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三百八十四章华中战役[2]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收复**政府的原首都金陵,也即是南京,一雪国耻。
    自此从一月九日开始的华中地区战役到六月二十一日结束,共歼灭日军十个师团,其中包括日军主力的第五、第六师团,击毙少将以上军官二十一名,佐官一百九十多名,日军官兵共计十四万余名,俘获二百一日军官兵。
    其中少尉七名,中尉三名,接受投降中佐一名,上尉一名及两名士兵。
    巨大的伤亡数字引起了日本国内上至天皇、政府高层,军部,下至百姓全国性的震动,从明治维新以来,特别95年甲午海战以来,日本就没有遭受过如此的重创
    十个师团十四万余名军官和士兵被击毙,这对于当时只有六十多万的常备陆军来说就是近四分之一的损失。
    可以说,在日本本土、朝鲜半岛、中国东三省还有中国长江以北日本能抽调出来的部队除了最后紧急登录后又撤离的那五个师团,日本现在几乎没有多余的陆军兵力开展进行新的攻势。
    而北方的抵抗武装力量由于日军抽调了兵力进行南方攻势而活跃起来,再加上华中地区战役的大捷导致抵抗信心大涨,日本中国北方占领地上一系列地反抗日军行动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地开花开展起来,日军军部不得不紧急从本土调集三个师团前来增援。
    而到了七月上旬末,华军完成了战役后的兵力部署,将此次战役中元气受损的第五军团及完成战斗任务的两个空降师,机械化步兵师,还有若干二线乙种部队抽调回广东休整重新整编。
    到了七月中旬,华军进行了一次战后总结。
    从下至上,从个人、班级,基层士官再到各排、连、营、团、师和军、指挥部,还有参战的空军、海军、后勤部队部门等所有直接参与此次战役的单位均参与了此次的总结。
    此次总结一直进行到了八月初才结束,之长、人数之多,兵种之全面为华联建军以来规模最大地一次。也是第一次对华联的整体军事实力进行了一次大盘点和大批评与褒奖。
    在各级基层士兵的总结中,步兵战士们纷纷指出日军作战战术教条僵化,战斗中缺乏灵活变通。
    同时迷信已经过时的刺刀冷兵器战术,在面对火力密集强大而又能保持火力连续性的自动步枪及半自动步枪面前成为了活靶子。
    更是指出地是日军的武器装备在面对中国其他军队时虽算很好,但在华军主力部队面前就明显不够看。光是从单兵地步枪再到连排级装备的火力支援性地机枪、重机枪还有掷弹筒等辅助火力压制武器上,日军地面部队均不如华军所装备的各式轻武器。
    虽然华军装备的武器远远优异于日军,但战士们也对日军在作战中的亡命死战作风表示了凝重和高度的警惕。
    因为对方是参与了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军队,所以华军并不接受战俘,除了一些有价值的军官之外,其余普通士兵,都是全部处死
    要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战役中,不仅几支主力作战部队都表现出色,而作为二线部队的辅助攻击部队也表现出非常优异的表现。
    在爱国思想教育的精神武装下,这些从预备役部队转正的士兵作战积极勇敢、作风顽强、在敌强我弱时毫不不惧怕敢打敢拼,虽然在武器装备上远逊于一线主力作战部队,但却也打出了各支部队的特有作风。
    而作为此次战争中出动的机械化部队,各部队都惊异于这些机械化部队地超威力体现,机动性高,突击切入性快,进可攻驻可守。
    配合上装甲车辆辅助地步兵配合,战斗几乎就成为一边倒的局面。但是战士们和各级军官们也注意到。
    由于这个时代陆军战术思维惯性,机械化部队一直是属于小规模地辅助性攻击部队,但在这次战役中,平坦的地形增强了坦克装甲车的机动性,高速度的穿插成为了此次作战中的另一大焦点。
    特别是大集团机械部队的集群攻击威力更加可怕,王立文派出的一个机步营还有李伟刚的几辆坦克和装甲车虽然数量并不是很多,但击中在一起在突袭率桥的日军辎重部队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可怕突击力让人不仅侧目,也让许多军官敏锐地注意到未来战争中闪电突袭战术的可怕性。
    南沙军校内部装甲学员所提出的集群装甲部队大纵深大包抄战术成为了新武器所带来的新战术的热门研究课题。
    空军部队的辉煌战果也首次让华军的将领品尝到了制空权的重要性。
    在此次战役的前期,空军首先就打掉了日军空军所装备的飞机和建设的机场,使得日军一直在中国大地上肆虐的飞机成为了天空中的火机纷纷栽落地面。而拥有了制空权,在战斗中日军第一次品尝到了被飞机轮番扫射和俯冲轰炸的滋味。
    第三舰队的覆灭,更是使得大炮巨舰时代的巨鳄们,第一次直迎空中雄鹰的挑战,地位岌岌可危。
    <!--内容结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