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三百五十五章国府内争[2]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还是日本民众,都在叫嚣着战争。华军此举,无疑是将自己架在火炉上烤,这种暗杀一**事高层官员的事件,向来不是什么可以妥善处理的案情。
    遇到这么个棘手的问题,姜瑞元实在是倍感气恼,却又无可奈何。华联也在逼自己与日本尽早开战,红门在苏俄的指示下,同样是与张汉卿马占山这类地方军阀频繁接触,一力逼迫中央军与日军交锋。
    战争必然要打,姜瑞元又何尝不知?可问题是他必须先要做好准备,以降低自己的损失。无论是军队的整编和训练,还是国内各方力量的统合与收拢,这些都需要时间,只要再等上三年,**政府就能凝聚起绝对的优势,一举扫清昔日污秽。
    只可惜其他人同样也明白这些道理,丝毫不打算给**军这样的机会,苏俄、中华红门,华联还有其余军阀势力等都是存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思。
    勉力支撑着大局,姜瑞元已经是心力交瘁,只盼望上天能给他更多的时间,去达成他心中的野望。千古明君,自古不是易与的称号,即使姜瑞元再怎么努力,似乎也难以企及这样的一个高位。
    特别是心腹第一谋臣杨永泰的外放任官,更是让姜瑞元难以释怀,这虽然是**党内派系斗争不得不采用的结果,实际上更多的也是姜瑞元当时的无奈。
    现在想起来,姜瑞元还是有些后悔调走杨永泰的这个举动,只是当时脑袋一热,不知怎么就作出了这样的决定。
    1935年冬,日本军阀侵华日亟,姜瑞元在舆论压力下,不敢公开满足其得寸进尺的无理要求,但又惮于公开决裂,深感外交问题十分棘手。
    经过郑重考虑,乃将善于周旋应付的湖北省政府主席张群调任外交部长,遗缺调南昌行营秘书长杨永泰接充。因杨在行营时专横跋扈,与国民党各派系积怨甚深,只好将其外调,缓冲一下。
    于是身边走马换将,张去杨来,其实都是“政学系”中的擎柱人物,谋士班底换汤不换药。
    可无论如何,杨永泰的学识才干的确是无人能比,缺少了这么一个得力的谋士军师,姜瑞元在处理政务和军务时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许多原本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因为缺少一个专业而睿智的谋士在旁分析处理,姜瑞元很多时候也难以同时顾及多处以及纵观全局了。
    早在1935年10月,行政院院长汪兆铭在**党四届六中全会上遇刺,杨永泰颇想乘机爬上这一高位,进一步施展自己的才华,但遭到以二陈为首的cc系的坚决反对。
    组阁的愿望落空了,杨永泰决定辞去秘书长职,准备出国考察。正是用人之际,姜瑞元岂能放他出国?他没有理会杨的辞呈,虽知杨永泰对自己忠心不贰,但为了平衡各派利益,决定将杨调出。
    早在南昌大火案发前,姜瑞元就打算让杨永泰出任南昌党政军联合办事处秘书长。 杨永泰闻讯后声泪俱下地对姜瑞元说:“一定是有人向先生进了谗言才至于此,在此国家危机时刻,我决不离开委员长半步”
    姜瑞元听后大为感动,只好留杨永泰继续在任。
    当姜瑞元调张群任外交部部长后,便决定发布命令,任命杨永泰为湖北省主席。杨永泰离开姜瑞元身边,出任封疆大吏,在许多人看来是杨失宠的信号。
    其实调开杨永泰,固然是蒋为平息**党内部对杨不满所采取的措施,但也更是姜瑞元用心良苦的一招。
    杨永泰还未到鄂上任,便遭到了cc系及鄂省实力派的迎头反对。cc派的走卒窜入省内一些学校,大肆宣传政学系是“亲日派”,挑动学生上街游行。学生们听到政学系的卖国消息,义愤填膺,到街上游行,高呼“打倒政学系”、“打倒杨永泰”、“反对杨永泰接任省主席”等口号。
    一时间,武汉反杨赴任之声颇高。
    第三百五十五章 国府内争
    <!-- 小 说章节内容结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