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三百一十六章友好访问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第三百一十六章友好访问
    虎门港口,如今已经成为了整个华联的货物集散基地,背依大海,内连全粤,构成了一片繁茂的海洋贸易格局。
    在各国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统一和标准化港口建设之时,华联已经在钟泱的指导下,设计和制造出了叉车,龙门吊,场桥,堆高机,正面吊、电葫芦等一些列港口机械。这些工具的出现,极大的提升了港口的工作效率。
    这意味着比别人有了更多的吞吐能力,财富的诞生就在这一点一滴的细节工作上体现。
    干净整洁的港口内部,铺设了宽敞平整的水泥马路,一辆辆叉车在码头工人的操作下,举着集装箱前进,这些货物会被整齐的堆放在一起。
    这里的一切,都是如此井然有序,能够举起四十五吨重货物的门座起重机,就如同一只巨型的钢铁手臂,将沉重的货物连同集装箱一起,高高叠起。可不要小看这一点,这能让港口增加空间的利用效率,使得虎门港这里能够堆放更多的货物。
    其中虎门沙角港区煤码头年预计货物吞吐量可达一千万吨而沙角港区货柜码头设计装卸能力达六百吨,五千吨泊位码头年吞吐量达二百万吨,筹划发展3.5万吨泊位两个。
    虎门港与东江、西江、北江三方水网相连,与香港、澳门及华南诸港接通。港口设施完善,除设有海关、边检、检验检疫、港监等联检单位之外,客货轮码头、水路运输航线分别可直抵香港、广州、珠海、广西、梧州等地。
    正是因为如此,才愈发显得此地的重要。而在今日,这个明显属于私人产业的海港,却是迎来了第一批外地客人。之所以说是外地,是因为这些穿着笔挺西服的人,来自**政府之下的南京。
    其中有民间商业人士,更有政府文官背景的文官,他们都不约而同,被这里的景象所震撼着。到处都是巨大的钢铁的身影,金属制品出现的次数比工人还多,更没有中国其他海港码头喧闹嘈杂的景象出现。
    地面明显是经过定期清扫,干净整洁,看着就让人心情舒爽。而码头内部,也是寂静一片,只有偶尔大型轮机发动时的搅动声,以及叉车路过的发动机喷响。
    目光所及,没有满头大汗的码头苦力,也不见衣衫褴褛的无业者,这里的人员管理,显然非常有效。闲杂人等,都是不能入内,偌大一个海港,居然只有不到一百名工人在值班。所有的体力活,基本都由冷冰冰的机械设备在代劳。
    偶尔还有几位值班的地勤人员,拿着单据在进行审查登记,或者是领着几位客人,来到这里凭着货单提取自己的货物。
    随行的宋子文,是这一行人中级别最高的官员,论身份,他是姜瑞元起家之初就紧随左右的老臣子。论职位,他如今更是任南京**政府财政部长,兼任外交、预算、首都建设、黄河水利、国防编遣等委员,权势可谓滔天。
    有着这样的背景,华联官方也是给予了隆重的礼遇,因为此前的政治声明,华联与**政府也算是缓和了一下彼此的冲突。
    身上穿着正式的汉族礼服,宁成栋是此次代表内阁前来接待宋子文的外务省官员,一身英挺的身姿,的确让人心生好感。
    “成栋,这里就是虎门海港?与我当初的记忆,大有不同。”宋子文三十多岁,面容算不上英俊,不过也自由过人的气度,才一相识,就能与宁成栋相处和睦,展现出了独特的外交魅力。
    对于宋子文的感慨,宁成栋也是心有所感:“的确,一年多以前,这里还只是一个破落的捕鱼港口。转眼间,就已经变成了华联的第一大港,真是不得不令人赞叹。”
    1924年的时候,宋子文在这里与孙逸仙合伙成立了中央银行,对于广州和东莞的经济发展,还是熟悉。但转眼间,就是五年过去了,再次回到这里,看到的却是一片陌生的景象。
    “这处海港,是政府的产业吗?”。看着规模惊人的虎门港,除了心生感慨,宋子文还有着很大的疑惑。对于华联这个政治势力,他始终是摸不着头脑,他并不认为李万盛是个有着如此才能的上位者,能够建立起这样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
    “不是,如果说码头的主人,那自然是刘浩然先生。不过现在的华联,在商业上的事情,都是产经联在统一规划。顺便说一句,刘浩然先生还是产经联的第一任会长。”
    华联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事情,宋子文也是知道,其中转移的轻工产业,就是让**政府接手了不少。想当初,他还暗自欣喜,认为这是华联经济衰弱的开始。
    不过这次来到了这里,沿途的亲眼所见,令他对自己的想法,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动摇与怀疑——华联真的会因为商人的撤资而坍塌吗?
    中原大战,**政府已经占据了上风,这其中也有着来自华联的助力。宋子文这次前来,就是为了接收一批武器物资,以及开展双方在高层上的政治互动。华联对中央政府表示出了足够的善意,姜瑞元也想着要回敬一番。
    由宋子文出任访问团团长,这是最为合适不过,以经贸合作的名义,在广东开展连续一个月的友好访问。至于想要依靠这样的举动达成怎样的善意,就不得而知了。
    早在明末清初时期,虎门已是一个名闻遐迩的商品集散地。经历了最近几年的经济建设,虎门已形成了吞吐国内外的大规模、系列化的市场和强大的销售网络。
    目前全镇有各类专业市场36个,总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正在规划建设的富民商贸城,建筑面积达47万平方米,商铺达一万多个。
    货柜码头年吞吐量达18万个集装箱,近140万吨货运量。虎门正将为珠三角区域炙手可热的商贸物流重镇。
    听着宁成栋满是自豪地介绍,宋子文说不清楚内心之中的感受到底是如何,他此时的心情,实在是有些复杂。当年孙逸仙领导的**政府,统治这里三年,结果是留下了一地的烂摊子。
    而花费了同样的时间,华联却将这里建设成为了一处经济繁荣以及民生安定的桃源。与之相对的,却是正在步履蹒跚的发展着本土轻工业的金陵与上海,宋子文为此前自己的沾沾自喜而感到了羞耻。
    满腔雄心,在这个浓缩了华联机械化工业实力的巨大海港面前,黯然失色。这样巨大的技术鸿沟,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追赶。
    而宁成栋,没有看出宋子文此刻的苦涩心情,还在滔滔不绝地介绍着海港的一些大致情形:“宋部长,整个港口的陆地面积达到了六千公顷,相等于超过五千六百个标准足球场而且航道也是经过了整改,吃水9米深的船只,都可入港”
    随行的还有不少官员,对于宁成栋所介绍的内容,也都很感兴趣。港口内部非常的大,一行人也是乘坐着专门安排的观光车,并没有步行入内。
    所有人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宁成栋的每一句话,想从里面分析出有用的情报和信息,这也是他们此次前来的最主要工作。在听闻了这样一番话语,配合着宁成栋的补充说明,这些**党出身的官员和豪商,都是心中打翻了五味瓶。
    或喜或悲,或怨或哀,各种心情,如同缤纷的色彩,流转于他们的脸上。
    码头方面,并没有对这群有着特殊身份的来客给予多少优待,这里是私人产业,不受政府部门的影响。实际上,在这里工作的地勤人员,对于远在数省之外的那个中央政府,也没有多少概念。
    “第18区,2053至2068号货柜。”接过了宋子文递过来的货款单据,今日当值的领班便通过对讲机通知了控制室。
    在那里,将由专门的技术工人,操纵巨大的龙门吊具,将所需要的集装箱调出,放置在地上。然后才是由叉车送往货轮或者直接装上卡车,运入城市。
    巨大的龙门,其实正如其名,就像一个高大的门框梁架,主要的作用是用于支撑。上面安装着电葫芦:一种由链条、棘轮、齿轮所组成的提升机构。通过动滑轮的原理,电葫芦在提起重物的时候,非常省力。
    如果单凭码头工人的体力,港口的货物吞吐效率必然低下,而且治安混乱,卫生状况也会变得相当糟糕。哪里能像虎门海港这里一般,有着专业的技术团队和功能强大的金属设备,只需要很少的人,却可以达成其余人所难以企及的成就。
    “这位师傅,请问你们这套工具,可以吊起多重的重物?在日常维护方面,花费几何?”宋子文问起了在一旁负责联络指挥的领班,他虽然身份尊崇,实际上为人却不端架子,语气平和。
    “额,简单来说,16吨以下的货物都没问题。不过这电葫芦实在是不怎么好用,提升重量小不说,还要经常进行检修。听说新的龙门吊已经研制完成了,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投入使用,也好让我们的活计轻松些。”
    这领班也是个实在人,没有什么心思,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真心唬不过这却让周围?*党人心中骂娘:“你都这样了还觉得不轻松,那码头工人还要不要活了?还有这个什么电葫芦,这么好用的东西居然还嫌弃,干脆你别要了,送给我们得了”
    一些专业的应力计算问题,宋子文听不太明白,不过十六吨的概念他还是懂的。那几乎是一百六十个壮汉才能举起的东西,而在这里,只需要几分钟,三名地勤人员的合作。而且龙门和电葫芦的维护费用,却也不高,比请工人还便宜。
    也没有请苦力搬运那么麻烦,省去了很多治安隐患。
    宋子文是学经济出身,这样的效率,就是财富和利益他哪里还不清楚当即脱口而出:“成栋,这样的机械,你们打算出口吗?”。他的神色明显非常激动,甚至根本不在意对方狮子大开口。
    能弄到这样的利器,花多少代价都是值得的。
    对于宋子文的热情,宁成栋只能报以苦笑:“宋部长,恐怕这些东西你是买不起的。”
    “钱不是问题,你可以尽管开口。”得到了不少美国的资金援助,宋子文也显得有些财大气粗。
    “这不是钱的问题,在华联,没有权限值,你能买到的东西恐怕不多。”
    “权限值?”一直忙于市场经济改革和轻工业发展规划,对于华联的经济体制变动细节,的确是不太清晰,故有此一问。
    “对,在大城市里,几乎所有的商品都是凭票供应。哪怕在农村,没有权限值,农民也越来越不愿意出售自己的农产品。而龙门起重机,更是工业领域的高端制品,需要大量的权限值才能兑换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