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四百五十九章日本反击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全文字无广告 第四百五十九章 日本反击
    时至八月,陈炯明结束了对东南亚诸国的访问,启程回往广州,在这里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等着他来处理。
    而在苍穹殿内,钟泱也召开了古文会的内部会议,陈泽、刘浩然和伊忠明都纷纷从还在兴建的几个重工业区乘坐私人飞机赶回广州。
    “泱,这么急急忙忙找我们回来,到底是什么事?”
    钟泱听出了伊忠明话语中的不满,位于武汉的大型化工厂正在兴建,这可是青竹化工集团未来五年内规模最大的投资项目,但作为集团总裁的伊忠明却不得不放下忙碌的工作,赶回广州。
    “是,到底有什么要紧的事?”陈泽和刘浩然也在一旁问着,这三人都是三大综合性集团的总boss,产经联和集团内部有着许多的事务都需要他们处理。
    “陈炯明已经返回广州,迁都南京的议案很快就要发起,这事非常关键,所以我才要召见你们,来共同商议决定未来的国策方向。”钟泱不疾不徐,表情淡然,沉稳地诉说着这件关乎时局的政治大事。
    在钟泱说完之后,周华见他点头示意,便站起身来:“诸位,迁都之事事关重大,目前内阁和军方都已经在协调处理,海防布设也早已完成,在南京周边建立稳固的海陆空立体防御圈难度不大,可关键是统一中国的战事,依旧后续的军事行动倾向。”
    “日本正在准备反攻东南亚,苏联在远东的军事力量也已经全面收缩,这是我们统一中国的好时机。西北延安和西南四川,盘踞在那里的武装割据势力,都必须在更大规模的战争到来之前彻底平靖!”
    钟泱冷冷话语,犹如洪钟,让在座的人都听出了内里包裹着的凛冽杀意。
    开发澳洲的计划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中国朝那里移驻了超过三万的退伍军人,以熟练技术工人的名义。
    但是随着美**队的介入,当初华联与英国签署的开发协议遭到了美**方的否认,使得钟泱甚至不得不命令开采铀矿的行动紧急中止,甚至还要掩埋相关的痕迹。
    因为美国人也在研究核武器,虽然由于技术上的难题暂时还没能得出可以实用化的科研成果,不过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情。
    而这样一来,美国原本只是单纯的想要遏制华联在澳大利亚的发展,却不知道因此而使得钟泱决定不再继续站在盟军的阵营里。
    如果无法占据东南亚和英属澳大利亚,那么自己又何必辛辛苦苦的对英美忍让,并且迟迟不愿发动统一中国的军事行动?
    “泱,你打算使用武力占据的方式来进入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吗?”陈泽对于那里的资源早已是眼红不已,不过却也知道那里可是英国和法国的地盘,现在法国已经灭亡,则由美国顶上。
    对于中国的野心,美国肯定是有所察觉,并且绝不会容忍这一块如此重要的殖民地落入中国的手中。
    “战略洲际导弹的研究已经完成,氢弹也完全可以投入实战,我们继续忍让是毫无意义的。拥有了这两项对战争胜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军事科技,我们现在正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趁着世界大战平息之前获取更多的利益。”
    刘浩然听完,也是点头称道:“我同意这个战略,不过迁都南京最好是在消灭长沙革命党薛岳所部之后,而且华联政府的文官体系也必须全都搬迁到新的首都中,广州将作为产经联的总部,更会是未来整个地球上的科研圣地!”
    这样的好言状语,众人听了,都并不认为刘浩然是狂妄,反而觉得理所当然。至今为止,产经联主导下的科技研发工作,已经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就。
    与欧美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私人主导的科研状况不同,产经联占据了国家绝大部分的资源分配,并且以权限值作为各大企业和公司的贡献评定标准,鼓励着涉及基础科学的非盈利性质研究活动。 全文字无广告
    尤其是针对廉价的清洁能源研究,这一点至关重要。
    产经联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这样一个工业帝国的存在,却并不是以营利作为最终的目的,而只是手段。
    这与犹太人建立的现代金融体系就完全不同,因为后者几乎就是为了追求利润,并不太考虑那些研究对人类的文明进程有多大的意义。
    甚至在美国和欧洲,从事免费能源研究的科学家都被排斥,或称为主流科学界里的“疯子”,或研究成果被封存,严重一些的甚至遭到了暗杀。
    能源财阀需要通过掌握石油和煤炭等资源来获取利润,资本主义国家也需要这些化学燃料来作为维持霸权秩序的工具。
    因为当石油和煤炭成为了最主要的工业动力来源,那么能够占据多少这类物资,就决定了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依据。所谓的经济实体计算,主要就是以这些物资的占有率作为衡量标准。
    一旦出现了廉价的能源供应,那么财阀如何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无论那些肤浅的拜金主义者如何去推崇市场经济,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就是自由主义经济体制下,工业产能的绝大部分,都只是在生产着人类并不迫切需要的产品。
    为此而浪费了多少资源?
    所谓的西方现代广告宣传效应,大部分都是在怂恿着消费者购买没用的东西。
    故此钟泱才成立了产经联,严格控制国家的资源分配,并且限定普通居民的消费趋向。除了维持生活的基本需求,在享受性的产品生产领域投入很少,反倒是针对战略性的科技研究投入极大。
    那些东西虽然未必能为产经联提供足够的利润,却是华夏文明未来的基石所在。
    “还有一点,迁都南京之后,就相当于正式确立华联在中国的统治地位。那么接下来就必须决定两件大事,一是官方语言采用哪个语系作为标准,而是华夏文化的正本清源,也即是纪元法的确立。”
    王仕聪提醒着在座的各位,中国的未来,可不仅仅是对外战事的胜负,更是内部经济文化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北方几所知名大学的那些教授比较推崇普通话,不过按照我们的习惯,我认为应该将粤语做为标准的官方语言,毕竟广州是我们起家的地方,大部分的军政高官也都是擅长粤语。”陈泽说出了他自己的看法。
    这种看法也确实得到了大部分人的广泛认可。
    历朝历代以来,中国的官方语言就几经变化,这一般和皇帝的出身地域有关。现在钟泱他们从广州起家,内部大部分的上层人员也是粤人,故而使用粤语也实属正常。
    至于用所谓的普通话当作国语,那才是脑*残,或者是满遗。
    清入关后,前期上朝多用满洲话,汉臣必须学习满语。民间则出现了旗下虎土虎官话等几者杂糅的趋势,北京话正是这几者等结合的产物,北京话音调高,即受东北话影响,此外很多方言来自东北土?
    后世的所谓普通话,大部分用的也是北京话的标准,讲究字正腔圆。然而这并非中国古代传统的汉族语言,而是由建奴入关所带来的文化伤痕。
    粤语在古代并不曾被当作官方语言使用,但却是也是古汉语诸多分支中的一派,并且在数千年的变化中,掺杂了许多南方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特色。
    “内阁和最高议会都认为粤语作为官方语言比较合适,值得争议的地方是如何解决各地区的语言差异问题。”王仕聪托了托他的黑边框眼镜,冷静的说着。
    对于这个问题,钟泱早就想好了办法,他回答道:“各地语言风俗习惯,只要不违背宪法大纲的要求,都可以予以保留。其实当年秦国一统天下,也只是书同文,而无法做到言同语。我们也不必勉强,推广粤语作为官方语言,同时保留各地方言语系。”
    “嗯,我看可行,一旦强制取消地区方言,势必导致民众的不满情绪,而这毫无必要。语言的存在,只是为了更好地交流。而我们华联政府出身粤省,已经确立了粤语系别的强势地位,没有必要去抹杀其他省份的方言体系。”
    王仕聪点了点头,认为钟泱提出的解决方案比较折中,不容易导致民众情绪的恶性反弹。
    “那么关于第二点,华夏正统文化的正本清源,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基调?”
    钟泱对此当仁不让,他来到这片时空,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文明复兴的伟大使命,他斩钉截铁的说道:“以华夏古代的汉族文明起源作为核心,先确立汉族文化的根本,然后再考虑如何兼容并蓄。”
    “首先第一点就是剔除佛教、景教和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的影响,让国家内部的公民明确的知道内外之分。依照古代皇朝的惯例,国家不设立国教,宗教只作为附属性质的组织而存在,并且必须接受政府的管理。”
    王仕聪仔细思考了一下,才提醒着钟泱:“考虑到文化层面的影响力因素,我们必须面对的第一个文化上的对手就是佛教,完全的打压是难以做到的。因此我提议扶植佛教中与儒家结合程度较深的禅宗。”
    这种事情也是很无奈的,自魏晋南北朝之后,历代以来的中国就受佛教的羔羊文化侵蚀,变得软弱无力,在对抗游牧民族的战场上越战越挫,甚至居然诞生了胡人主宰的皇朝。
    而且历代有所作为的统治无不倾向于灭佛,可惜大多都无法持续,主要的问题还是生产力落后所导致的。大量贫苦的底层民众需要精神寄托,而佛教的轮回邪说就很有蛊惑性,寺庙也因为接受信众的供奉而大发其财。
    哪怕是现在,中国在钟泱的暗暗帮助下在生产力上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可依旧需要大量的工人辛勤工作,才能创造出足够的社会财富。
    很多时候,工作与快乐是无关的,人类必须要用辛苦的劳动去换取生存的机会,这实在谈不上愉快。就算有,那也只是少部分的幸运儿,或者是具备阿q精神的苦中作乐。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是认识到在深层次上认识到了佛教对华夏公民精神上的危害性,恐怕钟泱也会像许多古代的帝王一样采用这种绵羊化的思想桎梏去缓和社会的矛盾。
    “禅宗的教义尚且还可以接受,然必须让他们改变供奉的对象,将原本的佛像换成各自的祖师。而净土与密宗的流传必须严格限制,尤其是大乘佛教这种崇拜印度神的流派,更是要禁绝。”
    “这恐怕很难,在底层民众,大乘佛教的影响力最大。”伊忠明对于民间的情况是了解,他面有难色地说着。
    “如果说在过去,这自然是难以禁止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