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四百五十五章枪击案件[2]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调查、分析。
    终于得出其实在广州,也就是华联起家的地方,由于各种原因的促使,这里看似是最为恐怖的活动区实际上却是工人运动的最佳场地。
    而事实上,马子任挑选这个时间的确是向华联政府发难的最好时间。
    由于内战和抗战,数年之内大量的难民人潮涌入两广,在这里寻找工作,这些难民多为青壮年,虽然文化程度低下甚至就没有文化,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最基础的工业劳动力。
    他们的出现让南方原有的很多技术工人得到了时间和工种上的释放,这些难民很快的便成为最基础的工业劳动力,从事着开矿、单一流水线加工这些技术含量低下的工作糊口。
    还有另外一些人,则是其他经济欠发达省份来这里谋生的移民,他们同样是不断赶来这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区域,疯狂地追求着更美好的收入和生活。
    这些人的到来,导致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使得连最普通的一个劳动岗位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前来应聘竞争。
    这也导致各个工厂在劳动环境上越来越忽视,像有毒气体排放的车间,原本需要五台大型抽风机不断持续通风的地方,企业业主为了减少电力支出的成本自然不会开动这些设备进行通风。
    反正你觉得今天身体不舒服我可以在工厂门口很快找到下一个愿意前来上班的工人。同时在这样严重的劳动力竞争环境下,这些基础工作岗位竞争激烈,为了能得到工作养家糊口,自然会有人会以降低收入或者提高生产效率来争夺工作岗位,这也在无形之中成为企业业主们盘剥工人剩余价值的手段。
    汹涌的难民人潮那庞大的人数也极大的刺激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在这样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下,大量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建立起来。
    当然这得益于先前南方数省长期不懈的建设交通、电力、给水排水这些基础设施作为后盾支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难民人潮他们那恐怖的数量为南方工业在这几年内超速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基础人力资源条件。
    只是超速的发展所带来的一个负面效应就是当时为求工业数量,各企业都一味的最求着扩大生产规模和降低人工成本。
    哪怕两广地区原有的技术工人逐渐成长为各企业中的基础技术管理人员,但是这些人虽然经历过专门的技术培训但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管理培训。
    这使得这些小工头们都不约而同的采用了粗放式的管理手段,这也是他们在企业上层给出了强制标准下急功近利的迫切心态。对于这些新工人,他们没有时间来慢慢在学校中间进行培训,他们要用最简单也是最粗暴的手段让这些什么都不懂的工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合格上岗。
    还要在他们在岗位工作中尽量的减少次品率和废品率的消耗成本,多重压力下,这些工头们都不约而同的在新工人眼中成为了喜欢对人咆哮,动不动就打骂人的魔鬼。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被人找麻烦了,肯定是自己本身就有这样的问题,耍赖是没有用,着手解决才是王道。
    这句话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红门当年被革命党逼到任何绝境角落中时都能在逆境中脱困,因为他们走的就是底层路线。
    在工业时代,财富分配的不均衡必然导致不满,这是无法解决的死循环。正因为如此,处于被剥削地位的无产者是最容易被煽动的,这就是红门无往而不利的制胜法宝,哪怕他们的理念毫无正义可言。
    而现在广州所处于的情况就是有着大量低收入、低福利以及急需改善自己工作环境的低级产业工人对新政府产生了一定的不满,而这种情况,恰恰正是红门所最希望看到的情况。
    只是今天意外的枪击打乱了马子任的计划,他正在房间里不断的来回踱步思考,嘴上的香烟一根接着一根就没停过,地面上的烟头已经将地面铺上了一层另类的装饰。
    “怎么样?情况弄清楚了吗?”看着身边的一个熟悉的身影开门走进房间,马子任急切的询问着对方探听出来的答案。
    “不好说,只能估计是革命党的军统特务在游行队伍里面开枪,用意是嫁祸于我们,同时也逼我们提前动手。”
    “又是革命党的那些特务!”马子任狠狠的用拳头砸在桌面上,桌面上那早已经装满烟头的烟灰缸在抖动中彭起一蓬烟灰。
    双方的宿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在这种关键时刻给自己捣乱,马子任当然是恨得咬牙切齿。
    !@#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