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六百三十六章任重道远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第六百三十六章 任重道远
    陈炯明仔细地听着他的讲解,神情中既有欣慰,又有些紧张,他生怕,陈永善又告诉他,其实这套系统,也是陈泽和天宇集团主导,那就太恐怖了。
    如果到了那一步,那么陈泽几乎就完全掌握了国家的未来军事力量发展,身为一个资深的政客,陈炯明天然的对私人企业家掌握国家科技命脉有着反感。
    陈炯明也只能在心里给自己打气:“好在,这是我们以前就有的,只是升级换代了!”
    他抛开复杂的心情,赞许地点着头:“这样很好。我们的工作中,总会有不足,但要找出其中差距,迅速弥补,这个单位就做得相当好。是哪个单位?”
    陈永善把这个问题交给了郑大校,对方感激地对陈永善点点头,向诸位军政高层们介绍道:“是湖北的军工电子厂。他们这次不但改进了处理系统,还从天宇集团提供的定位系统中得到了灵感,为部队也配备了这样的装备。只是我们的计算机中心处理能力还有限,无法达到所有人员定位的要求。并且,这套系统也有些重,所以只在连级单位配备。”
    “各位长官请看,这些亮点的外形是有微小区别的,普通的步兵班,以黑色的圆点表示;排级作战所,则用空心圆点表示;连部所在,是空心内,加一个圆点;营级指挥所,是实心大圆点标注。我们的团级指挥部,则采用的是空心五角星来识别。这里,这个实心五角星,就是我们现在的位置,黑军的总指挥所在地!”
    “长官们看到的其他标示,例如空军,是用一架小飞机来表示,比如这里,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一个野战机场;还有这里,这是坦克集结地;这是炮兵阵地;这是导弹阵地……”
    郑亦河大校口若悬河,将情况介绍得通透明了,整个黑军的布防,都清晰地显现在这些宿将的眼?
    “这样明了的布防图,这样的一套系统……”一个老将军喃喃说到,忽然间,就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泪水顺着他苍老的面颊,流了出来。
    高科技,什么叫做高科技?这才是货真价实的高科技!
    什么多少辆坦克、多少门大炮、多少飞机,就是高技术军队的论调,此刻在面对蓝军的高技术装备的时候,全都烟消云散!
    演习还没有开始,但结果,已经出现在了所有参加观摩的将领心中:假如我们所有部队,都有这样一套系统……
    忽然一个军长叫了起来:“小郑,你这搞的是防御态势!你作为黑军,不去打击对手,怎么把部队收回来,进行防御作战了?”
    将领们看得很清楚,黑军只在前沿布置了少量部队,而将重兵集结在后面,把守着主要要点,这是一幅标准的防御作战。
    他们都不明白,郑大校具有这样的优势,还摆出这幅挨打的架子,是为了什么?
    郑大校对这种问题早有准备,胸有成竹地回答道:“我干吗要把部队撒出去?我带的都是高科技兵种,跑出去和对面的主力师搞冲锋、坦克大会战、万炮齐鸣?除非我傻了还差不多。我怎么会以己之短,击敌之长?对面一零六师是军区有名的白军师,号称守无不坚,我就在这等着,让他先来攻!等我的先进战场侦察手段完成,找到他的软肋,我再把缩回来的拳头……”
    他握紧拳头,收到肋下,然后猛然击出!
    一群将领们相互讨论起来,作为征战多年的宿将,他们都有自己的军事见解,一时之间,帐篷里充满了他们的声音。
    对于郑亦河的布局,他们并不是完全认可。
    作为白方的机械化步兵一零六师是个老军团了,他们确实有守无不坚的名誉称号,但他们并不是只会打防御战。华军历史上,这是部队转战千里,一样是攻无不克,郑亦河的如意算盘,并不一定能够打得响。
    同时,他们对郑大校掌握着如此先进的技术装备,却龟缩起来,也感到不满。
    尤其是一些老将领,在看过指挥部的技术装备以后,尽管同样目驰神眩,但他们对过去的技战术打法,也保有着很强的信心。
    你郑亦河不出去打,放手让人来攻,在他们看来,这才是以己之短,对敌之长!
    陈炯明看着将领们热烈的讨论,没有制止。
    这次为什么来,就是要让大家看一看,什么叫做真正的高科技作战。
    讨论好,经过激烈的讨论,甚至是争论、争吵,才能更加明晰地看清楚,高科技战争和以前的战争有什么不之处!
    军事意识,不是看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
    他对郑亦河大校说道:“那么,演习开始吧,让我们开开眼界,你的高科技战争,是怎么一回事!”
    “是!”郑亦河立正领命,然后笑着说道,“不过,在演习正式开始之前,我想请各位长官先吃一盘开胃菜!有一个演示场面,将在几分钟后开始,再看过这个演示之后,相信首长们,对于高科技武器的高精度打击,对我们黑军装备武器的战斗力,有更加明晰的了解!”
    他对这一名技术军官,示意开始。
    一台投影机,向幕布上投射一个画面,那是一个山包,在山包上,有一个方圆不到一米的露顶堡垒。镜头忽然切换,另一头的视频信号,传来图像:战场某处,三枚导弹冲天而起,拖着长长的尾焰,直射长空,在两百米高度折向平飞。
    “这是我们的老式导弹。”郑亦河的声音传来,“等它们攻击之后,将要展示的,是我们特制的,陆上巡航战术导弹。”
    导弹从发射到击中目标,还有一小会儿时间,郑大校趁机简短对暗堡的设置作了讲解。
    整个演习区域,为不规则的多变型,总面积大约有五百平方公里,其中三分之一是山地,而且是石头山,便于构筑坚固阵地。
    其余的三分之二,是平原和草地,适合于大军团,特别是装甲军团会战。
    在演习区,*近山区的地方,有一条河流,大致是呈南北走向。河流不宽,也就是多米的样子,多浅滩,有利于部队泅渡。
    而暗堡,就修建在一个山头,整体潜埋在下面,只留下了一个出入口。在上面,还有一个弧形的顶盖,以最大限度抵消炸弹的动能。
    这些情况,战场态势图都表现得很明白。
    旁边的另一台投影机打开,播放着录像,这是暗堡的具体内部结构特写。
    从摄像机近距离拍摄效果来看,将领们都非常满意。
    厚达两米的钢筋混凝土堡顶,十多毫米直径的钢筋条经纬编织成网,再浇筑上高标号混凝土,足可承受五百公斤级重磅炸弹的直接轰击。
    下面,是一个间隔空间,以四十厘米厚的混凝土墙为隔离层。
    最里面,才是一个宽敞的空间。演习人员设置了许多橡胶假人,堆积了一些桌椅,摆上报废的电脑显示器等,模拟出战地指挥部的架势。
    在指挥中心,向两边,分别挖出几条通道,曲曲回回,用于藏兵,和作为后勤仓库。
    看到这个指挥部的设置,所有的将领都一致认为:就是美国采用战略轰炸机做地毯式轰炸,以高烈度投弹规模,不把整座山铲平,也别想威胁到这个指挥所的安全!
    随后,陈永善又趁机把导弹的发展作了个回溯。其实,作为新一代的军区首长和军以上战斗主官,对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已经非常熟悉。他的目的,是给一些老将领们,作初步的说明。
    他特意点明了导弹,随着科技的发展,其命中精度也在迅速提高。
    导弹,顾名思义,就是导向性飞弹的简称。
    早期德国的v1、v2火箭,也就是导弹的前身,其命中率是非常低的,弹着点相当分散,其误差是以公里计。
    而目前华军泽全赖资深的电子科技的进步,加上与各国大搞军备竞赛,使得导弹的准确度大为提高,误差迅速缩小到了三百米左右。
    甚至预计在流六十年代初,华军的导弹就能将误差缩小到百米之内。
    此次军演,并不仅仅是怒秀华军自己的尖端科技装备,更是模拟未来三十年后的战场态势,其中就以未来八十年代早期的假想敌美国作为目标。
    预计八十年代将会是世界电子科学的飞跃阶段,据参谋部和科技小组估算出来的结果,美国未来数十年后的新式巡航导弹,其命中精度,将很可能会达到惊人的十到三十米之间。
    排除参谋部故意放出来的水分,这个命中精确度,也是让人咂舌!
    监视画面采用的不是战场监视系统,而是正规的航拍,只是其信号,被首先传递到了指挥中心,让包括演习指挥部的首长们,能对导弹的攻击效果,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眼看导弹进入最后末端指导,陈永善加快了说明速度:“这是我军自行研发的地对地导弹。射程一百公里,采用了雷达制导与电视末段制导相结合的手段。其命中精度,在理想条件下,为五十米,但通常为七十米到八十米之间。”
    指挥部里响起一阵轻微的叹息声,各位将领们心里也确实有些尴尬,因为这个演习是将华军作为科技劣势方考虑,以便于找出如何针对高科技武器的战法。
    几十米的差距,差距应该不算很大吧,他们只能在心中这样安慰自己。
    飞弹次第落下来。
    第一枚导弹从指挥暗堡的后方,数十米远的悬崖擦了过去,落在山谷之中,一团蘑菇云腾空而起,可惜对暗堡没有任何伤害。
    将领们齐声叹息起来——我们的导弹精度,也太差了点!
    陈永善的脸有些红,导弹的制造,是军工企业的产品,属于他们国防科工委的管理范围。第一枚导弹居然从山崖擦过,落入了深谷,这是他也没想到的。虽然这仍然在允许误差以内,不过这个头一开,给将领们极坏的印象,这实在让他有些下不来台。
    第二枚导弹随后落了下来,这次比较靠谱,落点距离暗堡只有四十米左右。
    将领们一下从刚才的郁闷状态,变为欣喜,齐声欢呼了起来。
    陈永善心中明白,这是因为导弹的发射距离近,相对出现误差的可能较小,又没有敌方电子干扰,所以属于超水平发挥。
    如果真是在防区外,又是面临严苛多变的战场环境,导弹最多也就能达到七八十米的误差。
    由于这是试验导弹效果,所以装药十足,爆炸部猛烈的冲击,形成一团夹杂着黑烟的火光,冲天而起。无数的山石,被炸得粉碎,当火光烟雾散去,在弹着点,留下了一个直径三十米的大坑,犹如月球表面的陨石坑,所有的杂物都被一扫而空,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