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三百七十四章昔敌今友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蔚蓝的天空上,身形巨大的轰炸机如雁群一般飞过,还有为数不少的护航战斗机群,发动机催动着巨大的螺旋桨,不停切割着周围的空气,卷起震耳欲聋的声浪。
    这是死亡的奏曲,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上演着生命的悲歌。
    高爆炸弹像雨点一样洒落地面,带走了无数日军士兵的灵魂,如同数百年前的先祖一样,将尸骨留在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第五军团前线指挥部,零时搭起的帐篷被隐蔽在茂密的山林中,通过无线电通讯器,王立文在此指挥着整个庞大的战局。超过十三万的部队,在他的手中起落,征战于棋盘之上。
    掀开了悬挂的营帐帷幕,林翔一脸沉痛的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份惨白色的纸质文件:“司令,这是昨日的伤亡报告,已经统计出来了。”
    王立文也不言语,默默地将手中的文件仔细看完,才开始了自己的叹息:“真是顽强,这样的敌人。”随手放下了已经读完的伤亡报告,他从行军椅上站起身来,背负双手,目光遥望不远处的敌营。
    “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我们被阻挡在杭州,居然不得寸进。从来没有一支军队,可以在入侵别人的国家之时,保留着如此的士气。不,事到如今,恐怕只剩下疯狂了吧。”
    听着王立文的感慨之言,林翔同样是面色难看,确实是疯狂,日军在穷途末路之际所展现的力量和意志,已经让华军中的不少士兵,开始动摇。如果不是为了保卫国家,如果不是拥有如此先进的武器,如果不是受过严格的训练和有军法弹压。
    很难想象,自己该如何去对抗这样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
    林翔的眼眸之中,流淌着幽光:“作为敌人,这些日本人的确可恨,但作为战士,他们的灵魂却是可敬的。”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如同野兽一般征战沙场,虽死无悔,果然是一个帝国该有的气魄。但我们也不能落后,华夏一族已经浪费了数百年的光阴,这些人身上的信仰,本来应该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之中。看着吧,终有一日,我们也会拥有这样的士兵”
    “是,终有一日,可喜的是,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等待。”林翔与王立文一起眺望远方,影子在夕阳的拉扯下,变得很长很长。
    &######
    徐州战场,两群怀着同样是富国强兵之梦的亚洲民族,呼喊着各自的口号,厮杀在一起。哪怕是在外表上如何相像,可如今,却穿着不同的制服,握着兵器,凶狠扑杀。
    **军没有华军的装备,部队缺乏正规训练,因为粮食的匮乏,士兵的体质更是难以让人满意。但并没有因此而磨灭了他们杀敌报国的心思,多少具瘦骨嶙峋的躯体,用摇摇晃晃的步伐,无怨无悔的扑向前方。
    白崇禧与参谋徐祖诒站在两军态势图前,目光坚毅,战事虽然不顺,但在下属面前,身为第五战区的高层,他们不能露出丝毫的怯意和犹豫。必须毫不犹豫的下达军令,小心翼翼地计算着此战的得失。
    徐祖诒望向白崇禧那张略显疲态的脸庞:“司令,前线士兵对‘火拳’非常喜欢,希望能获得更多这类物资。尤其是在攻坚和消灭日军的装甲车辆上,‘火拳’非常具有针对性,不过就是消耗太快。”
    说到这里,徐祖诒的声音也开始变得低沉,直到最后,所幸也不出声,只是别过头去,目光有些躲闪。
    看着徐祖诒这副表情,白崇禧也是无话可说。**军还有很多战略物资,都被雪藏起来,打算关键时刻再用。对于这一点心思,军中谁人不知?但身为下属,身为臣子,谁又能对姜瑞元表示公然的抵触?
    这些武器都是自己所难以生产补充的,向华联购买也是不顺利,毕竟现在华联也开始限制这类物资的出口,他们自己都在和日本干架。
    “唉,我在和委员长谈一谈吧,先说说张自忠的事情。”
    “是,我明白了”
    却说白崇禧调川军和庞军北上固守滕县、临沂后,随调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到徐州的北大门台儿庄布防。
    川军和庞军在滕县、临沂分别与两支敌王牌军矶谷师团和坂垣师团浴血缠斗,为保卫台儿庄赢得了时间。
    但是,白崇禧深知川军和庞军装备低劣,实力有限,经不起长期消耗,逐令汤恩伯军团驰援滕县。可临沂方面的援军,却一时无法抽调。
    恰在此时,白崇禧得报,津浦路南线之敌,已被迫后撤,局势渐趋缓和。他忙对参谋长徐祖诒说道:“急电固镇张自忠,令其率第五十九军北返增援临沂。”
    “司令”徐参谋长摇了摇头:“张自忠恐怕不会同意去”
    “为什么?”白崇禧疑惑不解。
    “张自忠奉调到本战区来时,曾私下里对我说过,他在任何战场皆可拼一死,唯独不愿与庞炳勋在同一战场并肩作战。”徐祖诒当下便向白崇禧陈述了张自忠与庞炳勋之间的一段宿怨。
    那是1930年夏,在中原大战之时,庞炳勋与张自忠都是冯焕章麾下的战将,彼此亲密无间,情同手足。谁知庞炳勋受姜瑞元的收买,率军倒戈,袭击张自忠的师部,张本人险遭其害。
    张自忠当即发誓:“庞炳勋不仁不义,此仇不报,誓不甘休”从此庞张结怨,成为仇敌。
    “嗯”白崇禧点了点头,表示理。不过随后又仔细思索了一下,开口说道:“徐参谋长,请你把张自忠请来,我亲自和他谈谈,我看,他会去临沂的。”
    “司令,两军协同作战,将领之间一定要协调,方能运用自如。”徐参谋长并不太认可这一决定:“我看,庞、张两人,积怨太深,很难共事,大可不必强人之所难吧”
    “本战区机动部队只有张自忠的第五十九军,其余皆不能抽调,不调张部驰援临沂,又调谁去呢?临沂一失、大局不堪设想”白崇禧别无选择,只好坚持着自己的这个办法:“还得调张自忠去”
    徐祖诒见主将白崇禧如此说,只得急电张自忠令其率部速返徐州,并到长官部来领受命令。
    张自忠奉命来到长官部,晋谒长官白崇禧。他身着灰布军装,脚上没穿马靴,只是一双布鞋,剃着士兵一样的光头。他身材高大,浓眉大眼,嘴唇上下都留着一抹短须,英气勃勃,慓悍异常,一看便知是一员难得的优秀战将。
    “报告长官,张自忠奉命来到”张自忠声音洪亮,向上官白崇禧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荩忱兄,你辛苦了,请坐”
    白崇禧对张自忠从外表到内心,都很欣赏,他认为一个军人应该象这个样子,才不辱没军人的称号。他与张自忠并不陌生,刚到南京不久,就正碰上张自忠从北平到南京来请罪,他对张的遭遇,非常同情。
    原来,张自忠乃山东临清县人,早年毕业于天津政法专科学校,却又投入军界,在旅长冯焕章手下由排长、连长、营长直升到团长、旅长、师长之郑他受冯焕章影响颇深,治军严谨,无论是训练和作战中都能身先士卒,在军中极有威望?
    当芦沟桥事变发生时,张自忠在冯焕章旧部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任三十八师师长,曾在宛平抵抗日军的侵略。二十九军官兵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举国上下,群情振奋。
    姜瑞元虽然迫于舆论的压力,摆出了要力主抗战的姿态,但又指示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与日寇谈判,不要扩大事态。宋哲元随后将二十九军撤出平津,命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北平市长。
    张自忠奉命行事,与敌周旋,一时间全国舆论大哗,国人不明真相,皆指责张自忠为卖国求荣的汉奸,南京军委会下令对张给予撤职查办处分,张自忠此时真是有口难辩
    不久,他化装从北平出走,到天津乘英国轮船抵烟台,经济南去南京。在济南时,他找到老长官冯玉祥,请冯给姜瑞元写一封信,辩白他在平、津之事。
    冯焕章是张自忠的老上司了,他很了解张自忠的为人,随即提笔给姜瑞元写信,信中写道:“张自忠将军很有良心,有血性,只要叫张带着队伍打日本,张一定尽本分。”
    冯焕章还引了圣经上的话,希望姜瑞元饶恕人能有“七十个七次”就更好了。张自忠带着冯焕章的亲笔信,到了南京,又得到白崇禧的支持和帮助,这才度过了难关。
    姜瑞元仍命他代理以其旧部三十八师扩编而成的第五十九军军长。
    张自忠当即由南京到河南新乡第丘十九军军部,他当时就曾对正在整训备战的部属们如此训话:“弟兄们,我这次回来,是准备为国家而死的。你们要懂得,无论什么部队都可以打败仗,唯独张自忠的部队不能打败仗。我只有一拼与一死,用真实的成绩,才能为自己洗白干净”
    不久,他奉命调到第五战区,因与白崇禧有这一层关系,因此他对白崇禧更为信赖敬仰。这些情况,徐参谋长当然不了解。
    “长官要调我去援助庞炳勋吗?”张自忠是个爽快之人,坐下之后,就直截了当的开口提?
    “听说你和庞炳勋过去在内战中有宿怨,是吗?”白崇禧脸上不动声色,语气温和。
    张自忠不作声,只把那两道浓眉往上耸了耸,两只大眼闪了闪,似沉浸在一种难堪与难过的情感之中。李宗仁耐心地劝慰着:“荩忱兄哪,我与冯焕章先生和阎伯川长官三人,过去都和委员长打过仗,我们之间的恩怨,恐怕要比你和庞炳勋之间的恩怨深得多。可是,为了抗日救国,委员长一个电报打到江西,我就到南京来跟他一道抗日了。”
    白崇禧看了张自忠一眼,深有所感地说道:“以前的内战,不论谁是谁非,皆为不名誉的私仇私怨。今大敌当前,庞炳勋在临沂抗战杀敌,我希望你捐弃个人前嫌,去雪国耻,报国仇。”
    张自忠霍地站起来,身子笔挺,响亮地说道:“请长官放心,今天我张自忠除了日本侵略者,再没有第二个敌人”
    “好”白崇禧抚着张自忠那壮实的肩头:“将军真是一个血性军人,”
    见张自忠心悦诚服地表了态,他便随即下令:“我命令你即率所部,乘火车至峰县,而后以一昼夜,一百八十里之急行军速度,于三月十二日前到达临沂城西郊,投入战斗”
    “是”张自忠奉命去了。
    白崇禧是个稳重之人,他虽然知道张自忠增援临沂作战没有问题,但是庞炳勋又如何呢?庞虽然在电话里表示绝对服从命令,但他仍担心张、庞二人在关键时刻意见相佐,致误戎机。
    因为临沂实在太重要了,一定要守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