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二百八十章进军湘赣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百八十章进军湘赣
    1929年初,整个中国还处于寒冷的冬季,以农历计算,其实现在还只是岁末。华联的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民的生活大为改善,自然是人人欢庆。
    但对于近在咫尺的湘赣二省,却并非如此了。
    李济深占据了湖南,白崇禧举兵江西,奉军上年夏末才正算是被击败,但百姓却未因此而得以丝毫喘息。沉重的赋税,外加永不停歇的徭役,许多青壮劳动力都被抓入军中充做壮丁。
    或者不堪重负,落草为寇,参与红门的造反事业。
    无论任何年代,百姓大多都是愚昧和肤浅,相信别人所鼓吹的正义以及理念,被灌输着不属于自己的思想,最终沦为炮灰。
    唯一的区别就是,有些是被逼的,有些人是傻?逼的。
    红门和**党,可谓同出一门,无所谓好坏之分。无非是彼此目前的地位不同,**军势力强大,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合法政权,所以拥有大义的名分,对下位者进行盘剥。
    至于红门,连盘剥的资格都没有,只好效仿流寇,吃大户,招流民。频繁在各地流窜作战,让人防不胜防。
    而且就算如此,定期的大清洗运动也一直不曾停下来过。赤化组织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洗脑,当然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洗得变成傻?逼。所以才需要清洗,将不愿意变成傻?逼的人以反**的罪名处决。
    但到底什么是**呢?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傻?逼们是信的,并且还不允许别人对此有任何的怀疑和议论。否则就会以各种恶毒的语言诅咒那些聪明的人,甚至迫害对方的生命。
    就如同同样傻?逼的佛教一个样,不尊敬佛祖的人都要下地狱,赤果果的恐吓和压迫,并且将之奉为真理,行诸于世。
    粤北山区,山峦起伏,交通不便,历史上一直都比较落后。哪怕是华联接手了粤省的统治权力,也并没有改变这种发展策略,粤东一带始终是广东的精华地带,那里才是投资的好去处。
    分散的村落和相对闭塞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粤北这里的农村经济发展。至于工业,也仅限于矿石的开采和粗加工。而且考虑到资源的有限性,华联政府也不允许无节制的开挖,仅仅是应急性的少量开采。
    这几日,原本经过流民潮涌入事件之后,这里再次迎来了热闹的景象。
    不过和半年前不同,这次来的人,都是衣着光鲜,气势彪悍的军人。这些士兵穿着带有中国古代韵味的轻便军装,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这些人几乎没有步行
    一辆辆深绿色的军用大卡车的后面,满载着士兵以及各种轻重武器,前面还有驾着机炮的武装越野车在巡逻警视,带着副座的军用摩托也于队伍的最前方开道。
    这是李少杰的第一军,下属三个师,总共三万余人。这次第一军的目的地之一也是这个地区的一个典型代表——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珠玑古镇的一个小村子,也就是粤北地区的北大门。
    珠玑是千年古镇,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旅游业成了这里经济的大动脉。但乱世之中,又哪里有人会有着闲情逸致前来这里赏玩田园美景?
    一月十二号的早上,时间才刚刚过了八点,天色尚留有一丝昏暗。
    李少杰坐在自己的专属军车上,神采奕奕,军人崇尚武功,他无时无刻不期盼着在这个乱世立下赫赫功绩,以青史留名。
    原本不过是个因为派系斗争而被辞退的散兵游勇,如今贵为华军内部的五大军长之首,他的资历和地位,都是军中毫无疑问的第一人。
    哪怕是在才能上稍逊王立文和李宗仁两人,但有着参谋团的臂助,这其实影响不大。
    如今华军战斗序列共有二十一万人,其中第一到第三军,分别由李少杰、王立文、季效良、程文力以及桂系出身的李宗仁五人率领,各任本部军长。
    除了王立文的装甲师只有一万一千余人而获得中将军衔之外,其余四军都大致上有着五万人的编制。
    武装力量比地下的地方后备军事力量,并没有统计在内,他们在非战时期,只是负责维持地区治安。哪怕是战时,一般也不承担正面作战任务。无论是训练还是装备等级,以及实战能力,他们都远远比不上正规军。
    虽然只有四个步兵军以及一个装甲师的编制,但这四个步兵军可谓武装到牙齿,无论是装备的精良程度,还是士兵的训练有素,都足以称得上雄狮劲旅。
    哪怕其中许多人都未曾经历过实战,但经年累月的艰苦训练,也磨练出了他们自身的军人风骨。
    林虎、叶举等一大批老粤系第一军的将领纷纷加入,这些一生戎马的百战之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华军的经验不足。
    这次出征湘南只不过是整个大进军计划的第一步,陪同在李少杰身旁,人到中年的叶举也不显老态。这个能文能武的将军人物,如今也是授上校军衔,作为第一军的参谋长,参与本次会战。
    为了获得足够的战略缓冲区,以及对粮食产地的觊觎,华联议会通过了大进军计划,第一次主动开启了内战帷幕。
    继**军北伐之后,又一支新的军队在中国东南沿海崛起,对着天下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不得不承认,这里跟想象的状况有很大的出入:整个村子找不出几幢两层的房子,仅有的一条穿过村子的水泥路宽也就一米多。
    这还是为了方便时不时前来的运输车队,不然连一条像样的道路都很难见到。许多地方,还是砂石路呢,一到下雨天,就坑坑洼洼。
    在群山之中蔓延扭转的道路,此时排满了长长的车队,连绵十数里,络绎不绝。
    这些都是华军第一军的车队,主要以运输卡车为主,装满了士兵、武器、粮草,是后勤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也有少量用于战斗的装甲车,不过并不是战斗的主力,仅仅是步兵师里面的附属战斗配备。
    在步兵师里配备大量装甲车甚至是坦克,这其实是很愚蠢的行为,钟泱当然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
    历史上的二战,英法在战争刚开始之时就曾经拥有着先进的坦克,但却分散在了庞大的步兵队伍中,没有集中起来使用。
    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德国的装甲集团军作战模式,使得他们在欧洲战场上纵横无敌,洗刷了一战的耻辱。
    从此,闪电战成为了欧洲所有敌对国家最为恐惧的名词,让人畏之如虎。
    庞大的车队很难以高速行驶,粤北地区群山绵亘,地势复杂,也的确不适合大兵团的展开。所以李少杰才派出了一个武装突击团作为先锋,而自己则亲率三万主力,紧随其后。
    一直到了晚上七八点钟,周围都是乡村,很难看到亮光。寂静的山野间,只有发动机的轰鸣声还在回响。
    此时整个村子都很安静,只是这群这些来客的走动似乎惊动了这里的家狗。在路旁的草丛中,一些星星的亮点也点缀着农村特有的夜色。
    在接下来的几天,还有着部队络绎不绝的赶来,那是程文力所率领的第四军。他与李少杰的第一军一切配合,作为攻击湘赣的中路大军,也是此次会战的绝对主力,有着人数超过八万的部队。
    为了此次战役,华军的正规部队倾巢而出,是一支总数超过二十万的庞大军事力量地方防御任务则由守备民兵和武装警察接手,兵分三路,意图一举荡平湘赣。
    华联政府于一月三日决定派兵入湘,遂命第一军第7、第8旅先行入湘。到了本月十日,军部任命李少杰为华联政府军第一军军长、北伐前敌总指挥。
    十二日又派第第三军第10、第12师和一个独立团入湘作为第一军的后援。第一军第8旅于一月十六日在衡阳西北金兰寺地区击退对李济深的麾下叶辛所部的发动进攻。
    按照此前在军事会议上商讨决策的计划,由李少杰和程文力麾下的部队组成联军,李少杰出任该路大军的敌前总指挥,负责承担中路的作战任务,途径湘南,目标直指南昌
    而左路大军是李宗仁所部,负责侧翼迂回,和主力军形成犄角阵势,剑指长沙
    右路军是王立文的装甲师团,由地形相对平坦的粤东一带出击,绕道福建的龙岩和三明,同样兵锋对准了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南昌。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第一军的车队的离开得很平静,坐在车上,叶举满脸感慨,甚至还没来得及和韶关的家人道声别。
    在这个古镇里,他也曾留下过脚印,留下了弥漫在空气里的感伤
    他还有军务在身
    原本就处于敌对状态,更是由于前阵子谈判不欢而散的缘故,双方关系完全破裂。在双方的交界地区,华军早就布置了5个步兵师,总兵力高达5万以上。
    如今更是三军齐动,战车轰鸣,对着湘赣一带的李济深和白崇禧步步进逼,虎视眈眈地欲跃马挥刀、卷地杀来。
    就在宜章县的这一块界碑处,华军在长达数百公里的边境线上重兵压境。李少杰带领着主力部队,三日前才在广州城内完成了誓师,而今便已悍然跨过省界,朝着**军的李济深所部所在地推进,完成当年所没能完成的清剿任务。
    因为当年的兵败离粤,李济深所部已然不成气候,纯是靠着李济深自己在**党和黄埔学生中的威望,强撑起了一个架子。
    仅就边防设施而言,李济深的部队从边界线到纵深的布置是:第一道为铁丝网,凡方便出入的地段外敷**钢丝套,人或牲口误入,不得出来,常可见到牛等被缠在里面的遗骨。
    第二道是3米宽2米深的堑沟,沟边是10米宽的松土带,拖拉机常作耕耙。挨着的是5米宽平整的碎石面巡逻路。在2公里外是标准更高的巡逻路,路边15米高的瞭望铁塔一公里一座,不远处有一军营。
    巡逻出动均为骑兵,偶尔也能看见几辆军车经过。大山区内也安排了狼烟岗哨,作为隐秘的警备力量。间杂军人步行巡逻,一些险要的地段甚至无法走马,更不用说车辆。
    也算是重兵布防,作为抵御华联军事威胁的第一梯队,原本的守将陈济棠,如今已经调往岳阳。在处理流民的态度上,陈济棠的做法的确是触怒了李济深的心情。
    这两人都是修佛的,但却并非吃斋的和尚,该翻脸照样翻脸。
    不过陈济棠如今军备精良,加上发了一笔横财,下属也是军心凝聚,李济深对之也无可奈何,只能将之调走了事。
    眼不见为净,目前的李大善人,对于下属的控制,早就今非昔比了。
    二十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