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二百八十二章所谓正义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百八十二章所谓正义
    机械化的战争模式,是工业时代末期的一个显着特征,这将使得人类在军事领域上,脱离一部分传统因素的制约。
    在后勤运输方面,无论是载重量还是持续性,汽车广泛的运用都使得效率大为改善。这也是华军得以大规模频繁用兵的基础,比起依靠马车和人力运输,华联用技术和产能解决了这个难题。
    每天都有海量的物资朝着前线输送,兵工厂正在加班加点的进行着生产工作,生产线几乎火力全开。生产、运输、使用,这才是胜利的基石所在,是真正的兵法正道。
    战争就是比拼消耗,未必就一定能够取胜,但以华联和**政府的工业产能对比,胜负对于华联而言,只是时间的问题。
    此次入湘作战,哪怕不胜,华军也可以卷土重来。反观**军,胜则残胜,后继无力,败则溃败,如山倾倒。
    目前的华联,光是钢铁产量,一个星期就有五千多吨。这是**政府全年产能的两倍,华联自己可以生产坦克、装甲车以及各种军用器械,飞机更是销往英国。
    姜瑞元控制的**政府,目前正在大规模发展纺织的民用轻工业,以换取足够的外汇,来向外国购买威力强大的武器。
    但是国际对华武器禁运一直都没有解封,大规模的采购非常不现实,也不持久。一旦在战争中将此前积累的物资尽数消耗,他们将面临弹尽粮绝的困境。
    更何况,格局湘省的李济深所部老粤系,并不算是姜瑞远的嫡系。至于军火补给,比起中央军来还有不如。只不过手底下还有几支可堪一战的精锐部队,这才有着足够的底气,站在军容鼎盛的华军面?
    郴州全境,如今都已经插上了深青色的苍龙旗,迎着硝烟未尽的战场,迎风猎猎。
    工程兵们正在清理主要干道,填补弹坑,修架起简易的浮桥,让后续赶来的运输车队,能够安然通过。
    上面满载着牛肉罐头、新鲜的蔬菜水果,甚至还有着劳军用的美酒。战事进展顺利,华联内部也都在庆祝着军队的获胜。
    开怀痛饮肯定是不行,不过小酌几杯,却也无伤大雅。对于能够获取胜利的军队,华联政府也不吝啬,而是下发好酒好肉,以慰军心。
    军营就驻扎在城内,因为是新占领区,所以必须实行军管。一旦进入夜晚,道路必然要进行宵禁,不过军队纪律受到严格约束,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扰民事件。
    林翔站在城楼上,默默地看着入夜之后冷冷清清的街头,废墟和乱石还没有完全清理干净,不过尸体却是没有的。如今已经是冬末,尸体如果不及时清理,很容易会爆发瘟疫。
    站在他身后的,是这次的军事观察小组成员之一,随军出征,记录下详细的资料和信息,以便于战后用于总结。他们的职责只在于军事指挥和战术实施领域,并不干涉军功的分配。
    所以也得到了中下级军官的配合,前几日甚至陪同在叶举和李少杰身旁,观看了坦克装甲部队的出阵情况。
    对于这种皮糙肉厚的钢铁怪物,几人也不陌生,不过在实际战斗中看到还是第一次。对于坦克的冲阵能力,感到非常惊讶,并且也记录了下来。
    这次入湘的第一战,得以一举突破宜章县,在两日之内攻下郴州,坦克和装甲车队的功劳是难以忽视的。
    “组长,为何不将坦克部队集中起来,用集团化的优势闪电突袭衡阳,在战略上构建迂回包抄态势的战术?”王彪带着疑惑,问着眼前这个身材高大,却又神情冷肃沉凝的男子。
    王彪其实长得有些秀气文弱,不过却在名字中有个彪字,实在是天意弄人。他和林翔一样毕业于南沙军校,主修的就是秘密的装甲集团军作战科目,对于华联内部的坦克部队,并不陌生。
    身为此次军事观察组的组长,林翔也是众望所归,他的出身良好,父亲是一个和军方有着密切关系的武器生产商。而在才能和心性上,林翔也的确是一个标准的军人风骨,干练果敢,沉毅厚重。
    在军校就读期间,就隐隐是同龄人之中的领袖,天生带着凛然而威的气质。
    他没有回头,而是以淡淡的语气说着:“闪电战理论目前还在测试阶段,并不适合马上投入实战运用。哪怕这种做法是正确的,我们的体制也必须维持着稳健的风格,冒进并不足取。”
    虽说彼此是同班同学,但林翔的眼光和心态,明显高出王彪不少。不过这也和家庭背景有关,哪怕父亲并不细说这种事,林翔还是或多或少地从诸多细节中分析出一些内幕资料。
    坦克车早就一战末期,就开始出现在欧洲战场。单纯以战法而论,目前还是用来配属在步兵队伍中,担任冲阵的角色。
    单独建立装甲师团,大纵深似的闪电突击作战在世界范围内,都还没有诞生。虽然这种战术突然出现在南沙的教材上,但也只是个笼统而粗浅的概念,缺乏详实的具体细节。
    军事理论,重视实战和根基,天马行空的理论哪怕是有效,也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和分析。轻率或许能够成就一时的名气,但这种态度,迟早会在战场上大败亏输。
    这不是守旧,而是老成持重,林翔当然明白。况且以目前的军事态势,单纯依靠坦克配合步兵冲阵,已经足够击垮对手了,为何要去冒险追求那虚无缥缈的装甲集团军作战?
    杨华站在两人的身旁,却是一声不吭,仅仅是在默默的想着自己的事情。这三人,就是南沙今年毕业生之中成绩最为优秀的学生,也是在军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不过并没有被华军本部安排相关职务,而是派发了一个军事考察组的编制,让他们随军而动,进行实地考察。
    翌日清晨,三人早早醒来,身上也没有穿着军服,反倒是一身雅素的常服。哪怕是最为刻板的林翔,也在这身衣着的衬托下露出了丝丝文气,小麦色的皮肤上,是一张冷峻迷人的脸。
    他们三人哪怕是不穿华服,也都与郴州的环境格格不入。寻常百姓,哪里有这身光鲜的衣服?至于城中大户,许多都是因为战乱而闭门不出,甚至远走他乡。
    就算是往常,大多也穿着前清的旗袍和长衫马褂,比不得林翔身上的这身汉服。
    他们三个人走在路上,是为了贴近观察着郴州当地的民俗风情。大战刚刚结束,街道上的人流还是稀少,但已经有一部分商贩走了出来,开始了自己的日常经营。
    华军纪律严明,不允许士兵劫掠百姓,按照战时军法,甚至会被判处死刑,这震慑了所有人。更何况在军队的思想宣传里面,军官也都一直在强调集体荣誉感,培养着士兵的爱国情操。
    配合上优厚的待遇,这种思想教育还是很有效果的,至少没有必须劫掠才能维持军需补给这种情况出现。而普通的士兵,也不会为了一点小利就抛弃大好前程和优厚的军人待遇。
    时至中午,午饭过后,街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对于治安的维持工作,华军做得相当到位,还有开着军车做着安民广播的宣传车,在安抚着民众那恐惧和不安的心情。
    不过因为乱兵都被清剿和收拢起来,华军本身也是注意作风问题,故而百姓们还是渐渐的开始放下心来,过起了往常的小日子。
    三人比较悠闲,就这么走在热闹的街道上,午后的阳光也不猛烈,反而是为冷清的大地平添了几抹温馨,稀释了战事结束之后的血腥气味。
    这里的民众,在精神状态上,和粤省的居民差异很大。尤其是在华联统治时间最为长久的南沙,光是这身上的衣着,就有很大差异。
    郴州大体上还保留着前清的习气,衣着也都破旧,百姓的日子很清苦。而目前的广州、东莞和佛山等地,都开始纷纷效仿南沙的衣着习惯,摒弃建奴的影响。
    全面恢复汉族衣冠并不现实,而是走起了自己的道路,慢慢开始崇尚简约的设计风格,并且保留了古代汉文化的一些影子。比如说很有古韵的边角纹饰,以及带有吉祥和祝福的玉质配饰。
    经济的好转刺激了消费,首饰商人在华联治下还是很有赚头的,还不必担心被官方机构肆意盘剥。只要按照规定缴纳赋税,就可以自由经营自己的事业。
    郴州街头,热闹的景象开始复苏,商铺也都选择打开门做生意,停业的损失,是许多老板都不愿意承受的。只要时局安全,谁不想安生过日子呢?
    街口转角处,某个巷口,两边都是高高筑起的砖墙,遮挡了阳光,使得这里有些阴暗。几个衣衫褴褛的闲汉,正聚集在这里,似乎在商量着什么。
    “贵生哥?这样做真的没问题吗?”一个穿着旧棉袄的枯瘦男子,带着蜡黄的脸色,神情有些不安和猥琐。他是孙天福,和他面前的李贵生,都是郴州当地有名的闲汉。
    “瞧你那熊样,你我二人读过几年书?连红门圣典上的字都认不全,不搏一搏,怎么混出个局面来?”
    指着孙天福的脑门,李贵生就是一阵数落,而对方也是唯唯诺诺地受着,没有丝毫反驳的意思。别看这样,两人的关系那是要好,李贵生为人精明,也算是读过点书,有些头脑。
    带着孙天福这个跟班,整天做些偷鸡摸狗的名声,后来加入了红门,才一改常态。但这不是洗心革面,而是换了副脸孔,凭着灵活的手腕和一张利嘴,到处去为红门宣扬**理念。
    早些年跟着红门闹**,如今也是混了个不错的出身,虽然依旧是上不了台面,但至少算是有了可以依靠的组织。
    李济深对于红门的态度,也是坚决抵制,不过这种抵制和姜瑞元有所不同。严格说来,应该是属于既不支持又不反对的状态,没有大肆抓捕,更不会杀得血流成河。
    眼不见为净,只要你别闹得太过分,大家还是井水不犯河水,维持着实际上的和平。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红门依旧是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并且扎根于社会的底层。
    对于赤贫的民众而言,他们的均产理论还是很有蛊惑性的,并且时不时在边缘的村子里斗几个大户,也算是积累了不小的名声。
    不一会儿,一个跳挑着担子的走夫来到二人跟前,递了个眼色:“你们就是李贵生和孙天福吧,我是老王,这次行动的负责人。”
    “王先生好”拉着旁边的孙天福,李贵生点头哈腰,别看对方穿着不咋样,却是这一带的管事,有着很大的权柄。
    红门组织严密,上下级有着严格的管理,甚至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想要在组织里混,不看上级脸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