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三百五十章货币战争[2]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钟泱所建立的华联社会体系,对于犹太人和他们所白表的金融势力,同样是抱有恶意和排斥。这不是善恶的问题,而是钟泱必须首先考虑华联治下四千八百万民众的利益,而不是去当犹太人的保安。
    况且鸦片战争之后以罗斯柴尔德为首的金融财阀家族对中国所做的恶行,也不足以让钟泱和任何一个中国人去同情这些犹太人。
    或许不少普通的犹太人是无辜而且善良的,但这又如何?难道因为日本有好人,中国就不去仇恨日本这个国家了吗?
    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犹太人就为几乎破产的日本政府提供大量资金援助,而各国也是明里暗里对建奴政府进行制肘。
    在犹太人的全球布局之中,日本和中国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对于列强国家和背后的金融财阀而言,哪怕是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其本身只是单民族的小国,国家没有多少财富的积累。
    而中国是多民族的大国,曾经在过去的一千年里引导着整个世界,虽然已经落后于列强但是历史财富积累世界第一。
    这样的两个国家的内部条件是非常不同的,这样的不同就是日本即使是发达了,最多也只是列强,衰落了就是边缘荒岛。
    而中国这样的国家发达了是要压列强一头的超级大国,衰落了就是列强瓜分的大蛋糕,资源、利益、实惠巨大,这在世界上的土耳其、奥匈帝国等等就是这样的活生生的例子。
    列强扶持日本与中国进行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以历史记载一般认为是日本发了横财,但其实真正在背后暴赚的,是国际金融资本和世界列强,他们通过金融货币的侵略手段,谋取了超过我们想象的利益。
    中国和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清朝向日本赔款两亿两和台湾岛,这些巨额赔款都是向英德法俄等国银行团借款偿付的,最后总计本息高达六亿两。
    具体情况为清政府为了依照条约在三年内还清赔款,1895年7月,中国政府同俄法两国签定了《四厘借款合同》,即“俄法借款”,全部借款4亿法郎,年息四厘,分36年还清,折扣为。
    1896年3月,中国政府同英德两国签定借款合约,即“英德借款”,借款总额1600万英镑,年息五厘,分36年还清,九四折扣。
    1898年3月,中国政府再次同英德签定借款合约,即“续英德借款”,全部借款1600万英镑,八三折扣,年息四厘五,分45年还清。
    据计算,仅上述三笔借款给中国造成的可以估计的间接损失就达四亿两,同时这些借款还包括了苛刻的附加条件使中国的主权进一步的丧失。
    这些条件保障了利息的收取加强了对于中国收入的控制,是赔款近二倍的利息和附带利益都被国际金融资本获得,国际金融资本的得利超过了日本的战争财。
    而日本的战争所得,更多的是偿还了外债给国际资本和再次向列强采购军火,利益大部分还是流入了列强和大鳄的腰包。
    而更大的利益就是随之展开的金融货币战争,威逼中国的白银进行贬值,列强与日本共谋,对于1895年4月从中国得到了2.3亿两的“甲午战争”赔款,强迫要求中国以英镑交付。
    这个计划使得中国必须抛售白银来换取英镑,两个都使用银子的国家,却要使用英镑支付,由此就可以看到列强和背后金融财阀的身影了。
    钟泱之所以强硬的推行权限值设定,也是为了扼杀这种自由贸易的货币体系,在货币的流通之外,认为的进行刚性规划,用以抵制财阀势力对华联内部的金融冲击。
    因为在对外贸易体系中,全由产经联下属的华联贸易协会所控制着,就算市场中流入大量的华元纸币,也无法对华联的民生经济带来太大影响。
    因为居民的消费是被各种属性的权限值所设定的,货币本身只是代表你的购买能力,而并非意味着你拥有购买资格。
    这是一场关于货币的战争,比起硝烟弥漫的战场,更要凶险得多。
    第三百五十章 货币战争
    <!-- 小 说章节内容结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