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六百一十九章刺杀元首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 第六百一十九章 刺杀元首
    被批准参加国民集会的德国人都是经过了仔细挑选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狂热,他们都是狂热的纳粹分子。
    即使在遭到盟国方面核讹诈的情况之下,他们也没有动摇他们对纳粹的信仰,所以,当搭乘着德国和匈牙利两国元首的那辆敞篷轿车离开菩提树下大道并出现在勃兰登堡门下的时候,夏洛滕堡大道两侧的气氛就达到了顶点。
    所有的人都高举右手,喊着“希特勒万岁”,以此展示他们的忠诚与信念。
    为了保护元首安全,夏洛滕堡大道附近的所有高层建筑都已被党卫军部队接管,楼顶上都布置了警戒哨,所有面朝街道的房间都有士兵把守,以防止任何针对元首的狙击行动。
    所有距离大道五百公尺以内的高层建筑都已做到了万无一失,想从这些建筑里向元首的车队射击是根本不可能的。
    安全措施非常严密,就连元首乘坐的轿车的两侧也都跟着防弹轿车,它们负责保护元首专车的安全,车里也坐着武装警卫,在必要的情况下,他们将充当人体盾牌,为元首提供最后的保护。
    但是,严密的安全措施并不代表元首的车队就绝对安全,实际上,在元首的车队通过勃兰登堡门之前,两名刺客就已经在某座建筑的屋顶上潜伏已久了。
    这座建筑因为距离夏洛滕堡大道的直线距离已经超过了九百公尺,因此,这里并不在党卫军部队的监视之下。
    刺客潜伏的建筑就位于夏洛滕堡大道的南侧,是意大利驻柏林的大使馆,由于意大利发生政变之后,迅速向盟国方面表达了求和企图。
    因此,德国政府立即驱逐了意大利驻德国大使,并封闭了意大利大使馆,现在的意大利大使馆是空的,这方便了那两名刺客的潜入。
    对于任何刺客而言,要想从九百公尺之外向目标开火射击,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在这个距离上,任何传统意义的狙击步枪都很难准确射击。
    而且即使能够射击,也无法击穿防弹汽车的装甲板,或许只有大炮可以摧毁夏洛滕堡大道上的车辆,但是要想将一门大炮弄到意大利大使馆的屋顶上,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任务。
    但是问题在于,这两名刺客手里的武器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武器,它既不是枪,也不是炮,而是一种可以引导攻击方向的反坦克导弹,它是德国陆军最新研制的秘密武器。
    与之前中国卖过来的那些防空导弹一样,都是德国寄予厚望的可以扭转战局的秘密武器,而这种新型反坦克导弹已经开始批量生产了,代号“重锤”
    很难说“重锤”是不是世界上第一种有线制导的反坦克导弹,毕竟,自从队参加这场战争之后,德国*军队就从中国人那里见识到了许多全新概念的武器和装备。
    在武器装备的研究上,中国的热情并不比德国差,而在武器概念的,德国却远不及中国了。
    所以,“重锤”或许真的是世界上第一种有线制导的反坦克导弹,但是这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中国人没有类似的武器。
    不过,作为一名刺客,费边.冯.施拉勃伦道夫少校并不在意“重锤”到底在世界军事装备史上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他现在唯一关心的问题是,他负责操纵的这套反坦克导弹发射系统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要知道,在昨天下午的试射中,他和助手发现,“重锤”的发射架似乎有些问题,当射手摁下发射电钮之后,导弹会先在发射架上停留若干秒钟,然后才会点燃火箭发动机,以每秒一百五十公尺的速度飞向目标。
    施拉勃伦道夫在野外靶场试射了四颗导弹,而这四颗导弹在发射的时候,每一颗的延迟时间都是不一样的
    由于时间紧急,已经来不及向上级申请更换“重锤”的发射架了,所以,施拉勃伦道夫也只能匆匆携带导弹系统,在昨天晚上宵禁之前带着助手溜进了意大利大使馆。
    为了保险起见,他总共携带了四颗反坦克导弹,如果一击不中,他将连续发射导弹,直到打光所有的导弹,而且他也不惧怕暴露目标,攻击点距离元首车队的直线距离超过九百公尺。
    而导弹的飞行速度是每秒一百五十公尺,导弹只需要飞行几秒钟就可以击中目标,而施拉勃伦道夫少校的助手布舍上尉则可以充分利用这几秒钟的时间为发射架重新装弹,即使一口气发射四颗导弹并且因此暴露目标。
    施拉勃伦道夫和布舍也有充足的时间溜出意大利大使馆,然后跳上那两辆摩托,迅速消失在柏林的大街小巷中。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施拉勃伦道夫将是第一个在实战中使用“重锤”的人。而且,“重锤”的第一个战果也不是敌方坦克,而是本国元首的专车。
    施拉勃伦道夫一直在祈祷着,希望所有的导弹制导电缆都没有问题,在昨天的试射中,他就发现,有一颗导弹的制导电缆被人蓄意破坏了。
    当导弹飞到五百公尺左右距离的时候,那根制导电缆就会断开,因为电缆早已被人破坏,仅靠一处虚焊点连接电缆的损伤处。
    导弹开始的时候可以接收信号,但是当飞出一半距离之后,导弹就会不听指挥,这很可能是在兵工厂服劳役的犹太人或者波兰人在捣乱。
    但是施拉勃伦道夫少校是不可能将导弹的弹体拆开检查的,他没有这个技术,而且时间非常紧张,谁也不知道,那位“希特勒”今天公开露面之后,以后什么时间才会再次露面。
    无论如何,今天必须冒险一试,因为距离盟国的最后通牒已经只差一天了,过了这个最后通牒期限,原子弹就会落到德国的土地上了,那么德国将永远的沉沦下去。
    如果今天不能得手的话,德国和谈代表团一旦离开埃及,盟军很可能立即对德国实施核打击,在这种情况之下,上级明确指示施拉勃伦道夫少校,“必须”消灭希特勒。
    施拉勃伦道夫当然也被上级明确告之,现在正在柏林招摇过市的这个“希特勒”其实是个冒牌货,他只是希特勒的一个惟妙惟肖的替身。
    至于真正的希特勒,现在则远在东普鲁士的“狼穴”地堡里,很难接近,所以,上级布置的任务就是,先干掉这个假希特勒,迫使真希特勒离开地堡。
    因为对于德国人民而言,如果亲眼看到“元首”乘坐的轿车被炸成碎片的话,肯定会引起恐慌,而为了安抚人心,维持秩序,真正的希特勒肯定会离开地堡,并公开露面。
    到了那个时候,自然是刺杀他的最好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当盟国方面得知“希特勒”被刺杀之后,肯定也会推迟对德国的核打击计划,以期待德国的“和平派”顺利掌权。
    所以,施拉勃伦道夫的精神压力很大,为了缓和紧张的情绪,在集会开始之前,他已经服用了几颗镇定剂,这显然很有效,他那双从天亮之后就开始发抖的手现在已经完全不抖了。
    此刻,施拉勃伦道夫少校就趴在意大利大使馆的屋顶上,通过“重锤”的观察镜向夏洛滕堡大道眺望,而他的助手布舍上尉则举着望远镜,观察着目标的动静,两人都伪装良好,除非“重锤”发射,阵地是不会轻易暴露的。
    “那辆行驶在旁边的护卫车可能会遮挡住目标。”
    布舍上尉有些担心,从这里望过去,左侧那辆护卫元首专车的防弹轿车正好挡住了“重锤”的前进通道。
    除非施拉勃伦道夫能够非常精确的引导导弹攻击元首专车的斜上方,否则的话,第一颗导弹过去,肯定会击中左侧那辆护卫车的,而接下去会发生什么,谁也不能肯定。
    毕竟,夏洛滕堡大道两侧都有许多街道,元首专车只要一转方向,就能迅速躲进小巷里,那么第二颗“重锤”导弹就更不可能击中目标了。
    因此,施拉勃伦道夫所设想的连续发射四颗导弹的计划或许根本行不通,或许机会只有一次。而把握机会的人就是施拉勃伦道夫少校,但是在昨天之前,他甚至没有见过“重锤”。
    “只要攻击的角度正确,我应该可以命中,如果导弹能够顺利起爆的话,那个‘希特勒’就会被炸上天,而那个霍尔蒂摄政王恐怕也躲不了这致命的攻击。”
    施拉勃伦道夫少校信心十足的握住了观察瞄准镜的握把,并命令布舍上尉将导弹的电源接通,他很快就要发射导弹了。
    “好了,准备发射”
    施拉勃伦道夫少校将右手搁在了面前的那根操纵杆上,当导弹飞离发射架之后,射手就依靠这个操纵杆控制导弹的飞行轨迹。
    导弹尾部拖着的那根电缆则可以保证导弹最远一千五百公尺的射程,如果电缆没有被人破坏的话,那么在这个有效射程之内,导弹就可以全程接受射手的控制。
    “呲”
    五秒钟之后,这颗“重锤”导弹终于顺利的离开了发射架,而且发射时间居然没有任何延迟,这使施拉勃伦道夫少校松了口气。至少,发射架的问题可以不用考虑了,现在,只能祈祷导弹的制导电缆是完好的。
    “重锤”的制导方式其实很简单,它由两组关键设备控制飞行轨迹,一个是操纵杆,射手用它控制导弹的飞行方向,另一个是射手面前的那具观察瞄准镜。
    射手依靠它同时监视导弹与目标,并根据目标与导弹的距离和方向不断的通过操纵杆修正导弹的航向。如果偏左,就向右飞一点,如果偏右,就向左飞一点。
    直到导弹击中目标之前,射手的眼睛都不能离开观察瞄准镜的目镜,换句话说,操纵“重锤”与操纵一架“”爆破车没有本质区别,而且信号的传输都通过一根电缆,只不过“重锤”速度更快。
    第一颗“重锤”导弹发射出去之后,施拉勃伦道夫少校的眼睛就一直盯着目镜,同时用右手控制那根操纵杆,不时的向左扳一下,然后再向右扳一下。
    每扳一下操纵杆,观察瞄准镜里的那颗导弹就跟着向左或者向右偏移几度,远远望去,就像一只训练有素的猎狗,跟着主人的口哨声行动。只是它的“奔跑”速度太快,必须依靠导弹尾部的曳光管指引方位,射手的注意力也必须非常集中。
    仅仅几秒钟之后,“重锤”与那辆元首专车之间的距离已经非常近了,而这时,施拉勃伦道夫少校也完全的屏住了呼吸,非常小心的操纵导弹,轻轻向下一摁操纵杆。
    那颗“重锤”导弹就在距离夏洛滕堡大道很近的空中来了个“俯冲”,非常精准的跳过了行驶在元首专车左侧的那辆护卫车,准确的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