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三百一十三章经济萧条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第三百一十三章经济萧条
    热闹的广州城,如今可是人头涌动,哪怕是因为受到了夏季台风的影响,两广地区的农业收成,也是比起往年来稳步上升。
    农信社发起的农村商业化合作生产模式,极大的帮助了本地的农业生产恢复与发展。面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其实农信社也是有着不同的策略。
    对待有着丰厚田产的地主,先是在政府的督促下完成新的土地统计,不过却是因为不收农业税,而使得地主对于这件事情并不太过抗拒。对待这些客户,农信社主要是提供技术性的指导和化肥饲料等物资的供应。
    在这一点上,因为华联有着工商业作为社会主体的经济支柱,所以并不需要通过没收地主的土地和财产来拓展财源。
    而有着少量田地的富农,李坚三和程德胜也是照顾,提供了不少小型农业计划,并对这些农业生产个体户实行保护。
    至于无产的农业人口,一般是有两种方向。
    一是经过农业生产技术鉴定成为佃户,由农信社为其提供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工作,并且保障佃户的合法权益,不允许无节制的剥削和压迫。
    二是进行产业疏导,将这些多余出来的人口,导向工商业领域。不要小看着点,这其实是涉及到了华联根本发展理念的国策。千百年来,因为技术和思想领域的桎梏,中华的历代统治者都没能很好的解决人地矛盾。
    结果导致了人口与土地矛盾尖锐,越来越多的人口,超过了土地的承载极限,最终是帝国的覆灭。
    钟泱端坐在一家新开的茶室里,西式的简约风格,也逐渐在这里盛行开来。其实说是西式,不如说成是带有东方色彩的商业化简约风格,摒弃了传统建筑领域内复杂的部分。
    一排排的绒质沙发,整齐的排列在茶室里,这里还有餐点,可供消遣。闲来无事,也算是一个不错的休闲好去处。今日钟泱,便是想要亲自看看,自己亲手缔造的的这个庞大的新兴政权,到底是如何的一番气象。
    翻开民国时期的报纸,发现这时的街头比想象中要丰富和热闹得多,卖武的、算命看相的、做泥水工的等等等等。
    原本还有不少乞丐,沿街乞讨,不过经过社区服务中心的疏导和简单就业培训,还是减少了许多这样的人。并且政府也不鼓励这种施舍,这不是救人,而是害人。
    社会公民的福利状况,政府自然会负责,如果做不好,就是失郑但如果百姓出于自己的善意,去给予乞丐钱财,那就是怂恿不劳而获。最终的结果,只会导致滋生大量这种恶性乞讨,让恶人钻了空子?
    身上穿着轻便的休闲西服,钟泱的形象也确实是平凡,静静地坐在这里,一点也不引人注目。就如同一个低调的商人,在休闲的午后,喝着可口的香茗,优雅地阅读着报纸,消磨时光。
    经过系统化的治理,加上不停的基础建设,广州城如今也是焕发出了昔日的神采。这个时候每次出门,总会时不时碰到卖武的,顺便卖点膏药,算命先生却也不少,50米不到,便有一看相的摆摊。
    也有的看相先生整天走街串巷,拉了路人便帮人算命。而那些泥水匠,往往只有在早上的时候,才看得见。这时的街头,“小人物”很多,却相安无事,各自的吆喝声混杂,可以想象那份喧嚣景象。
    经济的好转,以及政治的通常,整个社会的气氛都非常活跃,居民的脸上,也多是富足祥和的笑容。这样的情景,已经是有着盛世的气象,在这个混乱的大时代,能做到这点,实属不易。
    广州街头卖武者多是在华灯初上的时候,找一空地或者在珠江长堤、或者公园门口这样的地方,竖一杆大旗,写着“少林武术馆”之类的名号,抱拳对围观群众说几句“小弟不才,初到贵地,请大家赏面”的江湖话,便开始舞刀弄枪耍拳脚,一阵酣畅之后,便向群众兜售跌打丸散膏药。
    卖的都是中药,倒也吃不死人,最坏的程度也只是拉肚子。不过因为经济的好转,民众对待这些江湖卖艺之人,也多是愿意掏些钱图个乐子。普通居民缺乏娱乐,上街看杂耍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消遣了。
    只要不占据城市的主要干道,警察也不管这种事。其实也不好管,大多数的人,还是贫穷而缺少谋生的手段。在整个社会基层,这种经济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着,这种时候严格整治城市管理,就显得不近人情了。
    不过卖艺或者摆地摊是可以,并且不得在繁忙的道路街区。乞讨却是绝对禁止,一经发现都会被强行送到福利收容所安置。如果是假冒的,还要被判罚,按照情节轻重,去为社会福利机构充当义工。
    管理一个城市,尚且不是那么容易,更何况治理整个地区,乃至一个庞大的帝国。对于这样的繁忙,钟泱却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他可不想出现过劳死。
    他最大的爱好,还是站在顶端,从大局上对社会的前进进行调整。而且一直以来,他都做得很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前进。
    午后的阳光,在秋意的微风中,带点暖意,没有了夏日的暴烈。
    茶室的大门被打开,进来了两位西装革履的男子,悦耳的风铃声就在这时响起。非常巧妙的设计,开门的时候就会触发这个简易的装置,并且不会让客人感到突兀和厌烦。
    而侍者也可以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热情的上前招呼着:“欢迎观临,请问您有预定座位吗?”。容貌秀丽,身形姣好,这是个充满青春气息的美丽少女,让人看着就很舒服。
    “找人,二十一号位。”
    “这边请。”侍者彬彬有礼,脸上一直挂着亲和的微笑,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很能感染人。难怪这家茶室,能有如此好的声誉,许多金领人士,都喜欢来这里消费。
    在女侍应的引导下,古月军和周华二人,可算是找到了钟泱。三个人,便聚在一起,喝着温润可口的茶水,聊起了事情。
    虽说是公共场合,其实这里的环境,非常清幽。座位之间都有屏风,而且隔着距离,只要不是大声喧哗,倒也不会让人偷听了去。
    不过即便如此,三人还是仔细观察了一些四周,确定没有闲人之后,才放松心情,聊了起来。
    主要的话题有两个,发生在美国的股市崩盘,以及国内针对的红门的情报渗透。不过相比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事件,和红门的谍报战,显得微不足道,其胜败也是无关痛痒。
    黑色星期四时人流攒动的华尔街,成为这个悲惨时代的真正开端,一场剧烈的动荡,就从这里开始了。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迎来了它的“黑色星期四”(美国华尔街股市的突然暴跌事件)。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
    到了1929年10月29日这天是星期二,而且这天的纽约股市暴跌达到极点,因此也有人用“黑色星期二”来指这次事件。从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
    但美国股票巿场崩溃不过是一场灾难深重的经济危机爆发的火山口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被西方世界称为“新时代”,财富和机会似乎向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美国人敞开了自己吝啬的大门。
    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整个社会对新技术和新生活方式趋之若鹜,“炫耀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胡佛总统也认为,“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的前夜,贫民窟将从美国消失”。
    大萧条的影响比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衰退都要来得深远。这次经济萧条是以农产品价格下跌为起点。
    这件事首先发生在1928年木材的价格上,这主要是由于苏联的木材竞争的缘故。但更大的灾难是在1929年到来,加拿大小麦的过量生产,美国强迫压低所有农产品产地基本谷物的价格。
    不管是欧洲、美洲还是澳大利亚,农业衰退由于金融的大崩溃而进一步恶化,尤其在美国,一股投机热导致大量资金从欧洲抽回,随后在1929年10月发生了令人恐慌的华尔街股市暴跌。
    这场灾难使中欧和东欧许多国家制度的破产,它导致了德国银行家为了自保,而延期偿还外债,进而也危及到了在德国有很大投资的英国银行家。
    资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中,都带来了出口和国内消费的锐减。没有市场必然使工厂关闭,货物越少,货物运输也就越少,这必然会危害船运业和造船业。
    在所有国家中,经济衰退的后果是大规模失业。其中美国是1370万,德国560万,英国280万。大萧条对拉丁美洲也有重大影响,使得在一个几乎被欧美银行家和商人企业家完全支配的地区失去了外资和商品出口。
    关键是股票的崩盘和财富的剧烈收缩,整个西方社会,绝大多数的人口都在这场有计划的经济灾难中,成为了被剪毛的绵羊。
    “月军,我们的投资收益如何了?”优雅地端起茶杯,如同一个绅士一般品着茶水,钟泱淡然的问着。
    这番话语,古月军也是明白:“按照钟泱你的意思,已经全部套现,如今正在进行资产收购,这里是清单,你可以确认一下。”
    接过古月军递来的报告书,钟泱随意地翻看起来。他虽然从另外一个相似维度的位面而来,但是对于历史上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却并不熟悉。所以他只是将其中关键性的技术领域点了出来,然后让基金会的专业经理人去负责评估和收购。
    从膨胀的股市泡沫中急流勇退,钟泱还是积累了客观的财富。关键在于,经济崩溃之后,原本一些很有价值的产业,如今已经变得低廉。面对这样的清仓大减价,古文会岂能错过?
    原本古月军还对钟泱的决定颇有微词,不过见识到一周之前的股市崩盘,他才惊出了一身冷汗。要不是退得及时,手里握着的股票和债券,现在很可能就只剩下一堆毫无意义的废纸了。
    姚亮是北美唐纳德实业集团的主要负责人,他与唐纳德一起,见证了这个历史性的经济灾难,并且记录了许多宝贵的一手资料。
    从个人的角度出发,他们看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社会衰颓。这时的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随着股票巿场的崩溃,美国经济随即全面陷入毁灭性的灾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