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四百七十一章百里突袭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全文字无广告 第四百七十一章 百里突袭
    作为盟国,同时作为过来帮忙协助的少量人员,在整个达尔文中有几十名美国*军方人员在此工作,他们主要是属于文职人员负责属于美国物资在港口的分流和转运,并协调好前来此地休整的美国海军水手们。
    达尔文也许不象其他大城市那样充满激情和舒适,但是小城也有小城的宁静和安逸,在此工作的美国*军方人员也乐得能在远离战场的位置上谋到这么一个好差事。
    只是谁都不知道,今天,中国人带着飞机大炮扔着炸弹结束了这种理想而又惬意的生活。
    而这名叫做达瑟夫的美军少校现在也非常的纠结,纠结的一面是在三天前,有一支美军船队在此结束完休整离港而去,自己在此的工作已经完成本有机会可以随着船队而离开这里。
    可是命运就是这么作弄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一年多的凯达瑟夫想让自己回程的路上更舒适一些,当时嫌军方船队条件没有民用船只那样舒适而放弃提前离开选择了明天再走,结果呢?
    现在估计民营公司那舒适的邮轮已经被中国人给扣下征用,而自己则需要面临生和死的抉择。想到这令他抓狂的地方,达瑟夫心中早就已经掀起了悔恨的滔天巨*,
    看着纠结而抓狂无语的达瑟夫,中校在内心中暗自叹了口气,他当然清楚的知道眼前的这位美军少校现在在纠结着什么。
    “达瑟夫先生,既然如此我向你建议,投降吧……”
    中校淡淡的向达瑟夫指出了一条最合适的光明大道,虽然这条大道的未来并不明朗,也充满了耻辱的名誉,但是很多时候,在名誉和生命两个选择面前,你选择哪一个?
    “投降?”达瑟夫怎么也没有会想到眼前的中校会说出这样的?
    “对,投降,虽然我们并不知道中国人是否会优待俘虏,而且作为第一批向中国人投降的军官和士兵这在名誉上非常的不好听,但是正是因为如此,你们你们不会被他们屠杀或者是虐待。”
    “相反,对方会考虑到形象和国内宣传的作用,你们绝不会被处死,同时你们也会得到对方一定的优待,这比缩在房间里被他们活活的炸死要舒服的多。同时,失守的最大责任由我来承担,我只请求你一件事,就是在战俘营中,好好的为这些士兵们争取更多的优待。”
    说完中校没有理会仍旧有些发呆的达瑟夫,径自离开了这个房间回到了他的办公室里。
    在小楼里传出一声低沉的枪响后,一扇窗户伸出了一根绑着白色布匹的木棍。
    “不要开枪,我们投降!”
    整个达尔文城市,已经全部落入华军的掌握之中,这里位于澳大利亚的正北,是连通美军补给的重要关口。
    驻扎在南太平洋地区的盟军几乎有一百万,其中大部分都是美军士兵,如此巨大的基数,补给自然不可能依赖印度尼西亚当地这块弹丸之地,只能让澳大利亚承担主要责任。
    可是现在被华军这么一刀插在了软肋之上,顿时便将美军拦腰截断,没有了来自澳大利亚的工业品支撑,美军在东南亚的军事行动将会受到极大的制肘。
    别看澳大利亚在列强之中处于末流,但至少这里也是一个工业化的国家,绝非印尼、菲律宾之流可比。
    庞大的运输舰队正在穿越所罗门海域,藏青色的苍龙旗高高扬起,这些配属着大型护卫舰的武装商船集群,正是中国人的海上补给线。
    装载着可供十万大军消耗一个月的物资,绕行南太平洋,避开驻扎于印尼的美国海军主力,驶抵了达尔文港。
    整个澳大利亚就没有什么部队,整个澳大利亚人口不过七百多万,澳军总兵力才十万出头,其中还有一半是国防民兵,跟随英国主子在中东又驻扎了两个师。
    英国主子深陷德国战争威胁的泥潭自顾不暇后想将包袱直接扔给澳大利亚,然后前些年日本鬼子在东南亚打的英法联军是一路逃窜,在新加坡保卫战中澳军又折进去八千多人。
    现在澳大利亚正重新组建新的军队准备打仗,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中国的动作会这么快,居然敢从南太平洋地区直接绕过美国人的耳目,兵临澳大利亚城下。
    要知道,自从美国在中途岛海战摧毁了日本的海军主力之后,他们就一直将整个太平洋当作了美国的内海。大量的巡洋舰在主要航线上不定期的巡逻监视,就是为了防止中国人的突袭,没想到还是被人打了一个措手不?
    而占领了达尔文地区之后,莫雄和刘健锋等人也不满足,他们又将目光盯在了两百公里外的城市凯瑟琳。
    “两百公里的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两天强行军绝对能到那里,组织起一个营发动一次进攻,直接可以拿下凯瑟琳。”
    莫雄和刘健锋站在周之浩面前,显得有些兴致勃勃,他们的职务都比周之浩要高,但却军衔却反而低些,并且知道对方在军队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因此一直以来都是毕恭毕敬的伺候着。
    “你们可以看看,现在整个北部地区领地全部加在一起的人口也没过十万多点,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我们胆子大一点,一个连都足够了,只是我觉得派我们突击团只拿下这一个小任务就有点太憋屈了。”
    李岩林眼睛盯着地图上看,大家顺着他的目光所指,发现他的目光是沿着那条铁路线和公路线一路向南……
    “胆子太大了点吧……”身边的一名军官有些咋舌,他叫莫甘申,是突击团成立后从军校和其他部队抽调过来的指挥官,主要负责刘健锋这几人不太精通的机械化作战和重火力支援及后勤工作。
    “不,岩林你继续说。”周之浩示意陈立新继续说下去。
    “现在先头部队也派出去了,据侦察这里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地广人稀,在非居民区外,方圆几十里都没有人烟的情况太正常了。而我们又是突袭,本身登陆战就打了澳军一个措手不及,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这样畏手畏脚的打那就没多大意思了。”
    “我们突击团不是有可以自行在特殊时期制定作小规模战任务的权限吗?因此我的意见就是,可以执行指挥部的方案,同时上报我们**团自己的作战思路,拿下凯瑟琳后不用等待,直接沿铁路线和公路线一路向南穿插下去!”
    李岩林的发言并没有让与会的其他人太过吃惊,指挥车内大家在狭小的空间里,脑海中却纷纷的开拓思路在思考着陈立新的方案。
    除了刚调来的那两名还不太熟悉了解部队特点的参谋,但是他俩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这个时候不是他们说话的时候,他们现在更重要的是少说多听多看。
    “我在这个作战思路上表示同意,就像岩林说的那样,既然对方被我们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再这样小心翼翼的行动就显得有些畏惧了。”团里的第一狙击手,也是几个老战友的老兄弟刘健锋第一个开口赞同,他这一表态,也迅速得到其他几人的应和。
    “要说快速穿插进攻的话上面肯定也会同意,可关键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的补给线问题,你们都知道我们刚刚拿下达尔文,港口里的沉船还没有清理干净,要想扩大规模和加快进攻速度就肯定受到后勤进度的制约。”
    “再加上虽然这里地广人稀,一个小城不过就是万多号人口,我们一个**团就小一个师将近六千人,打我们绝对不怕打的,但是能打多远,打多狠,还有打下来怎么防止对方的反扑也相当有讲究。”
    “你们可以看看,沿着这条铁路线我们甚至可以直接杀到千里之外北部地区南面更重要的艾利斯斯普林斯这个交通重镇,可是沿途的防御怎么办?澳大利亚军队可以组织起来在这千里的铁路线上轻易的夺回,哪怕是扒了铁路,我们就失去了后方的补给来源。”
    甘道光在几个人里面不太爱说话,但是大家都知道,其实在这几个老战友中,他的脑子是最好使的,看问题也是最全面的,因此他所指挥的部队在几个主战营中是最稳重的。
    “说来说去,还是后勤制约问题最让人头疼。”
    这句话象是有些发泄,也有些无奈,但恰恰就是这个必须要正面应对的问题限制了大家的突进。
    澳大利亚广阔的平原提供了大家快速突进的优良条件,但是同样是广阔的平原,也提供给了对方足够渗透的空隙,而且再怎么说人家也是地主,有着主场作战的优势,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条没有一条是向着自己这边的。
    其实在战前的小范围对后勤的讨论中,大家在出击时也曾考虑过象日本那样以战养战就地抢夺粮食以减轻对后勤的需求。
    可问题是澳大利亚绝大部分的土地实际上并不适合种植庄稼,更别说是北部地区这片大部分区域毗邻沙漠气候干燥土质贫瘠的土地,而这些土地恰恰正是李岩林口中所想长途突进的区域。
    “我觉得不要顾虑太多,减少点粮食并不影响我们的战斗,更何况现在时机不等人,一旦溃兵逃入凯瑟琳,那么我们想要抢夺那里,就必须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因为海上运输通道的不顺畅,在美国然反应过来之后,我们恐怕就很难再获得充分的补给了。”李岩林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看到大家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他身上后才继续说到:
    “其实最限制我们作战的就是油料,我们的后勤油料保障一次能让我们团在没有得到其他补给的条件下突袭开进五百公里,这个距离是我们一次**作战的极限距离,如果不考虑机械部队到达之后存留一定油料的作战保障这个距离还可以再往前推远这么百多公里。”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看看,部队中的需要吃油的家伙分出来,无外乎就是一线作战机械和后勤机械。因此我有个想法,对手的实力不强,我们也没必要带着这些吃油的油老虎。你们想想,澳军目前所组建的部队连坦克都没有几辆,飞机、大炮这些火力支援单位也没多少,我们没必要扛着坦克装甲车来摧残他们。”
    这话可是说出了众人的心思,更有人接着这话往下谈起:“说句不好听的话,以前我在地方部队里和鬼子作战最担心自己没有支援,但没有支援该打的仗还是要打!现在整编后,我以前做梦都想要的坦克飞机大炮都有了,但是我却发现如果一旦没有了这些东西,难道我就不会打仗了吗……”
    李岩林的话突然打开了大家的思路,的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军部队都是在我强敌弱的情况下撵着人家打,这种作战思路和实力后台支持当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