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四百五十八章渗透中亚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全文字无广告 第四百五十八章 渗透中亚
    发生在南方的叛乱事件最后还是被快速平息了下去,而声势浩大的罢工浪潮也被和平解决,然而国内的新一轮动荡却才刚刚开始。 全文字无广告
    因为加入了盟军的战斗序列,对于有着英美在背后撑腰的革命党武装势力,华联没有太好的动手理由。可是这次叛乱事件却让华军有了足够的借口,在大义上更是有了无可置疑的名分。
    最主要还是远东战场已经获得关键性的胜利,华军可以抽出完成了休整俄主力,投入到统一西南和西北两大割据势力的战场之上。
    红门因为被围困于延安已有数年之久,领袖马子任虽然成功逃脱了追捕,却一时之间也无法统合赤军的行动。
    不过在统一中国之前,华联政府在中亚地区的驻军力量必须先进行调整。革命党的武装力量不足为惧,和日本的战争已经使得当初黄埔军校时期积累下来的军事人才消耗得差不多了。
    反观红门赤军,在日本占领中国北方的时候就一直与伪军和苏俄有着勾结,实力不降反升。加之一直以来的游击战传统,也是让华军主力部队暗暗警惕,这些打不死的小强,并不是什么容易解决的小角色。
    一辆半旧的装甲车上,负责二十五毫米机炮的射手董文山用力的在哨位旁的装甲车里舒展了一下自己的因为长时间呆坐而酸软的四肢和身体上的筋。
    而和他在同一辆车里的车长和驾驶员则同样有些倦意,但是却丝毫没有一丝的大意,眼睛仍旧紧盯着哨所前所负责警戒的区域。
    “又是无趣的一天,自打进入到哈萨克斯坦这里,除了最初还有仗打,现在成天就是不断简单枯燥的推进、驻扎、警戒……”舒展活动了一下筋骨,董文山无不抱怨着这种日子过的实在是有些无聊。
    “知足吧,其实这样子我倒很喜欢,能这样兵不血刃的一路打过来,对于军人来说是寂寞的,但是其实是最好的结果。”车长拍拍乘坐在车内后边的随车小队班长,示意着他换下位置轮换休息时间到了,而对方也没有任何的怨言便在狭小的空间里迅速的相互配合完成了换岗工作。
    “如果全部参加战斗的部队都这样我当然没话说,只是车长你是知道的,我们团对哈萨克斯坦中部最重要的两个城市进攻任务改换成其他部队去执行,这才是我心中最大的不甘心……”董文山仔细的聆听着空气中那一丝丝几乎微不可闻的前线战斗。
    他心中的失落明显的画在了他的脸上,看着其他队伍中的战友一个个能上战场建功立业,哪个当兵的不心里直痒痒的难受?
    “这也没办法,这是指挥部所在将苏联中部一带的敌军到现在所制定的新战略思路,这个可是团长亲口说的。现在是求稳,稳扎稳打,不要贪功冒进,拿下一个地方就要拿的干净,别总留着残余武装势力在今后当土匪游击队……”车长不断的安慰着同车战友的心情。
    “算了,等巡逻的车队回来,我们也该换岗了,又是一天无趣的渡过……”
    可能是接近换岗,又由于哨所周围视野开阔并没有出现什么异常,大家都有些放松,上岗前的那种精气神已经有些消磨殆尽。
    大家也都没有继续保持着随时战斗的那种高度紧张,不过不要以为这些人就丧失了应有的警惕,大家的武器仍旧依然没有嫌弃沉重而卸下,而是继续持挎着武器等待着换岗的交班。
    “注意,西北面有动静!”哨岗那高高的瞭望台有着比下面装甲车更好的瞭望视野,在上面负责瞭望警戒的战士最先发现了远处的异样,他的警示也让狭小的哨岗处顿时喧动起来。
    “靠!终于能有事干了!”董文山兴奋的将双管二十五毫米机炮的弹药给推填上弹膛中,咔咔咔的武器上膛声清脆悦耳。
    而在装甲车里,所有的步兵们也兴奋的检查武器和准备弹药,准备等会一旦交火后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将手中的弹雨给向对方倾泻过去。
    “注意!是一个小型马队,人数四人!”瞭望员通过高倍率的望远镜及时的将他所观察到的情况向下面的装甲车队员叙说着。
    “才四个人?送死也不是这么送的。”董文山听到这句话后心里有一些失望。
    “注意,对方打出白旗!速度减慢!”因为部队自从进驻到这片土地上后,通过大量的翻译以及和当地人之间的告知和流传,当地人基本上都已经知道。
    如果要在野外靠近华军部队或者是军事驻防点位,就必须打出白旗或者是绿旗已表示善意,同时要减慢接近的速度。如果未打出旗子和继续保持高速度靠近的话,很容易会被认为是意图攻击者而遭到射杀。
    “郁闷,看来又是一个交换的商队!”董文山听到后更郁闷了,这些天来,由于华军部队在这里并没有搞什么种族大屠杀,对当地人的生活也保持了一定距离的不干预,很多并没有接受过什么爱国主义教育的游牧民族和部落对华军部队还是有一定接触的。
    这个原因就是因为在华军部队中,这些部落能换取他们生活中最需要的茶叶和粮食,不过随着接触的时间越来越久,更多涉及到生活日用品、小型奢侈品的交易也开始越来越多。
    伴随着各种交易,双方的交流也是越来越多和广泛,这种局面当然是军区指挥官和筹备新亲华政府的官员所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不过今天来到这里的那四个人却有些和往日不同,他们并没有表现出交换物品的意图,一下马之后便你一言我一语的不断的再向负责翻译的士兵念叨着什么,看他们的神情似乎非常的着急。
    “什么情况?”远远的,车长半探出个身子向警戒线外面的翻译询问着这些人前来的目的。
    “他们说他们部落里有妇女难产,想让我们的医生前去帮忙。”负责翻译的士兵面有难色的回答着车长这些人前来的目的。
    “啥?接生?你等着,向后面汇报一下。”车长听到后也有些不知道如何处理了,要说人家急匆匆的上门来求你帮忙,这可是一个竖立华军部队形象的好机会。
    但是必要的通报也是需要的,因为对于这些肤色与自己相异的外族人,大家还是无法彻底相信,万一是俄国潜伏下来的间谍可就糟了。
    “车长,情况没那么简单。主要是……”负责翻译的士兵有些不知从何说起。
    “有什么就直说,别耽误工夫!”
    “关键是这里的风俗是女性生育时,男人是一定要回避的!我们队里的军医全是男的!”翻译士兵苦着脸说出事情最棘手的关键点,听到这个最关键的问题后一车人全楞了。
    当情况被汇报回团部后团长也傻眼了,这军队里面绝大部分都是大老爷们,而且即便是军医也都尽量的挑选男性入伍,能有女性护士或者是医生的后方战地医院的一般都是军级战地医院。
    这些军级战地医院一般都位处于较为安全的后方,离前线有相当一段距离。而且对方过来求援的部落已经在路上跑了一天了,再从拖下去估计母子全都得出事。
    事不宜迟,团长立即向军部请求调派直升机运送女大夫前往该地区,同时命令侦查车队立即开赴该部落,一来就地看能不能做点什么哪怕是帐篷外的指导缓解病人的病情,同时也引导后期跟进载有医生的直升机降落,也顺便保证医生们的安全。
    当董文山他们连夜赶往该部落,在道路交通无法通行装甲车时依然弃车乘坐马匹第一时间赶到了该部落。
    虽然随队的医务兵并没有任何接生的经验也无法直接接触病人,但是出于医学专业的本能和一些常规知识,随队的医务兵还是在妇科大夫赶来之前稳定住了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在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煎熬后,一架直升机运载来的女性妇科大夫使出浑身解数终于将母子保住。
    华军部队不远千里前去治病救人的事情被一传十十传百的迅速在短时间内传遍了方圆几百里的地区,而配合着之前华军部队和气买卖,不扰民以及各种表现出来的善意,中亚地区的民众越来越多人开始尝试着和中国人接触。
    同时在中国的扶持下,一个新政府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这些亲华的政治势力,正是华联介入这些地区的最好方式。
    茂密的森林和蔚蓝的天空,再加上美丽的湖水和草原,已经恢复了中国本名北海的贝尔加湖,其生态复杂却又和谐自然的圣地,现在已经大部分回到了中国母亲的怀抱里。
    不过美丽的景色中有一些让人感到瑕疵的是,苏联原先在这一带东面所构筑的防御体系工事破坏了眼前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相比西北战区即有剿灭赤色游击队或者是土匪马帮,也有继续向东向西进攻的任务不同,远东战区目前的主要任务不再是追击突进,而是就地清剿逃入各地区里的苏军残余部队。
    当时由于罗科索夫斯基的命令下达的太快,很多苏军部队简直就是无次序的到处逃窜,这虽然给追击之初成批量的围剿带来了很大的优势,但是总有一小部分的苏联部队仍旧逃入了深山老林中。
    由于地理环境太大太复杂,这给后期围剿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麻烦。
    “啪!”的一声枪声打破了森林中的宁静,正在进行搜山的小队立即从行进状态进入到各自寻找掩护物的战时状态。
    “哪里开的枪?”带队的副排长有些诧异,因为从长期的作战经验上看,枪声是我们中国人的小口径的步枪声音,但是却不是巡逻队的人开枪,而且从枪声传来的位置上听,应该有一定的距离。
    “林子的那头。”负责前哨的班长确定着枪声来源地。
    紧接着,林子那边的枪声开始逐渐增加,听上去,是两支以军用步枪在有节奏间断的开火,而苏军的步枪则东一枪西一枪的显得极为的凌乱。
    “这附近有其他的巡逻队吗?”这回轮到班长诧异了。
    “不管怎么说,过去看看!战斗队形,小心前进!”带队的副排长一声令下,两个班的士兵迅速的相互掩护交替枪声响起的地方不断的靠近。
    当小队接近到枪声发出的地方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吓了一跳。
    在他们前面,是两拨人在森林中相互交火,从场面上看,应该是两伙人偶遇的遭遇战。一方是战士们很熟悉的苏军黄色军服,嘴里不断冒出来的鸟语也代表着这十来人不是自己人,那另一边呢?
    当战士们一转头看到另一边就热血沸腾了,只见三名穿着中国作战部队迷彩服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