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二百五十九章建奴祖坟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百五十九章建奴祖坟
    吩咐了一些关于湘赣两地的事务,周飞火便在钟泱的指示下离开了屋子。而完成了滇贵局势干涉的刘申,却还有更为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动身前往河北,与孙殿英谈一场大买卖。
    这位臭名昭著的盗墓将军,钟泱对于他的行为却是一点也不排斥,甚至还带着赞许。袁大头答应照顾满清皇室遗族,钟泱可没答应,那些人都是必须被诛绝的目标。而开挖建奴皇陵,正是效仿当年建奴入关后开棺戮尸的盛举。
    只不过,借着孙殿英的手,大肆收购那里的文物才是主要原因。反正这件事情早就和**党谈好了条件,无非是出卖一些老旧的军火,用武器弹药来换中华文明的无价之宝,怎么算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带着这个使命,刘申将会领着一个庞大的运输车队,动身前往遵化。在那里,孙殿英早就恭候多时了。
    历时半个多月,庞大的车队穿越了漫长的海域,在大型运输商船的掩护下抵达了汉沽港口,这里距离遵化,不到一百三十公里,正好是行动结束之后迅速脱身离去的到地方。
    早在1927年5月,刘申就曾有意与孙殿英结识,并且在更早的时候,就在这里布下了一张大网。许多古代文物,都被钟泱暗中收购,不至于让这些先祖留下的宝贵财富外流出洋。
    奴朝灭亡后,按“优待奴室八项条件”规定,陵寝仍属保护之列,除设有护陵大臣外,还驻守着八旗陵户。可惜民国初年,时局动荡,土匪四起,就连守陵官员也常不在署。因此,直系、奉系军阀陆续进入陵区,任意砍代陵区古木,数十万株苍楹翠柏被砍倒、变卖。
    而护陵大臣也不甘人后,串通内务府郎中,指使守陵旗丁盗窃大量祭陵的金银器皿,出陵倒卖,从中渔利。如隆恩殿前月台上的鼎式铜炉、铜仙鹤、铜鹿以及盛水的大铜缸,统统运出变卖。陵户们见护陵大臣尚且如此,也动手拆卸殿宇楠木梁架变卖银钱。
    数十年来,不知多少文化宝物外流,落入外国买家的手中,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而自从1923年开始,钟泱便秘密调动资金,加入了收购行列。即便是在资金周转最为困难的时候,也都咬实牙关,坚持了下来。
    可惜终究是杯水车薪,只要宝物还堆放在那里,就根本不可能保住多少,毕竟钟泱不是唯一的买家。
    故而,找人合伙盗挖皇陵就成了唯一的选择,况且对于建奴皇室,刨其祖坟真是一点压力都没有。
    为了这件事,钟泱与几位行动的主要负责人可谓是谋划已久,这还包括了刘申亲自去说动孙殿英。为了保障隐秘性以及安全性,钟泱还特意从史密斯手中弄到了三艘大型的运输轮船,都是在英国注册的商船。
    趁着朦胧的夜色,三艘商船秘密驶抵汉沽,成功入港。一辆辆可载重20吨的集装箱大卡车,陆陆续续的从船舱的后门开出,成功着陆。这些运输商船,都是钟泱改装过的,实际上已经从史密斯手中买下了所有权。
    只不过还是挂着英国注册的旗帜,以免诸多麻烦。
    道路的状况并不好,时值乱世,领头的越野吉普车里,刘申望着窗外的山川密林,微微有些出神。随行的护卫,就有超过五百人的精锐部队,各个全副武祝只不过缺乏重武器和火炮支援,难以与正规军队正面冲突?
    但保护车队的安全和执行突围任务,却是绰绰有余。
    遵化县马兰峪,这里不仅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小镇,而且从古至今都算是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此地古称马兰城,因清道光年间建兰阳书院,又名兰阳,乃京东名镇,战略要地,早在明朝就已名闻于世。
    建奴时期,马兰峪是护陵人员的营房,又是宗室人员的居住之所,正因为如此这里店铺林立,府邸栉比,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素有“小北京”之称。
    车队一行浩浩荡荡,在黄土夯实的碎石路上卷起了滚滚烟尘,天上乌云厚重,遮挡住了月色,整个大地,尽是昏暗一片。蜿蜒的土石路上,点点星光点缀其上,那是车头的探照灯。
    今年开春,姜瑞元重掌大权,南京**政府派兵北伐,讨伐奉系军阀。在强大的攻势下,奉军败退东北,北伐军占领北京,国民政府改北京为北平。可以说,为了获得皇陵内里的宝物,钟泱甚至向**军出售军火以及允许赊账,唯一的要求就是铺平通往遵化的道路,以及让孙殿英出任此地的镇守。
    钟泱可不会去和张家父子合作,毕竟是日本人的干儿子,指不定就要被人卖了。
    舟车劳顿,刘申的脸上带着浓浓的倦色,眼窝深陷。不过却是知道时间紧迫,可没有多少时间休息。才一抵达,就见一位留着一字胡的军官笑脸来迎,满脸的麻子,此人正是孙殿英。
    孙殿英是河南永城县人,本名孙魁元,号殿英自称“孙老殿”。因为他小时候生过天花,落了一脸麻子,所以又得一个“孙**子”的绰号。别看他没念过书,斗大的字识不了半升,可是人却十分机灵,鬼点子颇多。
    他当过土菲,造城假钞票,卖过大烟,开过赌场,还爱搞个封建会道门,弄神作鬼,用以拉帮伙。他曾率领过一彪人马,打过几次胜伏,颇有点势力。他在江湖上也结识了不少朋友。
    对于倒卖文物,这人可是一点也不含糊,这次行动,估计姜瑞元也是亲自指点过他的,涉及的金额如此巨大,容不得半点差迟。为了应对其他几派军阀的压力,姜瑞元也是顾不得许多了,获得华联的军火才是正经。
    “孙将军,幸会。”才一见面,刘申便强打起精神,热情的招呼着,逢人三分笑,已经成为了他的职业习惯。
    “刘先生客气了,殿英早已在此恭候多时。”孙殿英此人八面玲珑,自然知道刘申的身份,故而也很是客气,满脸讨好之意,丝毫不敢怠慢。
    这次买卖,做得好了,不仅仅能够平步青云,升官发财,更是能为自己打通一条购买军火的好路子。要知道,在这个乱世,什么都是假的,唯有枪杆子是真的。
    “情况怎么样?”刘申细声问着,整个行动,就是要快要秘,必须赶在列强反应过来以前,成功将这些文物运往南方。
    “先生放心,我已经以演习的名义肃清了周围的这一带,不会有人来打搅的。”孙殿英也不含糊,拍着胸脯保证道。这也并非是大话,这事事关前程,他又哪里敢轻忽懈怠,一早就与土匪出身的马福田开始合作了。
    正因为有了马福田这个大盗,孙殿军才有接口领军“剿匪”,历年来就属此人盗挖皇陵最为猖獗。不过说真的,马福田也是钟泱的主要供货商之一,因为其他人不会用军火和他直接换文物。
    夜深人静,商议了一阵,刘申也去休息去了,与孙殿英匆匆告辞,便让下属安排好人员的住宿。其中也有安排自己的警卫来负责安全工作,乱世之中小心为上,对于孙殿英这种人,绝不可尽信。
    翌日中午,刘申才悠悠醒来,总算是好好休息了一番,消除疲态。也不拖沓,直接派人知会孙殿英一声,便直接赶往东陵,开挖建奴的祖坟。
    带着专业的工程队员和配属的挖掘机器,车队浩浩荡荡地开入马兰峪,这个并不出名的小山谷。
    道光年间,为了加强对陵区的保护,清王朝就决定把这两座宫府移建到马兰峪城里边,东府就建在马兰峪四村的横街子路西,西府就建在马兰峪西关路北,这两个守护大臣分别住在东府和西府,当初建王府和宫府时。
    他们的职责是专门守护康熙景陵,但到后来,东府和西府就演变成了整个陵区的最高权力机构,这两个守护大臣也就成了皇家派到皇陵的最高长官。
    当时的东府和西府都十分豪华,里边房间不下百余间,不但建筑十分雄伟高大,十分豪华而且里边还有花园,非常讲究,东府的建筑十分高大,十分豪华而且里边还有花园,非常讲究,东府的建筑是座西朝东,大门是在东边,里边的主要建筑还是作北朝南的,都是以正房为主。
    不过现在,孙殿军带兵封锁了这个区域,与刘申一起来到当年王爷处理政务、召见官员的大堂里,审视着这个曾在当年显赫一时的护陵机构办公室。抚摸着桌上的浮尘,刘申忍不住想象着当年屋内富丽堂皇、人来人往、奴婢成群的场面。
    只不过这是,建奴气数已尽,不复当年的跋扈。屠杀无数的华夏子民,如今却被人刨坟辱尸,也算是佛门所说的报应不爽吧。
    “军长,刘先生,马福田到了。”就在刘申与孙殿英商量着等下的行动之时,门外跑来一名军官,恭敬的向在座的两人汇报着实情。此人是孙殿英的亲信,刘申见过几次,是个可以信赖的人。
    马福田本是清东陵东沟村的一名土匪,他游手好闲,专靠“绑票”过日子。后来,摇身一变,成了一名堂堂的28军团长。此前,盗挖东陵的文物也不是第一次做了,这次调防,就是想着最后干一票大的在走。
    正因为如此,才会被刘申与孙殿英拉入伙。马福田随军之后,按照规矩是要队伍调防,必须从保定开往滦县。这就会途经玉田县新安镇时,按照三人的商议,先有马福田乔装土匪入陵,然后由孙殿英来“剿匪”。
    “刘先生,马福田不过是奉军的丧家之犬,这样的红利我们何苦分他一份?”对于当初联络马福田做这事,孙殿英就异常不满,颇多怨言。没事谁愿意被人分薄了自己的利润呢,倒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对于此事,刘申却也有着自己的主意:“孙将军,马福田是奉军的人,虽说张大帅兵败,势力将撤出关外。可这不是还没走完嘛?马福田又是这里的地头蛇,万一走漏风声,可就不知是几个小钱就能打发走的了。”
    在刘申眼里,这些文物才是最重要的,钱财和军火不过是平常货物,不值一提。为了芝麻而丢掉西瓜,那是孙殿英这些大老粗才做得出来的事情。
    不一会,一个五大三粗的壮汉便走入屋内,歪歪斜斜的军服套在身上,真是说不出的匪气与别扭。大嘴一张:“让二位久等了,我马某人先自罚三杯。”
    粗鄙的外表,言谈举止也是多有失礼的地方,不过刘申却也笑脸相迎,并不鄙夷。反倒是孙殿英,因为钱财的问题一直耿耿于怀,在一旁没有好脸色。
    见来人到齐,刘申也不废话,直言此次任务的重要细节:“二位都是这地方说得上话的大人物,我也不矫情,这次买卖有些细节需要注意。”
    说完便先顿了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