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六百一十六章一封电报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第六百一十六章 一封电报
    而“剑鱼”的最远射程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七十公里,最高飞行速度为每小时九百五十公里,这是一种亚音速反舰导弹,也是美国第一种进入现役的反舰导弹。
    别小看这七八十公里的射程,美国海军的舰炮射程也就四十公里左右,即使在二十公里内,有效命中率也不会超过15。
    用战列舰对导弹舰,只有死路一条,美国海军可是向中国海军交了不少学费的!
    也正由于是美国当前第一种进入现役的反舰导弹,是战术上的巨大突破,在遭遇中国海军之前,美军甚至从来没有想过世界上会出现过类似的武器。
    不过有了可以借鉴的参照物,美国自然需一切从零开始设计。再配合上美国国内庞大的军工生产科研体系,以及唐纳德实业的技术援助,美军还是掌握这种武器。
    可惜因为时日尚短,“剑鱼”的缺点也是客观存在的,而最明显的缺点就是体积过大,重量也过大,由于弹翼没有折叠,再加上燃料箱占用了较多弹体空间,因此要想达到军舰的最大火力密度,并且降低军舰重心,那么就必须将导弹的储存发射筒斜置布置。
    交叉排列为前后两组,这样一来,军舰的后甲板上就出现了两个巨大的近似“x”的物体。而且为了避免前方导弹发射时的高热尾气影响后方导弹的安全,在后部发射筒的支撑杆旁还设计了专用的尾气导流槽,结果就使这级巡洋舰看上去格外的怪异。
    不过怪异归怪异,谁也不能藐视“阿斯托利亚”的战斗力,在正式出现在公众眼前之前,美国海军就曾用即将退役的老旧巡洋舰做过四次模拟度极高的实战打靶试验。
    靶船分别为即将退役的或已经退役的战列舰、驱逐舰、炮舰、训练舰,四次实弹射击,均采用双弹齐射方式,一共发射了八枚“旗鱼”。
    而直接命中靶舰的就有四枚,另外四枚虽然失的,但是也落在了距离靶舰很近的海面并爆炸,弹片也足以横扫靶舰舱面,爆炸的冲击波也可以对军舰水下部分造成直接冲击。
    在这样凶猛的打击力面前,传统的火炮战舰实际上已经被宣布了被淘汰的命运,战列舰的时代彻底终结了。
    在未来的战舰对抗中,雷达将取代测距仪,而导弹将取代大口径火炮,在这种战舰对抗模式下,哪一方的雷达和导弹性能更好,哪一方就能夺取制海权,哪一方能够更好的干扰敌方战舰的雷达和导弹,哪一方就能更好的生存下来。
    决定战斗胜负的就是那肉眼看不见的电磁波,这是电磁波的战争。
    幸运的是,美国海军在这方面再次领先世界各强国海军,假如没有中国人的话,“阿斯托利亚”级的雷达和反舰导弹很可能将是世界上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
    不管其它各国元首是否愿意承认,战争的导弹时代已经悄然拉开了帷幕,而拉开这一帷幕的正是中国。美德两国紧随其后,英国和法国的军官见了,也低头沉思,脸色阴晴不定,不知有着什么心思。
    坐在观礼台上的美国新任总统杜鲁门神情愉悦,但是法国流亡政fu的戴高乐将军和英国首相的表情却非常的不自然,他们也发现了那两艘美国新式军舰的与众不同之处。
    两人迅速交换了一下意见,一致认为,那种新式军舰肯定也是一种攻击型武器,他们没有必要像军事家那样从微观层面进行分析,他们只要看一看那两艘军舰的个头就已了然了。
    如果是防御型军舰,根本就用不着造那么大,或许,那就是传说中的“未来型战列舰”也说不定呢,两位元首当即决定,结束阅舰式之后,立刻召集幕僚商议此事,并向军方咨询这种未知武器的威胁性到底有多大,进行必要的战略评估。
    随着战争的进行,原本的世界版图也在不停演化,英国从世界第一的王座上跌落下来,却也未必甘心。
    别看现在欧洲都以美国马首是瞻,其实心底里大多数人都瞧不起美国这个西方世界的暴发户。他们希望美国足够强大,以便于帮助自己战胜德国,重新恢复昔日的欧洲局势。
    但同时又不希望美国过于强大,以至于欧洲变成北美的附庸,这就主客易位了。所以在看到美国掌握了导弹这种尖端武器之后,丘吉尔与戴高乐都是暗中眼神交流了几次,显然有些想法。
    没等法国将军和英国首相从“阿斯托利亚”级导弹巡洋舰的震撼中清醒过来,两人突然又听到了天空中传来的呼啸声。
    虽然头顶上是遮阳棚,遮挡了正上方的视线,不过,当呼啸声凌空而来并掠过头顶之后,法国将军和英国首相还是回头瞄了一眼。
    因为飞机的飞行高度不高,而且飞行速度也有所控制,所以,基本上还是可以利用飞机飞过遮阳棚之前的那转瞬之间的工夫分辨出飞机的大小的。
    让法国将军和英国首相吃惊的是,那两架刚刚掠过各国首脑头顶的喷气式飞机飞得如此之低,几乎快把遮阳棚掀掉了。
    “总统阁下,刚才那两架飞机是贵国的空军飞机么?”
    英国首相扭过头去,询问那位面带笑容的美国总统。
    “应该是的吧。”
    杜鲁门也刚刚把头从西边扭回来,点了点头。
    “飞这么低,不怕出危险么?而且,现在这里不是应该已经处于空中管制状态了么?为什么它们会出现在这里呢?”丘吉尔面色如常,紧接着又问起。
    “或许是迷失航向了吧,飞行员确实存在过错,回头我让空军查查,如果是飞行员的失职,一定有所惩戒。”杜鲁门此时甚是得意,面对丘吉尔的提问也只是点了点头。
    美国现在不仅掌握了导弹技术,更是开发出了性能不错的喷气式战斗机,这才能够在西线从德国人手中夺取到制空权。
    “那是轰炸机么?”法国将军戴高乐探过头来,用带有些许法语口音的英语问道,看其神色,显然是有些急迫。
    这也难怪,作为法国流亡政fu的首脑,他无时无刻不想着从纳粹德国手中夺回失地,重建法兰西共和国的辉煌。
    “不。那是战斗机。”杜鲁门笑得更开心了。
    “战斗机?那么大的战斗机?”
    戴高乐和英国首相丘吉尔都非常吃惊,虽然他们不是军事专家,不过现在既然是战争时期,那么也就不要指望政fu首脑不会完全不过问军事。
    他们都很清楚,战斗机从体积上而言应该是不如轰炸机的,但是,就在刚才,那两架呼啸而过并且“迷失航向”的用飞机显然不是他们以前见过的任何一种喷气式飞机。
    根据两位政fu首脑推测,刚才飞过去的那两架喷气式飞机,其机身长度至少是德国喷气式战斗机的三倍,甚至更长。
    很难相信,那么长的飞机居然会是战斗机,机身里装着什么?难道是伪装成战斗机的轰炸机?机身里可以挂载小型化之后的原子弹?
    这个推测很有道理,随着雷达的应用,轰炸机的高空突防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了,现在,英国空军正在与法国联手研究轰炸机的低空突防战术和技术,难道说,美国人又一次走在了欧洲军事强国的前头?
    法国将军和英国首相立刻显得不安起来。
    杜鲁门察言观色,知道这身边两位盟国元首心中惴惴,于是解释了一下,以便加强盟国之间的信任。
    “是这样的。那确实是一种新式的重型战斗机,不过并不是你们所想那样的通用性战斗机,而是一种截击机,准确的讲,是一种远程高速截击机,它的航程很远,比德国的同类型战机远得多,而且由于安装了两台大推力喷气式发动机,它的飞行速度尤其是高空飞行速度很快,任何一种轰炸机包括喷气式轰炸机在内都无法跑过它,所以,用来拦截远距离飞过来的敌方轰炸机非常有效。”
    “现在,根据我们得到的可靠情报,纳粹德国正在研制一种全新的远程高速轰炸机,对此,我们不得不有针对性的研发出这种远程高速截击机。这种截击机功能比较单只能用来空战,不能用来对地攻击,所以是一种纯粹的防御型武器,就灵活性而言,它远不如轻型战斗机。”
    美国总统先生的这番话立刻使法国将军安下心来,无论如何,复兴法国式第一要务,即便勾心斗角,也不是这时候!
    不过那位英国首相丘吉尔先生却依旧在心里打鼓,英国不比法国那么没有追求,英国人和美国人的关系说不上多么和善,几乎相当于东方的日本与中国的关系。
    而美国在北极圈一带的阿拉斯加地区建有空军基地,虽然目前,那几座空军基地的规模很小,无法起降轰炸机。
    但是自从得知中**方的战略导弹试验结束之后,美国*军方就向美国政fu提出了一个正式建议,根据这个建议,美国将在阿拉斯加地区扩建几座大型的空军基地,用于驻扎远程轰炸机。
    这么做是为了保证美国空军的轰炸机可以从北极圈的基地起飞,对北极圈另一侧的西伯利亚进行原子弹轰炸。
    虽然西伯利亚目前仍然不是中国领土,但是此举却可以间接的威胁中国,迫使中国谨慎的“看待”战略导弹为其带来的战略优势。
    在威胁中国的同时,同样也是让欧洲明白,现在的西方世界,是该轮到美国做主的时候了。
    换句话说,美国*军方的如意算盘是,当轰炸机技术更加成熟并发展出更加先进的远程轰炸机之后,美国空军可以从阿拉斯加的基地起飞战略轰炸机,飞越广袤的、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地区,对中国的北方地区进行战略威慑。
    在美国研究出自己的战略导弹之前,这个“北极航线轰炸方案”就是美国唯一可以用来对中国实施“核威慑”的有效战术,而且,美国*军方同时认为,以目前的战斗机的飞行距离,西伯利亚航线是“非常安全”的。
    可在丘吉尔眼中,这种截击机的投入实用将大大遏制别国的空军力量,威胁中国是一方面,美国同样可以将这种武器的枪口对准英国,假如有需要的?
    英国海军的大舰巨炮主义已经过时,在反舰导弹面前几乎抬不起头来,如果连皇家空军都要输给美国人,那么英国的荣光可就彻底完了。
    无论战争胜负如何,大不列颠帝国再难左右世界格局,骄傲如丘吉尔,自然无法接受这样的事情,可除了无可奈何,又能怎么办呢?
    目前,这款同样由唐纳德实业公司开发的超音速截击机康维尔f-102已经正式进入美国空军现役,并且已经实战部署到了位于阿拉斯加北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