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三百四十九章赤军流寇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第三百四十九章 赤军流寇
    “德邻,大本营总部的这个进攻计划是不是太过草率了”桂北华联第三方面军的总司令部里,黄绍竑拿着手里的战略计划文书,表情有些不太自然。
    “季宽,薛岳所部的主要活动范围只是在以贵阳为核心的黔北与黔西,我们的目标是黔南和黔东两处地方。并且主要的对手也不是中央军,而是地方武装力量。”看到黄绍竑并不支持这份作战计划,李宗仁也是进一步解释着。
    “就算是滇军,现在也是挂着**政府军的正规编制,而且姜瑞元又岂会坐视我们攻略云贵高原而不动于衷?”黄绍竑这人比较正直,说不好听的就是死板,现在中央军毕竟是有着正统地位的正规军。
    并且**政府还拥有抗击日本的大义,在这个时候阻挠中央军收复云贵高原,在良心上他还是有些过意不去。
    “季宽,正是因为这样,这个黑锅才要我们来背。我猜想内阁大臣的意思是希望直接造成既定事实,然后在用外交手段润磨硬泡,逼迫**政府承认这个势力划分。不过对于我们而言,这也是切切实实的军功,你不要自误。”
    李宗仁也是在向黄绍竑挑明这件事,别看有着新桂系之称的华联第三方面军似乎是掌握在李宗仁手中。但事实上,他只能指挥得动百分之十的部队,有着国家级军队的运转机制在里面,谁想要安插亲信都不太容易。
    部队的接受训练也是在其他地方,并且李宗仁的威望也还没有确立,一直以来他出战的机会就不多。因为论到资历,李少杰与程文力等人的出身比李宗仁要更好一些,投靠的时间也更早。
    李宗仁的意思,黄绍竑也是听得分明,相比于军部中其他的高层军官,他们始终还是若即若离的外人。如果还不愿意弄脏自己的手,恐怕想要出人头地并不容易。
    在这样的思绪之下,第三方面军也开始集结,准备朝着黔省地界前进。在向导方面,情报部已经联系好了一些因为赤军发动土改而被迫害的地主家眷,以“回乡复仇团”的名义,华军决定“帮助”这些可怜的人重返家?
    在原本时空的历史上,对于赤军和红门的流寇发展模式,在诸多赤色御用文人的粉饰下,被冠之以全民战争或者游击战之类的美誉。
    然而事实上,所谓游击战和发动民众,都不怎么新鲜,自古就有。
    并且土权改革也不是什么正义的事情,充满了残忍和血腥,是灭绝人性的举动。其中马子任在湘省发动的秋收起义,就是一次彻头彻尾的流氓造反。
    马子任的策略非常简单,就是效仿古代的流寇,把地主和不愿斗地主的人全都残酷杀死,然后才是鼓动流氓去抢占钱财女人。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地主以及死者的亲属带领军队回来报复。
    无论是**军的围剿,还是华军的灭赤,都有着许多熟悉当地环境的地主家眷从中帮助。
    在斗地主时,要活下来的就要一起参与杀死地主和折磨其家属,因此剩下的人按照当时的法律体系也确实是土匪成员和匪属。所以**军对于这些人,向来也是严酷处置。
    但真正的罪魁是以邪教方式进行蛊惑导致流寇发生和社会动乱的人和组织,苏俄的赤化理念,中华红门这群祸国殃民的乱贼。
    土改杀地主是非常残酷的,地主还乡团报复同样的残酷,而需要反思的是把这样的矛盾激化引发社会仇杀,并且利用这样的仇杀进行渔利的是什么力量,其中的邪恶才是要阐述的,而仇杀的双方实际上都是受害者。
    所以华军对待被裹挟的民众一般都是处于宽仁的立场,但对于红门和赤军的骨干分子,却从来不吝啬杀戮。
    想要了解红门赤军的所谓游击战略,其实只要认真对比一下历朝历代流寇的掠夺生存机制就能明白一二。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战术,只是在非常的历史背景下,对原本的体制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中国历史上流寇给社会造成的民族灾难是举不胜举,在这些惨痛的灾难的背后,有什么深刻的原因和流寇的历史运作机理,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虽然历史上的流寇由于种种原因很多被美化成为农民起义等等,但是流寇给社会文化所造成的损失和破坏是每个有历史常识的人都清楚的。每次流寇的作乱的结果均是人口损失大半,社会财富消耗殆尽,这些流寇又是如何的运作的呢?
    流寇的运作首先是要有一个精神的因素,带有邪教的背荆从张角的黄巾,到朱元璋的明教,在到后来的拜上帝、什么主义等等,这些邪教的东西从根本上打破人们原来的真善美的认知?
    而红门是其中的佼佼者,赤色理念把人们的推向杀人、抢劫等等成为合理、有理的思想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用精神统治形成巨大的流寇群体力量。
    在精神完成了以后,物质的来源就是抢劫了。而抢劫的对象只能是有钱的人,穷人是没有钱好抢的,抢劫的物资主要是粮食,古时的武器是比较简单的,有吃的就不怕。但是光抢粮食只是一般的盗匪,成不了威胁整个社会的流寇,流寇成患还有另外的关键的因素。
    流寇发展的关键是要胁迫穷人与之一起进行抢劫
    流寇围住一个村庄后,首先把人分成两类,有钱有粮可抢的和坚决不愿意抢劫的为一类,另外就是有可能参与一起抢劫的。
    有钱有粮可抢的当然是要被抢了,只要扣上异端、反**等等诸如此类的大帽子,就可以随意掠夺了。反正只是一个借口问题,想找还怕找不到?
    至于那些坚决不愿意抢的良知者,自然就是地主阶级的狗腿子了,把这些人要基本杀掉。而有可能愿意抢的人,就要给他们用已经有的精神因素进行洗脑,让他们参与抢劫变成思想和道德认同的事情。
    不仅如此,同时也要他们手上沾上鲜血,要他们动手杀人。例如:均贫富、剥削等等,然后再诱之以利,把抢来流寇又无法带有的东西分给他们,这些东西就是土地和房产,还有可能是有钱人的老婆,所以就有打土豪分田地了。
    披着光鲜的外衣,土改的本质也就是这么一回事。
    这样的好日子没有几天,政府肯定要恢复被抢劫地区的社会秩序的。恢复秩序的还乡团来了,流寇就要跑了。
    而这时另外一个关键是要带走所有被他们胁迫抢劫的村里青壮年人,这些人跟着流寇的所作所为,按照当时社会的法律已经成为了杀人、抢劫、强?奸犯了,他们是无法不跟流寇走的。
    这样的结果是流寇在村子里面不但要抢劫到财物,还要带走村里的人,流寇的队伍就壮大了。这样的过程就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进而是几个村庄,然后是一个县,再就是几个县。
    这样的发展是雪崩性的发展,而且在流寇的发展过程中,被抢劫的有钱人也有识时务的人。在他们可能被抢劫和杀害前,他们会主动迎合流寇,把自己的财物拿出来,自己加入流寇,叫做毁家起义。
    这些人有知识有文化,他们加入了流寇后会极大地完善流寇的组织管理,使流寇能够成为巨大的军事组织。例如吉少山,就是这样的人,他出身地主家庭,却在很早的时候就加入了红门。
    在古代交通通讯不利的情况下,政府和军队要有反应和行动都要等待命令,军队的擅自行动有谋反嫌疑会灭族的,没有圣旨将领是不敢干傻事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是不能当真。
    哪怕是到了**政府时期,这样的情况也没有丝毫改变。在军事一把手说了算的体制里,讨论权力的划分与下级军事将领的自主权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
    等报告皇帝或者主席什么的再征调军队平乱,时间有二个月,这就足够流寇的发展了。等到平乱的军队到达时,流寇可能已经发展到十万人以上了。
    而开始时报告给政府的流寇初起流寇数量有限,政府派出的军队经常是有限的,这样赶来的军队人数赶不上流寇的发展速度,根本不是流寇的对手。
    再派军队时间又很长,这样的结果是流寇很快就可以发展到局面不可收剩流寇就是这样滚雪球一样的越来越大,掠夺社会的财富,又迫使被掠夺的地区的人口成为流寇?
    历史上情况就是这样,当年李自成的18骑在商洛山隐藏,崇祯皇帝认为不会再成气候了,不顾大臣反对而撤军,但是官军在满清边境压力下撤走后他们一出山没有一年就是几十万的人马,造成亡国之祸。
    所以这些流寇一旦懂得了怎样当流寇的方法,有了他们的精神依靠,对于社会是无比可怕的,所以在政治斗争中原来的流寇头子马子任提出要重新上起家的竞岗山干**,谁都治不了他。
    而中国把这些流寇作乱的理论和方法推向世界,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游击队、恐怖组织和**武装的圣经,同样能够在经济繁荣的社会体系里造成世界的不安定。
    还有必须要说明的是,流寇采取上述的方式作乱,是不受自然灾害、政治压迫等等因素的影响的。流寇为了自己的合理性总是把他们的行为归结为反压迫和自然灾害,但是实际的情况是流寇发生后就如肌体的癌症。
    如果国家统一,政治开明,中央政权的根基稳固,流寇自然无法兴起。但很可惜,这个时代的中国没有这样的国运。流寇每个时代都有,但只有在乱世的时候,才会得以兴起。
    流寇是不自己从事生产要依靠抢掠生存的,而被流寇肆虐的地方生产也受到极大的破坏。并且每到一处,流寇的人数都在不断的扩大,所需要的物资也越来越多。
    他们和传销一样必须不断的扩大抢劫的范围和规模,所以他们的发展是如游牧民族追逐水草一样,矛头总是指向没有灾害的富足地区的。只有那些地方才有东西可以抢劫,而被流寇洗劫后,再富足的地方也成为了人间地狱。
    所以这些自然灾害、政治压迫等等不一定是流寇产生的原因,但是一定是流寇产生后的结果,本末不能倒置。
    以前江西是很富的地方,因为没有京广线以前南北交通是走江西的,江西的土地也是肥沃的,两江地区都是中国的膏腴之地,但经过赤军在瑞金的肆虐之后,现在江西变成中国的穷省,这也是拜流寇所赐。
    在古代朝廷或者政府,能够认识到流寇危害的总是少数的有识之士。到了一个朝代的末期,官僚体系不断扩大,官僚的斗争日益激烈,这些有识之士总是淹没在党争之中,尤其是对于人数不多的流寇。
    就如李自成只有18骑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