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五百一十三章同类相食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第五百一十三章 同类相食
    据战后幸存日本士兵荻原长一回忆,它曾来到某个岩洞,受到三五个军士的“款待”,毕竟在这个时候,能活着聚集在一起才能更有活下去的机会,直到后来荻原长一才知道这种聚集和款待也是有另外一层用意的。
    这些军士给他吃了一种味道独特的熏肉,荻原和它的手下早就已经饥肠辘辘多日,在狼吞虎咽地吃完那些熏肉后,它们好奇地询问这是什么肉。那个伍长淡淡地说:“我们在同类相食呢!”
    还没等荻原长一反应过来,曹长又补充道:“把不能行走但还有一口气的战友的躯体就那么扔在那里,让蛆虫、野兽暴食,怪可惜的,所以我们自己享用了!”
    后来才知道,被这几个军士和自己以及手下吃掉的,并不是它们所说的与他们素不相识的海军士兵,而是与它们同一分队的朝夕相处的战友,而且都是同乡。
    在一个已经塌顶的小窝棚里,还横陈着5具士兵的尸体。尸体的大腿肉已被剔去,仅剩下白森森的股骨和肱骨。
    窝棚不远处,有四个士兵围坐在篝火旁烤食着同类身上的肉。一名少尉带领一个分队路过这里时,这四个士兵加入了这支队伍。
    几天后,这四个士兵杀掉了熟睡中的少尉,除骨头外,包括脚掌底下的皮都吃得干干净净,这就是日军在菲律宾失败的惨状。
    这还不是最野兽的日本鬼子兽性,在随后的日子里,荻原长一发现这些同类在失去最后的给养之后,会对出现生病、受伤的同类进行处死处理,为的就是获取它们身上的肉来继续存活下去。
    由于美军最先占领了这里,之后又被中国*军队撵走了美国*军队,很多史料还有资料都在战火中付之一炬,据战后多方不同角度的统计和考证,日本在莱特岛上最后的这三万多士兵中。
    除之前一周左右死亡的一万士兵外,剩余的两万士兵,被美军有记录的打死寻找到四千多具尸体,而等最后中国士兵从原始密林深处撵出最后一名日军士兵时,中国方面只发现有不到两千的日军残敌。
    也就是说,那剩下的日本士兵,要么死在了原始深林的各种疾病里,要么就埋葬在他们同伴的胃里。
    不过这种景象并不是莱特岛上独有的,在另外一个岛屿上,在不久的将来,也同样会发生这样的一幕情景,只是上演的地点变了,上演的主角也变成了另外一批更为庞大的日本士兵。
    澳大利亚的地图上,在这里的南端有个大三角型的开口,开口汇合的地方叫做奥古斯塔港。虽然这个地方同样秉承了澳大利亚人口稀少的特点,可是在现在,它的特殊地理位置便成为了众人眼中的兵家必争之地。
    它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它是澳大利亚唯一贯穿东西两头的铁路交汇处,在这里,巨大的桥梁将澳大利亚连接起来,火车、汽车可以通过桥梁迅速的穿梭来往于澳大利亚东西两地,而那连接的铁路桥,就成为了中国部队眼中的战略要冲。
    同样的道理,这座铁路桥同样在澳大利亚人眼中金贵的很,他们不会这样轻易的将这座至关重要的桥梁交到中国人的手中,如果有必要,桥梁下方所安置的炸药,将轻而易举的将这种珍贵的铁路桥给炸毁。
    “不能再像上次那样陷于被动,立刻呼叫支援,让‘幽爪’的人前来?”甘道光看着上面新发下来的强攻命令,有些怀念当时和那几个神秘士兵一同作战的日子,当时和他们交流不多。
    可是人家也在有限的时间里交了不少东西给自己,这让甘道光非常受用。
    “不行,对方已经做好了相当充分的准备,幽爪的人估计过。大规模渗透进去实在太困难,人数少了又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同时缺乏准确的情报来源,守桥的具体人数,爆炸起爆的控制房间在哪?”
    “这些情报都相当缺乏,虽然高空侦察机收集到了不少照片回来,但是对方巡逻队巡逻的时间、范围,甚至是桥底巡逻这些更重要的数据几乎全无!而且幽爪似乎有更重要的任务去执行。”莫雄摇摇头,否决了甘道光的提议。
    “那集团军和战区的直属特种部队呢?”甘道光犹自不死心。
    “也派出去了,剩下来的人数太少,不能执行这样的任务,而且上面也考虑了强攻后大桥被破坏的问题。集团军工程兵估计,一个月内可以修复或者是架起新的简易铁路桥。可能是考虑到后勤暂时跟不上用不着那么大的运量,上面也就同意了这个方案,我们必须声东击西!”
    莫雄的手放到了地图的另一个位置上,说得斩钉截铁。
    “明抢铁路桥,死抢公路桥。”
    莫雄目光如炬,右手用力地指点到地图上的那一处位置,让众人一阵沉默,这些人正在心中盘算着兵力比例和攻击中所遇到的困难。
    铁路桥重要还是公路桥重要?
    那当然是铁路桥重要,如果真要死攻铁路桥,估计部队刚刚能接近铁路桥时对方就已经炸桥了。但是如果慢慢的扯动,让防守公路桥的守军逐渐被牵扯到铁路桥防线一带,以少量特种部队作为渗透力量还是很有机会成功的。
    “而且美军正在往奥古斯塔港集结,现在防守奥古斯塔港的澳军,从侦查情况上只有一万左右,美军的增援还需要三天的时间才能有足够的增援到这里,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四十八小时拿下奥古斯塔港。最少,也要控制住公路桥。”
    决定了攻击方案,剩下来的就是摆出一副强攻的态势。当独立团的先头部队到达奥古斯塔港时,澳军紧张兮兮的看着这些入侵者,现在的澳军不会再用半个世纪前的老眼光去看待中国人了。
    澳军为数不多的军队已经在中国人的手中被消灭掉许多,新兵还需要训练的时间,即便是有美国人的增援,但是这扔需要时间来部署。
    这两座桥对于澳大利亚人来说很重要,它不仅是连贯澳大利亚东西两头的桥梁,还是目前阻挡中国人继续前进的最好阵地。
    如果中国人攻击下这里,那么之后整个澳洲东南部人口密集区就象被砸开了大门一样无险可守,中国人可以长驱直入肆意的攻击澳洲人口最密集的南威尔士州,对于澳大利亚人来说,奥古斯塔港就是一个天然的屏障,重要的防御关卡。
    突击团在外围对奥古斯塔港进行多次的侦察小规模试探之后,他们发现澳军在这里的兵力规模不是原先预计的一万左右,而是接近两万余人。
    整个奥古斯塔港的民间力量都基本上被抽调使用了,这里的每一户白人居民都自发的投入到了防御战中,年轻的男男女女都被组织起来,人手一条枪几枚手榴弹。
    这个时候澳大利亚政府的宣传效果就逐渐显现出来,在澳大利亚政府的宣传下,全民都投入了抵抗中国人登陆入侵的战斗中去,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奥古斯塔港对于澳大利亚意味着就是一个抵抗的桥头堡,失去了这里。澳大利亚人将无险可守。为此,哪怕是将奥古斯塔港打烂,打残,只要能守住,那么即便是打成碎片粉末也是值得的。
    就为这个,每一户都在自己家中摆设了大量的障碍物当做简易的掩体,同时西方人喜欢独门独户的庭院式建筑也给他们提供了不少可供相互支援射击的位置。
    而军方则派出了不少有一定经验的老兵前去各家进行指点,告诉他们如何才能更有效的进行自我掩护的对敌打击。
    在一些交通要冲之地附近,澳军更是直接派出部队和当地居民进行协防。还将手头上为数不多的一些火炮进行了入户式的隐藏安放,以便可以从最不可能的角度给予中国的进攻部队予以最致命的打击。
    各种手段尽出之下,可以说现在的奥古斯塔港就是一个大大的防御阵地。
    而防御的中心和重点就是奥古斯塔港内的那两座大桥,这两座桥梁更是成为了澳军防御中的重中之重。
    不仅派出了大量的兵力严防死守住大桥的两侧,在桥底下也设置了很多防御工事以防止中国人从桥下水底进行突击。在两座大桥下被澳军工兵还安放了大量的爆棚炸药,一旦需要澳军将毫不犹豫的对大桥实施爆破摧毁。
    大桥的引爆控制中心被设在了大桥的两侧,这里每天都二十四小时有专人值守,一名军官和三名士兵随时在这里等候着桌面上的电话铃声响起,一旦有突发的情况发生,那名军官则会现场视情况危急程度自行判断是否下令直接炸桥。
    可以说,要想完整的拿下这两座桥,其难度可是非同一般,这也是为何甘道光在一开始就提议出动幽爪别动对的原因,常规的军事力量确实难以胜任这样的工作。
    除此之外,澳军还在奥古斯塔港东滩头上构建了临时的防御阵地,如果一旦炸桥之后,中国*军队要想继续前进就不得不进行强渡,而这东滩头上的防御阵地恰恰就是用于阻止中国人强渡的最好阻击阵地。
    不过这个阻击阵地由于兵力的缺少,只能刚刚完成两个大桥一带几公里范围内的局部区域做重点防御,上游方向上,也只能多派巡逻队进行不间断、不定时的进行巡逻检查。再有一个,就是日夜企盼着增援的援军尽快的到达奥古斯塔港增强自己的防御力量。
    “我勒个去,打的跟个火刺猬一样!营长,什么时候能用坦克?叫坦克来,一炮一个轰翻他们算了,这样打不是个办法!”在后面看到自己的主攻连队又一次被压制在了三所房子外后,李建彪有些急了。
    “不行!如果过早的动用了太多的重火力,对方吃不住劲直接就炸桥了,我们不能冒这个风险。一营那边情况怎么样?”带队指挥的甘道光立即否定了李建彪的提议。
    “刘营长正带着一营从侧面和我们一同佯攻,他们那边的情况和我们这边差不多。”
    刘健锋的一营这边也正和甘道光所遇见的情况差不多,在对方各个洋房伸出来的火力压制下,部队推进的很困难,宽敞的道路和开阔的草坪让大家难以寻找到掩体依次贴近通过。
    “这澳洲可真是地广人稀,家家都起一个小洋楼,想打穿墙通过这火力区都不行。”刘健锋所说的是在经历过淞沪会战中,最后对上海发起总攻时,日军也是依托着街道对当时的华军进行城市巷战。
    当时刘健锋等人还是一名特战队里的小步兵,在莫雄的带领下逐个逐个的房屋和街道推进。在战斗之初由于没有经验,推进的速度很慢,再加上日军疯狂的进行人弹进攻,部队伤亡很大。
    也就是到了后期,由于当地的百姓和当年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