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三百二十七章留学间谍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第三百二十七章留学间谍
    三月天时已至,中国南方的天气进入春季,但是在冰冷的空气中,很难觉察到这一点。
    一队近卫骑兵护送的着政府首脑的专车,沿着贯穿广州市中心的大道,笔直地奔向东区的行政中心区。这些骑兵,都是身穿明光铠甲,不过并没有骑着高大的战马,而是驾驶着威风凛凛的军用摩托车。
    排气管呼出的气息在冰冷的空气中如白雾流泄,深青色色相间的苍龙旗在风中飞扬,军帽和长枪顶端的金属装饰在阳光下闪着银光。
    路旁的行人纷纷伫足目送这列队伍,彼此窃窃私语。
    “那是元首阁下”
    “那是李万盛大人的车队”
    这位集华联邦国荣光于一身的七十二岁老元首,华服笔挺,从车窗**出雄鹿般温润沧桑的眼神,与和煦的面容形成鲜明对比。他似乎在烦恼某个问题,露出了线条如岩石般冷峻的脸孔,并且表情严肃。
    两个走在路上的日本人也跟着停下脚步,凝视驰过眼前的车队。
    “北岛君,那就是李万盛。”名叫庆吉太郎的青年跟同伴说。
    时间是1931年三月七日的清晨,虽然寒气逼人,广州的上空还是浮现出了久违的阳光。
    就在此时,路旁的小巷子突然发生一阵骚动,夹杂着怒吼和急促的脚步声,一个黑发蓬散的青年疯狂地冲进大街,数名警官胀红了脸紧追在后。
    青年已筋疲力尽,大口喘息,摇摇晃晃地冲向元首李万盛所在的车队。护送轿车的骑兵立刻窜出挡在青年面前,警官也及时追上来,七手八脚连骂带绑地制伏青年。
    载着李万盛的高档轿车若无其事地以同样的速度驶离现场,一时脱队的摩托化骑兵也立刻驰回原来的岗位。
    “起来你这个无政府主义者”
    一名警官拖起青年,狠狠地甩他一记耳光。这个动作像是某种讯号,好几个拳头立刻接二连三地捶落在青年的下巴、嘴唇和胸口。
    “让你尝尝苦头。”
    “你这个社会主义的恶魔”
    青年的鼻、唇流着血,用炙热的眼神瞪着警官,然后指着耸立在西边的护城大门,绞尽全身力气大声嘶吼:“总有一天,国际赤色主义的旗帜会高高飘扬在那座门的顶端,总有一天,你们一定会看到……”
    “闭嘴你这个疯子。”
    “到现在还疯话连篇。”
    警官再度拳如雨下,不久就拖着晕死的青年离去。
    从头到尾目睹这一幕的两个日本人,不觉面面相觑。
    “庆吉君,难道那个人要危害华联的元首吗?”。
    “这或许是他被追捕,正巧冲过来吧。”庆吉太郎不知如何解释,只好胡乱说着。
    回话者是庆吉太郎,一名二十多岁的青年,在日本人中算是身材高挑,而且五官十分端正。另一位是北岛严之助,三十六岁的中年人,戴着眼镜,算是一个身材矮胖的圆脸男人,他们都随当时的流行蓄着体面的短髭。
    北岛严之助比庆吉太郎整整大十岁,但因为他较晚入学,而庆吉太郎又虚报年龄提早入学,所以北里还比他晚两年自东京大学医学部毕业,也因此他们不分长幼,相处有如同辈。
    “社会主义者的事,我一无所知。”北岛严之助一脸困惑。“不过,国际主义又是什么东西?”
    “我也不太清楚,好象是一八四八年嘛克死和恩格斯等人发表红门宣言,然后发展出来的组织,华联的政府部门一向对这些人感到相当棘手。”
    “他们真是奇怪,这么优越的文明社会,还有哪里不满意呢?”
    “嗯……”
    在德国留学的时候,庆吉太郎曾听过一次社会主义者的演讲,但那只是单纯地出于好奇,并未充分理解他们的主张,当然更说不上服从他们的信念了。
    对于刚从日本封建社会跳脱出来,才接受近代公民社会洗礼的年轻人来说,那实在是层次差距太大、刺激也太过强烈的东西,而且也不是他们这些拿公费来学医的人应该接触的东西。
    但是,当庆吉太郎有意无意地望着前方的广州西城大门时,胸中却激荡着刚才那个青年的喊叫。
    “那真的只是疯话吗?”。他自言自语地嘟囔着。
    “你说什么?”
    “刚才那个青年说,总有一天国际赤色主义的大旗会高挂在那座门上,你敢说将来绝对不会有这一天吗?”。
    “我觉得很难想象,你怎么会想到这种事呢?”
    “历史的变动实在非常激烈,就拿前不久的事来说……”庆吉太郎再次凝视西城大门。这座十八世纪末由大清帝国按照防御需要而设计,然后嵌上工匠制作的虎额铜像的壮丽之门,是羊城的象征与骄傲,但是……
    “1924年的秋天,**军攻回广州,孙逸仙意气昂扬地从那座门入城而来,并且为了纪念胜利,把那座虎额铜像带回了自己家里。”
    “嗯,这个我也听说了。”
    “可是,历史如今已完全逆转,你看”
    庆吉太郎指着晨曦下闪闪发光的华丽苍龙神像,这座位在天河广场的胜利纪念碑骄傲地向世人诉说着华军的三场胜利:定粤反击战、联桂光复战、入湘驱逐战
    每一次胜利,华联的土地都在扩张,势力也是不断膨胀,到了现在,已经成为东南的霸主,并且在整个中国,也是有着强横的实力,为世人所瞩目。
    “想想看,在五年前的时候,有几个人能预见**党不过数年就没落了呢?当时,谁又想象得到华联最有可能会成为新中华的主宰者呢?”
    “你说得没错,我们的确无法预知将来的世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人类的科学会不断地进步。”对付庆吉太郎的话语,北岛严之助同样是非常赞同,华联的站潜力,比占据着中央大义的**政府要好得多。
    这也是日本国内开始将视线主要放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根本原因,这个正在崛起的新势力,已经威胁到了日本帝国的东亚霸权地位。
    尤其是华联海军开始突破原本的战略格局,大肆扩充自己的舰队,这已经在事实上动摇了日本的海洋霸主地位。身为岛国,对于海上生命线的关注程度,是陆地国家所无法想象的,这关乎整个民族的生死存亡。
    华联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一旦建立起了强大的海军,势必威胁日本通往南洋的航道安全。这对于国内本就很不景气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日本的咽喉,也将掌握在别国的手中
    这怎么可以
    也是因为这样,日本开始不断增强这里的谍报机构,对华联进行细致的情报收集工作。日本帝国必须全面评估这个新政治势力的根底,以及分析这会对帝国未来的国策有何重大影响。
    这是涉及国本的战略大局,岂能因为轻视而有所疏忽
    虽说是谍报人员,但北岛和庆吉都是学生,以留学的名义进入华联的几所私立大学。本身这里也有着不少外国留学生,他们两人的倒也并不显眼。哪怕北岛的年龄有点大,但是在这个时代,这并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
    上一年五月,华联与**军达成了全面停火协议,为防范对方复仇,李万盛也是施展巧妙的外交政策,逐一和各大国内势力联络,为中国带来了所谓的“和平”。
    但是在华联内,他却苦于和佛教徒的长年对立,最近更烦恼赤色主义者的势力不断坐大。红门就如同一种思想上的瘟疫,只要人类还处于工业时代,这种因为贫富差距而带来的不甘于怨恨,就是赤化得以成长的土壤。
    未来的事真是难以预料,百年后,不,甚至十年后的中国的命运都无法预测,不但如此,就连自己一年后会如何,都是未知数。
    想到这点,北岛和庆吉都不自觉叹了一口气。
    今年该是他们留学中国的最后一年吧,回国后当然有军医的职位等着他,但是这个安排却让他的心情焦虑不已。最近,他总是被某种郁积的情绪困扰,时常在难耐的空虚感中度过失眠的一夜……
    他不经意地看着同伴的侧面,北岛严之助似乎早就忘了社会主义者的事,表情恍然若梦,带着迷茫和犹豫。
    “大概又在想情报收集上的问题吧,真是单纯而狂热的人。”这么想着,庆吉太郎自己也曾在读书和研究的生活中尝到满足的况味,但此刻却觉得这种日子突然成了遥远的过去。
    “庆吉君,你还是得去军队工作吗?”。
    北岛严之助突然问他,面对外貌憨厚却不断展现敏锐洞察力的北岛,庆吉太郎略感惊讶。
    “嗯……我这一次出来还身兼事务调查工作,在回去之前,如果不先在这里的军队担任随队伍医官,对陆军省来说面子上也过不去,大概六月底或七月初就会发布正式命令吧。”
    “是吗?老实说,你并不想去吧?少字”
    庆吉太郎撇撇嘴:“军医也是军人,必须绝对服从命令,不能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但是我听其他人传说,你去当随队医官,是有人在背后策动的。”
    北岛严之助的这个问题庆吉太郎没有回答,但北岛的话的确直指重心。最近他耿耿于怀的也是这件事,他早就察觉这是同为军医、阴险且野心勃勃的谷口信雄,联合和他交情不错的公使馆武官小林正安大尉所导演的戏码。
    小林正安他只是陆军留德学生的监督,虽是个性刚正不阿的武人,却也失之单纯,容易为人所乘,只要打着冠冕堂皇的理由,就能让他深信不疑,不会去推敲内情。
    自从去年五月小林上任以来,谷口就频频接近他,甚至听说他从谷口介绍的女人那里得了性病。
    “日本人真悲哀,个个心胸狭窄,一定是你在研究院成绩太好,招人嫉妒吧。”
    看见北岛严之助激动的模样,庆吉太郎只有苦笑的份:“也没好到那种程度。”
    “不,像你这样只花一点时间就完成五、六个研究的人实在少见。”
    的确,庆吉太郎在留学期间写了六篇很有价值的纯学术论文,连庆吉太郎他自己也不禁暗自得意,但他认为谷口疏远自己的原因不是出于嫉妒,而是有更卑下的动机。
    自从去年下一任军医总监呼声最高的陆军军医监督黑石正德出访柏林以后,谷口就觊觎他助理的位置,自己因而成为他的眼中钉。回到日本以后,这样的人际关系纠葛恐怕更加复杂吧。一想到这儿,庆吉就觉得有些丧气。
    不过,庆吉太郎并不想告诉北岛这些内情,何况这只是他烦恼的一小部分。
    两人此刻正由东往西穿过西城大门。
    庆吉太郎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