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第六百三十八章
    白军以拚刺刀的精神,一进入格斗距离,便以三架,甚至四架战斗机围攻黑军一架的作战方式,像狼群一般扑了上去。
    战场态势图上,无数代表短程格斗导弹的黑色、白色线条,充塞了这片空域。
    空中战斗进行的极为快速,几分钟时间,黑军出两架战机逃离战场,向本方突围,其余被判定全军覆没!
    白军赢得并不轻松,他们自己,也损失了十九架战机!
    等到黑军攻击轰炸机的战斗机群匆匆赶来,空战已经结束。双方的战机所携带弹药基本都已用完,仅黑军发起了一次超视距齐射,击落白军六架战机,这次迂回与伏击之战,才正式告一段落。
    十比二十五!
    一比二点五的击落交换比!一千四百万华元,拼掉一千九百万华远,就飞机造价来说,黑军本次还勉强算得上是胜利者。
    而且不仅如此,黑军还依靠这次空中作战,成功地将红军庞大集群,瘦身到与本方大致相等的地步,实现了本方的战略目标。逼迫白军的空中力量,改变夺取制空权的设想,而退缩到地面雷达网的范围内,变成了一只单纯的防守型空军,而任由黑军飞机,在空中肆?
    空战从白军中伏,到双方退出作战空域,整个持续过程,仅仅一刻钟,而这一刻钟,就彻底改变了黑白两军的下一步作战计划。
    也就是在蓝军指挥部,得到空战结果之后不到半小时,黑军的地面炮火就发出了咆哮。
    在预警机提供坐标的情况下,此前暴露的白军炮火阵地,要么被摧毁,要么匆匆转移阵地,但他们只要想停留下来,重新构筑阵地,就会遭到对方铺天盖地的炮火袭击,损失惨痛。
    白军也展开了两次地对地导弹攻击,摧毁了黑军的部分远程炮火,但这是杯水车薪!导弹和火炮水更贵,这是不问而知的。白军只能利用有限的导弹,模糊的坐标,将黑军的最大威胁,稍稍减低。他们,在战场侦查被遮断的情况下,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
    白军在这种情况下,被迫停止攻击,尽力保持战线。炮兵、坦克等技术兵种隐蔽待命,不敢再暴露在开阔地带。
    双方的战线,显现了一种奇妙的平静,形成脆弱的平衡。
    白军是想退而不敢退,有澳洲战争的例子,如果他们后撤,必将遭到对方的追击,和空中力量的打击,就算撤离成功,这场仗也不用打下去了。
    他们只有保持着蓝军战线接触,确保对方火力有所顾忌,而保存有生力量。
    于是,一幕曾经在澳洲战争中十分普遍的场景,再现于这次演习场——从当日下午三时开始,所有的白军,无分前方后方,都开始投入了土木工程作业,壕沟挖得更深,设置藏兵洞。指挥所转入地下,后勤仓库和炮兵,也转入半掩埋式阵地。
    无数的高射炮林立,炮口严密地指向天空。
    到了傍晚,黑军的攻击机群,在补充了弹药,作战场维护之后,重新起飞。
    他们采取的战术,和白军当初一样,也是绕过对方的地面雷达网,突袭敌后方机场和物资转运中心。
    可是这次,他们进行得非常顺利。
    三千八百公里的最大航程,可以让他们绕更大的圈,躲避所有可能的地面雷达侦测。白军没有预警机,演习中也无法申请卫星支援,就像一个视力模糊的近视眼,对于战场的变化,他们只能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处处都显得慢人一拍!
    长达一千公里的长途跋涉,黑军偷袭机群,上演了一场千里大奔袭。
    二十枚空射型巡航导弹,降低后方机场、导航塔、停留在防空机库里的飞机,以及物资转运中心,变成了一片火海!
    当白军地面防空警报凄厉地拉响,当雨点般的防空炮火向天空宣泄弹药的时候,黑军的飞机,已经向指挥部发出了作战成功的信号,踏上了回家的途中。
    战果辉煌,辉煌到白军指挥官、一零六师师长王长风想哭的地步。
    机场被彻底摧毁,塔楼指挥台全毁,至少两天内,机场无法再投入使用;轰炸机损失因为机体大,无法拖入防空机库,一大半都被判定出局;残存的战斗机群,仅剩二十三架,已无法承担护卫空域的任务,下次补充飞机,须在五天以后!
    五天,郑亦河连一天都不想留给他!
    黑军指挥部刚刚接受到,空袭成功的消息,一支特殊的部队就趁着夜色,踏上了征程。
    这是一支军队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部队。
    陈泽给这支部队,命名为数字化试验部队,而这个名字,也被默认下来,从此成为军队内,一个正式的编制。
    部队是从南洋军区,调集来的侦察营特别分队,带队主官为陆新城。
    当时全军,只有一支特种部队,那就是南洋军区的特种大队。而陆新城带领的侦察营,其实成军更早于他们,但没有叫做特种部队。他们作为一支山地特种部队,从适应上来说,更适合投入本次演习作战。
    所以,在征求了演习指挥部、京畿军区、南洋军区之后,陆新城带着他的手下,来到了南京,投身入一场不是战争的战争。
    夜,一直是华军最好的保护,是他们克敌制胜的看家法宝。
    可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个法宝,不再为华军所独有,优势,在某一方停步不前的时候,渐渐转化为劣势。
    视频监视系统,在夜色和对方的灯火管制下,拍摄不到图像,只有一片漆黑。
    雷达在没有视频帮助识别的时候,效果,也不再明显,无法分辨哪里是自然地貌,哪里是人工修建而成,什么地方是红军屯兵点,什么地方是防线稀薄处。
    但,当红外线信号识别系统打开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雷达与红外线,两种识别系统,互相补充,地面的图像又开始变得可以辨认。虽然还有些模糊,远比不上白天清晰,但至少可以判断敌人的战线。
    而远红外热感应,更是为蓝军指挥部,鲜明地点明了,敌人聚集的主要地段。
    果然,白军趁着夜色的掩护,希望发动一次夜间攻击,将展现进行调整,变得更加有利于他们防守。一片片的红色光点,在向前沿集结!
    郑亦河只是在屏幕上,指示了几个点,十分钟之后,沉寂了好一阵子的大炮,再次发出了轰鸣,连天的炮火,覆盖了红军的集结地。
    这样的战争,就像是一场游戏,这样的感觉,就是在陈泽多次说明,早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仍然让郑亦河感慨万千。
    以后的指挥官,再也不用从千头万绪中,想办法寻找到有价值的信息。现在不是信息太少的问题,而是信息多到你看都看不完!
    战斗主官,真正地成为了战斗的主要决策者,可以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排兵布阵上去,而不再为琐事分心!
    战争的模式,已经完全变了!
    透过中介卫星的信息传递,特种渗透部队各主官,都携带了一个液晶信息接收机。通过信息接收机,他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什么地方有大块的红斑,什么地方红点很少,适宜渗透。
    趁着白军集结兵力的空隙,蓝军特种渗透部队,成功地对方防线薄弱处,穿过战线,进入到对方的区域。
    天空的预警机,传来信息,一些对空信号强烈的地方,都被指挥中心标注出来,猜测是对方的地面雷达站,或者指挥部,要求他们前去这些地点。
    经过一夜的奔波、侦查,他们确认了六个真实阵地、四个假阵地,还有两部游动对空搜索雷达车辆。
    指挥部传来命令,要求他们提供准确坐标照射指示。
    分布在各个雷达站附近的特种战士,都接到了这个命令。
    他们掏出一支如同枪械一般的仪器,对准雷达的具体位置,打开了开关。
    一道红色的光线,划破黑暗,照射在雷达站上面。
    这是激光指示器,是为巡航导弹提供最准确坐标的有效方式,可以引导巡航导弹,在误差不超过十米的情况下,精确攻击目标!
    可是,红光也提醒对方,有敌方的特种部队渗透到了雷达站附近!
    顿时,前半夜被打得火冒三丈、心中憋满了怒火的白军士兵,向着红光的方向涌来,空包弹发出红火焰,四面八方都是。
    一个又一个特种战士,打着打着,身上突然一振,随后从头顶钢盔冒出一股红烟,手上的枪械也被系统闭锁——他们,“阵亡”了。
    但是没有人退却,即便手持红外线激光照射仪的人,需要暴露在更加空旷的地方,中弹的可能性也更大,但每当一个人倒下,都有更多的特种士兵扑过去,捡起掉落在地上的激光照射仪,为导弹提供攻击坐标!
    特种兵,包括带队的陆新城在内,全员阵亡!
    雷达站,只有一个地方,由于临近白军兵站,被大批的红军士兵涌上来,消灭了所有渗透的特种战士,而使得导弹偏离攻击目标,落在了百米外的空地上,得以保存下来。其余的,全部被巡航导弹,予以彻底摧毁!
    到了这个地步,白军的防空网,也陷入了瘫痪的地步,只能依靠古老的目视作战,操纵高射炮火,做有限庇护。
    也就在这个时候,黑军的前线机场,大批的飞机从起飞,足有一百多架!
    这些不是战斗机,也不是轰炸机,而是无人侦察机!
    没有人,飞机上没有一个人,搭载的,全部是电子侦听、侦察设备!
    这就是陈泽准备的另外一件,高科技装备。
    但这种无人机,是紧急赶制出来的,非常粗糙。它们航程短,只能做两个小时的巡航侦查;侦察设备还不够先进,容易遭到敌方电子干扰;合金骨架配以木质蒙皮,战场生存率低……
    等等等等,诸多的毛病。
    可是,它还是一架无人机,世界上第一种无人机!
    在白军地面雷达站还存在的时候,郑亦亭不敢放出这些生命力脆弱的宝贝,但等到预警机传来信号,导弹都准确命中标注的雷达信号源,他立刻不失时机地下令,所有无人侦察机起飞!
    卫星的监测毕竟距离远,光学仪器作用有所限制,只能分辨一平方米大小的事物,但无人机的临空,弥补了这个空缺!
    它们入一架架辛勤的蜜蜂,在指挥部遥控下,飞翔在蓝军所感兴趣的每一个地点,察看对方的每一个具体防御措施,然后,根据更加准确的战场分析,制定出作战计划……
    白军的防空网瘫痪了,空中力量也十不存一,蓝军的飞机,开始大摇大摆地出现在白军头顶。
    至第二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