在忧愁什么?”妻子靠过身来,挽着丈夫的手臂,将身体尽量贴近。
    即便明知道自己的丈夫不是普通人,不惧怕寒冷的气温,但张茵茵还是下意识的靠了过来,想要给钟泱多一些暖意。这就是做妻子的心情了,不是因为必须,而仅仅是因为爱。
    “蒸蒸日上的国力,这是不假,但隐藏在背后的诸多问题,仍旧困扰着这个才刚刚建立起来的国家。”钟泱此时又将目光投向远方,湖光与山色连成一片的地方。
    见妻子还有疑问,他便只好继续解释着:“我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家,这是中国五千多年来的第一次尝试,既是对传统政治模式的一次革新,同样也是对未来的巨大挑战。”
    “确实这样,你和古代的君王都大是不同呢。历代开国之主,无不是马背上夺得天下,然后用家族来管理和经营。而你却将大好江上,拱手予人,自己却隐匿不见。有些时候,我也猜不透你的心思。”
    听着妻子的这番话,钟泱心里也有些心思。
    其实这也难怪,以前不知道还就罢了,但真的知道钟泱所具备的力量和为华联所做的一切之后,张茵茵对钟泱的选择还是有些埋怨的。
    这不是单纯的贪慕虚荣,张茵茵毕竟也是钟泱的妻子,哪有一个妻子不希望自己的丈夫成就一番功业呢?
    如果钟泱成为了整个国家的领导者,更是可以让整个家族都与有荣焉,封妻荫子的思想,在这个时代还是常态。再说了,在哪个时代,这不是常态?
    “时代已经不同了,我与他们,也有不同。”钟泱叹息了一声,才缓缓说起,“古代君王将相,说穿了还是‘家族’二字。皇家最大,以此类推,用一个个家族层层下达,构成了整个国家的权力体制核心。”
    “这并不是谁的意志决定的,而是经济的基础,以及不断的文化浸染,逐渐而来。在那个年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家族式的政治理念作为核心,并且构成了标准。东方的帝王统治,欧洲的贵族封建体系,本质都是家族。”
    “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单个小户人家根本无法生存,更别说是发展壮大了。哪怕是民国早期,农村里还是以乡里为最基本的经济单位,每个村子基本都是一个大的宗族,然后以集体的力量来维持自身的运作。”
    张茵茵听到这里,点了点头,“还真是这样呢,但为什么你说时代变了呢?哪怕是现在,还有很多地方也是如此吧。”
    “这样的状态不会持续多久了,变革从华联建立之初,就已经开始了。中国正在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这是从经济基础上的全面改变,原本的宗族很难维持有效统治了,家天下的基础也没有了。”
    “你想想看,工厂里工作的工人,在企事业上班的白领,这些人都是以小户家庭甚至是独立的个人而生存,他们无需通过庞大的家族体系来获取生存的物资和权利,这就决定了经济模式的根本性变化。”
    张茵茵先是点头表示同意,继而又开始反驳着钟泱的话:“或许真的如你所说,可是大的集团公司不也是家族式经营吗?你看天宇集团就是典型,还有兴华社和青竹化工,他们哪个不是用家族的人来管理他们自己的产业?”
    “所以他们也开始遇到经营上的问题了,家族式的管理,弊端比利益更大,至少在技术革命的今天,这个问题尤为凸显。以兴华社为例,刘浩然就逐渐开始启用一些非家族成员,将他们作为公司的新核心。”
    “你是说陈展堂?”
    “对,就是他,五轴联动机床的事你听说了吧。”钟泱见张茵茵知道这事,就业不费口舌多说一遍。
    “是的,在我们这个圈子里,这种事并不算多大的秘密。不过恐怕政fǔ那边会不乐意呢。无论是武汉的地方政fǔ,还是中央的内阁官员。”
    随着国家局势的逐渐平稳,中国也开始由外部战争转向内部斗争,这不是什么中国人的劣根性,而是地球人的政治本质。
    产经联这个经济上的庞然大物,与华联政fǔ这个政治上的巨无霸,他们的斗争也不是什么秘密了。居于上层的名流人士,大多对此心知肚明。
    不过大家其实都不怎么担心政治站位问题,因为这已经不是过去那种中央人治集权时代,站错队只不过是财富和地位上的暂时丧失,并不会导致血淋淋的清洗运动发生。
    军队是严格中立的,并且除非叛乱和暴动,否则不允许对内使用。只要战争状态一结束,华联的内阁政fǔ就立即会被最高议会解除兵权,这是写在宪法大纲里的铁律,哪怕是声望极高的陈炯明也难以违抗。
    “政fǔ当然不乐意,这个项目是在武汉重工的厂房里完成的,作为其中之一的出资方,武汉市政fǔ对于兴华社想吃独食的做法相当不满。哪怕是这个专利的持有人是兴华社的员工也是一样。”
    其实说到实际,五轴联动机床的设计完成,主要还是依靠了陈展堂和胡镇超二人,其余几位有政fǔ背景的厂方技师仅仅是来帮了个忙,甚至连助手都算不上。
    这样牵强附会的想要强行分一杯羹,也就是政fǔ才能做得出来的事,也是传统的政治心态。理由什么的根本无所谓,关键是这个东西确实是好东西,政fǔ当然也想插手分上一块蛋糕,最好还是大份的。
    “这就扯远了,还是说回我原来的那个话题。”见话题有些偏离轨道,钟泱连忙纠正了过来,“像陈展堂这样有学识有才干有眼光的人,不在少数,并且这个时代的经济比起以前要好上许多,教育不再是贵族专属的权利。人才的诞生不再局限于少数富贵人家,对于产业的经营,职业经理人模式开始慢慢兴起。”
    “嗯,我的哥哥也和我提到过这件事,好些产业都开始任用外人来管理了。而原本的家族成员也慢慢转成董事会成员,主要工作是负责运营上的监管,而非直接干涉。”张茵茵细想了一下,发现事实确实就如钟泱所说的。
    家族式管理的好处在于肥水不留外人田,并且因为资产几乎都掌握在自家人手里,无论内部再怎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至少产业不会落入外人手中。
    不过弊端也很明显,首先是即便是世家大族,也非个个都是良才美玉。关键是绩效模式不对,对于有些家族子弟,在惩处上难免受了亲情伦理的羁绊,对于很多事情,难以断然处置。
    一些长辈过来求情,难道家主可以置之不理?
    长此以往,家族内部离心,这就成了大祸了。
    但如果任用职业经理人,那就完全不同了,一旦出了什么问题,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无需犹豫。总不会有家族长辈为了个外人出面吧,就算真的出面了,用什么理由呢?
    很多人都说任人唯亲不好,这其实不对,因为不考虑的事情本身的发展状态和实际需要,是不能随便做出结论的。
    古代的世家大族,其产业的核心是土地以及农业生产,夹带着少量的商业运输和工厂作坊。但无论是哪样,在经济规模和专业要求上,都远远比不上工业时代的各种集团公司。
    几百人管理一家规模上亿的公司,在工业时代并不算稀奇事,但在古代,什么样的大家族才能凑得齐这样规模的专业素质人才?
    恐怕也只有皇族吧。
    工业化生产大发展的时代,任人唯亲已经不能满足高效率的生产和经营需要,任何一个大型上市集团公司都需要一批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如果还是任人唯亲,堵塞了这些人晋升的道路,那么对公司的发展是相当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